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提取挥发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3395发布日期:2018-12-07 23:06阅读:1199来源:国知局
用于提取挥发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挥发油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取挥发油的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油类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大部分具有香气,如薄荷油、丁香油等。含挥发油的中草药非常多,亦多具芳香气,尤以唇形科(薄荷、紫苏、藿香等)、伞形科(茴香、当归、芫荽、白芷、川芎等)、菊科(艾叶、茵陈篙、苍术、白术、

木香等)、芸香科(橙、桔、花椒等)、樟科(樟、肉桂等)、姜科(生姜、姜黄、郁金等)等科更为丰富。含挥发油的中草药或提取出的挥发油大多具有发汗、理气、止痛、抑菌、矫味等作用。现有的挥发油提取需要将含油植物进行蒸馏,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再通过油气分离,冷凝而获得挥发油,但是现有的蒸馏方法,提取过的植物仍残留有挥发油,因此,导致挥发油的提取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挥发油提取率较低的问题。

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取挥发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加热器、转筒、凹槽体、电机、罐盖、第一导管,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罐体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所述罐体连通,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转筒,所述罐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体,所述凹槽体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罐体外壁与所述转筒的轴线固定连接,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罐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开口,所述罐体的顶端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一端管口与所述罐体连通。

为了能将水汽和油汽分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还包括油气分离管、过滤膜,所述第一导管另一端管口与所述油气分离管连通,所述油气分离管内设置有过滤膜。

为了能将油气进行冷凝收集,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管、冷凝管、储油瓶,所述第二导管一端与所述油气分离管靠近所述过滤膜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管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瓶连通,所述冷凝管包裹所述第二导管,所述冷凝管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口,所述冷凝管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

为了防止转筒在转动过程中内部的原料飞出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开口上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转筒外壁连接。

为了方便罐盖的拆卸,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罐体的顶端与所述罐盖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便于控制加热罐体,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器包括电热丝、开关,所述电热丝排布在所述罐体的底壁内,所述开关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侧壁上,所述开关与所述电热丝连接。

为了便于储油瓶的更换,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储油瓶与所述第二导管螺纹连接。

为了能更好的对挥发油气进行冷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导管在所述冷凝管内S型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取挥发油的装置,包括罐体、加热器、转筒、凹槽体、电机、罐盖、第一导管,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器,罐体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一端与罐体连通,罐体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转筒,罐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体,凹槽体内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罐体外壁与转筒的轴线固定连接,转筒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通孔,罐体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开口,罐体的顶端安装有罐盖,罐盖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一端管口与罐体连通。通过进水管向罐体内注入水,将富含挥发油的植物从开口放入到转筒内,将罐盖安装在罐体顶端,启动加热器,罐体内的水分沸腾产生热蒸汽,凹槽体内电机带动转筒转动,水蒸气通过通孔进入到富含挥发油的植物内,在95~100℃高温下,使植物中的芳香成分向水中扩散或溶解,并与水汽一同沸馏出,再经过第一导管导出水汽和挥发油的混和气体,再经过后续工序提取挥发油。由于转筒在水蒸气内不停的转动,转筒内的富含挥发油的植物会得到充分的蒸馏,从而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

1-罐体;2-加热器;3-转筒;4-凹槽体;5-电机;6-通孔;7-开口;8-罐盖;9-导管;10-油气分离管;11-过滤膜;12-第二导管;13-冷凝管;14-储油瓶;15-冷凝水进口;16-冷凝水出口;17-盖板;18-进水管;201-电热丝;202-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取挥发油的装置,包括罐体1、加热器2、转筒3、凹槽体4、电机5、罐盖8、第一导管9,所述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加热器2,所述罐体1外壁上设置有进水管18,所述进水管18一端与所述罐体1连通,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水平方向的转筒3,所述罐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体4,所述凹槽体4内设置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罐体1外壁与所述转筒3的轴线固定连接,所述转筒3的外壁上贯穿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通孔6,所述罐体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开口7,所述罐体1的顶端安装有罐盖8,所述罐盖8的顶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导管9,所述第一导管9一端管口与所述罐体1连通。

工作原理:通过进水管18向罐体1内注入水,将富含挥发油的植物从开口7放入到转筒3内,将罐盖8安装在罐体1顶端,启动加热器2,罐体1内的水分沸腾产生热蒸汽,凹槽体4内电机5带动转筒3转动,水蒸气通过通孔6进入到富含挥发油的植物内,在95~100℃高温下,使植物中的芳香成分向水中扩散或溶解,并与水汽一同沸馏出,再经过第一导管9导出水汽和挥发油的混和气体,再经过后续工序提取挥发油。由于转筒3在水蒸气内不停的转动,转筒3内的富含挥发油的植物会得到充分的蒸馏,从而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率。

为了能将水汽和油汽分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还包括油气分离管10、过滤膜11,所述第一导管9另一端管口与所述油气分离管10连通,所述油气分离管10内设置有过滤膜11。所述过滤膜11采用合适的条件和固化剂,将环氧基封端的低聚硅氧烷与双酚A共聚,把该聚硅氧烷-双酚A共聚物与固化剂混匀配成溶液,将聚硅氧烷-双酚A共聚物固化于100~400目的织物网上,即可得到具有超疏水与超亲油功能的过滤膜,过滤膜11允许挥发油通过,阻挡水蒸气通过,从而实现油汽分离。

为了能将油气进行冷凝收集,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管12、冷凝管13、储油瓶14,所述第二导管12一端与所述油气分离管10靠近所述过滤膜11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管12另一端与所述储油瓶14连通,所述冷凝管13包裹所述第二导管12,所述冷凝管13一侧设置有冷凝水进口15,所述冷凝管13另一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16。气态挥发油从第二导管12进入,冷凝管13内通过从冷凝水进口15通入水,从冷凝水出口16排出水,使得冷凝管13内不断通入冷凝水,对包裹在内第二导管12进行冷却,气态挥发油再经过冷却后凝结成液态的油,从第二导管12底端流入到储油瓶14内。

为了防止转筒在转动过程中内部的原料飞出去,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开口7上设置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通过螺钉与所述转筒3外壁连接。

为了方便罐盖的拆卸,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罐体1的顶端与所述罐盖8通过螺纹连接。

为了便于控制加热罐体,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热器2包括电热丝201、开关202,所述电热丝201排布在所述罐体1的底壁内,所述开关202设置在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所述开关202与所述电热丝201连接。通过开关202控制加热丝201对罐体1内的水进行快速均匀的加热。

为了便于储油瓶的更换,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储油瓶14与所述第二导管12螺纹连接。当储油瓶14收集满了,再更换新的储油瓶进行收集。

为了能更好的对挥发油气进行冷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导管12在所述冷凝管13内S型排布,延长了气态挥发油的冷凝时间,能充分的对第二导管12内的气态挥发油进行冷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