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分子骨蛋白肽生产用酶解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2493发布日期:2024-04-01 14:4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分子骨蛋白肽生产用酶解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骨蛋白肽生产,具体领域为一种小分子骨蛋白肽生产用酶解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1、骨蛋白肽是一种小分子活性肽,富含人体需要的甘氨酸、脯氨酸、羟脯氨酸等物质,小分子骨蛋白肽被人体吸收后,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增加局部供氧和血管再生。在生产骨蛋白肽时,需要先将粉碎后的牛骨蒸煮得到的蒸煮液进行油水分离,得到生产原液,再将生产原液加入酶解罐内,并与骨胶原蛋白酶混合,当酶解结束后即可得到牛骨胶原蛋白肽。在酶解过程中,需要加热酶解罐,促进酶解进程。

2、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310806081.3”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牛骨胶原蛋白肽的生产设备,当生产原液和骨胶原蛋白酶加入酶解罐内后,酶解罐内部的搅拌机构中,搅拌杆带动搅拌架转动,进行混合搅拌的操作。酶解罐的外壁上设有供热罩,供热罩内的导热油对酶解罐外部加热,循环泵将导热油通过供液管抽送至换热主管内,由于换热主管安装在搅拌机构中的搅拌架上,因此可以对酶解罐内原料进行同步加热。在该设备中,供液管与换热主管通过软管连接,因此搅拌架不能360°的旋转,否则会造成软管的损坏。该设备的解决方案是,驱动齿条往复运动带动驱动齿轮往复转动,驱动齿条的齿数低于驱动齿轮齿数的一半,驱动齿轮旋转角度低于180°,最终带动通过搅拌杆带动搅拌架往复转动。

3、然而该设备存在不足之处,酶解罐内部只设有一个换热主管,且换热主管的位置会随着搅拌架的转动而改变,驱动齿轮旋转角度低于180°意味着搅拌架的旋转角度也低于180°,不仅降低了混合搅拌的效果,还使得酶解罐内存在换热主管扫不到的区域,酶解罐受热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分子骨蛋白肽生产用酶解混合设备,酶解罐内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加热管,三个第一加热管与混合搅拌组件互不接触,混合搅拌组件的输出端可以360°的旋转,既提升了混合搅拌的效果,又保证了酶解罐能够受热均匀。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分子骨蛋白肽生产用酶解混合设备,包括:酶解罐;三个第一加热管,均设在所述酶解罐内,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所述第一加热管为u形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开口端朝上,所述第一加热管上固定设置有若干等间距分布的第二加热管,所述第二加热管也为u形管,所述第二加热管与所述第一加热管连通连接;供热罩,固定设置在所述酶解罐的外侧壁上,所述供热罩与所述酶解罐的外侧壁形成加热腔,三个所述第一加热管均与所述加热腔连通连接,所述供热罩上设有液体循环组件;混合搅拌组件,设在所述酶解罐内,所述混合搅拌组件与三个所述第一加热管互不接触。

3、优选的,还包括承载组件,所述承载组件设在所述酶解罐内,所述第一加热管和所述混合搅拌组件均设在所述承载组件上;所述承载组件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承载圈和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承载圈的下侧;三个第一装配板,均固定设置在承载圈的内侧壁上,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侧壁上设有支架;三个第二装配板,均固定设置在承载圈的内侧壁上,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所述第二装配板与所述第一装配板交错设置,所述第二装配板远离所述承载圈一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的顶端与第三装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装配板的侧壁上也设有所述支架,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两侧,且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混合搅拌组件包括: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装配板的底面中心处;传动轴,设在所述承载板上,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承载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部设有三个搅拌爪,三个所述搅拌爪呈放射状均匀分布。

4、优选的,所述搅拌爪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第一端部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部固定连接;第一竖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中部上侧,所述第一竖杆靠近所述传动轴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一搅拌杆,所述第一竖杆远离所述传动轴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二搅拌杆;第二竖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杆的第二端部的上侧,所述第二竖杆靠近所述第一竖杆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三搅拌杆,所述第二竖杆远离所述第一竖杆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第四搅拌杆。

5、优选的,所述第三搅拌杆和所述第二搅拌杆平行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加热管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所述第三搅拌杆和所述第二搅拌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加热管的内侧和外侧。

6、优选的,所述酶解罐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竖板设在所述滑槽内,且可沿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所述酶解罐底部内壁上设有凹槽,所述承载板设在所述凹槽内,且可沿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所述酶解罐的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与凹槽的内部连通连接;所述承载组件还包括三个电动伸缩杆,三个所述电动伸缩杆分别位于所述三个所述第一装配板上,所述电动伸缩杆与所述酶解罐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朝下,且与所述第一装配板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供热罩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六个隔板,六个所述隔板呈放射状等间距均匀分布,且将所述加热腔分隔成三个第一腔室、三个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交错设置,所述第三腔室设在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下方,所述第二腔室通过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连接,每一所述第二腔室内均设有电加热管,所述液体循环组件有三个,且呈放射状均匀分布。

8、优选的,所述液体循环组件包括:第一供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酶解罐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装配板的上方,所述第一供液管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酶解罐内,所述第一加热管的进液端与所述第一供液管的第一端部连通连接;第二供液管,设在所述酶解罐的外侧,所述第二供液管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供液管的第二端部连通连接;循环泵,固定设置在所述供热罩的顶部侧壁上,所述循环泵的出液端与第二供液管的第二端部连通连接;第三供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供热罩的顶面上,所述第三供液管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三供液管的第二端部与所述循环泵的进液端连通连接;第一回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酶解罐的侧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装配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液管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酶解罐内,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的第一端部连通连接;第二回液管,固定设置在所述供热罩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回液管的第一端部伸入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第二回液管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的第二端部连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软管,所述第一加热管的进液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第一供液管的第一端部连通连接,所述第一加热管的出液端通过所述软管与所述第一回液管的第一端部连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软管的中部弯曲形成圈形结构,所述第一装配板的顶面和所述第三装配板的顶面均固定设置有导向限位组件。

11、优选的,所述导向限位组件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截面成l形,所述挡板靠近所述支架一侧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贯穿所述挡板,所述软管设在所述导向槽内;第一限位环,设在所述支架的正上方,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挡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第一端部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限位环之间存在间隙;第二限位环,固定设置在所述酶解罐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环与所述第一限位环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供液管和所述第一回液管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软管的第二端部设在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导向块,固定设置在在所述导向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导向块的顶面为外凸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导向块两端的边缘处均做倒圆角处理,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一导向块位于同一高度;第二导向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上方,且与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宽度大于所述导向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导向块的底面为外凸的弧形面,所述第二导向块两端的边缘处均做倒圆角处理,所述软管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块和所述第二导向块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一)本发明中酶解罐内设有三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加热管,三个第一加热管与混合搅拌组件互不接触,混合搅拌组件的输出端可以360°的旋转,既提升了混合搅拌的效果,又保证了酶解罐能够受热均匀。

14、(二)在本发明中,电动伸缩杆伸长,可以带动第一加热管、混合搅拌组件和承载组件一同向下移动,当第一装配板处在凹槽内时,酶解罐能够对第一加热管、混合搅拌组件和承载组件起到支撑的作用。电动伸缩杆缩短,可以带动第一加热管和混合搅拌组件一同向上移动,当承载板脱离凹槽时,酶解罐内的骨蛋白肽可以通过出料管排出酶解罐外。

15、(三)在本发明中,第一加热管的两端各设有一个软管,当第一加热管向上或向下移动时,软管能够同步发生弯曲变形,保证导热油能够顺利进入或离开第一加热管。第一装配板的顶面和第三装配板的顶面均固定设置有导向限位组件。导向限位组件能够对软管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避免软管与其他组件发生磕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