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种塑胶发泡的配方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53166发布日期:2021-01-15 13:4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发泡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关于各种塑胶发泡的配方及工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发泡成形体由于轻量且隔热性和机械强度优异而被用于在住宅、汽车等中使用的隔热材料、建筑材料等中使用的保温材料、鱼缸、食品容器等的输送用捆包材料、缓冲材料等。其中,以发泡性颗粒为原料而制造的模内发泡成形体由于容易得到期望的形状等优点而经常被使用。

而制作发泡成形体的重要成分是发泡剂,发泡剂就是使对象物质成孔的物质,它可分为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化学发泡剂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氮气等气体,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物理发泡剂就是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的;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

为了提高产品的弹性、降低材料比重,通常会加入大量的发泡剂,制成的产品普遍存在泡孔之间的孔壁较薄的线性,容易变形,弹性恢复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关于各种塑胶发泡的配方及工艺,能够制作泡孔壁厚、结构稳定的发泡板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关于各种塑胶发泡的配方,包括塑胶、发泡成分,所述发泡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发泡剂10~15份、发泡助剂1~3份、引发聚合单体30~50份、胶黏剂3~5份;所述发泡剂的粒径小于0.2mm,所述引发聚合单体的粒径小于0.5mm。

具体的,所述发泡剂选自碳酸钙、碳酸镁、碳酸氢钠、硅酸钠、碳化硅、碳黑、偶氮甲酰胺、偶氮二甲酰胺、4,4-氧代双苯磺酰肼、对甲苯磺酰氨基脲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所述发泡助剂选自氧化锌、硼砂、硬脂酸、草酸、水杨酸、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的,所述胶黏剂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具体的,所述引发聚合单体为辐射引发聚合单体。

具体的,所述辐射引发聚合单体选自异丁烯、苯乙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

塑胶发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发泡剂、发泡助剂、引发聚合单体、胶黏剂待用;

s2将步骤s1称取后的原料加入到密炼机中,剪切混合均匀,得到发泡成分;

s3将塑胶、发泡成分加入到密炼机中,剪切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s4将混合料转移至挤出机中经过挤出发泡,得到的发泡板材,发泡板材内形成多个泡孔,且部分引发聚合单体粘附在孔泡内壁;

s5对发泡板材采用射线照射,使粘附在孔泡内壁的引发单体在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膜贴附在孔壁内壁。

具体的,所述射线选自α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的一种。

具体的,所述射线为β射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的发泡配方及工艺,使用了能够通过射线引发从而产生聚合反应的引发聚合单体,单体聚合后在泡孔壁上形成一层膜,加大了泡孔孔壁的厚度,提升了泡孔的结构稳定性;

第二、本申请的发泡配方及工艺,还适用于各种塑胶中,实际生产中根据塑胶的材质进行调整注塑发泡温度以及塑胶与发泡成分的添加比例即可,应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关于聚氨酯发泡的配方,包括聚氨酯、发泡成分,发泡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碳酸钙10份、氧化锌2份、异丁烯40份、环氧树脂3份;碳酸钙的粒径小于0.2mm,异丁烯的粒径小于0.5mm。

聚氨酯发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碳酸钙、氧化锌、异丁烯、环氧树脂待用;

s2将步骤s1称取后的原料加入到密炼机中,剪切混合均匀,在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环氧树脂的作用是使异丁烯、氧化锌包覆在碳酸钙外围形成团聚物,即利用环氧树脂的粘性,使每个团聚物内都具有发泡剂、发泡助剂、引发聚合单体,混合后得到发泡成分;

s3将聚氨酯、发泡成分加入到密炼机中,剪切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s4将混合料转移至挤出机中经过挤出发泡,挤出机内的温度为200~220℃,得到的聚氨酯发泡板材,在挤出发泡过程中由于温度的提高,碳酸钙受热分解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聚氨酯熔体充满泡孔,并且由于异丁烯与碳酸钙粘附在一起,因此碳酸钙分解后异丁烯残留在泡孔内壁;

s5对聚氨酯发泡板材采用射线照射,使粘附在孔泡内壁的异丁烯在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异丁烯膜贴附在孔壁内壁。射线可选自α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的一种,由于α射线的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弱;γ射线电离能力弱、穿透力强;而β射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介于α射线和γ射线之间,具有稳定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泡孔存在于聚氨酯发泡板材的内部,需要使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射线,因此,优选的,为了使异丁烯能够充分发生聚合反应,射线为β射线。

实施例2

关于聚丙烯发泡的配方,包括聚丙烯、发泡成分,发泡成分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偶氮二甲酰胺15份、氧化锌2份、苯乙烯35份、环氧树脂3份;发泡剂的粒径小于0.2mm,引发聚合单体的粒径小于0.5mm。

聚丙烯发泡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份称取偶氮二甲酰胺、氧化锌、苯乙烯、环氧树脂待用;

s2将步骤s1称取后的原料加入到密炼机中,剪切混合均匀,在混合过程中,加入少量环氧树脂的作用是使苯乙烯、氧化锌包覆在碳酸钙外围形成团聚物,即利用环氧树脂的粘性,使每个团聚物内都具有发泡剂、发泡助剂、引发聚合单体,混合后得到发泡成分;

s3将聚丙烯、发泡成分加入到密炼机中,剪切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

s4将混合料转移至挤出机中经过挤出发泡,挤出机内的温度为220~240℃,得到的聚丙烯发泡板材,在挤出发泡过程中由于温度的提高,偶氮二甲酰胺受热分解而产生气体,使聚丙烯熔体充满泡孔,并且由于苯乙烯与偶氮二甲酰胺粘附在一起,因此偶氮二甲酰胺分解后苯乙烯残留在泡孔内壁;

s5对聚丙烯发泡板材采用射线照射,使粘附在孔泡内壁的苯乙烯在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苯乙烯膜贴附在孔壁内壁。射线可选自α射线、γ射线、β射线中的一种,由于α射线的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弱;γ射线电离能力弱、穿透力强;而β射线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介于α射线和γ射线之间,具有稳定的电离能力和穿透能力。泡孔存在于聚丙烯发泡板材的内部,需要使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射线,因此,优选的,为了使苯乙烯能够充分发生聚合反应,射线为β射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2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