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蒜种植土壤改良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28913发布日期:2023-03-04 00:0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蒜种植土壤改良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1.1754,细黄链霉菌的保藏号为cgmcc 4.5123。
8.进一步的,(2)中,发酵培养基的制备为:可溶性玉米淀粉30-40份、糖蜜40-50份、豆粕10-20份、kh2po
4 1.0-2.0份、mgso4·
7h2o 0.5-1份、mnso4·
h2o 0.2份和caco
3 5.0份,混合均匀,ph7.2,121℃灭菌30min。
9.进一步的,(3)中,发酵培养基的制备为:淀粉20-30份、豆粕10-20份、麸皮5-10份、硫酸铵2-5份、硫酸镁2-5份、磷酸氢二钾2-5份和碳酸钙5份,混合均匀,用水定容,ph7.5,121℃灭菌40min。
10.一种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菌剂的应用,每亩使用菌剂20l,在大蒜最佳灌溉的壮苗水、出苔水两个时期随水冲施,分别使用1次。
11.进一步的,作为大蒜增产菌剂的应用,所述大蒜增产菌剂的制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50份、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10份、细黄链霉菌20份、硫酸锌5份、硫酸镁5份和黄腐殖酸钾5份,调整ph6.0,混合均匀即得。
12.进一步的,作为大蒜蒜蛆防治菌剂的应用,所述大蒜蒜蛆防治菌剂的制备为: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4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0份和细黄链霉菌10份,调整ph6.0,混合均匀即得。
13.进一步的,作为大蒜连作障碍土壤改良菌剂的应用,所述大蒜连作障碍土壤改良菌剂的制备为:解淀粉芽孢杆菌30份、细黄链霉菌30份、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10份、硫酸锌5份、硫酸镁5份和黄腐殖酸钾5份,调整ph6.0,混合均匀即得。
14.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所选择的菌种及其配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产、杀虫和拮抗土传病害的效果,缓解大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施药过量带来土壤菌群失调的问题,促进大蒜的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打破农业发展瓶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2中菌剂对土著有益微生物的促进作用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菌剂对大蒜根系生长的影响对比图,其中,a为对照地,b为试验地;图3为实施例3中用户6的大蒜根部情况对比图,其中,c为对照地,d为试验地;图4为实施例4中土传病害的多样性统计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1-4,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7.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蒜种植土壤改良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菌种均购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gmcc),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保藏号为cgmcc 1.803,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israelensis)的保藏号为cgmcc 1.1754,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的保藏
号为cgmcc 4.5123。
18.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1一种大蒜种植土壤改良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芽孢杆菌的发酵生产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的发酵过程分别按如下步骤操作:从-80℃冰箱取出,接种lb培养基活化,35℃培养24h;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摇床培养,180r/min,35℃培养24h;转接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35℃培养18h,得到一级种子培养液。
19.将一级种子培养液3%的接种量转接至发酵培养基1吨发酵罐,控制温度为35℃;溶氧控制30%,转速150 r/min,培养18 h,染色后血球计数板镜检活菌计数,解淀粉芽孢杆菌50亿cfu/ml以上,苏云金芽孢杆菌20亿cfu/ml以上终止下罐。
20.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如下:lb培养基(g/l):酵母提取物 5,胰蛋白胨 10,nacl 10,用蒸馏水定容至1.0升,ph 7.0~7.2。固体培养基再加入琼脂 15.0;ph7.2, 121℃灭菌30min;解淀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玉米淀粉30、糖蜜40、豆粕20(100目发酵级)、kh2po
4 1.0、mgso4·
7h2o 0.5、mnso4·
h2o 0.2和caco
3 5.0; ph7.2, 121℃灭菌30min。
21.(2)细黄链霉菌的发酵生产将细黄链霉菌菌种接种pyg固体培养基,30℃培养48h;挑取单菌落,接种于液体pyg培养基,摇床培养,200r/min,28℃培养48h;转接至装有发酵培养基的种子发酵罐中,35℃培养48h,得到一级种子培养液。
22.将一级种子培养液按10%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1吨发酵罐,控制温度为35℃;溶氧控制20%,转速100r/min,培养48 h左右。解淀粉活菌计数100亿cfu/ml以上,细黄链霉菌活菌计数50亿cfu/ml以上,即判定发酵的终止下罐。
23.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如下:pyg培养基(g/l):胰蛋白胨 10,酵母提取物10,葡萄糖5;细黄链霉菌的发酵培养基(g/l): 淀粉30,豆粕10(100目发酵级),麸皮公斤10(100目发酵级),硫酸铵5,硫酸镁5,磷酸氢二钾5,碳酸钙5,用水定容至1000公斤;ph7.5,121℃灭菌,40min。
24.实施例2菌剂作为大蒜增产菌剂的应用;即菌剂在大蒜中等水平种植的增产应用。
25.选取杞县往年大蒜种植中等水平的4户作为增产试验户,每户选取试验地和对照地各1亩,蒜种和施肥基本一致;试验田增施菌剂20l,使用时间和次数为4月初、5月初左右各一次,随水灌溉。将实施例一所述生产方法使用优选的菌剂及配方重量份为:解淀粉芽孢杆菌50份、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10份、细黄链霉菌20份、硫酸锌5份、硫酸镁5份和黄腐殖酸钾5份,调整ph为6.0,混合均匀后,即得到大蒜增产菌剂。
26.表1。
27.注:a.产量按鲜重的70%折算;b.品级率取大蒜大于5cm的比例。
28.测产方法五点取样,随机取样100棵大蒜,每亩2.5万头计算;按菌剂的大田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增产效果见表1,增产幅度5%-21%,平均增产11.25%,同时试验田的优品率均高于对照地。如图1所示,为菌剂对土著有益微生物的促进作用示意图;施加的菌剂中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能够有效刺激营养循环相关的土著微生物的作用;如图2所示,为菌剂对大蒜根系生长的影响对比图;菌剂有效促进了大蒜根系须根的生长,试验比对照更发达,蒜头更饱满。
29.实施例3菌剂作为大蒜蒜蛆防治菌剂的应用;即菌剂对大蒜根部蒜蛆的作用。
30.选取杞县往年虫害发生比较严重的试验地块,3户作为杀虫试验户,每户选取试验地和对照地各1亩,蒜种和施肥基本一致;试验田增施菌剂20l,使用时间和次数为4月初、5月初左右各一次,随水灌溉。将实施例一所述生产方法使用优选的菌剂及配方重量份为: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40份、解淀粉芽孢杆菌10份和细黄链霉菌10份,调整ph6.0,混合均匀后,即得大蒜蒜蛆杀虫菌剂;
表2。
31.菌剂的杀虫效果见表2,用户5对照地使用了农药噻唑磷灌根,仍有80%的根部蒜蛆,而只使用菌剂的试验地只有10%的根部蒜蛆,但试验田少用20公斤复合肥,导致产量比对照地低;用户7对照地60%的蒜根部有蒜蛆,试验地未发现。
32.用户6是试验户中往年产量最低、虫害最严重的,其反馈杀虫效果明显,出现蚯蚓,呈现好转迹象,如图3所示;且对照比试验的蒜茎小,早死;土壤多样性分析也发现用户6的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其镰刀菌在真菌菌群中的比例为8.19%,在种群竞争中占绝对优势,而镰刀菌是大蒜根腐病的病原菌,与文献报道一致,病害常常伴随着虫害的发生,导致作物的减产。本发明的微生物菌剂在杀灭大蒜根部蒜蛆的效果显著,也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将为未来农药的减少使用提供替代选择方案。
33.实施例4菌剂作为大蒜连作障碍土壤改良菌剂的应用;即菌剂在大蒜多年连作种植土壤中的应用。
34.选取杞县种植大蒜10-15年以上的地块,3户作为杀虫试验户,每户选取试验地和对照地各1亩,蒜种和施肥基本一致;试验田增施菌剂20l,使用时间和次数为4月初、5月初左右各一次,随水灌溉。将实施例一所述生产方法使用优选的菌剂及配方重量份为:解淀粉芽孢杆菌30份、细黄链霉菌30份、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10份、硫酸锌5份、硫酸镁5份和黄腐殖酸钾5份,调整ph为6.0,混合均匀后,即得大蒜连作障碍土壤改良菌剂。
35.表3。
36.由表3可知,连作障碍土壤改良菌剂使用后,蒜头产量增产幅度10%-28%,平均增产16%;如图4所示,为土传病害的多样性统计结果图,可以看出,通过3户土壤样品中前50位病原菌丰度的比较发现,菌剂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的扩展,特别是从3个试验户结果表明菌剂能够有效抑制引起根腐病的土壤优势病原菌镰刀菌。说明本发明的菌剂能够有效缓解连作障碍、抑制引起的土壤土传病原微生物。
37.本发明所选择的菌种及其配方,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产、杀虫和拮抗土传病害的效果,缓解大蒜种植过程中的施肥、施药过量带来土壤菌群失调和病虫害的问题,促进大蒜的增产增收。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38.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