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性皮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065发布日期:2019-02-10 22:36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性皮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性皮革。



背景技术:

皮革是经脱毛和鞣制等物理、化学加工所得到的已经变性不易腐烂的动物皮。革是由天然蛋白质纤维在三维空间紧密编织构成的,其表面有一种特殊的粒面层,具有自然的粒纹和光泽,手感舒适。

现如今皮革应用十分广泛,但传统的皮革耐磨性差,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性皮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皮革耐磨性差,存在一定的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性皮革,包括皮革,所述皮革的外部由内到外通过胶水层依次热合黏贴有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第三耐磨层和第四耐磨层,所述第四耐磨层的四角相互对称开设有四组弧形倒角,所述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第三耐磨层和第四耐磨层分别为高分子软胶层、热塑性橡胶层、聚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耐磨层的厚度在二至八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耐磨层的厚度在三至九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三耐磨层的厚度在四至八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四耐磨层的厚度在三至九毫米之间。

优选的,所述胶水层为YH-T806胶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耐磨性皮革,通过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第三耐磨层和第四耐磨层的共同作用,在保证了皮革的柔顺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耐磨性,提高了皮革的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第三耐磨层和第四耐磨层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皮革的耐磨性,提高了皮革的使用寿命;

3.使用高分子软胶层、热塑性橡胶层、聚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作为耐磨材料,在保证了皮革的柔顺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耐磨性;

4.皮革的外部由内到外通过YH-T806胶水依次热合黏贴有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第三耐磨层和第四耐磨层,YH-T806凝固后呈现柔软性,方便皮革的剪裁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切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皮革、2胶水层、3第一耐磨层、4第二耐磨层、5第三耐磨层、6 第四耐磨层、7弧形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前”、“后”、“内”、“外”、“端”、“部”、“段”、“宽度”、“厚度”、“区”等等及类似用语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性皮革,包括皮革 1,所述皮革1的外部由内到外通过胶水层2依次热合黏贴有第一耐磨层3、第二耐磨层4、第三耐磨层5和第四耐磨层6,所述第四耐磨层6的四角相互对称开设有四组弧形倒角7,通过弧形倒角7的作用,使得第四耐磨层6的为圆滑形设置,使得第四耐磨层6的四角更加圆滑,所述第一耐磨层3、第二耐磨层4、第三耐磨层5和第四耐磨层6分别为高分子软胶层、热塑性橡胶层、聚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使用高分子软胶层、热塑性橡胶层、聚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作为耐磨材料,在保证了皮革1的柔顺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耐磨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耐磨层3的厚度在二至八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一耐磨层3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第二耐磨层4的厚度在三至九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二耐磨层4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第三耐磨层5的厚度在四至八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三耐磨层5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第四耐磨层6的厚度在三至九毫米之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四耐磨层6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胶水层2为YH-T806胶水,YH-T806胶水凝固后呈现柔软性,方便皮革1的剪裁与加工。

该耐磨性皮革,通过第一耐磨层3、第二耐磨层4、第三耐磨层5和第四耐磨层6的共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皮革1的耐磨性,提高了皮革1的使用寿命;使用高分子软胶层、热塑性橡胶层、聚乙烯酸酯层、聚氨酯层作为耐磨材料,在保证了皮革1的柔顺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耐磨性;皮革1的外部由内到外通过YH-T806胶水依次热合黏贴有第一耐磨层3、第二耐磨层4、第三耐磨层5 和第四耐磨层6,YH-T806胶水凝固后呈现柔软性,方便皮革1的剪裁与加工。

因此该耐磨性皮革,在保证了皮革1的柔顺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耐磨性,提高了皮革1的使用寿命,适合大规模推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