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5139发布日期:2019-01-29 17:17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酒的制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杨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糖12~13%,有机酸0.5~1.8%,水分83.4~92.0%,蛋白质0.8%,碳水化合物5.7%,膳食纤维1%,每百克中还含有维生素c:9毫克、维生素b1:10微克、维生素b2:50微克、烟酸:0.3毫克、类黄醇当量:92微克、维生素e:0.81毫克、钙:14毫克、铁:1毫克、锌:0.14毫克、硒:0.31微克。这些营养成分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也都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杨梅是老幼皆宜的滋补果品。

杨梅果实酸甜多汁、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且具有较高的药用和医疗价值。宋代《食疗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对杨梅的药用功效均有记载,杨梅具有“生津、止渴、调五脏、涤肠胃、除烦愦恶气”的功效。杨梅果实具有消暑、消食、止泻、利尿等功效,杨梅中富含黄酮醇、花青素等功能活性成分,经常食用能使人延年益寿。

但是,杨梅是季节性鲜果,每到6月份大量上市,常温下保鲜时间很短,储运困难,常常因采摘、销售不及时发生大批霉烂,加之大量落果、青果不能食用,给种植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荸荠杨梅、东魁杨梅、黑炭梅等由于色泽深、果个大,作为鲜食品种深受人们喜爱,市场畅销,商品价值高;而水梅、白杨梅等浅色杨梅则市场接受度不高,商品价值极低。因此根据杨梅的特点,发展杨梅酒的生产,不仅可以解决部分鲜果的销路问题,丰富农产品市场,而且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其制作的杨梅酒口感佳、保健效果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摘取新鲜的杨梅,洗净沥干;

b.将杨梅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利用去壳机去除杨梅核,得到杨梅肉,加入同样重量的水,于搅拌机中搅拌,得到杨梅肉液;

c.将杨梅肉液投入压力罐中,设置压力为5kg/cm2,时间保持0.5-1h,然后迅速释放压力,得到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

d.将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进行过滤,得到第一滤料和第一滤液;

e.向第一滤料中加入生物酶,温度设置为30-37℃,时间保持7-8h,过滤得到第二滤料和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第三滤液;

f.①向第三滤液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5-6%,温度设置为40-45℃,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液;②向第二滤料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3-4%,温度设置为40-45℃,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料;③将第一发酵料过滤得到第二发酵液;④将第一发酵液和第二发酵液混合,得到第三发酵液;⑤将第三发酵液投入发酵罐,温度设置为30-37℃,保持时间30-40天,得到初级杨梅酒液;

g.将初级杨梅酒液转移到陈酿罐,温度设置为15-20℃,保持时间为40-60天,得到成品杨梅酒。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生物酶为果胶酶和糖化酶,所述果胶酶的重量占比为2-6%,所述糖化酶的重量占比为1-5%。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机包括杯体及机头,所述杯体具有搅拌腔,所述机头包括上盖、电机、驱动轴和刀头,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杯体上,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上盖中,所述驱动轴包括轴本体和搅拌体,所述搅拌体呈环状,所述环状的两端均与所述轴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轴本体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下表面后插入所述搅拌腔中,所述刀头固定于所述轴本体的下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刀头距离所述搅拌腔底部的距离为0.5-1cm。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环状的两端连线与所述轴本体平行。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体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搅拌机还包括钢套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搅拌腔的底部,上端与所述钢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环绕所述驱动轴,所述钢套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其自身的通孔,所述刀头的高度低于所述钢套下端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其将杨梅肉进行搅拌,形成杨梅肉液,使得杨梅肉的颗粒粒度较小,均匀度较好,从而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更加充分地析出;在经过搅拌后,对杨梅肉液进行加压处理,在此过程中,杨梅肉发生蛋白质变性、微生物死亡的效果,在加压完成后,迅速释放压力,使得杨梅肉液中活性物质被释放;将第二滤料和第三滤液分开进行短时发酵处理,这是因为杨梅肉经过短时发酵,其营养成分已经基本析出,如果长时间进行发酵,其必然会影响酒的品质,所以在经过短时发酵后去除杨梅肉能够有效提升杨梅酒的品质,在短时发酵过程中,温度设置较高,使得酵母菌能够大量繁殖,为后续的长时间发酵产酒提供条件;除此之外,在步骤b中所使用的搅拌机能够对杨梅肉进行充分的搅拌,其利用刀头对杨梅肉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使得杨梅肉向上运动,被所述搅拌体搅拌,所述搅拌体呈环状,能够很好地实现搅拌效果,最终使得杨梅肉呈现出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搅拌机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

杯体-1;搅拌腔-11;上盖-21;

刀头-22;轴本体-231;搅拌体-232;

钢套-31;通孔-311;立柱-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

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摘取新鲜的杨梅,洗净沥干;

b.将杨梅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利用去壳机去除杨梅核,得到杨梅肉,加入同样重量的水,于搅拌机中搅拌,得到杨梅肉液;

c.将杨梅肉液投入压力罐中,设置压力为5kg/cm2,时间保持0.5h,然后迅速释放压力,得到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

d.将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进行过滤,得到第一滤料和第一滤液;

e.向第一滤料中加入生物酶,温度设置为30℃,时间保持7h,过滤得到第二滤料和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第三滤液;

f.①向第三滤液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5%,温度设置为40℃,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液;②向第二滤料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3%,温度设置为40℃,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料;③将第一发酵料过滤得到第二发酵液;④将第一发酵液和第二发酵液混合,得到第三发酵液;⑤将第三发酵液投入发酵罐,温度设置为30℃,保持时间30天,得到初级杨梅酒液;

g.将初级杨梅酒液转移到陈酿罐,温度设置为15℃,保持时间为40天,得到成品杨梅酒。

进一步,所述生物酶为果胶酶和糖化酶,所述果胶酶的重量占比为2%,所述糖化酶的重量占比为1%。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搅拌机包括杯体1及机头,所述杯体1具有搅拌腔11,所述机头包括上盖21、电机、驱动轴和刀头22,所述上盖21盖设于所述杯体1上,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上盖21中,所述驱动轴包括轴本体231和搅拌体232,所述搅拌体232呈环状,所述环状的两端均与所述轴本体231固定连接,所述轴本体231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21下表面后插入所述搅拌腔11中,所述刀头22固定于所述轴本体231的下端。所述搅拌机能够对杨梅肉进行充分的搅拌,其利用刀头22对杨梅肉进行切割,所述刀头22具有多个刀片,多个刀片倾斜设置,在切割的过程中,使得杨梅肉向上运动,被所述搅拌体232搅拌,这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所述搅拌体232呈环状,能够很好地实现搅拌效果,最终使得杨梅肉呈现出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进一步,为了更充分地对杨梅肉进行搅拌切割,所述刀头22距离所述搅拌腔11底部的距离为0.5cm。

进一步,所述环状的两端连线与所述轴本体231平行,即所述搅拌体232为竖直设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杨梅肉进行切割。

进一步,所述搅拌体232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还包括钢套31和立柱32,所述立柱3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搅拌腔11的底部,上端与所述钢套3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钢套31环绕所述驱动轴,所述钢套3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其自身的通孔311,所述刀头22的高度低于所述钢套31下端的高度。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杨梅肉经过刀头22的切割以后,被带动向上运动,进入所述钢套31中,在所述搅拌体232的作用下,杨梅肉被向四周甩出,拍打在钢套31的内壁上,最终从通孔311中穿出,在此过程中,杨梅肉被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实施例二:

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摘取新鲜的杨梅,洗净沥干;

b.将杨梅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利用去壳机去除杨梅核,得到杨梅肉,加入同样重量的水,于搅拌机中搅拌,得到杨梅肉液;

c.将杨梅肉液投入压力罐中,设置压力为5kg/cm2,时间保持1h,然后迅速释放压力,得到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

d.将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进行过滤,得到第一滤料和第一滤液;

e.向第一滤料中加入生物酶,温度设置为37℃,时间保持8h,过滤得到第二滤料和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第三滤液;

f.①向第三滤液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6%,温度设置为45℃,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液;②向第二滤料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4%,温度设置为45℃,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料;③将第一发酵料过滤得到第二发酵液;④将第一发酵液和第二发酵液混合,得到第三发酵液;⑤将第三发酵液投入发酵罐,温度设置为37℃,保持时间40天,得到初级杨梅酒液;

g.将初级杨梅酒液转移到陈酿罐,温度设置为20℃,保持时间为60天,得到成品杨梅酒。

所述生物酶为果胶酶和糖化酶,所述果胶酶的重量占比为6%,所述糖化酶的重量占比为5%。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搅拌机包括杯体1及机头,所述杯体1具有搅拌腔11,所述机头包括上盖21、电机、驱动轴和刀头22,所述上盖21盖设于所述杯体1上,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上盖21中,所述驱动轴包括轴本体231和搅拌体232,所述搅拌体232呈环状,所述环状的两端均与所述轴本体231固定连接,所述轴本体231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21下表面后插入所述搅拌腔11中,所述刀头22固定于所述轴本体231的下端。所述搅拌机能够对杨梅肉进行充分的搅拌,其利用刀头22对杨梅肉进行切割,所述刀头22具有多个刀片,多个刀片倾斜设置,在切割的过程中,使得杨梅肉向上运动,被所述搅拌体232搅拌,这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所述搅拌体232呈环状,能够很好地实现搅拌效果,最终使得杨梅肉呈现出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进一步,为了更充分地对杨梅肉进行搅拌切割,所述刀头22距离所述搅拌腔11底部的距离为1cm。

进一步,所述环状的两端连线与所述轴本体231平行,即所述搅拌体232为竖直设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杨梅肉进行切割。

进一步,所述搅拌体232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还包括钢套31和立柱32,所述立柱3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搅拌腔11的底部,上端与所述钢套3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钢套31环绕所述驱动轴,所述钢套3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其自身的通孔311,所述刀头22的高度低于所述钢套31下端的高度。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杨梅肉经过刀头22的切割以后,被带动向上运动,进入所述钢套31中,在所述搅拌体232的作用下,杨梅肉被向四周甩出,拍打在钢套31的内壁上,最终从通孔311中穿出,在此过程中,杨梅肉被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实施例三:

一种杨梅酒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摘取新鲜的杨梅,洗净沥干;

b.将杨梅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利用去壳机去除杨梅核,得到杨梅肉,加入同样重量的水,于搅拌机中搅拌,得到杨梅肉液;

c.将杨梅肉液投入压力罐中,设置压力为5kg/cm2,时间保持0.6h,然后迅速释放压力,得到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

d.将经过加压处理的杨梅肉液进行过滤,得到第一滤料和第一滤液;

e.向第一滤料中加入生物酶,温度设置为35℃,时间保持7.5h,过滤得到第二滤料和第二滤液,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第三滤液;

f.①向第三滤液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5.5%,温度设置为42℃,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液;②向第二滤料中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的重量占比3.5%,温度设置为42℃,保持时间为4天,得到第一发酵料;③将第一发酵料过滤得到第二发酵液;④将第一发酵液和第二发酵液混合,得到第三发酵液;⑤将第三发酵液投入发酵罐,温度设置为35℃,保持时间35天,得到初级杨梅酒液;

g.将初级杨梅酒液转移到陈酿罐,温度设置为17℃,保持时间为50天,得到成品杨梅酒。

所述生物酶为果胶酶和糖化酶,所述果胶酶的重量占比为4%,所述糖化酶的重量占比为3%。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搅拌机包括杯体1及机头,所述杯体1具有搅拌腔11,所述机头包括上盖21、电机、驱动轴和刀头22,所述上盖21盖设于所述杯体1上,所述电机设于所述上盖21中,所述驱动轴包括轴本体231和搅拌体232,所述搅拌体232呈环状,所述环状的两端均与所述轴本体231固定连接,所述轴本体231的上端与所述电机连接,下端穿过所述上盖21下表面后插入所述搅拌腔11中,所述刀头22固定于所述轴本体231的下端。所述搅拌机能够对杨梅肉进行充分的搅拌,其利用刀头22对杨梅肉进行切割,所述刀头22具有多个刀片,多个刀片倾斜设置,在切割的过程中,使得杨梅肉向上运动,被所述搅拌体232搅拌,这通过控制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来实现,所述搅拌体232呈环状,能够很好地实现搅拌效果,最终使得杨梅肉呈现出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进一步,为了更充分地对杨梅肉进行搅拌切割,所述刀头22距离所述搅拌腔11底部的距离为0.8cm。

进一步,所述环状的两端连线与所述轴本体231平行,即所述搅拌体232为竖直设置,在运动的过程中对杨梅肉进行切割。

进一步,所述搅拌体232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所述搅拌机还包括钢套31和立柱32,所述立柱32的下端固定于所述搅拌腔11的底部,上端与所述钢套3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钢套31环绕所述驱动轴,所述钢套31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贯穿其自身的通孔311,所述刀头22的高度低于所述钢套31下端的高度。在这样的结构设置下,杨梅肉经过刀头22的切割以后,被带动向上运动,进入所述钢套31中,在所述搅拌体232的作用下,杨梅肉被向四周甩出,拍打在钢套31的内壁上,最终从通孔311中穿出,在此过程中,杨梅肉被进一步分散,最终形成乳化的杨梅肉液。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使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