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过滤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562发布日期:2020-05-20 02:4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胞过滤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胞过滤袋。



背景技术:

干细胞技术已经成为本世纪人类克服各种疑难杂症的突破口,连续两年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成果之首。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干细胞包括:脐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等。上述干细胞不仅用于多种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还开始广泛运用于再生医学,包括肿瘤、心脏病、眼科疾病、糖尿病、矫形外科、脑和脊髓损伤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在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先将间充质干细胞配制成能够输注的注射液,整个配制过程要求无菌操作。

现有的过滤装置是在排液管活动插接在注射液袋的进液口时,再放置过滤膜,而由于过滤膜和进液口与外部环境接触,有细菌污染的风险,而且安装过滤膜也是复杂的过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细胞过滤袋,其减少了过滤时过滤膜及各组件的手工连接安装过程,方便使用,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操作过程中过滤膜等部件与外部环境接触,确保细胞的安全,降低细菌污染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细胞过滤袋包括:注射液袋ⅰ、排液管、过滤器、注射液袋ⅱ;注射液袋ⅰ上的出液口ⅰ和注射液袋ⅱ上的进液口ⅱ通过排液管连接,注射液袋ⅰ的出液口ⅰ处的排液管上设有止血阀,排液管上设有过滤器,过滤器由圆柱管和过滤膜组成,过滤膜固定安装在圆柱管内。

优选地,圆柱管直径至少比排液管直径大1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细胞过滤袋,其减少了过滤时过滤膜及各组件的手工连接安装过程,方便使用,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操作过程中过滤膜等部件与外部环境接触,确保细胞的安全,降低细菌污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1-注射液袋ⅰ、2-排液管、3-过滤器、4-注射液袋ⅱ、5-出液口ⅰ、6-进液口ⅱ、7-止血阀、8-圆柱管、9-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所示,所述的细胞过滤袋包括:注射液袋ⅰ1、排液管2、过滤器3、注射液袋ⅱ4;注射液袋ⅰ1上的出液口ⅰ5和注射液袋ⅱ4上的进液口ⅱ6通过排液管2连接,注射液袋ⅰ1内的注射液通过排液管2挤入注射液袋ⅱ4内,注射液袋ⅰ1的出液口ⅰ5处的排液管2上设有止血阀7,在不挤注射液时,通过止血阀7夹住排液管2,防止液体自动流出,排液管2上设有过滤器3,其实为了除去注射液内的细菌微生物,过滤器3由圆柱管8和过滤膜9组成,圆柱管8的两端与排液管2为一体成型,过滤膜9固定安装在圆柱管8内,过滤膜9的滤膜孔径为0.22微米,可以达到gmp或者药典规定的除菌99.99%的要求,圆柱管8直径至少比排液管2直径大10cm,可以减缓注射液的流速,使得过滤更充分,当注射液过滤完成后,对注射液袋ⅱ4的进液口ⅱ6上的排液管2热合封口。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细胞过滤袋,其减少了过滤时过滤膜及各组件的手工连接安装过程,方便使用,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操作过程中过滤膜等部件与外部环境接触,确保细胞的安全,降低细菌污染风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细胞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过滤袋包括:注射液袋ⅰ(1)、排液管(2)、过滤器(3)、注射液袋ⅱ(4);注射液袋ⅰ(1)上的出液口ⅰ(5)和注射液袋ⅱ(4)上的进液口ⅱ(6)通过排液管(2)连接,注射液袋ⅰ(1)的出液口ⅰ(5)处的排液管(2)上设有止血阀(7),排液管(2)上设有过滤器(3),过滤器(3)由圆柱管(8)和过滤膜(9)组成,过滤膜(9)固定安装在圆柱管(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过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管(8)直径至少比排液管(2)直径大10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过滤袋,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的细胞注射液过滤袋包括:注射液袋Ⅰ、排液管、过滤器、注射液袋Ⅱ;注射液袋Ⅰ上的出液口Ⅰ和注射液袋Ⅱ上的进液口Ⅱ通过排液管连接,排液管上设有过滤器,注射液袋Ⅰ、排液管、过滤器、注射液袋Ⅱ都是一体成型,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细胞过滤袋,减少了过滤时过滤膜及各组件的手工连接安装过程,方便使用,提高效率。同时,也避免操作过程中过滤膜等部件与外部环境接触,确保细胞的安全,降低细菌污染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乔昆;祁晓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新生命干细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3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