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1163发布日期:2023-11-22 23:21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发酵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1、发酵指人们借助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本身、或者直接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需要保持恒定,从而更有利于原料的发酵,在预混剂原料的生产过程中需将预混剂进行发酵处理,在发酵的过程中需用到发酵装置。

2、传统的发酵装置是先利用电加热棒将水箱内的水加热到发酵所需的温度,在缠绕于发酵罐上的水管和水泵的作用下,发酵罐内部达到发酵所需的温度,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发酵罐内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完成混合,预混剂原料开始发酵,在预混剂的发酵过程中,好氧菌对预混剂原料进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发酵罐内的温度升高,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将水箱内的水降温,在水管和水泵的作用下,使得发酵管内的温度降低,在对发酵罐体进行降温的过程中,需先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将水箱内的水进行降温,然后水泵再将降温后的水输送到水管内,反之,需先利用电加热棒将水加热,然后再将加热后的水输送到水管内,由于传统的发酵装置仅设置有一个水箱,使得水的加热和降温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无法快速地保持发酵罐内温度的恒定,且传统的搅拌装置直接将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投放进发酵罐内进行搅拌,使得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混合不均匀,传统搅拌叶片的棱角会破坏菌丝细胞,从而导致发酵效果差。

3、因此,需要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实现了快速地保持恒温发酵环境,实现了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的预混合,减少了对结团菌丝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发酵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包括外罐体,所述外罐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罐体,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在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冷水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所述内罐体的内部设置有预混机构和搅拌机构,在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腿;

4、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内罐体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为竖直设置,所述搅拌轴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搅拌叶片组件,每一所述搅拌叶片组件均包括若干锥形桨,每一所述锥形桨均为水平设置的圆筒,每一所述圆筒均为两端开口的锥形,每一所述锥形桨均通过一水平设置的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上;

5、所述预混机构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内罐体内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为水平设置,所述转轴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用于打散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的打散叶片组件,每一所述打散叶片组件均包括一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转轴为平行设置,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转轴之间固定安装有若干打散杆,还包括设置于打散叶片组件下方的离心盘,所述离心盘固定安装于所述搅拌轴顶端,所述离心盘的顶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离心板,每一所述离心板均固定安装于所述离心盘的顶面上,所述离心盘与所述搅拌轴为同轴设置,所述离心盘的直径小于所述内罐体的直径,所述离心盘与所述内罐体之间形成落料间隙。

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腔内的热水管,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水箱,所述热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热水箱连通,所述热水箱内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热水管连通。

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腔内的冷水管,所述冷水管与所述热水管交错设置,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冷水箱,所述冷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冷水管相连通,所述冷水箱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

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位于靠近所述冷水箱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位于远离所述冷水箱的一侧,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设置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水箱上。

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

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上固定安装有温度测定仪和ph检测仪。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由于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包括打散机构,在本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水泵将热水箱内的热水输送到热水管内,在热交换介质的作用下,内罐体内部的温度达到发酵所需的温度,将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投放进内罐体,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在预混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预混,然后通过落料间隙落到内罐体的底部,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实现了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的混合,当内罐体内部的温度升高时,可直接利用第二水泵将冷水箱内的冷水输送到冷水管内,在热交换介质的作用下,使得内罐体内部的温度快速降低,反之,则在第一水泵和热交换介质的作用下,使得内罐体内部的温度快速升高,从而快速地保持了恒温发酵环境,进而提高了发酵效果。

13、当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从投料口投放进内罐体时,大块或结团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会被转动的打散叶片组件打散,然后落到打散叶片组件下方的离心盘上,在打散的过程中对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也起到混合作用,在离心力和离心板的作用下,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会较为均匀的甩出,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从落料间隙落到内罐体的底部,打散机构避免了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直接堆积到内罐体的底部,在打散和甩出的过程中,对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都起到了预混的作用,进而提高搅拌叶片组件的混合效率。

14、在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从落料间隙落到内罐体的底部后,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会在锥形桨的作用下进行混合,在搅拌过程中,锥形桨的圆筒形侧壁会与发酵产生的菌丝细胞接触,锥形桨的圆筒形侧壁较为圆滑不会破坏菌丝细胞,从而有利于菌丝生长,进而提高了发酵的效果。



技术特征:

1.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包括外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罐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内罐体,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在所述热交换腔内设置有冷水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所述内罐体的内部设置有预混机构和搅拌机构,在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在所述出料口处设置有阀门,在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撑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腔内的热水管,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热水箱,所述热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热水箱连通,所述热水箱内固定安装有电加热棒和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热水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热交换腔内的冷水管,所述冷水管与所述热水管交错设置,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冷水箱,所述冷水管的两端均与所述冷水箱连通,所述冷水箱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冷水管相连通,所述冷水箱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端位于靠近所述冷水箱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位于远离所述冷水箱的一侧,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端设置有散热扇,所述散热扇固定安装于所述冷水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外罐体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上固定安装有温度测定仪和ph检测仪。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预混剂原料发酵装置,涉及发酵设备技术领域,外罐体和内罐体之间设置有热交换腔,热交换腔内设置有热交换介质,在热交换腔内设置有冷水循环系统和热水循环系统,在外罐体和内罐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出料口和支撑腿,搅拌机构包括与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的搅拌轴,搅拌轴上固定安装有搅拌叶片组件,预混机构包括转轴和离心盘,转轴与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传动连接,转轴上固定安装有打散叶片组件,离心盘上设置有离心板,离心盘与内罐体之间形成落料间隙,本技术实现了快速地保持恒温发酵环境,实现了预混剂原料和菌种物料的预混合,减少了对结团菌丝的破坏,从而提高了发酵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媛媛,林渝桥,汤晓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格润药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