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4369发布日期:2022-07-01 16:36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微生物菌剂生产,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草炭、蛭石),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其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蒸汽、灭菌、降温、配料以及发酵等技术工艺,在发酵过程中就需要使用到培养装置。
3.市场上微生物菌剂生产用的培养装置一般是通过配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控组件进行对培养装置内部空气进行加热或控温等操作,但其控温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精度较差,且在同步控湿同时容易将内部热空气一同排出造成温度降低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市场上微生物菌剂生产用的培养装置一般是通过配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控组件进行对培养装置内部空气进行加热或控温等操作,但其控温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精度较差,且在同步控湿同时容易将内部热空气一同排出造成温度降低的情况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分层结构和温控结构,所述主体结构的内部中上方设置有分层结构,且分层结构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受热结构,所述受热结构的上端外壁连接有循环结构,且循环结构的下端连接有温控结构,所述受热结构包括密封罐体、热液连接进管、冷液连接出管和培养皿,且密封罐体的顶部外壁一侧贯穿有热液连接进管,所述密封罐体的顶部外壁另一侧贯穿有冷液连接出管,且密封罐体的顶部中端外壁连接有培养皿。
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罐体、热液连接进管、冷液连接出管与循环结构之间相连通,且热液连接进管与冷液连接出管之间呈高低落差状。
7.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结构包括机体、保温棉、吸水棉组合箱体和除湿扇,且机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棉,所述机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吸水棉组合箱体,且吸水棉组合箱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除湿扇。
8.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与保温棉之间紧密贴合,且机体与吸水棉组合箱体、除湿扇之间相互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分层结构包括连接架体和置物架,且连接架体的内壁设置有置物架。
10.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结构包括热液连接管道、热液软胶连接管、冷液连接管道和冷
液软胶连接管道,且热液连接管道的底部外壁连接有热液软胶连接管,所述热液连接管道的下方设置有冷液连接管道,且冷液连接管道的底部外壁连接有冷液软胶连接管道。
11.进一步的,所述温控结构包括温控组件、受温管道和循环泵,且温控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受温管道,所述受温管道的下端外壁连接有循环泵。
12.进一步的,所述受温管道呈环绕状,且温控组件包裹于受温管道。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开启除湿扇将机体内部的湿空气引流导出,配合吸水棉组合箱体可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利用弯曲环绕状受温管道,提高温度传导的效率,加快液相的温度变化,通过具有温度的液相对培养皿进行包裹,使培养皿同步位于一定温度阶段,辅助培养皿内部的微生物菌进行发酵。
14.机体与保温棉之间紧密贴合,通过开启除湿扇可将机体内部的湿度较大的空气进行引流导出,通过配合吸水棉组合箱体可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同步达到控制湿度的功能,且配合贴合于机体内壁的保温棉,可对部分热液连接管道与冷液连接管道进行包裹,减少液相运输过程热量出现流失。
15.受温管道呈环绕状,通过开启温控组件可对包裹于受温管道内部的受温管道内部液相进行温度传导,并利用弯曲环绕状受温管道,提高温度传导的效率,加快液相的温度变化。
16.密封罐体、热液连接进管、冷液连接出管与循环结构之间相连通,液相通过热液连接进管灌入密封罐体的底部,且在持续灌装后,通过具有高度差的冷液连接出管进行排出,其作用在于可通过具有温度的液相对培养皿进行包裹,使其培养皿同步位于一定温度阶段,辅助培养皿内部的微生物菌进行发酵,且此类加热措施通过液相进行加热,呈循环流动状态,与空气外界接触较少,在除湿换气过程中,不易对培养皿的温度产生较大变化,有效提高微生物菌发酵效率以及成功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受热结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主体结构;101、机体;102、保温棉;103、吸水棉组合箱体;104、除湿扇;2、分层结构;201、连接架体;202、置物架;3、受热结构;301、密封罐体;302、热液连接进管;303、冷液连接出管;304、培养皿;4、循环结构;401、热液连接管道;402、热液软胶连接管;403、冷液连接管道;404、冷液软胶连接管道;5、温控结构;501、温控组件;502、受温管道;503、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所示,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主体结构1的内部中上方设置有分层结构2,且分层结构2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受热结构3,受热结构3的上端外壁连接有循环结构4,且循环结构4的下端连接有温控结构5,主体结构1包括机体101、保温棉102、吸水棉组合箱体103和除湿扇104,且机体10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棉
102,机体101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吸水棉组合箱体103,且吸水棉组合箱体103的内部上端设置有除湿扇104,机体101与保温棉102之间紧密贴合,且机体101与吸水棉组合箱体103、除湿扇104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开启除湿扇104可将机体101内部的湿度较大的空气进行引流导出,通过配合吸水棉组合箱体103可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同步达到控制湿度的功能,且配合贴合于机体101内壁的保温棉102,可对部分热液连接管道401与冷液连接管道403进行包裹,减少液相运输过程热量出现流失,分层结构2包括连接架体201和置物架202,且连接架体201的内壁设置有置物架202,温控结构5包括温控组件501、受温管道502和循环泵503,且温控组件501的内部设置有受温管道502,受温管道502的下端外壁连接有循环泵503,受温管道502呈环绕状,且温控组件501包裹于受温管道502,通过开启温控组件501可对包裹于受温管道502内部的受温管道502内部液相进行温度传导,并利用弯曲环绕状受温管道502,提高温度传导的效率,加快液相的温度变化。
22.如图2-3所示,一种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循环结构4包括热液连接管道401、热液软胶连接管402、冷液连接管道403和冷液软胶连接管道404,且热液连接管道401的底部外壁连接有热液软胶连接管402,热液连接管道401的下方设置有冷液连接管道403,且冷液连接管道403的底部外壁连接有冷液软胶连接管道404,受热结构3包括密封罐体301、热液连接进管302、冷液连接出管303和培养皿304,且密封罐体301的顶部外壁一侧贯穿有热液连接进管302,密封罐体301的顶部外壁另一侧贯穿有冷液连接出管303,且密封罐体301的顶部中端外壁连接有培养皿304,密封罐体301、热液连接进管302、冷液连接出管303与循环结构4之间相连通,且热液连接进管302与冷液连接出管303之间呈高低落差状,液相通过热液连接进管302灌入密封罐体301的底部,且在持续灌装后,通过具有高度差的冷液连接出管303进行排出,其作用在于可通过具有温度的液相对培养皿304进行包裹,使其培养皿304同步位于一定温度阶段,辅助培养皿304内部的微生物菌进行发酵,且此类加热措施通过液相进行加热,呈循环流动状态,与空气外界接触较少,在除湿换气过程中,不易对培养皿304的温度产生较大变化,有效提高微生物菌发酵效率以及成功性。
23.综上,该微生物菌剂生产用便于控温控湿的培养装置,首先将微生物菌与吸附剂进行等比例混合,然后放置于培养皿304内部,接着将多组培养皿304依次放置于置物架202,然后将置物架202卡合限位于连接架体201,接着将热液软胶连接管402与热液连接进管302进行连接,将冷液软胶连接管道404与冷液连接出管303进行连接,且开启阀门,开启温控组件501与循环泵503,循环泵503持续工作,将导热液相输入受温管道502内部,通过温控组件501进行温控处理,然后输送至保温棉102内部的热液连接进管302,接着通过热液软胶连接管402灌入密封罐体301的底部,且在持续灌装后,通过具有高度差的冷液连接出管303进行排出,液相可对具有温度的液相对培养皿304进行包裹,使其培养皿304同步位于一定温度阶段,辅助培养皿304内部的微生物菌进行发酵,且此类加热措施通过液相进行加热,呈循环流动状态,与空气外界接触较少,在除湿换气过程中,不易对培养皿304的温度产生较大变化,有效提高微生物菌发酵效率以及成功性,接着上升的液相通过冷液连接出管303进行排出配合冷液连接管道403循环输送至循环泵503处进行循环温控处理,且根据需要开启除湿扇104可将机体101内部的湿度较大的空气进行引流导出,通过配合吸水棉组合箱体103可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附,同步达到控制湿度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