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4535发布日期:2021-09-22 21:00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检测培养是对特殊的微生物放置在培养装置中进行培育,观察微生物的反应以及特性,其微生物检测培养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但现有的微生物检测培养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微生物检测培养装置在使用时,因装置主体内部的载盘有多层,但用于培育的日光灯使从上往下照射,导致最下面的载盘上防止的培养皿受到日光灯照射的强度最差,导致培养皿内的微生物培育的程度不一,影响实验进行;其次,现有的微生物检测培养装置在使用时,因载盘需要在装置主体的内部拉出拉进,会发生培养皿与密封盖之间出现晃动的现象,导致微生物外泄,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脚座,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的内侧设置有可视窗,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设置有载盘,所述载盘的上端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日光灯。
6.优选的,所述脚座与装置主体为固定连接,所述脚座的数量为四组,且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密封门与装置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轴为活动连接,所述可视窗与密封门为固定连接,所述密封门的右侧端设置有活动锁,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使用者可通过密封门内侧的可视窗对装置主体内部微生物的情况进行观察。
8.优选的,所述控制板嵌于装置主体的内侧,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载盘的左右两侧端均设置有固定板,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侧端设置有滑动轮,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对应滑动轮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滑动轮嵌于定位槽的内侧,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滑动轮与定位槽的嵌合,方便使用者通过手柄将载盘进行移动。
10.优选的,所述载盘的前端设置有手柄,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载盘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线性阵列排布,所述培养皿的下端嵌于载盘的内侧,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培养皿的下端嵌于载盘的内侧,配合限位板的压合,使密封盖和培养皿之间连接紧密。
12.优选的,所述培养皿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培养皿与密封盖相互嵌合,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条框,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条框与载盘相互嵌合,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下端外表面与密封盖的上端外表面贴合,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通过限位条框可使限位板与载盘进行嵌合,其限位条框与限位板和密封盖均为玻璃材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需要进行培育的微生物采集样本,放置在培养皿内,再将密封盖与培养皿闭合,使用者可采集多组实验样本同时放在装置主体内部进行培育实验进行观察,使用者将培养皿的下端嵌在载盘的上端,使用者通过限位条框使限位板与载盘嵌合在一起,其限位板会压合密封盖,防止密封盖在培养皿上端出现晃动的现象,使用者通过载盘前端的手柄以及滑动轮与定位槽之间的嵌合,使载盘推进至装置主体的内部,使用者通过活动锁将密封门与装置主体之间进行闭合锁死,使用者可通过可视窗观察装置主体内部的情况,使用者通过控制板使日光灯为培养皿内的微生物提供光源,通过限位条框以及限位板和载盘的配合,使用者将限位条框与载盘嵌合,使限位板对密封盖压合,可有效的防止密封盖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导致微生物外泄,通过三组灯座以及下端呈矩形阵排布的日光灯的配合,使用者可通过控制板对每一层载盘上端培养皿内部的微生物进行均匀的光照,保证微生物统一的均衡培育。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的侧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载盘;3、灯座;4、日光灯;5、控制板;6、密封门;7、可视窗;8、脚座;9、散热孔;10、活动锁;11、定位槽;12、固定板;13、滑动轮;14、手柄;15、培养皿;16、密封盖;17、限位板;18、限位条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脚座8,装置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设置有控制板5,装置主体1的前端设置有密封门6,密封门6的内侧设置有可视窗7,装置主体1的内侧外表面设置有散热孔9,装置主体1的内侧设置有载盘2,载盘2的上端设置有灯座3,灯座3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日光灯4。
21.脚座8与装置主体1为固定连接,脚座8的数量为四组,且呈矩形阵列排布,密封门6与装置主体1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轴,且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轴为活动连接,可视窗7与密封
门6为固定连接,密封门6的右侧端设置有活动锁10,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使用者可通过密封门6内侧的可视窗7对装置主体1内部微生物的情况进行观察。
22.控制板5嵌于装置主体1的内侧,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载盘2的左右两侧端均设置有固定板12,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固定板12的侧端设置有滑动轮13,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装置主体1的内侧对应滑动轮13的外表面设置有定位槽11,滑动轮13嵌于定位槽11的内侧,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滑动轮13与定位槽11的嵌合,方便使用者通过手柄14将载盘2进行移动。
23.载盘2的前端设置有手柄14,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载盘2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培养皿15,培养皿15的数量为若干个,且呈线性阵列排布,培养皿15的下端嵌于载盘2的内侧,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培养皿15的下端嵌于载盘2的内侧,配合限位板17的压合,使密封盖16和培养皿15之间连接紧密。
24.培养皿15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16,培养皿15与密封盖16相互嵌合,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密封盖16的上端设置有限位板17,限位板17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条框18,且两者之间为固定连接,限位条框18与载盘2相互嵌合,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限位板17的下端外表面与密封盖16的上端外表面贴合,且两者之间为活动连接,通过限位条框18可使限位板17与载盘2进行嵌合,其限位条框18与限位板17和密封盖16均为玻璃材质。
2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微生物检测的培养装置在使用时,使用者将需要进行培育的微生物采集样本,放置在培养皿15内,再将密封盖16与培养皿15闭合,使用者可采集多组实验样本同时放在装置主体1内部进行培育实验进行观察,使用者将培养皿15的下端嵌在载盘2的上端,使用者通过限位条框18使限位板17与载盘2嵌合在一起,其限位板17会压合密封盖16,防止密封盖16在培养皿15上端出现晃动的现象,使用者通过载盘2前端的手柄14以及滑动轮13与定位槽11之间的嵌合,使载盘2推进至装置主体1的内部,使用者通过活动锁10将密封门6与装置主体1之间进行闭合锁死,使用者可通过可视窗7观察装置主体1内部的情况,使用者通过控制板5使日光灯4为培养皿15内的微生物提供光源,通过限位条框18以及限位板17和载盘2的配合,使用者将限位条框18与载盘2嵌合,使限位板17对密封盖16压合,可有效的防止密封盖16在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的情况,导致微生物外泄,通过三组灯座3以及下端呈矩形阵排布的日光灯4的配合,使用者可通过控制板5对每一层载盘2上端培养皿15内部的微生物进行均匀的光照,保证微生物统一的均衡培育,较为实用。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