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玻板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7406发布日期:2018-09-18 19:36阅读:4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孔玻板吸收管。



背景技术:

大气及废弃污染物(包括气态污染物、气溶胶等)监测均需通过现场采样后送实验室分析后得出监测分析结果;而分析结果是否能准确的反映出大气环境质量真是水平和大气污染物的真实污染程度与现场采样时气态污染物的采集效率有很大关系,目前大气及医疗机构污水粪大肠菌群检测分析过程主要是现场用吸收液采集后,再送实验室通过与用含系列不同量该物质的标准溶液分析后绘制的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定量的。

目前,通常将吸收液放入在多孔玻板吸收管中进行吸收分析,传统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如图1所示,它包括进气口6、出气口4、进气管3、上吸收管1和下吸收管2,出气口4连接于上吸收管1,上吸收管1与下吸收管2相连,下吸收管2与进气管3相连,进气管3和进气口6位于下吸收管2和上吸收管1的外部,下吸收管2的下部设置有多孔玻板5。

其中,进气管采用直管,上吸收管的外壁呈弧形设置,进气管与上吸收管之间通过连接柱相连,由此,当进气管收到挤压时,进气管与下吸收管之间的连接处受力容易出现断裂,导致该多孔玻板吸收管道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存在一定的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玻板吸收管,具有使用寿命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孔玻板吸收管,包括上吸收管、下吸收管和进气管,所述上吸收管上连接有出气口,所述下吸收管内设置有多孔玻板,所述进气管设置在下吸收管和上吸收管的外部,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下吸收管的下端连通,所述进气管贴合在下吸收管和上吸收管的外壁上,所述进气管的上端连接有进气口。

优选的,所述上吸收管的外壁呈弧形设置,所述进气管包括与下吸收管外壁相贴合的直线段、以及与上吸收管外壁相贴合的弧形段。

优选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齐平。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下端与下吸收管的下端连接处呈U型设置。

优选的,所述多孔玻板与下吸收管下端之间的距离在1cm~2cm之间。

优选的,所述下吸收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将进气管设置在上吸收管和下吸收管的外部,并且进去管与下吸收管和上吸收管的外壁相贴合,相比对传统的多孔玻板吸收管,本申请中的多孔玻板吸收管,进气管与上吸收管和下吸收管之间不存在大幅度的活动间隙,由此,在进气管受到挤压时,通过上吸收管和下吸收管抵接住进气管,避免进气管发生移动,由此,避免进气管与下吸收管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达到提高该多孔玻板吸收管使用寿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多孔玻板吸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多孔玻板吸收管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多孔玻板吸收管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吸收管;2、下吸收管;3、进气管;31、直线段;32、弧形段;4、出气口;5、多孔玻板;6、进气口;7、刻度值;8、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多孔玻板吸收管,包括上吸收管1、下吸收管2和进气管3,上吸收管1一体成型于下吸收管2,并且上吸收管1和下吸收管2之间相互连通。其中,上吸收管1上连接有出气口4,下吸收管2内设置有多孔玻板5,具体地,多孔玻板5与下吸收管2下端之间的距离在1cm~2cm之间,优选为1cm。

进气管3设置在下吸收管2和上吸收管1的外部,进气管3的下端与下吸收管2的下端连通,进气管3的上端连接有进气口6。值得说明的是,进气管3贴合在下吸收管2和上吸收管1的外壁上,本实施例中,上吸收管1整体呈球形设置,由此,上吸收管1的外壁呈弧形设置,进气管3包括直线段31与弧形段32,进气管3的直线段31与下吸收管2的外壁相贴合,进气管3的弧形段32与上吸收管1的外壁相贴合。

进气管3的下端与下吸收管2的下端连接处呈U型设置,即进气管3的直线段31与下吸收管2的下端连接处呈U型设置。其中,进气口6连接在进气管3的弧形段32上,且进气口6与出气口4齐平。

值得说明的是,下吸收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值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设置,由于进气管3紧贴在上吸收管1和下吸收管2的外壁上,进气管3与上吸收管1和下吸收管2之间存在较小的活动间隙,当进气管3受到人为挤压力时,上吸收管1和下吸收管2能够抵接住进气管3,避免进气管3过度摆动而导致进气管3与下吸收管2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以影响该多孔玻板5吸收管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下吸收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使气泡非直线式上升的凸起结构8,凸起结构8为螺旋状凸起,该凸起结构8从多孔玻板5的上方延伸至下吸收管2与上吸收管1的交接处,其中,该凸起结构8的每一圈螺旋的间隔相等。由此,应用上述凸起结构8,含污染物的气体从进气口6进入,经过进气管3进入到下吸收管2中,含气态污染物的气泡在下吸收管2中螺旋式上升,由此延长了气泡与下吸收管2中吸收液充分接触的时间,以有效提高了气态污染物的采集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