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4450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通过催化环氧丙烷开环聚合,之后 催化环氧乙烷开环聚合进行封端,合成聚醚多元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内汽车行业、高速铁路和节能建筑材料的快速发展,聚醚多元醇的生产能 力和产量快速增加,至2011年分别达到270万吨和172万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聚醚多元 醇的消费量将按7-8%的量增长。目前国内聚醚多元醇分五大类(软泡,硬泡,CASE,POP和 特殊聚醚多元醇)上百个品种,其中软泡类聚醚多元醇占36. 3%左右(2010年统计)。
[0003] 汽车用聚氨酯主要有:软泡、半硬泡及弹性体,其中汽车坐垫中高回弹聚氨酯泡沫 是一大应用。对于高回弹聚氨酯泡沫的制备,国内主要采用TDI/聚合MDI体系,该体系工 艺比较稳定,制品性能优良,回弹性高,但存在高的TDI用量而导致操作环境差,固化速度 慢,以及低密度时泡沫硬度低的问题。相比之下,MDI具有低的蒸气压和高的反应活性,在 生产环境、设备投入、生产效率以及泡沫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MDI取代TDI已经 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
[0004] MDI基高回弹体系中,基础聚醚一般采用环氧乙烷封端的高活性聚醚三元醇,常用 分子量在400(Γ7000之间;聚合物多元醇则可少用或是不用,而在T/Μ体系中必须加入聚 合物多元醇保证泡沫硬度。高活性高分子量聚醚多元醇是研制全MDI系列聚氨酯软泡的关 键。
[0005] 高活性聚醚多元醇是指伯羟基含量较高的聚醚多元醇,多由环氧乙烷封端得到。 它是软泡聚醚多元醇的大品种之一,占30%左右。
[0006] 国外生产高活性、低不饱和度聚醚多元醇的方法主要分再催化封端法和直接封端 法2类。再催化封端发是使用DMC催化剂使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到一定分子量之后,加入碱金 属氢氧化物、氧化物、氢化物、碳酸盐、氨化物等使DMC失活,再通入环氧乙烷进行封端。直 接封端法有复合DMC封端工艺、混合环氧烷烃封端工艺、极性溶剂封端工艺、酯化封端工艺 等。直接封端法的封端效率都不高。
[0007] 目前国内采用碱催化法或DMC催化剂间歇法制备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碱催化法装 置简单,但是聚合时间长,并且该反应中存在单体环氧丙烷(PO)异构化生成烯丙醇的副反 应,从而导致了不饱和双键形成。这种单官能度的小分子可进一步引发PO聚合,形成单醇 组分,影响了聚醚多元醇在以后的应用。间歇法工艺成熟、处理剂廉价易得、产物伯羟基含 量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缺点:(1)工艺繁杂,用EO封端之前需真空脱除小分子副产物,有时 需另设反应器,从而增加了能耗,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生产成本;(2)加入的碱金属化 合物、氧化物、酸性物质等会使聚醚多元醇的性质变差。 碱催化法·
【主权项】
1. 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通式(1)表示的氧化磷腈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活 性氢化合物为起始剂,引发以c2~c8的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醚多元醇;
其中,Ri、R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 - 10的烃基或亚烃基;x表示以摩尔比计的水分子的量,x取值为0-5. 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活性氢化合物为分子 中含有羟基或NH基团中的至少一种的化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羟基的化合物 选自水;或者所述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具有1-20个碳原子;或者所述含有羟基的化合物为在 端基上具有1-8个羟基并具有数均分子量200-30000的聚醚多元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H基团的化合物具 有1-20个碳原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反应的温度为10_180°C。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反应采用环氧乙烷封 端,得到高活性聚醚多元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和/或R2中的碳数为 1-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和R2为甲基。
9.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x为0-2. 0。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合成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不饱和度高、装置复杂、三废排放高、分子量分布宽的问题,发明通过采用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通式(1)表示的氧化磷腈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活性氢化合物为起始剂,引发以C2~C8的环氧化合物开环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醚多元醇;其中,R1、R2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为1-10的烃基或亚烃基;x表示以摩尔比计的水分子的量,x取值为0-5.0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高活性聚醚多元醇的生产中。(1)。
【IPC分类】C08G18-48, C08G65-28, C08G65-26
【公开号】CN104558583
【申请号】CN201310512339
【发明人】宰少波, 金晖, 张志华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