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6411发布日期:2019-03-05 19:38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细胞培养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细胞共培养多以上下排布的transwell体系进行共培养,通常采用半透膜(滤孔孔径通常为0.4μm)进行细胞隔离,即将需要共培养的两种细胞上下排布,分别种植于培养皿底部与半透膜上。如图1所示,现有的transwell体系由嵌套式的上室11和下室12 组成,其中上室12可放入下室11中并悬挂在下室11周沿上,如图2所示,上室12底部为半透膜121。使用该培养皿时,两种细胞间以半透膜121物理相隔细胞,而培养基及细胞分泌的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半透膜相互连通,实现两种细胞相互刺激的目的。

但是,上述细胞共培养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半透膜比较柔软,制造面积不宜过大否则将难以承受自身重量而发生形变,这导致单孔内共培养细胞数量少,收集细胞蛋白质等样品时细胞数量不足;

2、共培养装置主要成本在于半透膜,而半透膜制作成本较高,不利于成本的控制。

3、在实验终点时,收取细胞样品使用的trizol等溶液为有机溶剂,可以使得半透膜以及半透膜与支架间的粘结材料溶解,一方面影响操作,另一方面,溶解物对样品也会造成干扰;

4、上层细胞附着于半透膜上,下层位于树脂培养槽底部,上层与下层细胞粘附介质不同,影响实验变量的控制。而且上室细胞附着于半透膜上,无法进行细胞染色等操作。

5、由于培养的各种细胞特性不同,生长速度不一,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需要对上室和下室细胞分别进行传代等处理的情况,而该共培养体系嵌套式的构造影响实验进行。

6.传统共培养体系仅有上下两层,使得该装置仅能实现两种细胞的共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含有细胞共培养体系采用半透膜隔离而存在的各种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所述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在未使用半透膜的情况下同样可适用于多种细胞的共培养,可有效避免因半透膜而引起的各种问题,而且共同培养的细胞生长于同一液体环境中的载片上,细胞分泌物接触更充分,变量控制更加容易,后续的传代、染色或保存等操作也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包括:

多细胞培养皿,所述多细胞培养皿内部底面上设有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2~5个第一立柱插槽;

若干载片,所述载片设有可拆卸的立柱,所述立柱插在所述第一立柱插槽中,所述载片平铺在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各所述载片之间以及各所述载片与所述多细胞培养皿底面之间均留有间隙;以及

皿盖,用于盖覆所述多细胞培养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载片平铺在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时,各所述载片和所述多细胞培养皿底面之间相互分离,可避免不同种细胞混合,可用于两种或多种细胞共同培养。当然也可用于同种细胞的培养和传代,此种情况下可配置多个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分别先培养不同的细胞,然后将分别载有不同种细胞的载片转入新的多细胞培养皿种进行共培养。

由于多细胞培养皿培养皿中各载片是分离的,培养同种细胞也需要分别接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因此,为了更加方便同种细胞种植、传代、收样等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中,还配设有单细胞培养皿,所述单细胞培养皿内部底面上设有载片槽用于嵌置所述载片,所述载片槽中设有第二立柱插槽供所述立柱插入;所述载片嵌置在所述载片槽中时上表面与所述单细胞培养皿内部底面齐平。所述单细胞培养皿与所述载片组配后相当于普通细胞培养皿,可方便培养同种细胞。

较佳的,所述单细胞培养皿外部形状与所述多细胞培养皿外部形状相同,所述第二立柱插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立柱插槽的位置对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多细胞培养皿、所述皿盖和所述单细胞培养皿的形状可根据需要灵活设置,而所述载片的形状也可做适应性地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为圆形,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立柱插槽数量为2~4个,各所述载片呈扇形、三角形或四边形,优选扇形,所述立柱设于所述载片的中心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为正方形或正八变形,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立柱插槽数量为4个,各所述载片呈扇形、三角形或四边形,所述立柱设于所述载片的中心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为正六变形,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心位置,所述第一立柱插槽数量为3个,各所述载片呈扇形、三角形或四边形,所述立柱设于所述载片的中心角处。

上述的中心角指所述载片平铺在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时位于中心位置的角,比如当所述载片呈扇形时,所述中心角即指圆心角,而当所述载片呈三角形或四边形时,则指中心位置对应的一个边角。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皿盖内部设有盖顶限位环和盖内通气支架。

较佳的,所述载片可选用低成本的树脂或玻璃材质。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载片平铺在所述多细胞培养皿中时,各所述载片和所述多细胞培养皿底面之间相互分离,可避免不同种细胞混合,可用于两种或多种细胞共同培养。而共同培养的细胞生长于同一水平面的载片上,可培养细胞量完全取决于载片面积,不受其他问题影响,大大提高可以同时共培养的细胞数量。

2、本实用新型不再使用半透膜,共同培养的细胞生长于同一液体环境中,一方面使得细胞分泌物接触更充分,另一方面,共培养的各种细胞均位于载片上,可以更好的控制变量,而且固定染色及长期保存更加方便。

3、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设置多个载片,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同时可以控制各种细胞比例。

4、本实用新型中,各所述载片可拆卸,分开处理,方便了实验的进行。

5、所述载片可使用低成本的树脂或玻璃材质,可大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细胞共培养体系下室和上室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嵌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细胞培养皿和载片的组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细胞培养皿和载片的组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细胞培养皿和载片的组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皿盖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下室11,上室12,半透膜121;

多细胞培养皿21,安装座211,第一立柱插槽212,载片22,立柱221,单细胞培养皿23,载片槽231,第二立柱插槽232,皿盖24,盖顶限位环241,盖内通气支架2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3~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的有关部件和组装结构,该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包括多细胞培养皿21、载片22、单细胞培养皿23和皿盖24。

如图3和4所示,多细胞培养皿21内部底面上设有凸起的安装座211,安装座211 上设有四个第一立柱插槽212。

载片22为树脂或玻璃材质,呈扇形,圆心角为90°,四片载片22正好可平铺在多细胞培养皿21中。载片22圆心角位置设有可拆卸的立柱221,立柱221可插在第一立柱插槽212中,如图4所示,四片载片22平铺在多细胞培养皿21中时,各载片22之间以及各载片22与多细胞培养皿21底面之间均留有间隙。由于各载片22和细胞培养皿21 底面之间相互分离,可避免不同种细胞混合,可用于两种或多种细胞共同培养。

单细胞培养皿23外部形状与多细胞培养皿21外部形状相同,内部底面上设有载片槽231用于嵌置载片22,如图5所示,载片槽231中设有第二立柱插槽232供立柱221 插入;载片22嵌置在载片槽231中时上表面与单细胞培养皿23内部底面齐平。单细胞培养皿23与载片22组配后的俯视效果与多细胞培养皿21与载片22组配的俯视效果相同(图略)。单细胞培养皿23与载片22组配后相当于普通细胞培养皿,可方便培养同种细胞。

皿盖24,用于盖覆多细胞培养皿21,也可用于覆盖单细胞培养皿23。如图5所示,皿盖24内部设有盖顶限位环241和盖内通气支架242。皿盖24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

实际使用时,可参照以下步骤进行,共培养更加便捷:

步骤1:将载片22(数量根据需要调整)装入单细胞培养皿23中,即与普通细胞培养皿无异,种入待培养细胞的细胞悬液。待细胞贴壁后,即制得用于共培养的细胞载片。

步骤2:根据实验需要,用镊子夹取不同细胞的载片,放入多细胞培养皿21中,加入适宜的培养基,盖过载片,即可进行共培养。

步骤3:如需传代或收样等其他操作时,将所需细胞的载片取出,放入消毒灭菌的单细胞培养皿23中,即可进行操作。

步骤4:如细胞需要进行染色等特殊操作,可以选择玻璃载片,共培养后去除立柱,即可如细胞爬片一样进行染色封存。

使用上述组合式细胞共培养装置进行细胞共培养,细胞生长于同一水平面的载片上,可培养细胞量完全取决于载片面积,不受其他问题影响,大大提高可以同时共培养的细胞数量。共同培养的细胞生长于同一液体环境中,一方面使得细胞分泌物接触更充分,另一方面,共培养的各种细胞均位于载片上,可以更好的控制变量,而且固定染色及长期保存更加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可以设置多个载片,实现多种细胞共培养,同时可以控制各种细胞比例。各载片可拆卸,分开处理,方便了实验的进行。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新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