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浆态床的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87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浆态床的喷嘴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行气体分布的喷嘴,尤其适用于浆态床,可以克服浆态床喷嘴易堵的缺点。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喷嘴大多采用管式,采用变径或者开特征孔来实现气体的分散或液体的雾化,这种喷嘴由于开孔较小,因此对物料的固体颗粒含量和粘度要求很高,物料固体颗粒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喷嘴就会发生堵塞。对于浆态床尤其显得特别突出,众所周知,浆态床是将催化剂分散在一种惰性溶剂或反应物料中进行反应的一种方法,由于它采用气体来进行床层的搅拌和混合而达到催化剂与反应物料的充分接触,因此气体的分布的好坏是反应床层是否成功的关键。现由喷嘴由于采用管式结构或开孔结构,当浆态床中的浆态物料粘度过大或固体颗粒粒径较大时容易发生堵塞,尤其是在催化剂装填或开停工阶段,导致反应气体得不到很好的分散,以致于发生反应床层的偏流乃至沟流,严重影响浆态床的操作和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喷嘴对物料固体颗粒粒径、含量和粘度要求过高因而容易堵塞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嘴,该喷嘴对物料的适应性较广,尤其对于浆态床,它不易堵塞,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喷嘴的出口安装一个球体,并对喷嘴进行延伸在钢珠外周形成一个环形的气体流动区。当进行催化剂装填或者紧急停工时,由于没有气体进入反应床层,喷嘴出口的球体由于重力作用将喷嘴出口封住而使得浆态催化剂不能流入喷嘴和管线中,这样对喷嘴起到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了喷嘴被堵塞的可能性;而当开工时,由于气体物料的进入,气体将球体吹起,这样气体通过球体与喷嘴的延伸部分进行分布进入床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浆态床开工或紧急停工时对喷嘴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由于固体颗粒粒径过大或含量过高而使喷嘴堵塞。


图1所示为该发明喷嘴的整体剖视图。
图2所示的喷嘴外套下部为外螺纹,便于安装和更换在反应器底部,中部为内螺纹结构,以便将喷嘴内件以及球形物装在喷嘴外套内。
图3所示为安装在喷嘴内套件中的球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浆态床采用气体进行物料的搅拌和混合,因此气体的分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床层的成败。在浆态床开工前需要进行催化剂的装填,由于催化剂与溶剂混合后在低温下粘度较大,经常造成底部气体分布装置的堵塞,影响床层的操作;在催化剂还原时由于床层底部不断的吹入高温气体使得反应器底部的溶剂损失造成浆态的粘度增大,也容易引起反应器底部的气体分布元件堵塞;在进行生产时也会由于床层操作不稳而使得床层浆液的粘度变化导致气体分布元件的堵塞。反应器底部气体分布元件的堵塞就会导致浆态床床层的偏流乃至沟流,甚至死床。
采用本实用新型就可以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该喷嘴由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喷嘴外套,喷嘴内件和一个球体。当喷嘴下部没有气体通过时,在喷嘴内套件里的球体由于重力作用将喷嘴出口自然堵住;而当向喷嘴下部通入气体时,由于气体的推动力,堵在喷嘴出口的球体上升离开喷嘴出口,气体通过喷嘴内套件四周的孔进入床层。进入床层气体的气速可以通过调节喷嘴的数量、喷嘴外套底部的开孔直径、喷嘴外套顶部的开孔直径和喷嘴内套件上部的管径来实现。
实例一当装置开工前,在进行催化剂和溶剂的装填时,由于没有气体通入床层,在喷嘴的入口没有动力,装在喷嘴内套件里的球体由于重力作用而自然下落堵住喷嘴的出口。当催化剂和溶剂装填完毕进行开工时,向床层中通入气体,气体通过喷嘴下部入口进入喷嘴内套件的下部,由于气体的推动力,堵在喷嘴内套件下部的球体上升,气体通过内件侧面的开孔进入床层。
实例二当装置停工时,反应气体原料将停止进入反应床层,这样对普通喷嘴而言,床层中的浆液就会随着气量的降低而慢慢回落到床层的底部,随着床层温度的降低甚至有部分催化剂将于溶剂分离,床层浆液的粘度将会增大,喷嘴就很容易被浆液堵住。而如果使用该实用新型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当反应器的气量降低时,装在喷嘴内套件里的球体由于重力作用而自然下落堵住喷嘴的出口,当下次进行开工时,向床层中通入气体,气体通过喷嘴下部入口进入喷嘴内套件的下部,由于气体的推动力,堵在喷嘴内套件下部的球体上升,气体通过内件侧面的开孔进入床层。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浆态床的喷嘴,在喷嘴的出口有一个防止物料回流的球体,其特征是喷嘴为分离结构,它由喷嘴外套、喷嘴内套件和球体构成,喷嘴出口有一个球体,喷嘴外套与内套件为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浆态床的喷嘴,其特征是喷嘴外套中有一个内套件,它是用螺纹连接在喷嘴外套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态床的喷嘴,属于化工机械领域。它由喷嘴外套、喷嘴内套件和一个球体组成,在喷嘴外套中用螺纹连接一个喷嘴内套件,并在内套件中安放一个球体,在浆态床进行开工、紧急停工和正常停工时对喷嘴和管线起到防堵塞的作用,它既是一个气体分布元件又是一个防止倒流的内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文档编号B05B1/34GK2726729SQ20032010328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3日
发明者姜少华, 谢克昌, 劳立华, 田原宇, 王华军, 黎刚, 许文海 申请人:姜少华, 谢克昌, 劳立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