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61564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生物反应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器,包括一密封的罐体,还包括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上设有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和第三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上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内并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部通过第二软管与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部上接有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与酒精瓶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上设有第一止流夹,所述第二软管上设有第二止流夹,所述第三软管上设有止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两个止流夹和止流装置的组合,可以切换使用方式,采用空气过滤器向罐体内通入空气,使第一软管内的样品回流至罐体内,减少了出液管中留存液的死体积。
【专利说明】
生物反应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0002]生物反应器是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的核心设备。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的种类繁多,可按细胞培养方式(贴壁培养或悬浮培养)、反应器操作模式(分批培养或连续培养)、液体存在相(均相或非均相)、反应器的几何特征(流动形态和接触方式)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较为常用的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有: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固定床和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及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无论使用哪种生物反应器,出液管中留存液总有死体积的存在,严重影响样本的使用。
[0003]申请号为201320435988.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生物反应器,是由罐体和搅拌桨构成,其特征在于罐体的盖体上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穿过盖体悬空置于罐体内部的搅拌轴传动连接,搅拌轴上设有一组以上的搅拌桨,盖体上设有母液注入管道和清洗液注入管道,底部设有出液口,罐体中间设有温度传感器,罐体内部上方设有液位探头。该生物反应器的的出液口设在罐体的底部,但是出液口连接出液管后,出液管中会出现留存液的死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器,减少了出液管中留存液的死体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器,包括一密封的罐体,还包括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上设有第一连通部、第二连通部和第三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上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内并靠近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部通过第二软管与空气过滤器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部上接有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的另一端与酒精瓶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上设有第一止流夹,所述第二软管上设有第二止流夹,所述第三软管上设有止流装置。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软管的进液口呈锯齿状。
[0007]优选地,所述三通连接管为耐高压灭菌塑料管。
[0008]优选地,所述止流装置为第三止流夹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流夹、第二止流夹和第三止流夹为塑料夹。
[0010]优选地,所述止流装为一蠕动栗,所述第三软管分为两段独立的软管,所述蠕动栗的进液口通过其中一段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第三连通部连接,所述蠕动栗的出液口通过另一段所述第三软管与所述酒精瓶相连通
[0011]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生物反应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两个止流夹和止流装置的组合,可以切换使用方式,采用空气过滤器向罐体内通入空气,使第一软管内的样品回流至罐体内,减少了出液管中留存液的死体积;另外,第三软管的末端通过酒精保护,防止染菌。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不意图。
[0014]图3为三通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5]元件标号说明
[0016]I 罐体
[0017]2 三通连接管
[0018]21第一连通部
[0019]22第二连通部
[0020]23第三连通部
[0021]31第一软管
[0022]311第一止流夹
[0023]32第二软管
[0024]321第二止流夹
[0025]33第三软管
[0026]331止流装置
[0027]4 空气过滤器
[0028]5 酒精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0]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反应器,包括一密封的罐体I,还包括三通连接管2,所述三通连接管2上设有第一连通部21、第二连通部22和第三连通部23,所述第一连通部21上接有第一软管31,所述第一软管3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I内并靠近所述罐体I的底部,使用时所述第一软管31的进液口 312浸没在所述罐体I内的溶液中,所述第二连通部22通过第二软管32与空气过滤器4连通,所述空气过滤器4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软管32向所述第一软管31中传输空气,使所述第一软管31中的留存液回流至所述罐体I中。所述第三连通部23上接有第三软管33,所述第三软管33的另一端与酒精瓶5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所述第三软管33的出液口 332浸没在酒精中,使其处于无菌状态。所述第一软管31上设有第一止流夹311,所述第二软管32上设有第二止流夹321,所述第三软管33上设有止流装置331。
[0032]如图1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软管31的进液口 312呈锯齿状,通常使用的软管进液口容易贴在所述罐体I的内壁上容易出现无法出液的现象,将所述进液口 312设成锯齿状,增加了单位时间进液量,有效改善了吸液困难的问题。优选地,所述三通连接管2为耐高压灭菌塑料管。优选地,所述止流装置331为第三止流夹。优选地,所述第一止流夹311、第二止流夹321和第三止流夹为塑料夹。
[0033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止流装置331为一蠕动栗,所述第三软管33分为两段独立的软管,所述蠕动栗的进液口通过其中一段所述第三软管33与所述第三连通部23连接,所述蠕动栗的出液口通过另一段所述第三软管33与所述酒精瓶5相连通,通过蠕动栗可以快速连续的吸取液体,使液体流动平稳。
[003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如下:
[0035]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止流夹311、第二止流夹321和止流装置331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第三软管33的出液口 332浸没在酒精中。
[0036]S1.打开所述第一止流夹311和止流装置331,使所述第一软管31和第三软管33处于连通状态,将所述第三软管33的出液口 332从酒精中取出并放置在取样瓶中开始取样;
[0037]S2.取样完毕后,关闭所述止流装置331,待第三软管33中的样本全部流完后,将所述第三软管33的出液口 332放置在所述酒精中;
[0038]S3.打开所述第二止流夹321,使所述第一软管31和第二软管32处于连通状态,通过空气过滤器4向所述第二软管32内通入空气,使所述第一软管31中的留存液回流至所述罐体I内;
[0039]S4.依次关闭所述第一止流夹311和所述第二止流夹321。
[004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4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主权项】
1.一种生物反应器,包括一密封的罐体(I),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通连接管(2),所述三通连接管(2)上设有第一连通部(21)、第二连通部(22)和第三连通部(23),所述第一连通部(21)上接有第一软管(31),所述第一软管(31)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罐体(I)内并靠近所述罐体(I)的底部,所述第二连通部(22)通过第二软管(32)与空气过滤器(4)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部(23)上接有第三软管(33),所述第三软管(33)的另一端与酒精瓶(5)可拆卸地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软管(31)上设有第一止流夹(311),所述第二软管(32)上设有第二止流夹(321),所述第三软管(33)上设有止流装置(3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管(31)的进液口(312)呈锯齿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管(2)为耐高压灭菌塑料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流装置(331)为第三止流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流夹(311)、第二止流夹(321)和第三止流夹为塑料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流装置(331)为一蠕动栗,所述第三软管(33)分为两段独立的软管,所述蠕动栗的进液口通过其中一段所述第三软管(33)与所述第三连通部(23)连接,所述蠕动栗的出液口通过另一段所述第三软管(33)与所述酒精瓶(5)相连通。
【文档编号】C12M3/06GK205443336SQ201620189132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肖志华, 胡剑强, 刘智
【申请人】上海奥浦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