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13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大功率电子元件需要散热的问题,而往往为了元件与散热器间有更好的热传导能力,会在元件与散热器间涂一层导热硅脂。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手涂刷或点胶。然而无论手工涂刷或点胶,都存在一些不足,如手工涂刷效率低,胶量无法控制,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点胶方式可配合自动化生产,但有用胶量大,不均匀的缺点。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涂刷不利于自动化生产及用胶不均匀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其中,包括动力装置、连接杆、真空吸嘴、气夹、调节杆、模具底座及工作台,所述动力装置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真空吸嘴与气夹设置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模具底座的一端,所述模具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具体地,所述动力装置由气动缸或电机或电磁铁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及真空吸嘴,使得胶膜厚薄可调,涂胶均匀,可与自动设备联接实现自动化生产,体积小,结构简单。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胶膜式粘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及真空吸嘴,使得胶膜厚薄可调,涂胶均匀,可与自动设备联接实现自动化生产,体积小,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给的胶膜式粘胶装置进行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其中,包括动力装置
I、连接杆2、真空吸嘴3、气夹4、调节杆5、模具底座6及工作台7,所述动力装置I与连接杆2连接,所述真空吸嘴3与气夹4设置在连接杆2的下端,所述调节杆5设置在模具底座6的一端,所述模具底座6固定在工作台7上。具体地,所述动力装置I由气动缸或电机或电磁铁组成。粘胶后元件吸起的方案是由于元件粘上硅胶后,会由于硅胶的粘力导致元件无法吸起而进行下一工序,模具底座采用套件设计,底座可以下沉和上升,在控制程序上可以设置动作若干次,这样可使粘胶更均匀可靠。当元件吸起前,模具底座下沉脱离元件底面,使元件与模具的接触面减至最小,元件此时可轻松吸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及真空吸嘴,使得胶膜厚薄可调,涂胶均匀,可与自动设备联接实现自动化生产,体积小,结构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连接杆、真空吸嘴、气夹、调节杆、模具底座及工作台,所述动力装置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真空吸嘴与气夹设置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模具底座的一端,所述模具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由气动缸或电机或电磁铁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其中,包括动力装置、连接杆、真空吸嘴、气夹、调节杆、模具底座及工作台,所述动力装置与连接杆连接,所述真空吸嘴与气夹设置在连接杆的下端,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模具底座的一端,所述模具底座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动力装置由气动缸或电机或电磁铁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胶膜式粘胶装置,通过设置动力装置及真空吸嘴,使得胶膜厚薄可调,涂胶均匀,可与自动设备联接实现自动化生产,体积小,结构简单。
文档编号B05C11/06GK202683417SQ20122037177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曾广荣 申请人:广州番禺旭东阪田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