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更换载玻片的智能孢子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4911发布日期:2020-11-13 12:3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更换载玻片的智能孢子捕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病菌孢子浓度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更换载玻片的智能孢子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病菌孢子是引起植物患病的重要因子,在现代农业植保工作中,通过捕捉病菌孢子,检测病菌孢子变化可以对植物病害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现在常规使用的是固定式孢子捕捉仪,目前的孢子捕捉仪需要工作人员每日进行载玻片的更换,并将载玻片带回实验室进行进行观察,工作人员经常更换载玻片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更换载玻片的孢子捕捉装置,通过使用本装置,可以自动对载玻片进行更换,并对载玻片上的孢子进行观察,无需工作人员天天更换载玻片。

一种自动更换载玻片的孢子捕捉装置,包括箱体、载玻片存放箱、推片、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采集台、进风管、显微拍照装置、滑槽和载玻片回收箱,所述载玻片存放箱、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采集台、显微拍照装置、滑槽和载玻片回收箱均设置于箱体,所述采集台与第一移动装置连接,第一移动装置能够带动采集台运动,所述推片与第二移动装置连接,第二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推片运动,推片能够将载玻片存放箱内的载玻片推到采集台上,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位于箱体外,进风管的出风口位于采集台上方,所述显微拍照装置位于采集台上方,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采集台依次经过进风管出风口和显微拍照装置下方,采集台上还设有载玻片推动装置,载玻片经过显微拍照装置拍照后,载玻片推动装置推动采集台上的载玻片通过滑槽进入载玻片回收箱。为了实现自动更换载玻片并对载玻片上的孢子进行观察,发明了设计了本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方案中包括箱体、载玻片存放箱、推片、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采集台、进风管、显微拍照装置、滑槽和载玻片回收箱,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采集台运动,载玻片存放箱内放置有大量的载玻片,第二移动装置与推片连接,第二移动装置带动推片移动将载玻片存放箱内的载玻片推到采集台上,第一移动装置移动到进风管出风口下方,空气中的孢子通过进风管与载玻片接触,孢子附着于载玻片上,第一移动装置再次移动,载玻片运动到显微拍照装置下方,显微拍照装置对载波片上的孢子进行拍摄,最后移动到滑槽所在位置,此时载玻片推动装置将采集台上的载玻片推入滑槽内经过滑槽进入载玻片回收箱内,所有装置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在载玻片存放箱内放置多块载玻片,可以实现载玻片的自动更换,工作人员不用每天更换载玻片都可以在实验室内观察到孢子的实验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为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和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块,所述采集台与第一移动块连接,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块和采集台运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移动装置采用第一丝杠,稳定性强,同时便于对第一电机设置对应的转动程序。

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为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纹杆和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移动块,所述推片与第二移动块连接,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移动块和推片运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移动装置采用第二丝杠,稳定性强,同时便于对第二电机设置对应的转动程序。

优选地,所述载玻片存放箱上设有载玻片进入口,载玻片存放箱两个相对的侧壁底部均具有开口,推片能够从一个开口进入载玻片存放箱内将载玻片存放箱内的载玻片从另一个开口推到采集台上。本技术方案中开口的高度等于一个载玻片的厚度,如此推片可以每次推动一块载玻片到采集台上。

优选地,所述载玻片进入口设置于载玻片存放箱的顶壁上。本技术方案中载玻片进入口设置于载玻片存放箱的顶壁上,便于添加载玻片于载玻片存放箱内。

优选地,所述采集台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通过支撑板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与第一移动装置连接,顶板位于底板上方,采集台上固定有第三移动装置,所述第三移动装置上连接有升降板,第三移动装置带动升降板上下运动,升降板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升降板顶面连接有载玻片放置台,顶板上开有缺口,推片能够推动载玻片放置箱内的载玻片通过缺口放置于载玻片放置台上表面,载玻片的两端突出于载玻片放置台,升降板上开有两个条形孔,两个条形孔分别布设于载玻片放置台的两侧,所述载玻片推动装置包括两个第四移动装置,每个第四移动装置上均连接有推动柱,所述条形孔的后端位于载玻片放置台后侧,使用时,第四移动装置运动将推动柱移动到条形孔后端的下方,第三移动装置运动带动升降板下降,推动柱穿过条形孔,第四移动装置运动带动推动柱从条形孔的后端移动到前端,推动柱与载玻片的后侧壁接触将载玻片从载玻片放置台前端推入滑槽进而进入载玻片回收箱。

工作时,第二移动装置运动带动推片移动,使推片进入载玻片存放箱内将载玻片存放箱内的载玻片通过缺口推入载玻片放置台上,第一移动装置运动带动采集台和载玻片运动直到显微拍照装置进行拍照之后,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采集台运动到滑槽所在位置,第四移动装置工作带动推动柱运动到条形孔后端下方,然后第三移动装置运动,带动升降板下降,直至推动柱顶端高于载玻片的顶面,然后第四移动装置运动带动推动柱从条形孔后侧移动到条形孔前侧,推动柱与载玻片的后侧壁接触将载玻片从载玻片放置台前侧壁推入滑槽进而进入载玻片回收箱内,然后所有的部件回到初始位置,如此实现载玻片的自动回收。本技术方案中前后左右以图5为基准,前后左右为了便于清晰阐述技术方案,不作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第三移动装置为第三丝杠,所述第三丝杠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螺纹杆和与第三螺纹杆匹配的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底板上,所述升降板与第三移动块连接,第三电机转动带动第三移动块和升降板上下移动。本技术方案中第三移动装置采用第三丝杠,稳定性强,同时便于对第三电机设置对应的转动程序。

优选地,所述第四移动装置为第四丝杠,所述第四丝杠包括第四电机、第四螺纹杆和第四移动块,所述第四电机固定于底板上,推动柱与第四移动块连接,第四电机转动带动第四移动块和推动柱运动。本技术方案中第四移动装置采用第四丝杠,稳定性强,同时便于对第四电机设置对应的转动程序。

优选地,所述载玻片放置台和升降板上均开有通孔,在升降板的底壁上固定有补光灯,所述补光灯通过通孔为载玻片提供照明。本技术方案中设置补光灯,为载玻片提供照明,使显微拍照装置拍摄的图片更清晰。

优选地,还包括第五移动装置,所述第五移动装置设置于箱体内,第五移动装置与显微拍照装置连接,第五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显微拍照装置上下移动。本技术方案中显微拍照装置与第五移动装置连接,可以调整显微拍照装置和载玻片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显微拍照装置拍摄更清晰的照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方案中包括包括箱体、载玻片存放箱、推片、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采集台、进风管、显微拍照装置、滑槽和载玻片回收箱;通过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实现载玻片的自动更换,工作人员不用每天更换载玻片都可以在实验室内观察到孢子的实验数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载玻片存放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采集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采集台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板与推动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箱体,2-载玻片存放箱,3-推片,4-第一丝杠,5-第二丝杠,6-采集台,7-进风管,8-显微拍照装置,9-凡士林存储瓶,10-营养液瓶,11-开口,12-载玻片进入口,61-底板,62-顶板,63-支撑板,64-升降板,65-第三丝杠,66-缺口,67-第四丝杠,68-推动柱,69-条形孔,70-载玻片放置台,71-通孔,72-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箱体1、载玻片存放箱2、推片3、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采集台6、进风管7、显微拍照装置8、凡士林存储瓶9、第一蠕动泵、滑槽和载玻片回收箱,所述载玻片存放箱2、推片3、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采集台6、显微拍照装置8、凡士林存储瓶9、第一蠕动泵、滑槽和载玻片回收箱均设置于箱体1内,所述采集台6与第一移动装置连接,第一移动装置能够带动采集台6运动,所述推片3与第二移动装置连接,第二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推片3运动,推片3能够将载玻片存放箱2内的载玻片推到采集台6上,所述第一蠕动泵的泵管的输入端与凡士林存储瓶9连通,第一蠕动泵的泵管的输出端位于采集台6上方,所述进风管7的进风口位于箱体1外,进风管7的出风口位于采集台6上方,所述显微拍照装置8位于采集台6上方,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采集台6依次经过第一蠕动泵泵管输出端、进风管7出风口和显微拍照装置8下方,采集台6上还设有载玻片推动装置,载玻片经过显微拍照装置8拍照后,载玻片推动装置推动采集台6上的载玻片通过滑槽进入载玻片回收箱,所述进风管7内安装有进风机,进风管7的底段呈锥形,进风管7锥形段的侧壁开有排风口。本实施例中进风管7的底段呈锥形,可以加速空气的流通,同时在进风管锥形段的侧壁开有排风口,防止风力倒流。本实施例中显微拍照装置8采用自动聚焦技术,保证拍摄照片的清晰度,并能够将最清晰的照片上传服务器,同时缩短照片拍摄时间,缩减装置的用电量,减轻装置运行负荷,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为第一丝杠4,所述第一丝杠4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和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一移动块,所述采集台6与第一移动块连接,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移动块和采集台6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采集台6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装置为第二丝杠5,所述第二丝杠5包括第二电机、第二螺纹杆和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二移动块,所述推片3与第二移动块连接,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移动块和推片3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装置带动推片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玻片存放箱2上设有载玻片进入口12,载玻片存放箱2两个相对的侧壁底部均具有开口11,推片3能够从一个开口11进入载玻片存放箱2内将载玻片存放箱2内的载玻片从另一个开口11推到采集台6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玻片进入口12设置于载玻片存放箱2的顶壁上。

为了使孢子生长,使显微拍照装置8能够排出更清晰的照片,还包括营养液瓶10和第二蠕动泵,所述营养液瓶10和第二蠕动泵均设置于箱体1内,所述第二蠕动泵的泵管的输入端与营养液瓶10连通,第二蠕动泵的泵管的输出端位于采集台6上方,第一移动装置带动采集台6依次经过第一蠕动泵泵管输出端、进风管7出风口、第二蠕动泵泵管输出端和显微拍照装置8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采集台6包括底板61和顶板62,所述顶板62通过支撑板63固定于底板61上,所述底板61与第一移动装置连接,顶板62位于底板61上方,采集台6上固定有第三移动装置,所述第三移动装置上连接有升降板64,第三移动装置带动升降板64上下运动,升降板64位于底板61和顶板62之间,所述升降板64顶面连接有载玻片放置台70,顶板62上开有缺口66,推片3能够推动载玻片放置箱2内的载玻片通过缺口66放置于载玻片放置台70上表面,载玻片的两端突出于载玻片放置台70,升降板64上开有两个条形孔69,两个条形孔69分别布设于载玻片放置台70的两侧,所述载玻片推动装置包括两个第四移动装置,每个第四移动装置上均连接有推动柱68,所述条形孔69的后端位于载玻片放置台70后侧,使用时,第四移动装置运动将推动柱68移动到条形孔69后端的下方,第三移动装置运动带动升降板64下降,推动柱68穿过条形孔69,第四移动装置运动带动推动柱68从条形孔69的后端移动到前端,推动柱68与载玻片的后侧壁接触将载玻片从载玻片放置台70前端推入滑槽进而进入载玻片回收箱。为了便于载玻片滑动进入滑槽内,本实施例中载玻片放置台70前侧壁从载玻片放置台70后侧指向载玻片放置台70前侧的方向上整体向下倾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移动装置为第三丝杠65,所述第三丝杠65包括第三电机、第三螺纹杆和与第三螺纹杆匹配的第三移动块,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底板61上,所述升降板64与第三移动块连接,第三电机转动带动第三移动块和升降板64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三移动装置在竖直方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移动装置为第四丝杠67,所述第四丝杠67包括第四电机、第四螺纹杆和第四移动块,所述第四电机固定于底板61上,推动柱68与第四移动块连接,第四电机转动带动第四移动块和推动柱68运动。本实施例中第四移动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为了使显微拍照装置8能够拍出更清晰的照片,本实施例中所述载玻片放置台70和升降板64上均开有通孔71,在升降板64的底壁上固定有补光灯72,所述补光灯72通过通孔71为载玻片提供照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五移动装置,所述第五移动装置设置于箱体1内,第五移动装置与显微拍照装置8连接,第五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显微拍照装置8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移动装置为第五丝杠,所述第五丝杠包括第五电机、第五螺纹杆和与第五螺纹杆螺纹连接的第五移动块,所述显微拍照装置8与第五移动块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移动装置带动显微拍照装置8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在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所有位于箱体1内的部件,可以直接固定于箱体1内壁,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于箱体1内壁,只要实现对应的功能即可,所有移动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对应的控制程序,每个步骤依次进行实现整个工作流程,也可以在各部件所在位置均设置对应的感应器,比如在采集台6上设置感应器,当感应器感应到有载玻片时,第一移动装置启动,使采集台6运动,在第一蠕动泵泵管输出端位置设置感应器,当感受到载玻片位于第一蠕动泵泵管下方时,控制第一移动装置停止,第一蠕动泵工作挤压凡士林滴落于载玻片上,如此依次类推,实现整个装置的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