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8917发布日期:2019-08-17 01:50阅读:10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笔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通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大多钢笔笔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树脂钢笔笔管相对一传统金属笔管,更加轻盈,生产成本更低,但是现有的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生产的树脂钢笔笔管的机械强度一般,生产过程存在资源浪费,所以现提出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55%、pp15%、玻璃纤维6%和助剂9%,混合得到物料a,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15%、pp45%、ldpe15%、助剂15%、石墨烯纤维6%和颜料4%,混合得到物料b;

s2:均化控湿,将物料a和物料b分别投入到均化罐中进行均化,均化时间大于2小时;

s3:一次注塑,将物料a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形成笔管内管;

s4:二次注塑,将物料b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笔管内管外侧注塑形成笔管外管,得到半成品;

s5:表面处理,半成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半成品表面进行带电处理;

s6:电镀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半成品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成品笔管;

s7:产品抽检,对成品笔管进行外观检查;

s8:打包存放,将检查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打包存放,并记录批次。

优选地,所述s7中,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对其同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检,隔离批次,将不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收集,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回收,得到塑料碎末。

优选地,所述塑料碎末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物料a中进行回收使用。

优选地,所述s2中,使得物料a和物料b的含水量小于1%。

优选地,所述s1中的助剂为红油、抗氧化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添加的玻璃纤维,有利于提升笔管内管的强度,提升抗变形和抗压能力,使得钢笔笔管更加经久耐用,同时结合二次注塑形成的笔管外管,保障了钢笔笔管的美观性和手感,提升使用体验。

2.通过设置产品抽检,有利于把控产品质量,同时设置的粉碎回收步骤,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的各个实施例产品检测结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59%、pp15%、玻璃纤维2%和助剂9%,混合得到物料a,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15%、pp45%、ldpe15%、助剂15%、石墨烯纤维6%和颜料4%,混合得到物料b;

s2:均化控湿,将物料a和物料b分别投入到均化罐中进行均化,均化时间大于2小时;

s3:一次注塑,将物料a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形成笔管内管;

s4:二次注塑,将物料b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笔管内管外侧注塑形成笔管外管,得到半成品;

s5:表面处理,半成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半成品表面进行带电处理;

s6:电镀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半成品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成品笔管;

s7:产品抽检,对成品笔管进行外观检查;

s8:打包存放,将检查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打包存放,并记录批次。

本实施例中,s7中,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对其同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检,隔离批次,将不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收集,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回收,得到塑料碎末,塑料碎末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物料a中进行回收使用,s2中,使得物料a和物料b的含水量小于1%,s1中的助剂为红油、抗氧化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实施例2,参照图1,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57%、pp15%、玻璃纤维4%和助剂9%,混合得到物料a,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15%、pp45%、ldpe15%、助剂15%、石墨烯纤维6%和颜料4%,混合得到物料b;

s2:均化控湿,将物料a和物料b分别投入到均化罐中进行均化,均化时间大于2小时;

s3:一次注塑,将物料a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形成笔管内管;

s4:二次注塑,将物料b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笔管内管外侧注塑形成笔管外管,得到半成品;

s5:表面处理,半成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半成品表面进行带电处理;

s6:电镀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半成品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成品笔管;

s7:产品抽检,对成品笔管进行外观检查;

s8:打包存放,将检查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打包存放,并记录批次。

本实施例中,s7中,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对其同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检,隔离批次,将不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收集,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回收,得到塑料碎末,塑料碎末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物料a中进行回收使用,s2中,使得物料a和物料b的含水量小于1%,s1中的助剂为红油、抗氧化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实施例3,参照图1,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55%、pp15%、玻璃纤维6%和助剂9%,混合得到物料a,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15%、pp45%、ldpe15%、助剂15%、石墨烯纤维6%和颜料4%,混合得到物料b;

s2:均化控湿,将物料a和物料b分别投入到均化罐中进行均化,均化时间大于2小时;

s3:一次注塑,将物料a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形成笔管内管;

s4:二次注塑,将物料b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笔管内管外侧注塑形成笔管外管,得到半成品;

s5:表面处理,半成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半成品表面进行带电处理;

s6:电镀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半成品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成品笔管;

s7:产品抽检,对成品笔管进行外观检查;

s8:打包存放,将检查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打包存放,并记录批次。

本实施例中,s7中,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对其同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检,隔离批次,将不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收集,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回收,得到塑料碎末,塑料碎末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物料a中进行回收使用,s2中,使得物料a和物料b的含水量小于1%,s1中的助剂为红油、抗氧化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实施例4,参照图1,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53%、pp15%、玻璃纤维8%和助剂9%,混合得到物料a,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15%、pp45%、ldpe15%、助剂15%、石墨烯纤维6%和颜料4%,混合得到物料b;

s2:均化控湿,将物料a和物料b分别投入到均化罐中进行均化,均化时间大于2小时;

s3:一次注塑,将物料a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形成笔管内管;

s4:二次注塑,将物料b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笔管内管外侧注塑形成笔管外管,得到半成品;

s5:表面处理,半成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半成品表面进行带电处理;

s6:电镀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半成品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成品笔管;

s7:产品抽检,对成品笔管进行外观检查;

s8:打包存放,将检查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打包存放,并记录批次。

本实施例中,s7中,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对其同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检,隔离批次,将不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收集,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回收,得到塑料碎末,塑料碎末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物料a中进行回收使用,s2中,使得物料a和物料b的含水量小于1%,s1中的助剂为红油、抗氧化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实施例5,参照图1,一种钢笔树脂笔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混合,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51%、pp15%、玻璃纤维10%和助剂9%,混合得到物料a,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pvc15%、pp45%、ldpe15%、助剂15%、石墨烯纤维6%和颜料4%,混合得到物料b;

s2:均化控湿,将物料a和物料b分别投入到均化罐中进行均化,均化时间大于2小时;

s3:一次注塑,将物料a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注塑,形成笔管内管;

s4:二次注塑,将物料b投入到注塑机中进行二次注塑,在笔管内管外侧注塑形成笔管外管,得到半成品;

s5:表面处理,半成品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并对半成品表面进行带电处理;

s6:电镀处理,然后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半成品表面进行电镀处理,得到成品笔管;

s7:产品抽检,对成品笔管进行外观检查;

s8:打包存放,将检查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打包存放,并记录批次。

本实施例中,s7中,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产品进行隔离,并对其同一批次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检,隔离批次,将不合格的成品笔管进行收集,并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回收,得到塑料碎末,塑料碎末按照1:100的比例混入物料a中进行回收使用,s2中,使得物料a和物料b的含水量小于1%,s1中的助剂为红油、抗氧化剂和增塑剂中的一种或者组合。

对实施例1-5中的成品笔管进行抗冲压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