一种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2181发布日期:2018-11-28 00:15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



背景技术: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

在对油茶籽进行压榨生产茶油时,现有装置一般直接对晒干后的茶籽进行压榨,如此茶籽坚硬的外壳还是会影响出油率,而在压榨过程中不方便对茶籽残渣进行处理,影响生产效率。

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对茶籽进行破碎预处理,且方便对茶籽残渣进行处理的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装置一般直接对晒干后的茶籽进行压榨,如此茶籽坚硬的外壳还是会影响出油率,而在压榨过程中不方便对茶籽残渣进行处理,影响生产效率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茶籽进行破碎预处理,且方便对茶籽残渣进行处理的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包括有底板、支撑架、收集框、压榨箱、第一筛板、压板、U形杆、破碎箱、第二筛板、进料斗、第一电机、第一轴承座、第一转轴、破碎刀、安装框、第二轴承座、丝杆、螺母、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轮、传动带和第二传动轮;压榨箱通过支撑架固接于底板顶部,收集框放置于底板顶部,且位于压榨箱正下方;第一筛板固接于压榨箱内中部,安装框固接于压榨箱后侧壁;安装框两侧均嵌有第二轴承座,两丝杆分别与两第二轴承座枢接,两丝杆固接且旋向相反;两丝杆上均螺接有螺母,且均与U形杆一端固接,U形杆另一端贯穿安装框和压榨箱与压板固接;第二电机固接于安装框后侧壁一端,第一传动轮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且通过传动带与固接于与一丝杆端部的第二传动轮传动连接;破碎箱固接于压榨箱顶部中间,第二筛板固接于破碎箱内下部;进料斗固接于破碎箱顶部一侧,第一轴承座嵌于破碎箱顶部中间;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枢接,顶端与固接于破碎箱顶部的第一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底端延伸至破碎箱内与破碎刀固接。

进一步的,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L形板、蝶形螺栓和把手;压榨箱两侧壁均开有出料口,第一筛板两端均固接有L形板,L形板贯穿出料口与把手固接,且L形板通过蝶形螺栓与压榨箱侧壁螺接。

进一步的,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转柄、挡板、凹块、插块和弹性件;破碎箱两侧底部均嵌有第三轴承座,第二转轴与第三轴承座枢接,挡板固接于第二转轴,且位于破碎箱内,用于遮挡破碎箱底部开口;第三转轴端部开有插孔,且固接有转柄;凹块固接于压榨箱顶部,插块通过弹性件与凹块内底部连接,且与插孔插装配合。

进一步的,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盖板;盖板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进料斗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第三筛板;第三筛板固接于压榨箱内底部。

进一步的,第二筛板的孔目直径比第一筛板的孔目直径大,且第一筛板的孔目直径比第三筛板的孔目直径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破碎刀转动,对茶籽进行初步破碎,破坏茶籽的外壳,提高了出油率,通过压板相互靠拢对茶籽进行挤压,达到了挤压出油的效果;在多次压榨后,能够方便的对茶籽残渣进行处理,避免了其影响压榨工作的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支撑架,3-收集框,4-压榨箱,5-第一筛板,6-压板,7-U形杆,8-破碎箱,9-第二筛板,10-进料斗,11-第一电机,12-第一轴承座,13-第一转轴,14-破碎刀,15-导向孔,16-安装框,17-第二轴承座,18-丝杆,19-螺母,20-第二电机,21-第一传动轮,22-传动带,23-第二传动轮,24-出料口,25-L形板,26-蝶形螺栓,27-把手,28-第三轴承座,29-第二转轴,30-插孔,31-转柄,32-挡板,33-凹块,34-插块,35-弹性件,36-盖板,37-第三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一种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板1、支撑架2、收集框3、压榨箱4、第一筛板5、压板6、U形杆7、破碎箱8、第二筛板9、进料斗10、第一电机11、第一轴承座12、第一转轴13、破碎刀14、安装框16、第二轴承座17、丝杆18、螺母19、第二电机20、第一传动轮21、传动带22和第二传动轮23;压榨箱4通过支撑架2固接于底板1顶部,收集框3放置于底板1顶部,且位于压榨箱4正下方;第一筛板5固接于压榨箱4内中部,安装框16固接于压榨箱4后侧壁;安装框16两侧均嵌有第二轴承座17,两丝杆18分别与两第二轴承座17枢接,两丝杆18固接且旋向相反;两丝杆18上均螺接有螺母19,且均与U形杆7一端固接,U形杆7另一端贯穿安装框16和压榨箱4与压板6固接;第二电机20固接于安装框16后侧壁一端,第一传动轮21与电机输出端传动连接,且通过传动带22与固接于与一丝杆18端部的第二传动轮23传动连接;破碎箱8固接于压榨箱4顶部中间,第二筛板9固接于破碎箱8内下部;进料斗10固接于破碎箱8顶部一侧,第一轴承座12嵌于破碎箱8顶部中间;第一转轴13与第一轴承座12枢接,顶端与固接于破碎箱8顶部的第一电机11输出端传动连接,底端延伸至破碎箱8内与破碎刀14固接。

当需要对茶籽进行压榨生产茶油时,首先通过进料斗10将茶籽倒入破碎箱8内,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通过第一转轴13带动破碎刀14转动,破碎斗对茶籽进行破碎,破碎后达标的茶籽颗粒通过第二筛板9落入压榨箱4内,如此对茶籽先进行破碎的预处理,破坏茶籽的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压榨的出油率,压榨的更加彻底,避免了浪费。

当破碎后的茶籽颗粒落在第一筛板5上,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带动丝杆18转动,由于两丝杆18固接,且旋向相反,所以两螺母19相互靠拢,从而通过U形杆7带动两压板6相互靠拢对茶籽进行挤压,将茶籽内的茶油挤出,茶油通过第一筛板5,流入收集框3内进行收集。

其中,如图3所示,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L形板25、蝶形螺栓26和把手27;压榨箱4两侧壁均开有出料口24,第一筛板5两端均固接有L形板25,L形板25贯穿出料口24与把手27固接,且L形板25通过蝶形螺栓26与压榨箱4侧壁螺接。

由于茶籽压榨完毕后的残渣依然留在第一筛板5上,所以会导致第一筛板5堵塞,造成茶油不能流入收集框3内进行收集,影响生产进程,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可将蝶形螺栓26拧松,然后用手握住把手27带动L形板25向下滑动,使得第一筛板5向下滑动,L形板25向下滑动将出料口24打开,且第一筛板5向下滑动将茶籽残渣暴露,工人可通过出料口24对第一筛板5顶部的茶籽残渣进行处理,解决了随着榨油工作的进行第一筛板5被堵塞而影响生产的问题。

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第三轴承座28、第二转轴29、转柄31、挡板32、凹块33、插块34和弹性件35;破碎箱8两侧底部均嵌有第三轴承座28,第二转轴29与第三轴承座28枢接,挡板32固接于第二转轴29,且位于破碎箱8内,用于遮挡破碎箱8底部开口;第三转轴端部开有插孔30,且固接有转柄31;凹块33固接于压榨箱4顶部,插块34通过弹性件35与凹块33内底部连接,且与插孔30插装配合。

当压榨箱4内破碎后的茶籽达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其进行压榨出油了,此时为了避免挤压过程中茶籽溅入破碎箱8内,因此可转动转柄31,通过第二转轴29带动挡板32转动,将破碎箱8底部开口遮挡,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而为了不用工人一直握住转柄31,此时插块34在弹性件35的作用下插入插孔30内,如此即可将第二转轴29固定,第二转轴29不能继续转动,即可固定挡板32;而需要打开挡板32时,工人只需一手将插块34挤压向凹块33内,使得插块34与插孔30脱离,即可转动转柄31,带动挡板32转动打开。

其中,如图5所示,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盖板36;盖板36以可拆卸的方式与进料斗10顶部连接;避免了茶籽在破碎过程中溅射出进料斗10,导致浪费。

其中,如图5所示,该茶油生产用茶籽压榨装置还包括有第三筛板37;第三筛板37固接于压榨箱4内底部;在茶籽压榨过程中,可能有残渣会穿过第一筛板5而落入收集框3内,导致茶油还需后期过滤,降低了工作效率,所以增加了第三筛板37进行阻挡,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中,第二筛板9的孔目直径比第一筛板5的孔目直径大,且第一筛板5的孔目直径比第三筛板37的孔目直径大;穿过第二筛板9的茶籽不能穿过第一筛板5,而穿过第一筛板5的茶籽残渣不能穿过第三筛板37,如此方能保证茶油压榨过程顺利进行。

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