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链霉菌pd9-pld3及其在ε-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59460发布日期:2022-07-30 12:0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白色链霉菌pd9-pld3及其在ε-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白色链霉菌pd9-pld3及其在
ε-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工业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株基因工程菌——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pd9-pld3及其在ε-聚赖氨酸生产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新型生物防腐剂,是由l-赖氨酸的α-羧基和ε-氨基连接形成的聚合物,一般含有25~35个赖氨酸残基,纯化成品为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吸湿性强,略有苦味。与其它防腐剂相比,ε-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效率高、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ε-聚赖氨酸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霉菌均有抑菌效果,对耐热性芽孢杆菌和一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在食品中的添加量少却高效;能适应较宽的ph范围,可以随食品一起灭菌,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ε-聚赖氨酸的用途十分广泛。在食品工业中,还可用作乳化剂、食疗剂;在医药行业中,可用作药物载体以及高吸水性的生物材料。
3.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的工业生产菌株,但白色链霉菌内同时还存在ε-聚赖氨酸降解酶(ε-poly-l-lysine degrading enzyme,pld)用以降解ε-聚赖氨酸,实现对细胞的自我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在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过程中由于存在ε-聚赖氨酸降解酶而导致产量受限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改造的基因工程菌,以提高ε-聚赖氨酸的产量,降低ε-聚赖氨酸降解酶的活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株高产ε-聚赖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白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albulus)pd9-pld3,所述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 m 20211549。
7.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所述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pd9-pld3 用于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应用。
8.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发酵生产ε-聚赖氨酸的培养基为添加了caco3的m3g培养基。
9.优选的,所述caco3的添加量为0.2wt%~0.5wt%;更好的,所述caco3的加入量为0.5wt%。
10.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发酵培养基,用于所述的白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albulus)pd9-pld3,所述培养基为添加了0.2wt%~0.5wt%的caco3的m3g培养基。
11.优选的,所述caco3的加入量为0.5wt%。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实现了对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内ε
‑ꢀ
聚赖氨酸降解酶的抑制,构建了新的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lbulus)pd9-pld3。
14.2、本发明对摇瓶发酵白色链霉菌生产ε-聚赖氨酸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通过添加caco3来实现对摇瓶发酵过程中ph值的控制,增加摇瓶发酵的稳定性,ε
‑ꢀ
聚赖氨酸产量获得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15.图1为p152-dcas9-pld抑制质粒谱图。
16.图2为菌株构建抗性基因pcr验证图。
17.图3为ε-聚赖氨酸降解酶酶活测定图。
18.图4为摇瓶发酵优化图。
19.图5为基因工程菌pd9-pld3与出发菌nk660生产ε-聚赖氨酸能力比较图。
20.图6为基因工程菌pd9-pld3与出发菌nk660的ε-聚赖氨酸降解酶酶活的比较图。
21.本发明从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nk660衍生而来一株白色链霉菌菌株,分类命名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pd9-pld3,已于2021年12月7 日提交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211549。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3.以下实施例中使用到的培养基(其中的组分含量(%)为重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24.m3g培养基:葡萄糖5%,酵母粉0.5%,(nh4)2so
4 1%,k2hpo4·
3h2o 0.1048%, kh2po
4 0.136%,浓缩盐溶液(mgso4·
7h2o,feso4·
7h2o,znso4·
7h2o)100ml, ph6.8。葡萄糖单独灭菌。
25.ms培养基:2%甘氨酸,2%热榨黄豆饼粉,2%琼脂。
26.lb培养基:1%蛋白胨,0.5%酵母提取物,1%氯化钠。
27.tsb培养基:1.5%胰蛋白胨,0.5%大豆蛋白胨,0.5%氯化钠。
28.以下实施例中,构建基因工程菌的步骤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如内切酶、质粒、微生物菌株等,除特别说明的外,均可通过常规市售途径获得。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操作也均为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操作,可参考例如《分子克隆》等,或者按产品说明书操作。
29.实施例1、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30.1、p152-dcas9抑制质粒的构建
31.将整合质粒pset152作为p152-dcas9抑制质粒的骨架,如图1所示,该质粒中 dcas9基因的表达由组成型强启动子erme*p驱动并由fd终止子终止;sgrna由来自大肠杆菌的启动子j23119转录,并由t0终止子终止。所述dcas9基因从cas9核酸酶衍生而来,分别在hnh域和ruvc域(d10a和h840a)发生点突变。
32.选取目的基因ε-聚赖氨酸降解酶(ε-poly-l-lysine degrading enzyme,pld)基因序列的668-688bp处作为pam位点的n20序列,序列为:
33.gggctgaccgcgttgatcac(seq in no:1)。
34.质粒构建引物设计如下:
35.pld-dcas9-pam3f:
36.cctaggtataatactagtgggctgaccgcgttgatcacgttttagagctagaaatagcaagt(seqinno:2);
37.dcas9-r:tatgacatgattacgaattcgg(seqinno:3)。
38.利用hindiii和spei限制性酶切位点切割质粒,用上述引物获取带pam的目的片段后,利用clonexpressiionestep克隆试剂盒(vazymebiotechco.ltd.,nanjing,china)将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质粒pset152上,得到抑制质粒p152-dcas9。
39.2、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40.利用接合转移进行种间遗传转化:将构建的p152-dcas9抑制质粒转化至穿梭菌大肠杆菌et12567中,利用该菌株进行与白色链霉菌的接合转移,具体步骤如下:
41.s1:在接合转移操作的前一天,挑取包含p152-dcas9抑制质粒的穿梭菌大肠杆菌et12567单菌落,于含50μg/ml卡那霉素、50μg/ml氯霉素和50μg/ml安普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于37℃、220rpm摇床过夜培养;然后吸取500ul细菌培养液,转移到25ml/250mllb液体中继续培养约4-6h,至od值0.4-0.6,于50ml离心管,4℃、8000rpm冷冻离心机离心,收集菌体,再用相同体积的lb液体分别洗涤两次除去抗生素,获得供体菌细胞。
42.s2:取长好的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nk660新鲜斜面,接种到50ml/250mltsb液体培养基中,于28℃、220rpm摇床震荡培养24h,得到一级种子液;取1%的一级种子液接种到二级tsb培养基中,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24h,于50ml离心管,4℃、8000rpm冷冻离心机离心收集菌体,再用相同体积的lb液体分别洗涤两次,获得感受态的宿主菌细胞。
43.s3:将含有p152-dcas9抑制质粒的供体菌(大肠杆菌et12567)和受体菌(白色链霉菌nk660)分别用2mllb稀释后按1:1混合,各取200ul混合液均匀地涂布到ms培养基平板上,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8-20h,然后取出,给培养基覆盖5-10mm的apr和萘啶酮酸钠,在30℃继续培养2-3天,待培养基上长出结合子。
44.3、基因工程菌的验证
45.接合转移操作结束后,对培养基上长出的结合子进行构建菌株的筛选验证,具体如下:
46.首先挑取培养基上生长出来的单菌落,在含100μg/ml安普拉霉素apr的ms培养基上划线验证,初步筛选掉因链霉菌自身抗性原因而导致的假阳性。
47.经30℃培养2-3天后,待抗性板上生长出单克隆,即可进行pcr验证。利用如下引物对质粒上apr抗性基因进行pcr,来验证质粒是否成功进入菌株内。
48.aprf:gtgcaatacgaatggcgaaaagc(seqinno:4);
49.aprr:gccaatcgactggcgagc(seqinno:5)。
50.pcr扩增产物通过测序验证,结果如图2所示,在1000bp位置有条带,显示p152-dcas9抑制质粒已成功转入白色链霉菌中,获得的基因工程菌命名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pd9-pld3,该基因工程菌已于2021年12月7日提交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ctccm20211549。
51.为验证本发明获得的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albulus)pd9-pld3的传代稳定性,我们同时对传三代后的工程菌进行pcr验证,结果同样显示在图2中,可知本发明获得的
的ε-聚赖氨酸产量达到0.933g/l,是出发菌(streptomyces albulus)nk660的1.67 倍。
66.图6的结果显示,在96小时的摇瓶发酵过程中,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lbulus) pd9-pld3的ε-聚赖氨酸降解酶pld酶活相比出发菌(streptomyces albulus)nk660降低了约20.7%,从而有利于产物ε-聚赖氨酸的积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