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4670发布日期:2020-11-25 14:4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在生物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大量培养微生物细胞,来满足生产生物制剂的需要。

但是,一般的微生物培养,不方便对培养液进行更换清理,同时也不方便对微生物进行刮除,容易出现贴壁生长的现象,影响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般的微生物培养,不方便对培养液进行更换清理,同时也不方便对微生物进行刮除,容易出现贴壁生长的现象,影响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包括器体,所述器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和进水管,且器体的下端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器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槽,且下料槽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球阀,所述器体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在调节板的左侧内部,所述器体的上端右侧焊接连接有滑杆,且滑杆贯穿在调节板的右侧内部,所述滑杆和螺纹杆的上端均连接有支撑板,且螺纹杆在支撑板上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培养筒,且培养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块,所述培养筒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拉杆,且拉杆的外表面粘贴连接有橡胶圈,所述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培养筒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槽孔,且培养筒的上端左侧卡合连接有盖板。

优选的,所述培养筒的外表面呈多孔状结构,且培养筒的高度尺寸不大于滑杆的长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和螺纹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调节板通过螺纹杆在滑杆上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橡胶块呈中空圆柱体结构,且橡胶块的下表面与器体的上端面紧密贴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拉杆通过橡胶圈与槽孔紧密贴合,且拉杆的长度尺寸不小于培养筒的高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关于拉杆的中轴线呈等角度设置,且搅拌杆通过刮板与培养筒的内壁紧密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方便对培养液进行更换清理,同时也方便对微生物进行刮除,避免微生物出现贴壁生长的现象,影响使用;

1、设有进水管、进液管和下料槽,进液管处连通培养液存放箱,方便对器体中添加培养液,同时也便于通过下料槽排出培养液,方便更换培养液,通过进水管处,方便添加清水,便于对器体的内部进行浸泡清洗;

2、设有螺纹杆和调节板,调节板和螺纹杆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从而便于调节调节板的高度尺寸,方便清理器体的同时,也便于将培养筒拆卸取出,方便取出微生物;

3、设有拉杆和搅拌杆,拉杆通过搅拌杆在培养筒的内部进行旋转,方便对微生物进行搅拌,同时也便于刮除贴在培养筒内壁上的微生物,避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培养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器体;2、进水管;3、进液管;4、下料槽;5、球阀;6、支撑腿;7、培养筒;8、调节板;9、橡胶块;10、拉杆;11、滑杆;12、支撑板;13、螺纹杆;14、橡胶圈;15、搅拌杆;16、刮板;17、槽孔;1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包括器体1、进水管2、进液管3、下料槽4、球阀5、支撑腿6、培养筒7、调节板8、橡胶块9、拉杆10、滑杆11、支撑板12、螺纹杆13、橡胶圈14、搅拌杆15、刮板16、槽孔17和盖板18,器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3和进水管2,且器体1的下端拐角处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器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料槽4,且下料槽4的下端转动连接有球阀5,器体1的上端左侧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且螺纹杆13贯穿在调节板8的左侧内部,器体1的上端右侧焊接连接有滑杆11,且滑杆11贯穿在调节板8的右侧内部,滑杆11和螺纹杆13的上端均连接有支撑板12,且螺纹杆13在支撑板12上转动连接,调节板8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培养筒7,且培养筒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块9,培养筒7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拉杆10,且拉杆10的外表面粘贴连接有橡胶圈14,拉杆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杆15,且搅拌杆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刮板16,培养筒7的上端中部开设有槽孔17,且培养筒7的上端左侧卡合连接有盖板18。

如图1和图4中培养筒7的外表面呈多孔状结构,且培养筒7的高度尺寸不大于滑杆11的长度尺寸,方便培养筒7内部的微生物与器体1中的培养液充分的接触,方便培养,如图1中调节板8和螺纹杆13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调节板8通过螺纹杆13在滑杆11上构成升降结构,方便调节培养筒7的高度尺寸,便于清理器体1的内壁和培养筒7的外壁。

如图1和图2中橡胶块9呈中空圆柱体结构,且橡胶块9的下表面与器体1的上端面紧密贴合设置,防止器体1与调节板8之间出现间隙,避免培养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容易进入到器体1的内部,影响微生物的培养,如图1和图2中拉杆10通过橡胶圈14与槽孔17紧密贴合,且拉杆10的长度尺寸不小于培养筒7的高度尺寸,方便对培养筒7的内部进行搅拌,避免微生物贴壁生长,影响培养。

如图1和图2中搅拌杆15关于拉杆10的中轴线呈等角度设置,且搅拌杆15通过刮板16与培养筒7的内壁紧密接触,方便刮除培养筒7的内壁生长的微生物,方便培养。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时,首先结合图1和图3所示,先将培养液通过进液管3处添加到器体1的内部,将盖板18从培养筒7上打开,将微生物倒入到培养筒7的内部,然后结合图2和图4所示,将拉杆10在槽孔17上旋转,从而便于对微生物进行搅拌处理,同时在进行上下滑动,方便对微生物进行搅拌,避免微生物在培养筒7的内壁上进行贴壁生长,影响培养使用,培养筒7的外表面呈镂空状结构,方便微生物与器体1中的培养液充分接触,方便进行培养,在培养结束后,将培养筒7从调节板8上拆卸下来,将微生物倒入到检测的器皿中,方便观看,再将培养筒7安装在调节板8上,将球阀5进行转动,从而便于将器体1中的培养液从下料槽4处排出,通过进水管2处添加清水,方便对器体1的内部进行清洗处理,将螺纹杆13进行旋转,调节培养筒7的高度,方便升降调节调节板8,方便对培养筒7进行清洗处理,这就是便于更换培养液的微生物培养用培养容器使用的整个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