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602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加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玻璃钢或木材的表面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玻璃钢(FRP)亦称作GRP,即纤维强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即玻璃钢。玻璃钢质轻而硬,不导电,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可以代替钢材制造机器零件和汽车、船舶外壳等。由于玻璃钢具有不导电的特性,因此在传统技术中只有采用喷油法对其表面进行处理,即在玻璃钢产品表面喷上10-20 μ m厚的油,喷油的缺点在于,第一、油喷上后不能回收,浪费材料,不环保;第二、喷油的防锈及耐候性能不够理想。而静电喷粉法能够弥补喷油的缺点,但由于玻璃钢不导电,因此静电喷粉法无法用于玻璃钢产品表面处理;同样,木材类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防锈及耐候性能更佳的玻璃钢或木材的静电喷粉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I)、将玻璃钢或木材进行普通抛光处理;2)、清洁:将抛光后的玻璃钢或木材除尘抹灰;3)、涂抹产品:用氯化钠溶液均匀涂抹在玻璃钢或木材表面;4)、静电喷粉:采用静电喷粉法将塑粉均匀喷涂在产品表面,塑粉的喷涂厚度为80-120 μm ;5)、固化:在180_200°C温度条件下保持5_15分钟使塑粉固化;6)、检验包装;其中,塑粉的配料为树脂,各种树脂均可,如松香、安息香等是天然树脂,酚醛树月旨、聚氯乙烯树脂等是合成树脂。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钠溶液采用纯净水稀释成浓度为10-30%。进一步地,在将氯化钠溶液涂于产品表面后需经5-10分钟干燥再进行静电喷粉操作。与喷油法相比,通过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玻璃钢或木材产品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产品废弃后,产品表面的塑粉可回收再利用,如此不仅能节约材料,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因而更为环保;第二、产品的防锈能力及耐候性能都要优于喷油的产品。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I)、将玻璃钢或木材进行普通抛光处理;2)、清洁:将抛光后的玻璃钢或木材除尘抹灰;3)、涂抹广品:用氣化纳溶液均勾涂抹在玻璃钢或木材表面;4)、静电喷粉:采用静电喷粉法将塑粉均匀喷涂在产品表面,塑粉的喷涂厚度为80-120 μm ;5)、固化:在180_200°C温度条件下保持5_15分钟使塑粉固化;6)、检验包装;其中,塑粉的配料为树脂,各种树脂均可,如松香、安息香等是天然树脂,酚醛树月旨、聚氯乙烯树脂等是合成树脂。本实施例中采用聚氯乙烯树脂,将其研成粉末状,当然其它树脂亦可。进一步地,所述氯化钠溶液采用纯净水稀释成浓度为10-30%。进一步地,在将氯化钠溶液涂于产品表面后需经5-10分钟干燥再进行静电喷粉操作。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玻璃钢或木材进行普通抛光处理; (2)、清洁:将抛光后的玻璃钢或木材除尘抹灰; (3)、涂抹产品:用氯化钠溶液均匀涂抹在玻璃钢或木材表面; (4)、静电喷粉:采用静电喷粉法将塑粉均匀喷涂在产品表面,塑粉的喷涂厚度为80-120 μm ; (5)、固化:在180-200°C温度条件下保持5-15分钟使塑粉固化; (6)、检验包装; 其中,塑粉的配料为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溶液采用纯净水稀释成浓度为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将氯化钠溶液涂于产品表面后需经5-10分钟干燥再进行静电喷粉操作。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木材静电喷粉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将玻璃钢或木材进行普通抛光处理;将抛光后的玻璃钢或木材除尘抹灰;用氯化钠溶液均匀涂抹在玻璃钢或木材表面;采用静电喷粉法将塑粉均匀喷涂在产品表面;在180-200℃温度条件下保持5-15分钟使塑粉固化;检验包装;塑粉的配料为树脂;氯化钠溶液采用纯净水稀释成浓度为10-30%。与喷油法相比,通过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的玻璃钢或木材产品具有以下优点,第一、产品废弃后,产品表面的塑粉可回收再利用,如此不仅能节约材料,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因而更为环保;第二、产品的防锈能力及耐候性能都要优于喷油的产品。
文档编号B05D1/06GK103203303SQ20121002054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黄鉴 申请人:黄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