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取样用涂抹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4913发布日期:2020-11-13 12:3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取样用涂抹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微生物取样涂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生物取样用涂抹棒。



背景技术:

现在食品及药品的加工车间需要经常进行加工环境控制检查,以符合国家标准。目前一般采用医用棉签或者实验人员自制涂抹棒来进行微生物涂抹,医用涂抹棒或者自制涂抹棒需要先准备无菌水,将其湿润、微生物的富集率不好,制作不是均匀、结果不精确且不方便,采样后拿到实验室再进行无菌洗脱,借助移液器具把样品加样到预制培养基的培养皿上进行化验,极其不便。

中国专利cn206553519u公开了一种食品药品加工车间涂抹用涂抹棒,经申请人在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上述涂抹棒体积较大,处于涂抹棒上方的橡胶球容易受到挤压,造成边缘漏气出现污染隐患,在滴落样品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取出涂抹棒,在该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实验数据,造成结果存在偏差,且该涂抹棒不能将里面的无菌液体全部滴加完,存在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及的诸多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取样用涂抹棒,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生物取样用涂抹棒,包括一外透管,所述外透管上方螺纹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连接有一内杆,所述内杆下端设有涂抹头,所述外透管下方设有一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处螺纹连接有下盖。这种设计滴液方便,不易污染,目前市场上都是翻盖,发货过程中会造成翻盖蹭起来,导致涂抹棒污染,直接作废无法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外透管包括一挤压部,按压挤压部以改变外透管内压强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部为气囊。

进一步地,所述涂抹头为海绵球。

进一步地,所述外透管还包括上连接部、结合部及定量滴定部,上盖与上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上盖内设有第一内环,所述第一内环内安装有内杆,所述定量滴定部下端连接有出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透管上设有刻度,便于进行定量滴液。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部与定量滴定部之间设有结合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滴定部与出液口之间设有定位板。

进一步地,所述定量滴定部下端口为漏斗型。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设有外螺纹,下盖的第二内环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内环与出液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盖还设有第二外环,所述第二外环外径与定位板外径相同。

所述第二内环底部设有封闭垫。

进一步地,所述内杆包括一外管、内管,其中外管内设有一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滑动配合有内管,内管端部连接有涂抹头。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第一内环开口处设有一环形挡圈,上盖底部设有一单向进气阀,所述第一内环内壁滑动配合有一移动盘,所述移动盘连接有内杆,内杆直径与环形挡圈内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仅仅实现了车间环境微生物的采样,还能进行微生物涂抹,定量滴落检测,方便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杆与涂抹头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透管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透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盖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下盖的主视图;

图8为配合包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内杆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透管,11上连接部,12挤压部,13结合部,14定量滴定部,141刻度,142漏斗型,15出液口,16定位板,2上盖,21第一外环,22第一内环,23环形挡圈,24单向进气阀,3下盖,31第二外环,32第二内环,33封闭垫,4内杆,41外管,42滑动孔,43内管,44移动盘,5涂抹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微生物取样用涂抹棒,包括一外透管1,所述外透管上方螺纹连接有一上盖2,所述上盖连接有一内杆4,所述内杆4下端设有涂抹头5,所述外透管下方设有一出液口15,所述出液口处螺纹连接有下盖3。

方案细化,所述涂抹头5可为海绵球,所述内杆与海绵球的连接方式可为粘接、螺纹连接、挤压连接等等。

这种设计,无需多次取下上盖及与上盖连接的内杆、涂抹头,利用出液口可实现将外透管内的无菌液体全部滴加完,解决了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浪费问题,也消除了污染隐患。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外透管包括一挤压部12,其中按压该处可实现外透管的弹性形变,以改变外透管内压强大小。

其中挤压部可为气囊,当样品放置无菌液体混合均匀后,在外透管顶部选好上盖,取下下盖,挤压气囊可实现外透管内的无菌液体流出出液口。

所述外透管还包括上连接部11、结合部13及定量滴定部14,其中上连接部设有外螺纹,与之配合的是,上盖的第一外环21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外环21与上连接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上盖内设有第一内环22,所述第一内环内安装有内杆4,如图2所示。

进一步的,所述外透管上设有刻度141。

方案细化,所述定量滴定部14下端连接有出液口15,且定量滴定部14设有刻度141。结合部用于连接挤压部及定量滴定部,避免挤压部的变形对定量滴定部的刻度造成影响,造成滴液不准确。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量滴定部与出液口之间还设有定位板16。定位板的设计,避免下盖旋转过度造成出液口的滑丝的同时,还可作为运输途中定位使用,参见图8,可配合该包装盒使用,在该泡沫盒中设有与所述涂抹棒外形相配合的凹槽,定位板的设计避免涂抹棒在该凹槽中移动,消除运输途中造成的挤压部挤压破损(气囊边缘破裂)。

参见图5,所述定量滴定部下端口为漏斗型142。

所述出液口设有外螺纹,与之配合的是,如图6所示,下盖的第二内环32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内环与出液口通过螺纹连接,所述下盖还设有第二外环31,所述第二外环外径与定位板外径相同,。

所述第二内环底部设有封闭垫33,如图7所示。

如图9所示,所述内杆4可为伸缩式设计,所述内杆包括一外管41、内管43,其中外管内设有一滑动孔42,所述滑动孔内滑动配合有内管,内管端部连接有涂抹头5。

如图10所述,所述上盖的第一内环22开口处设有一环形挡圈23,上盖底部设有一单向进气阀24,与之配合的是,所述第一内环内壁滑动配合有一移动盘44,所述移动盘连接有内杆4,内杆直径与环形挡圈内径相同,当人们对单向进气阀充气时,可使得移动盘沿着第一内环内壁滑动至移动盘与环形挡圈相接触。

工作方式,当进行微生物采样时,将内杆连带上盖从外透管中拔出,将涂抹头进行设备位置的涂抹采样。将涂抹头放置在外透管中,然后外透管中含有无菌液体,直接摇摆使得菌种分布均匀。当菌种分布均匀后,拧下外透管底部的下盖,可挤压挤压部(气囊),使得菌液在气压作用下滴加到培养皿,从而进行培养等。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