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生物反应器和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729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生物反应器和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和包括该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一般由生物反应池单元和膜分离单元组成,它具有处理水质好、处 理水适宜回用等特点,且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占地面积小,环境适应性高、自动化程度高, 容易运行管理。因此,数以千计的膜生物反应器工程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膜单元采用的膜材料分为有机膜和无机膜。通常的膜生物反应器是通过在布或纤维管外涂覆有机过滤膜材料制成,有机过滤 膜大多为石油化工材料或塑料制成,其载体布或纤维管等强度差,因此,此种有机膜生物反 应器的强度差,膜组件会发生破裂,特别是中空纤维膜容易出现膜丝断裂,有的膜丝甚至在 安装使用后,几个月内就出现膜丝断裂现象。一旦出现膜的断裂,处理水质将变差。当膜损 坏的量和程度影响到系统的处理效果,就需要更换膜组件,这不仅要使污水处理系统停止 运行,而且换膜的工程量和一次性费用都很大,特别是对于较大规模的膜生物反应器工程, 换膜产生的问题就更为复杂,产生的不利影响范围更大。因此,采用有机膜的膜生物反应 器,膜的强度差,使用寿命短已经成为当今阻碍膜生物反应器大规模和普及应用的一个重 要限制性因素和重大技术难题。公知的无机膜主要有金属膜、合金膜、陶瓷膜、玻璃膜、沸石膜以及分子筛膜等。无 机膜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高温、耐有机溶剂、机械强度大、寿命长、可以反冲洗、抗 微生物的能力强等优点,目前商品化的无机膜主要是陶瓷膜,其主要有平板、管式和多通道 三种。但是无机陶瓷膜的技工工艺复杂、加工难度大,价格昂贵,除此之外,在无机陶瓷膜过 滤时,在生物单元和膜单元之间需要较大的循环流量,需要功率较高的循环水泵,因此,无 机陶瓷膜的运行费用也较高。因此,陶瓷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仍局限在实验室研究 阶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膜生物反应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可靠并能长时间稳定的处理污水、污水处理效率较高的膜生物反应器和包括该膜生物反 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该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容纳装置和设置在所 述容纳装置中的曝气装置,其中,在所述容纳装置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砂基过滤元件,所述 砂基过滤元件包括顶部、底部、侧壁以及由顶部、底部和侧壁形成的空腔,所述顶部、底部和 侧壁为砂基过滤膜板,所述砂基过滤膜板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透水性 支撑体层和过滤层,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紧密贴合;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 层分别为由含有硅砂的多孔材料形成的微孔结构,其中,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 大于过滤层的微孔直径。[000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膜生物反应器,其 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以及包括该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将本 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元件与生物处理装置相结合,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膜生物反应器 和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处理污水,不但能够使污水的排放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 准,且污水的处理效率较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膜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膜板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元件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元件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元件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水处理装置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容纳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中的曝 气装置,其中,在所述容纳装置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砂基过滤元件,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包括 顶部、底部、侧壁以及由顶部、底部和侧壁形成的空腔,所述顶部、底部和侧壁为砂基过滤膜 板,如图1所示,所述砂基过滤膜板为多层结构,其中,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透水性 支撑体层1和过滤层2,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1和过滤层2紧密贴合;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 1和过滤层2分别为由含有硅砂的多孔材料形成的微孔结构,其中,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1 的微孔直径大于过滤层2的微孔直径。按照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为了达到更佳的过滤效果,所述过滤层的微孔直 径为0. 05-0. 5微米,优选为0. 05-0. 2微米;孔隙率为20-30 %,优选为20-25% ;所述透 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为10-200微米,优选为50-100微米;孔隙率为25-35%,优选为 25-30%。其中,所述过滤层以及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测得,所 述过滤层以及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孔隙率可以通过压汞法测得。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主要用于对所述砂基过滤膜板起到支撑的 作用,因此,其厚度只要满足支撑体的需要即可,例如,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总厚度一般 可以为10-50mm。所述过滤层主要起到过滤的作用,其厚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 情况下,所述过滤层的厚度可以为0. l-2mm。按照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为了进一步优化过滤效果,同时使所述砂基过滤膜 板的结构更稳固,在满足过滤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提高通量的要求,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为 可以多层,且从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到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 逐渐减小。出于效果和成本的综合考虑,更优选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为两层,且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2的微孔直径大于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3 的微孔直径。所述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2的厚度可以为8-35mm,该透水性支撑体 层2的微孔直径可以为大于100微米至小于或等于200微米,优选为大于50微米至小于或 等于100微米;所述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3的厚度可以为5-15mm,该透水性支撑 体层的微孔直径可以为10-100微米,优选为10-50微米。按照本实用新型,通常情况下,所述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的大小 一方面与形成各层的多孔材料中的硅砂颗粒的大小有关,另一方面与各层的形成方式有关。按照本实用新型,用于形成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硅砂的颗粒直径的大小可以根 据对过滤的需要以及对支撑体层的强度的需要来选择,而且,为了满足所述透水性支撑体 层的多孔材料的微孔直径大于过滤层的微孔直径,因此,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颗 粒直径大于过滤层中硅砂的颗粒直径;优选情况下,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颗粒直 径为75-1000微米,优选为150-830微米。由于所述过滤层位于透水性支撑体层的表面,即主要起到过滤膜的作用,而且,为 了更好的达到过滤效果,并且满足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大于过滤层的微孔直 径,所述过滤层中硅砂的颗粒直径小于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颗粒直径;优选情况下,所 述过滤层中硅砂的颗粒直径为23-75微米,优选为38-48微米。在所述过滤层中,硅砂的圆 球度越好,越能够保证硅砂直径的孔隙较小、且均勻,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层的过滤效果。 因此,所述过滤层中的硅砂的圆球度可以为0. 5-0. 95,优选为0. 7-0. 95。其中,“圆球度”指 颗粒棱角的相对锐度或曲率的量度,也可以指颗粒接近球形的程度;圆球度的测定方法为 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采用图版法进行测定。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圆球 度要求,可以采用对硅砂进行球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控制方法来满足硅砂圆球度 的需要。按照本实用新型,为了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即,使远离过滤层 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大于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可以使远离 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颗粒直径大于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 直径。例如,所述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颗粒直径可以为380-1000微米, 优选为380-830微米;所述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中硅砂的直径可以为75至小于 380微米,优选为150微米至小于380微米。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分别为由含有硅砂的多孔材料形成的微孔结构,所 述多孔材料是通过将含有硅砂和粘结剂的混合物经固化剂固化而形成的;其中,粘结剂的 量只要保证能够使硅砂粘结到一起并成型,同时保证形成的各层的微孔直径的大小和各层 的厚度即可;所述固化剂的量只有保证能够使粘结剂固化并使其与硅砂能够更好的粘合即 可;通常情况下,在过滤层中,以100重量份硅砂为基准,粘结剂的量可以为2-8重量份,固 化剂的量可以为0. 2-4重量份;在透水性支撑体层中,以100重量份原砂为基准,粘结剂的 总量可以为3-15重量份,固化剂的总量可以为0. 03-8重量份。优选情况下,当所述透水性 支撑体层为两层时,在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中,以100重量份硅砂为基准,粘结剂 的量可以为3-10重量份,固化剂的量可以为0. 3-5重量份;在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 层中,以100重量份硅砂为基准,粘结剂的量可以为4-15重量份,固化剂的量可以为0. 03-8重量份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所述粘结剂可以选自 环氧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水玻璃、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胺脂树脂和硅酸盐水泥中的 一种或多种;优选情况下,所述粘结剂为酚醛树脂和/或环氧树脂。所述酚醛树脂和环氧 树脂可以在常规的酚醛树脂和环氧树脂中适当地选择。具体地,所述酚醛树脂可以为酸催 化酚醛树脂和/或碱催化酚醛树脂,优选为酸催化酚醛树脂,且所述酸催化酚醛树脂的重 均分子量可以为300-12000,优选为500-5000。所述环氧树脂优选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所 述环氧树脂的环氧值可以为0. 3-0. 55mol/100g,其重均分子量可以为500-10000,优选为 800-5000。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固化剂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选自胺型固化剂、酸 酐型固化剂、聚磷酸铝、氟硅酸钠或乌洛托品;优选情况下,所述固化剂为胺型固化剂和/ 或酸酐型固化剂。所述胺型固化剂可以为乙二胺、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四胺、二 乙基三胺、羟甲基乙二胺、羟乙基乙二胺、二羟乙基乙二胺、羟乙基二乙烯三胺、二羟乙基乙 二胺、羟乙基二乙烯三胺、二羟乙基二乙烯三胺、羟乙基己二胺、一氰乙基乙二胺、二氰乙基 乙二胺、二氰乙基己二胺、双氰胺、环己二胺、孟烷二胺、胺乙基呱嗪、异佛尔酮二胺或二氨 基环己烷;所述酸酐型固化剂例可以为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甲基六氢苯酐、丁二酸酐或 己二酸酐。在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粘结剂为酚醛树脂时,所述固化剂最优选为六亚 甲基四胺;当所述粘结剂为环氧树脂时,所述固化剂最优选为上述胺型固化剂。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硅砂可以为各种可以用于形成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的 硅砂,例如,可以选自风积沙、人造砂、再生砂、河沙、海砂或山砂。更优选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得到的砂基过滤膜板的机械强度,所述硅砂优选 为表面包覆有覆膜粘结剂的覆膜硅砂。所述覆膜硅砂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本领域公知的方 法得到,例如,可以参考CN1083752A的覆膜砂制备工艺所用的方法。所述覆膜硅砂的颗粒 大小只要分别满足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多孔材料中的孔直径要求即可。按照本实用新型,将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紧密贴合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公知 的各种方法,只要保证能够使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紧密贴合,又能够满足过滤层的过 滤要求即可。优选情况下,可以在固化条件下,将层叠的用于形成过滤层的含有硅砂、粘结 剂和固化剂的混合物层以及用于形成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含有硅砂、粘结剂和固化剂的混合 物层同时进行固化成型。其中,所述混合物层的厚度只要分别能够满足得到的过滤层以及 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厚度要求即可,例如,用于形成过滤层的含有硅砂、粘结剂和固化剂的混 合物层的厚度(通常铺设厚度为0. 2-3mm)只要使得到的过滤层的厚度为0. l_2mm即可;用 于形成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含有硅砂、粘结剂和固化剂的混合物层的厚度(通常铺设厚度为 15-60mm)只要使得到的透水性支撑体层在总厚度为10_50mm即可。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成型和固化的方法可以采用常规的各种成型和固化方法, 其条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采用压制成型的方法,压制成型的条件包括压 力可以为0. 5-5兆帕,温度可以为20-100°C,时间可以为10-60秒;固化的条件可以包括固 化的温度为20-150°C,固化的时间可以为1-24小时,固化的湿度可以为5-35%。此外,按照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将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紧密贴合的方法还可 以为在多层结构的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之间形成粘结剂层,所述粘结剂层使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紧密贴合;所述粘结剂层的厚度只要能够保证使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 紧密贴合并能够同时满足过滤层和透水性支撑体层的过滤和通量要求即可,优选情况下, 所述粘结剂层的厚度可以为5-30微米。优选情况下,当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为多层时,在 相邻的两层透水性支撑体层之间也可以形成粘结剂层,以使多层透水性支撑体层之间紧密 贴合,该粘结剂层的厚度可以为5-30微米。所述形成粘结剂层的方法可以包括将粘结剂进行涂覆、喷涂或滚涂的方法。所述 形成粘结剂层的粘结剂可以为各种常规的粘结剂,例如,上述所说的粘结剂为环氧树脂、聚 偏氟乙烯树脂、水玻璃、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聚胺脂树脂和硅酸盐水泥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包括顶部、底部、侧壁以及由顶部、底部和侧 壁形成的空腔,所述顶部、底部和侧壁为砂基过滤膜板,其中,所述砂基过滤膜板为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膜板。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砂基过滤元件的形状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长 方体或正方体结构,如图3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腔可以为各种能够满足过滤需要 的形状,通常为柱状结构,例如,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如图4所示)或波浪形结构,优 选情况下,该波浪型结构的相对面上的波谷位置与波峰位置对应相接,以间隔出该多个空 腔,并构成该多个空腔之间的间隔,如图5所示,并且通过该波浪型结构的相对面上的波谷 位置与波峰位置的对应相接可以加强该过滤元件的强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过滤元件结构的几种实施态样,本实用 新型过滤元件并不限于上述结构,除了可以为上述结构外,还可以为其它的任意结构,如球 体,椭球体等,以适应应用中的不同外观需求。按照本实用新型,为了适应不同的污水处理量,所述砂基过滤元件还可以包括至 少一个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多个独立地小空腔,且沿该隔板平行排列。所述隔板用以加 强该过滤元件的强度,并且,多个小空腔之间的隔板的存在,有效提高了过滤元件的强度。 所述隔板可以为由各种骨料,如玻璃微珠、陶瓷微珠以及陶粒等形成的可透水的模板,优选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基过滤膜板。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可以一次成型,也可以先单独制备用于形成 空腔的顶部、底部和侧壁,以及选择性包括的隔板的多层结构,然后将顶部、底部和侧壁和 选择性包括的隔板固定以形成所述空腔结构。按照本实用新型,优选情况下,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有效地将经过本实用新型所 述砂基过滤元件过滤后的水从该元件中排出,所述砂基过滤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出水口 4, 所述出水口 4与空腔连通。进一步说,所述出水口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优选 情况下,当所述空腔被隔板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空腔时,所述出水口的个数也优选相应为 多个,且每个出水口对应一个独立的小空腔,以便于过滤后的水的排出。或者也可以于该多 个空腔之间的隔板上形成孔洞(图中未示),通过孔洞将该多个小空腔彼此连通。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砂基过滤元件还可以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位于砂基过 滤元件的底部,一方面,所述支撑体可以用于支撑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另一方面,所述支撑 体还可以使得所述砂基过滤元件的底部不直接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底部接触,以进一步 利用砂基过滤元件的底部的砂基过滤板进行过滤,而提供过滤效率。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曝气装置可以为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曝气装置,例如可以是曝气管道。如图6所示,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包括容纳装置和位于该容纳 装置中的曝气装置5(如,曝气管道)以及砂基过滤元件6。所述砂基过滤元件6可以被隔 板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空腔,且每个独立的小空腔对应一个出水口,所述多个出水口汇集 于一个出水管道8上。位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容纳装置中的曝气装置5和砂基过滤元件 6是相互独立的,曝气装置5 (曝气管道)用于实现将空气、氧气或富氧通入该膜生物反应 器4中,以实现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并完成生物处理的过程,而砂基过滤 元件6则用于实现污水中有机物的物理分离过程。根据污水处理量的不同以及处理需要的 不同,可以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的容纳装置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并可 以通过出水管道8将经过多个砂基过滤元件过滤的出水汇集并排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 储存装置1 (如,污水箱)和膜生物反应器4,并通过连通器3 (如,溢流管)使所述储存装置 1与膜生物反应器4连通,并通过设置在污水储存装置1中的潜水泵2将污水泵入膜生物反 应器4中。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包括容纳装置和位于该容纳装置中的曝气装置5 (如,曝气 管道)以及砂基过滤元件6。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可以被隔板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空腔,且每 个独立的小空腔对应一个出水口,所述多个出水口汇集于一个出水管道8上。位于所述膜 生物反应器的容纳装置中的曝气装置5和砂基过滤元件6是相互独立的,曝气装置5 (曝气 管道)用于实现将空气、氧气或富氧通入该膜生物反应器4中,以实现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 物的吸附和分解,并完成生物处理的过程,而砂基过滤元件6则用于实现污水中有机物的 物理分离过程。根据污水处理量的不同以及处理需要的不同,可以在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 容纳装置内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并可以通过出水管道将经过多个砂基过滤 元件过滤的出水汇集并排出。此外,所述曝气管道优选一直延伸至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容纳装置的底部,在通 过曝气管道向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容纳装置中通入空气、氧气或富氧时,气体从底部,也即 污水底部逐渐上浮到表面,以充分与污水接触,上浮气泡的逐渐汇集,变大,还可以对所述 砂基过滤元件表面的滤饼层起到冲刷的作用,以防止其堵塞。按照本实用新型,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气泵、阀门和气体流量计,所述气泵 与曝气管道连通,以将气体,如空气、氧气或富氧从曝气管道泵入膜生物反应器的腔室中, 气体流量计和阀门均设置在曝气管道上,为了便于对气体流量计的操作,所述阀门设置在 气泵和气体流量计之间。按照本实用新型,该污水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真空压力表、出水泵、阀门和液体流 量计等常规的装置,所述出水泵与出水管道连通,以将经过过滤的水从砂基过滤装置中泵 出,所述真空压力表、液体流量计和阀门均可以设置在出水管道上,为了便于对液体流量计 的操作,所述阀门设置在出水泵和液体流量计之间。按照本实用新型,除了所述膜生物反应器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之 夕卜,其它的装置,如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储存装置、连通器以及用于将污水通过连通器从污 水储存装置泵入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潜水泵均为本领域所公知的常规的装置。下面将结合图7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7所示,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箱1、置于污水箱1中的潜水泵2、膜生物 反应器4,通过潜水泵2用于将污水从污水箱1泵入膜生物反应器4中的溢流管3。所述膜生物反应器4的容纳装置内设置有三条曝气管道,砂基过滤元件6和排空管7 ;三条曝气管道汇合为一体曝气管道5,且在该曝气管道5上设置有气体流量计13、阀门14和气泵15。 所述砂基过滤元件的个数为两个,每个砂基过滤元件6的所述空腔均通过两个隔板被分割 成四个小空腔,且每个小空腔均对应一个出水口,四个出水口通过一出水管道汇合,两个砂 基过滤元件的两个出水管道汇合为一条出水管道8。出水管道8上设置有真空压力泵9、出 水泵10、阀门11和液体流量计12。 启动电源,污水从污水箱1中被泵入膜生物反应器4中,同时启动气泵15,并开启 阀门14,通过气体流量计13调节通过曝气管道5泵入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流量,气体在 膜生物反应器中与污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充分接触,以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同时,污水中 的大颗粒物质被隔离在砂基过滤装置之外,水以及小颗粒杂质可以通过砂基过滤装置的外 壁进入砂基过滤元件内部,曝气时间可以为1-5小时。曝气结束后,开启出水泵10和阀门 11,将经过曝气的污水同时处于砂基过滤元件内部的经过过滤的水通过出水管道8排出, 并可以通过调节流量计12来控制排出的水的量。
权利要求一种膜生物反应器,该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容纳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中的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装置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砂基过滤元件,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包括顶部、底部、侧壁以及由顶部、底部和侧壁形成的空腔,所述顶部、底部和侧壁为砂基过滤膜板,所述砂基过滤膜板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紧密贴合;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分别为由含有硅砂的多孔材料形成的微孔结构,其中,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大于过滤层的微孔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过滤层的微孔直径为0.05-0. 5微 米,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为10-20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为多层,且从 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到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为两层,且远离过 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大于贴合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远离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 厚度为8-35mm,该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为大于100微米至小于等于200微米;贴合 过滤层的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厚度为5-15mm,该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为10-10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 0. l_2mm,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总厚度为10-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过滤层的孔隙率为 20-30 %,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孔隙率为25-35 %。
8.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过滤层的多孔材料中硅砂 的颗粒直径为23-75微米,圆球度为0. 5-0. 95,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多孔材料中的硅砂 的颗粒直径为75-10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硅砂为表面包覆有覆膜粘结剂的 覆膜硅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空腔为柱状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砂基过滤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隔 板,该至少一个隔板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空腔;所述隔板为砂基过滤膜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砂基过滤元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出 水口,所述出水口与空腔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其中,所述砂基过滤元件还包括支撑体,所 述支撑体位于砂基过滤元件的底部与容纳装置的壁之间,所述支撑体使得该砂基过滤元件 的底部不直接与所述膜生物反应器的底部接触。
14.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物 反应器为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
专利摘要膜生物反应器,该膜生物反应器包括容纳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容纳装置中的曝气装置,其中,在所述容纳装置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砂基过滤元件,所述砂基过滤元件包括顶部、底部、侧壁以及由顶部、底部和侧壁形成的空腔,所述顶部、底部和侧壁为砂基过滤膜板,所述砂基过滤膜板为多层结构,所述多层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紧密贴合;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和过滤层分别为由含有硅砂的多孔材料形成的微孔结构,其中,所述透水性支撑体层的微孔直径大于过滤层的微孔直径。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生物反应器和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长时间稳定的处理污水。
文档编号C02F3/12GK201770533SQ20102026925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娄高彬, 秦升益, 秦申二, 贾屹海 申请人: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