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6459772发布日期:2023-12-21 18:2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豆豉姜为樟科植物(litsecub cubeba(lour.)pers)山鸡椒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药用特性,在传统医学上用于治疗各种胃肠疾病、糖尿病、水肿、感冒、关节炎、急性肺损伤哮喘和创伤。豆豉姜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生物碱、萜类、脂肪酸、类黄酮,木脂素等,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特性,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巨大的药用潜力(kamle m,et al.ethno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edicinal uses oflitseacubeba[j].plants,2019,8(6):150.)。

2、研究表明豆豉姜根提取物可通过降低炎性因子和炎性酶的水平显著减轻大鼠佐剂性关节炎(lin b,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root extract oflitsea cubeba(lour.)pers.on adjuvant arthritis in rats[j].journal ofethnopharmacology,2013,147(2):327-334)。林兵等人对豆豉姜根提取物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首次公开了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lca用于抗关节炎药物的研究,所述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lca化合物结构如下:

3、

4、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发生变质(变性、坏死)、渗出(血管反应、液体和细胞渗出)和增生改变,临床上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异常的炎症反应有关,如关节炎、糖尿病、阿茨海默症、肥胖、急性肺损伤、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目前临床治疗炎症的甾体和非甾体抗炎药,具有各种胃肠道副反应且靶点单一,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在药用植物中寻找结构新颖、多靶点、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的活性化合物是当今研究热点。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lca具有抗炎活性,但易水解,生物利用度低,所以对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lca进行衍生物设计,从中寻找抗炎效果优越,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较低的抗炎化合物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

2、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在制备治疗抗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4、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或其药用盐,结构如下所示:

5、

6、r选自

7、

8、n1选自0~5(优选为0、1、2、3);

9、n2选自0~5(优选为0、1、2、3);

10、n3选自0~5(优选为0、1、2、3);

11、n4选自0~5(优选为0、1、2、3);

12、n5选自0~5(优选为0、1、2、3);

13、n6选自0~5(优选为0、1、2、3);

14、r1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15、r2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16、r3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17、r4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18、r5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19、r6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0、r7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1、r8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2、r9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3、r10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4、r11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5、r12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6、r13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7、r14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8、r15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

29、r16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0、r17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1、r18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2、r19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3、r20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4、r21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5、r22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6、r23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7、r24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8、r25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39、r26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40、r27选自氢、卤素(氟、氯、溴、碘)、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f3。

41、较优选的,所述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中,

42、r选自

43、

44、n1选自0、1、2、3;

45、n2选自0、1、2、3;

46、n3选自0、1、2、3;

47、n4选自0、1、2、3;

48、n5选自0、1、2、3;

49、n6选自0、1、2、3;

50、r1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1、r2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2、r3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3、r4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4、r5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5、r6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6、r7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7、r8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8、r9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59、r10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60、r11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61、r12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62、r13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63、r14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64、r15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

65、r16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66、r17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67、r18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68、r19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69、r20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0、r21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1、r22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2、r23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3、r24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4、r25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5、r26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6、r27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乙基、叔丁基、甲氧基、甲氧基、乙氧基、叔丁氧基、cf3。

77、最优选的,所述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的结构选自以下结构的一种:

78、

79、

80、

8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所述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在制备治疗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82、本发明的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能够显著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可以作为抗炎药物使用。

8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84、本发明制备的二苄基丁烷型木脂素类似物通过药理实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在药物浓度20μm时,对细胞生长没有抑制作用,而对照药lca在浓度20μm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本发明的化合物均抑制了lps诱导的no生成,其中,化合物3f、3g、3h、5a、5b和5c的抑制作用较强。目标化合物5c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释放,因此可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