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浆游离DNA保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7399发布日期:2018-09-18 19:36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浆游离DNA保存管。



背景技术:

血浆游离DNA是存在于人体血液中一种无细胞状态的胞外DNA,目前主要应用于肿瘤筛查及产前诊断两大领域。在肿瘤筛查领域,通过分子检测技术手段观察到血浆游离DNA与肿瘤细胞DNA有相同的基因突变,且游离DNA的水平在癌症患者中明显增高;产前诊断领域,游离DNA的临床应用包含性别判定,单基因紊乱,非整倍体检测等。因此,血浆游离DNA作为标记物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预后、监测等有重大意义。

而现有的采血管在打开保存管管盖时,管内液体样本可能由于管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内部样本溅出或溢出,造成样本浪费及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能有效防止样本溅出的血浆游离DNA保存管。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浆游离DNA保存管,包括管体和盖设在管体开口端的管帽,管体中还装有保存液,管帽包括嵌入管体中的内沿和套设在管体外壁的外沿,内沿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通气槽,通气槽的一端延伸至内沿深入管体的端面,外沿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通气槽共有四个,四个通气槽绕内沿的轴线呈圆周等角度分布。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帽的顶面设有凹槽,凹槽呈圆台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外沿的内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卡扣,管体上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圆弧形的卡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内沿的端面上设有便于装配的倒角,倒角的直径为1m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内沿和外沿的长度相同,内沿进入管体中的深度为5~8mm。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帽由丁基橡胶制成,管体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体的内壁设有有硅酮涂层。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管体的外壁上设有容量指示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血浆游离DNA保存管,设置了内沿堵住管体的开口,再外沿进行进一步封闭,提高了管体的密封性,延长了样本的保存时间,在拧出管帽过程中,外部气体能通过通气孔和通气槽进入管体中,平衡管体内外气压,使得管帽的开启更加方便,能有效避免地因用力过大而引起样本飞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帽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血浆游离DNA保存管,包括管体1和盖设在管体1开口端的管帽2,管体1中还装有保存液,管帽2包括嵌入管体1中的内沿21和套设在管体1外壁的外沿22,内沿21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通气槽23,通气槽23的一端延伸至内沿21深入管体1的端面,外沿22的圆周面上设有若干通气孔24。

此血浆游离DNA保存管,设置了内沿21堵住管体1的开口,再外沿22进行进一步封闭,提高了管体1的密封性,延长了样本的保存时间,在拧出管帽2过程中,外部气体能通过通气孔24和通气槽23进入管体1中,平衡管体1内外气压,使得管帽2的开启更加方便,能有效避免地因用力过大而引起样本飞溅。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通气槽23共有四个,四个通气槽23绕内沿21的轴线呈圆周等角度分布,保障了较好的通气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管帽2的顶面设有凹槽25,凹槽25呈圆台形,方便采血时针管的穿刺。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外沿22的内侧面上设有圆弧形的卡扣26,管体1上设有与卡扣26相配合的圆弧形的卡槽,卡扣26和卡槽的配合增加了管帽2的密封性,同时,由于卡扣26和卡槽设置在一侧,因此配合的时候需要进行定位,在插入管帽2时,可轻轻转动管帽2,直至卡扣26扣入卡槽之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内沿21的端面上设有便于装配的倒角,倒角的直径为1mm,方便内沿21伸入管体1的开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内沿21和外沿22的长度相同,内沿21进入管体1中的深度为5~8mm,保障了密封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管帽2由丁基橡胶制成,管体1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管体1的内壁设有有硅酮涂层,避免离心时细胞破碎,释放基因组DNA而污染游离DNA,影响试验结果,并且内壁处理后使内壁和管口无挂血,在血液样本检测的过程中减少样本浪费。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管体1的外壁上设有容量指示刻度。

此血浆游离DNA保存管,内沿21和外沿22的双层密封,提高了密封的可靠性,设置了通气槽23和通气孔24,使得开启更加方便,能有效避免地因用力过大而引起样本飞溅,在实际生物实验应用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