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microRNA40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_4

文档序号:833398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抽穗时间比野生型植株提前约4天。统计结果 分析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阳性转基因株系的抽穗时间明显提前。
[0143] T1代转pZP211::UBI小麦和野生型小麦抽穗时间结果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
[0144] 2、FT基因表达量检测
[0145] FT基因编码产生的成花激素能调控植物的开花时间,因此FT基因是成花转变所 必需的(Kardailsky et al.,1999 ;Kojima et al.,1999)〇
[0146]提取T1代转pZP211: :UBI小麦株系Gul05、S2-5、Gul07、Gul08小穗的总RNA,并 反转录为cDNA,实时定量PCR分析FT基因的表达量,以T1代转pZP211: : UBI小麦和野生型 小麦为对照。
[0147]内参基因TaActin引物对序列如下:
[0148]上游引物:5' -TATGCCAGCGGTCGAACAAC-3',如序列5所示;
[0149]下游引物:5' -GGAACAGCACCTCAGGGCAC-3',如序列6所示;
[0150]目的基因FT引物对序列如下:
[0151]上游引物:5'-CTTCGTCCGGACCACCAACCTC-3',如序列13所示;
[0152]下游引物:5' -GGITGGGATCGCTTGGACTTG-3',如序列14所示;
[0153]实时定量PCR扩增体系为:SYBR,10yl;上游引物,0. 5yl;下游引物,0. 5yl;模 板,2 y 1 ;ddH20将总体积补充至20 y 1。扩增条件为:95°C预变性30秒;95°C变性5秒,60°C 退火10秒,72°C延伸15秒,45个循环。
[0154] 结果如图6C,与野生型小麦相比,在不同转基因株系中FT基因的表达量均为上 调,并且上调幅度与转基因小麦的抽穗时间提前程度相一致。表明FT基因表达量的上调是 引起阳性转基因小麦株系抽穗时间提前的重要因素之一。
[0155] T1代转pZP211: :UBI小麦和野生型小麦结果无显著差异。
[0156] 3、旗叶夹角
[0157]将T1代转pZP211: :UBI小麦、T1代转TamiR408小麦株系S2-5、Gul05、Gul07、 Gul08和野生型小麦同时播种,小麦进入乳熟期后,统计各株系旗叶夹角度数。每个株系20 株,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0158]结果如图7所示,野生型植株旗叶夹角为90度,Gul05株系旗叶夹角达到150度, 有极显著差异;S2-5株系旗叶夹角为130度,有显著性差异;Gul07株系和Gul08株系旗叶 夹角变化较小,约为105度,与野生型植株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可见转基因植株具有旗叶 夹角变大的表型。
[0159]T1代转pZP211: :UBI小麦和野生型小麦结果无显著差异。
[0160] 4、株高和节间距
[0161]将T1代转pZP211: :UBI小麦、T1代转TamiR408小麦株系S2-5、Gul05、Gul07、 Gul08和野生型小麦同时播种,小麦进入完全成熟后,统计各株系株高。每个株系20株,实 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0162]结果如图8所示,8A显示表型,8B为株高统计数据;与野生型小麦植株相比,阳性 转基因株系Gul05株高约高出6. 9cm,阳性转基因株系S2-5高出约6. 4cm,均有极显著差 异。
[0163]统计上述株系的节间距,结果如图8C所示,第一节间距至第六节间距的节间长度 依次缩短,不同的转基因株系同一节间距长度有所差异,阳性转基因株系Gul05的第一节 间距最长;所有株系第四节间距和第五节间距长度变化较为明显。总体来说,与野生型小麦 相比,阳性转基因株系节间距增长。
[0164] T1代转pZP211: :UBI小麦和野生型小麦结果无显著差异。
[0165] 5、叶绿素含量
[0166]将T1代转pZP211: :UBI小麦、T1代转TamiR408小麦株系S2-5、Gul05、Gul07、 Gul08和野生型小麦同时播种,小麦植株自授粉之日起28天内每隔7天进行一次叶绿素含 量测定,测定方法参照《植物叶绿素测定方法的再探讨》(刘秀丽等,江苏农业研宄,1990, 20(3):46-47)〇
[0167]结果如图9所示,叶绿素含量总体变化趋势一致。授粉之日到授粉后21天,叶绿 素含量维持较高水平,阳性转基因株系Gul05、S2-5、Gul07和Gul08的叶绿素含量均比野生 型植株高;至授粉后28天,阳性转基因株系和野生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均急剧下降,可能 与植株成熟有关。由此可见,自授粉开始至植株成熟,阳性转基因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野 生型植株。
[0168] T1代转pZP211: :UBI小麦和野生型小麦结果无显著差异。
[0169]本发明将上述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中,导入方法都是本领域人员熟知的,这些 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基因枪法、电激法、子房注射法等。本发明所用 选择标记基因为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II),可进一步包括其它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 基因。本发明选用的筛选抗生素为G418,选用卡那霉素和巴龙霉素等抗生素也可起到相同 筛选效果。本发明中TamiR408基因及含有该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也可以用于生产其它可 以改良农艺性状的转基因植物,包括此类转基因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及其种子和后代。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 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 microRNA,是如下 1)或 2): 1) 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RNA ; 2) 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取代和/或缺失和/ 或添加且与植物开花相关的由序列2衍生的RNA。
2. 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microRNA的DNA分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DNA分子,其特征在于:所述DNA分子是如下1)-3)中任一种 的DNA分子: 1) 编码区为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DNA分子; 2) 在严格条件下与1)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与植物开花相关RNA的DNA分子; 3) 与1)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 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 %或至少具有 99%同源性且编码与植物开花时间相关RNA的DNA分子。
4. 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DNA分子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组载体为将权利要求2或3所述DNA分子插入表达载体中,得到表达权利要求 1所述mi croRNA的重组载体。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载体为pZP211: :UBI。
7. 扩增权利要求2或3所述DNA分子全长或其任意片段的引物对。
8. 权利要求1所述microRNA、权利要求2或3所述DNA分子或权利要求4所述重组载 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在调节植物开花时间和/或改变植物株型中的应用; 所述调节植物开花时间具体体现在抽穗时间提前和/或提高FT基因表达量; 所述改变植物株型具体体现在增加旗叶夹角、增加株高、增加节间距和/或提高叶绿 素含量; 所述目的植物具体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小麦。
9. 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为将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microRNA的DNA分子导入目 的植物,获得转基因植物, 所述转基因植物具有如下特征: 1) 所述转基因植物的抽穗时间早于所述目的植物; 2) 所述转基因植物的FT基因表达量大于所述目的植物; 3) 所述转基因植物的旗叶夹角大于所述目的植物; 4) 所述转基因植物的株高大于所述目的植物; 5) 所述转基因植物的节间距大于所述目的植物; 6) 所述转基因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大于所述目的植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权利要求1所述microRNA的 DNA分子通过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重组载体导入目的植物; 所述目的植物为单子叶植物或双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具体为小麦。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小麦microRNA408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croRNA,是如下1)或2):1)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RNA;2)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核苷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开花相关的由序列2衍生的RNA。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通过克隆TamiR408基因,发现利用该基因所得的转基因农作物具有抽穗时间提前、株型改变等表型。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小麦中过表达TamiR408基因,改良小麦成熟期和株型等农艺性状,明确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挖掘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IPC分类】C12N15-84, C12N1-15, C12N1-19, C12N15-113, A01H5-00, C12N15-11, C12N1-21, C12N15-63
【公开号】CN104651366
【申请号】CN201510068194
【发明人】张宪省, 赵翔宇, 吴吉云, 陈祥彬, 别晓敏, 洪坡
【申请人】山东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2月9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