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菇菌株及其培养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07153发布日期:2023-03-31 22:06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草菇菌株及其培养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菇菌株及其培养和应用。


背景技术:

2.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singer)起源于中国,又称中国菇、南华菇、稻草菇、兰花菇、包脚菇、麻菇(湖南),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分类上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伞菌目,鹅膏菌科/光柄菇科,草菇属/小包脚菇属。一般认为,草菇起源于广东韶关的南华寺,300年前我国已开始对草菇进行人工栽培,约在20世纪30年代由华侨传到世界各国,为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草菇属于高温型菌类,是一种喜湿、喜温的草腐真菌,多丛生于夏季雨后的草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广为栽培。
3.草菇味道鲜美,香味浓郁,因而广受消费者的青睐,这主要是因为草菇中含有丰富的风味成分如柠檬酸、1,5-辛二烯-3-醇、3-辛醇、1-辛烯-3-醇、1-辛醇和2-辛烯-1-醇、1-辛醛、3-辛烯等。除此之外,草菇中还含有凝集素、麦角甾醇、5-二氢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酒酵母甾醇、吡啶-3-羧酸(烟酸)和吡唑-3(5)-羧酸等功能成分,使得草菇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草菇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改善暑热烦渴、体质虚弱、头晕乏力、高血压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草菇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此外,草菇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脂肪含量却很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草菇的子实体也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鲜食,也可直接晒干或烘干制作成干菇食用,还可以制作成罐头或盐渍食用。
4.由上述内容可知,草菇具有非常广阔的栽培前景和市场潜力。然而,目前市场上的草菇栽培品种较为单一,且同种异名现象严重,并且,现有的草菇普遍存在菌株抗逆性较差易退化、栽培周期长、单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草菇菌株及其培养和应用,该草菇菌株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草菇主要品种存在的栽培周期长和单产低的问题,并且该草菇菌株不易退化。
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草菇菌株,该草菇菌株于2021年12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171。
7.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属于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真菌,将该草菇菌株命名为星河南华1号,该草菇菌株(vnh)是由从南华寺周边山岭旁采得的一株野生南华草菇菌株,经过子实体组织分离驯化,然后进行常规选育出菇得到的新品种。与现有的vs草菇品种相比,由该草菇菌株培养得到的草菇栽培周期短,转化率高,单产高,且该草菇菌株的抗逆性更强,不易退化。
8.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上述草菇菌株作为亲本在育种中的应用。
9.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可以作为亲本应用在草菇的育种中,将其作
为亲本进行常规杂交,再经过系统选育得到草菇新菌株,从种源的角度看,能够达到缩短草菇菌株的培育周期、提高草菇单产的目的。
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由上述草菇菌株生产的草菇子实体在制备用于清热解暑、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改善头晕乏力症状、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降压的药物中的应用。
11.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培养得到的草菇子实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甾醇等功能成分,能够应用于清热解暑、补益气血、增强体质、改善头晕乏力症状、抗氧化、调节免疫、抗肿瘤、降压的药物的制备中,使得制备的药物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12.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上述草菇菌株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上述草菇菌株接种至培养瓶进行培养。
13.优选地,上述草菇菌株的培养方法中,培养包括菌丝转接、摇瓶培养、发酵罐培养和栽瓶培养。
14.优选地,上述草菇菌株的培养方法中,培养的温度为30~35℃。
15.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草菇孢子,该草菇孢子由上述草菇菌株培养得到。
16.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草菇菌丝体,该草菇菌丝体由上述草菇菌株进行组织分离后无菌培养得到。
17.将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进行培养得到草菇菌丝体,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该草菇菌丝体生长旺盛,发菌较快。
18.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一种草菇子实体,该草菇子实体由上述草菇菌株栽培得到。
19.优选地,上述草菇子实体由以下栽培方法得到:
20.(1)接种与发酵
21.将上述草菇菌株接入培养基中,在温度30~35℃、空气湿度65~75%、二氧化碳浓度2500~4000ppm条件下进行培养;
22.(2)子实体形成
23.将栽培温度调整为28~32℃,空气湿度调整为90~95%,光照强度设定为50~1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菌盖接近成熟且菇形开始拉长、菌盖未破膜时进行采收,得到草菇子实体。
24.优选地,上述培养基按照以下方式进行配比:棉籽壳360斤,废棉540斤,石灰90斤,ph≈8.5。
25.根据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上述草菇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6.利用本发明的草菇菌株栽培得到的草菇子实体能够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例如可以将草菇子实体做成菌菇干、菌菇粉、油炸菌菇、调味料等。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具有如下优点:
28.(1)单产高、栽培周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能够提高草菇的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29.(2)菌种的抗逆性强,不易退化;
30.(3)经过培养和栽培得到的草菇子实体分布较密,其形状与现有草菇菌株生产得
到的子实体形状差异较大,口感更好;
31.(4)经过培养和栽培得到的草菇形貌特征优良,菇形整齐,有利于产品的分装和销售;
32.(5)综合性能好,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实施例1草菇菌株的获得
35.一种草菇菌株,由以下步骤获得:
36.从南华寺周边的山岭旁,采得一株野生南华草菇菌株,对该菌株进行组织分离获取种源,作为育种素材的亲本。经过子实体组织分离驯化,然后进行常规选育出菇得到一个草菇新菌株,将其命名为星河南华1号,该草菇菌株于2021年12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保藏编号为gdmcc no:62171。
37.实施例2拮抗实验
38.将实施例1获得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与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进行拮抗测试。
39.拮抗测试所采用的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每1l培养基用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
40.拮抗实验的具体操作如下:将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分别和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vg、v874、v5、v23、v97、vw、v5-2在平板pda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对峙接种和培养,接种点相距3cm,在30℃下恒温培养23~26天,观察草菇菌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情况,拮抗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41.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的名称及来源如下:
42.vs(来源于韶关市本地的草菇栽培种);
43.vg(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44.v87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45.v5(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46.v23(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47.v97(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48.vw(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49.v5-2(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50.表1不同草菇菌株间的拮抗实验
[0051][0052][0053]
在进行拮抗实验时,通过观察发现,在对峙培养菌落交界处,实施例1获得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分别与草菇菌株vs、vg、v874、v5、v23、v97、vw、v5-2均存在明显的拮抗线,并且在菌种阶段菌丝长势与形态上完全不一样,综合表1的拮抗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是与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vg、v874、v5、v23、v97、vw、v5-2属于不同的草菇菌株,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是一个草菇新菌株。
[0054]
实施例3培养和栽培实验
[0055]
将实施例1获得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分别进行培养和栽培实验。
[0056]
本实施例进行的草菇培养和栽培实验采用的是室内床培,其中,床架长3.6m,每层框架铺料180斤,料宽71cm,料高10cm。培床栽培养料按照棉籽壳360斤,废棉540斤,石灰90斤,ph≈8.5进行配比,并参照草菇一般栽培程序“堆料发酵

二次发酵

播种

发菌管理

催菇

出菇管理

采收”进行出菇试验。
[0057]
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和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的培养和栽培实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58]
(1)堆料发酵
[0059]
按照比例称取棉籽壳360斤、废棉540斤、石灰90斤,将棉籽壳和废棉浸入石灰水中,浸透后捞起制成堆料,盖上薄膜发酵2天左右,待堆料的含水量为70%左右时,利用石灰将堆料的ph值调节至9~10左右;
[0060]
(2)二次发酵
[0061]
将步骤(1)中的堆料进行二次发酵,并将其中的一氧化碳驱散,待堆料温度为36℃~38℃,含水量为65%左右,将室温调整为30℃~35℃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0062]
(3)播种
[0063]
将上述经过二次发酵的堆料铺在用于室内床培的床架上,每层框架铺料180斤,料
宽71cm,料高10cm,然后将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和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分别接种到铺料中;
[0064]
(4)发菌管理
[0065]
在接种了草菇菌株的铺料上覆盖薄膜并将菇房的温度维持在30~35℃,在温度30~35℃、空气湿度65~75%、二氧化碳浓度2500~4000ppm条件下进行培养,同时适当给予微量的通风;
[0066]
(5)催菇、出菇管理和采收
[0067]
随后将栽培温度调整为28~32℃,空气湿度调整为90~95%,光照强度设定为50~100lux,每天间隙式开启层架灯,菌盖接近成熟且菇形开始拉长、菌盖未破膜时进行采收,得到草菇子实体。
[0068]
对利用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进行培养和栽培得到的子实体的形状以及草菇的生长密度进行观察,并对栽培周期和生物学转化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0069]
表2草菇菌株vnh和vs的栽培比较
[0070]
草菇菌种栽培周期生物学转化率形状密集程度vnh23天12.6%椭圆形,包被较薄,顶部为灰色较密vs26天10%卵圆形,包被较厚,顶部为棕色最密
[0071]
由表2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vnh)的栽培周期为23天,生物学转化率为12.6%,与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相比,其栽培周期缩短了3天,生物学转化率提高了2.6%,且子实体分布较密且性状差异较大。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草菇新菌株星河南华1号的单产高、栽培周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能够提高草菇的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且,经过栽培得到的草菇子实体分步较密,其形状与现有草菇菌株生产得到的子实体形状差异较大,但口感更好。
[0072]
实施例4形态特征
[0073]
将实施例1获得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进行培养和栽培,其中栽培周期为23天。结果发现,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经过培养和栽培后得到的草菇的菇形整齐,为椭圆形,包被较薄,顶部颜色偏灰色。上述结果说明星河南华1号具有优良的形貌特征,菇形整齐,有利于产品的分装和销售。
[0074]
实施例5尝味试验
[0075]
分别选取新鲜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的子实体,进行清炒,然后于室温下冷却,随机抽取100人就这两种草菇菌株的子实体就色泽、香味、鲜味、苦味和脆性进行盲试,其中,尝味试验的评分标准如表3所示,尝味试验的结果如表4所示。
[0076]
表3草菇子实体的尝味试验评分标准
[0077][0078]
表4草菇子实体的尝味试验结果
[0079][0080]
由表4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的子实体的色、香、味以及脆性均显著优于市面上现有的草菇菌株vs,这也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草菇菌株星河南华1号具有悦人的色泽、香味、鲜味、口感和脆性,使得消费者的接受度更高,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008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替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