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1265发布日期:2019-01-29 17:4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检验科领域,经常需要对采集的样本或者患者的体液细菌进行培养工作,从而确定各种疾病类型,目前的细菌培养装置一般都是普通的烧杯或者烧瓶等,这类装置不能保证为各种不同的细菌的生长提供各自所需的环境温度,而且由于在培养过程中不能够对培养的环境进行调节,且不能够防止外界的干扰,很容易在培养过程中使得被培养的细菌产生变异,从而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给检验的人员带来不便。

最重要的是,由于置物架之间的间距一定,放入培养皿或添加培养皿的时候操作不便,同时较易将培养皿撒出来,培养皿直接撒到置物架以及下层的置物架,然后霉菌就利用撒出来的培养液生长了,污染细菌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能够有效防止在放入或取出的过程中将培养皿撒出来,防止污染,保持无菌环境,同时便于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包括箱体,箱体具有培养腔以及用于密封培养腔的盖体,培养腔的底部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与培养腔连通,通风口设有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培养腔内的空气,培养腔的顶部设有紫外灯、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箱体的顶部设有显示屏,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屏电连接;培养腔内设有滑槽以及置物架,置物架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置物架设有第一通孔,置物架设有多个限位凹槽,限位凹槽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限位凹槽的周向设有防漏区,防漏区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培养腔的侧壁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滑槽包括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设置于第一侧壁,第二滑槽设置于第三侧壁,第一滑槽远离第一侧壁的一侧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滑槽靠近第一侧壁的一侧的截面面积,第二滑槽远离第三侧壁的一侧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滑槽靠近第三侧壁的一侧的截面面积,滑块包括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块,以及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块。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块靠近第二侧壁的一端的宽度沿靠近第二侧壁至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逐渐变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侧壁设有限位槽,置物架伸出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的一端设有楔形端,楔形端可拆卸设置于限位槽,限位槽与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楔形端伸出第一滑块0.5-1.2c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培养腔的侧壁对应第一滑槽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扣,第一限位扣与第一侧壁铰接,第一限位扣设有第一扣齿以及第二扣齿,围成第一滑槽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扣齿配合的第一扣槽,第一滑块远离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扣齿配合的第二扣槽。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扣槽远离第一扣槽的开口处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一侧壁,第二扣槽远离第二扣槽的开口处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侧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对称设置。

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包括上述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限位凹槽的内壁沿其周向可拆卸设有海绵层,海绵层的宽度为0.3-1c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空腔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培养腔内的空气,防止杂菌进入污染培养腔,通过置物架与滑槽可拆卸连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置物架与滑槽的可拆卸连接,进而调节相邻的两层置物架之间的距离,防止培养皿的过程中将培养液倒出,同时更为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第一通孔用于使得置物架两侧的气流以及温度流动,使得培养腔内的温度以及湿度更为均衡,提高培养的效率。同时,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有效防止因置物架与培养皿的接触导致的培养皿的温度不均的问题。并且限位凹槽的设置,进一步稳固培养皿。

海绵层的设置,使限位凹槽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培养皿,提高限位凹槽的利用率,同时0.3-1cm的宽度对于培养皿的整体温度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置物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限位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100-箱体;110-培养腔;120-盖体;121-第一磁铁;130-通风口;140-紫外灯;150-显示屏;111-第一侧壁;113-第二侧壁;115-第三侧壁;117-第一滑槽;200-置物架;210-第一通孔;220-限位凹槽;221-第二通孔;230-第一滑块;240-第二滑块;250-楔形端;260-第一限位扣;261-第一扣齿;263-第二扣齿;267-第二扣槽;270-防漏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10,其包括箱体100以及置物架200。

箱体100具有培养腔110和盖体120,盖体120用于选择性密封培养腔110。

其中,请继续参阅图1,盖体120的一端与箱体100铰接,另一端设有第一磁铁121,培养腔110对应第一磁铁121的位置设有第二磁铁(图未示),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121的磁性相反,进行通过磁性相吸,有效密封培养腔110的同时,便于打开盖体120。

为了便于移动,箱体100设有万向轮,其中万向轮具有刹车机构,此处的刹车机构请直接参考现有的技术,或直接购买市面上具有刹车功能的万向轮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描述。

培养腔110的底部设有通风口130,通风口130与培养腔110连通,为了防止杂菌感染,可选地,通风口130设有空气过滤器(图未示),空腔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培养腔110内的空气。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杂菌感染的效果,以及杀菌消毒,培养腔110的顶部设有紫外灯140。

由于培养过程中,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控制较为重要,因此培养腔110的顶部设有温度传感器(图未示)以及湿度传感器(图未示),箱体100的顶部设有显示屏150,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屏150电连接,便于观察培养腔110内的温度。其中培养腔110内还设有加湿器(图未示)以及加热装置(图未示),用于调控湿度以及温度,此部分内容非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同时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做赘述。

具体地,培养腔110内设有多层间隔设置的滑槽,例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或七层等的滑槽,相邻的任意两层滑槽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置物架200与滑槽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直接放置、粘接等,也即是置物架200设置于培养腔110内用于将待培养的培养皿放置于置物架200。同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置物架200与滑槽的配合,进而调节相邻的两层置物架200之间的距离,更为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培养腔110的侧壁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3以及第三侧壁115,第一侧壁111与第三侧壁115对称设置。

滑槽包括第一滑槽117以及第二滑槽(图未示),其中,第一滑槽117设置于第一侧壁111,第二滑槽设置于第三侧壁115。

为了提高置物架200与滑槽的连接处的稳固性,第一滑槽117远离第一侧壁111的一侧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一滑槽117靠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的截面面积,第二滑槽远离第三侧壁115的一侧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滑槽靠近第三侧壁115的一侧的截面面积。也即是第一滑槽117以及第二滑槽的截面可以为满足上述条件的梯形、不规格几何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17以及第二滑槽的截面均为T形。

其中,第一滑槽117与第二滑槽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滑槽117与第二滑槽的设置相同,本实施例中未写出的关于第二滑槽的结构请参阅第一滑槽117的结构。

置物架200为不锈钢置物架200,例如Crl7、Cr17Mo2Ti、Cr25或Cr28等,其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有效防止因腐蚀而产生细菌,同时便于清理。

其中,置物架200设有贯穿其两端的第一通孔210,用于使得置物架200两侧的气流以及温度流动,使得培养腔110内的温度以及湿度更为均衡,提高培养的效率。

请参阅图2,置物架200设有多个限位凹槽220,用于将培养皿放置于限位凹槽220内,进一步稳固培养皿。

限位凹槽220设有第二通孔221,第一通孔210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221的截面面积。基于置物架200的导热效果优于空气,因此采用上述方法,对于培养皿的加热效果佳,有效防止因置物架200与培养皿的接触导致的培养皿的温度不均的问题。

同时为了使限位凹槽220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培养皿,提高限位凹槽220的利用率,限位凹槽220的内壁沿其周向可拆卸设有海绵层(图未示),海绵层的宽度为0.3-1cm,此处的宽度是指海绵层靠近限位凹槽220开口端的一侧与其远离限位凹槽220开口端的一侧之间的距离,同时0.3-1cm的宽度对于培养皿的整体温度影响较小。

承上述,限位凹槽22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例如1个、3个或4个等,同时限位凹槽22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不规则几何状等,在此对于其形状以及大小不做具体的限定,本领域人员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置。

请参阅图2以及图3,置物架200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用于滑动设置于滑槽。

具体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230以及第二滑块240,其中第一滑块230与第一滑槽117配合,第二滑块240与第二滑槽配合。

请参阅图3,为了使得置物架200便于插入滑槽,第一滑块230靠近第二侧壁113的一端的宽度沿靠近第二侧壁113至远离第二侧壁113的一侧逐渐变大。此处的宽度是指第一滑块230靠近地面的一侧与其远离地面的一侧之间的距离。

同时,由于上述仅固定第一侧壁111以及第三侧壁115,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固性,防止培养过程中发生因固定不稳导致的培养皿中培养基洒落的问题,第二侧壁113设有限位槽(图未示),置物架200伸出第一滑块230以及第二滑块240的一端设有楔形端250,楔形端250可拆卸设置于限位槽,限位槽与第一滑槽117以及第二滑槽连通。

但是,楔形端250伸出第一滑块230过小,无法提高连接的稳固性,楔形端250伸出第一滑块230过大,降低了置物架200的利用度,因此,楔形端250伸出第一滑块230的长度为0.5-1.2cm。

由于上述设置仅仅固定了置物架200与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3以及第三侧壁115的连接处的稳定性,在外力的作用下,置物架200可能会发生向远离第二侧壁113的方向运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以及图4,本实施例采用以下方案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培养腔110的第一侧壁111对应第一滑槽117远离第二侧壁113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扣260,第一限位扣260与第一侧壁111铰接,第一限位扣260设有第一扣齿261以及第二扣齿263,围成第一滑槽117的侧壁设有与第一扣齿261配合的第一扣槽(图未示),第一滑块230远离第二侧壁113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扣齿263配合的第二扣槽267。

其中,第一扣槽远离第一扣槽的开口处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一侧壁111,第二扣槽267远离第二扣槽267的开口处的一端朝向靠近第二侧壁113。进一步增强锁定效果,拆卸时,需将第一限位扣260与第一扣槽、第二扣槽267分离即可。

可选地,培养腔110的第三侧壁115对应第二滑槽远离第二侧壁113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扣(图未示),其中第二限位扣的设置方式与第一限位扣260的设置方式相同,第二限位扣、第二滑块240以及第二滑槽的配合关系与第一限位扣260、第一滑块230以及第一滑槽117的配合关系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由于现有的将培养皿撒出来,培养皿直接撒到置物架200以及下层的置物架200,然后霉菌就利用撒出来的培养液生长了,因此限位凹槽220的周向设有防漏区270,防漏区270设有第三通孔(图未示),第三通孔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通孔221的截面面积。防止污染下层的置物架200。可选地,第三通孔的截面面积为0.1-0.2cm2,有效进行通风的同时防止污染下层。

其中,防漏区270的外侧呈与限位凹槽220的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形状,例如,本实施例中限位凹槽220为圆柱状,防漏区270呈圆环状,且圆环状的防漏区270环设于限位凹槽220的周边,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漏的效果,同时防止影响第一通孔210的通气性能,防漏区270的内侧与防漏区270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1.5-3cm。

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10的工作原理是:

根据实际的培养皿的高度,调节相邻的两侧两层置物架200之间的距离,将培养皿放置于限位凹槽220后,将置物架200通过第一滑槽117与第一滑块230的配合,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240的配合,以及楔形端250与限位槽之间的配合,使得置物架200安装于箱体100内,接着通过第一扣齿261以及第二扣齿263锁紧置物架200。

或者和上述操作流程不同的是,先将置物架200安装于箱体100内后,再放置培养皿,根据实际情况再放置其他层的置物架200。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污染式细菌培养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空腔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培养腔内的空气,防止杂菌进入污染培养腔,通过置物架与滑槽可拆卸连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置物架与滑槽的可拆卸连接,进而调节相邻的两层置物架之间的距离,防止培养皿的过程中将培养液倒出,同时更为充分的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第一通孔的截面面积大于第二通孔的截面面积,有效防止因置物架与培养皿的接触导致的培养皿的温度不均的问题。并且限位凹槽的设置,进一步稳固培养皿。海绵层的设置,使限位凹槽可以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培养皿,提高限位凹槽的利用率,同时0.3-1cm的宽度对于培养皿的整体温度影响较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