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贴背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0736阅读:1771来源:国知局
自动贴背胶治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贴背胶治具,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上模治具,所述底座上固设有与所述上模治具对应的底模治具,所述上模治具由一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底座与支撑座之间带动产品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简单快速的对产品进行贴胶处理,贴胶位置准确,贴胶质量稳定。而且上模治具和底模治具可以根据产品的规格不同进行更换,适应性强,价格低廉,适用于工业应用。
【专利说明】自动贴背胶治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贴背胶治具。

【背景技术】
[0002] 早期,物品之间的粘贴需要使用各种胶带,即必须先将粘贴胶带抽出,再利用切割 工具如剪刀根据实际需要对胶带进行裁切。而胶带和切割工具不可能随身携带,因此使用 较为不方便。为了使产品的使用更为方便,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胶带的物品多会在 出厂时便在其对应位置上粘贴胶带。现有的产品贴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人员手工 操作,进行贴胶,该方式贴胶位置不统一,贴胶质量不稳定且贴胶效率低。另一种采用贴胶 机进行贴胶,然而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贴胶机的结构较为复杂,使用过程繁琐,且价格昂贵, 导致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贴背胶治具,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贴背胶治具,包括:底座、设置在 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底部设有上模治具,所述底座上固设有与所述上模治 具对应的底模治具,所述上模治具由一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底座与支撑座之间带动产品上 下运动。
[0005]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
[0006]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治具包括:安装座和治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通过所述安装座 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底部并与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即,上模治具通过气缸带动上下 运动,且上模治具和底模治具可以根据产品的规格不同进行更换,适应性强,价格低廉,适 用于工业应用。
[0007] 作为优选,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若干吸气孔,所述安装座中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 通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真空发生器连通。真空发生器高速喷射 压缩空气,在吸气管入口处形成射流,产生卷吸流动,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吸气孔入口周围 的空气不断地被抽吸走,进而使吸气孔的压力降至大气压以下,形成一定真空度,进而实现 产品的吸附。
[0008] 作为优选,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在所述真空发生器与吸气孔之前的吸 气管路中,用于控制吸气管中的气体流量,确保产品的吸附稳定性。
[0009] 作为优选,所述底模治具上设有用于定位产品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的位置 与所述吸气孔的位置对应。放置产品时,通过定位凸块便可以准确放置产品,避免贴胶时出 现贴胶位置不统一的情况发生。
[0010] 作为优选,所述自动贴背胶治具由PLC控制,实现自动操作,无需人工干涉。
[0011]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急停按钮和总开关,确保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避 免出现事故。
[0012] 作为优选,所述底模治具上设有定位柱,所述上模治具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 的定位孔,进一步确保产品的贴胶准确性。
[0013]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与支撑座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以简单快速的对产品进行贴胶处理,贴胶位置准确,贴胶质量稳定。而且上模治具和底模 治具可以根据产品的规格不同进行更换,适应性强,价格低廉,适用于工业应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贴背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贴背胶装置的主视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贴背胶装置的右视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贴背胶装置中底模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贴背胶装置中上模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所示:101-底座、102-支撑座、103-支撑柱、104-总开关、105-急停按钮、 20-上模治具、201-安装座、202-治具本体、203-吸气孔、204-定位孔、30-底模治具、 301-定位柱、40-气缸、50-PLC、60-电磁阀、70-真空发生器、8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 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22]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贴背胶装置,包括:底座101、通过支撑柱103 设置在所述底座101上方的支撑座102。
[0023] 所述支撑座102底部设有上模治具20,所述底座101上固设有与所述上模治具20 对应的底模治具30,所述上模治具20由一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底座101与支撑座102之间 带动产品80上下运动。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40。
[0024] 请重点参照图5,所述上模治具20包括:安装座201和治具本体202,所述治具本 体202通过所述安装座201设置在所述支撑座102底部并与所述气缸40的活动端固定连 接。作为优选,所述治具本体202上设有若干吸气孔203,所述安装座201中设有与所述吸 气孔203连通的吸气管(图中未示出),所述吸气管与安装在所述支撑座102上的真空发生 器70连通。真空发生器70高速喷射压缩空气,在吸气管入口处形成射流,产生卷吸流动, 在卷吸作用下,使得吸气孔203入口周围的空气不断地被抽吸走,进而使吸气孔203的压力 降至大气压以下,形成一定真空度,进而实现对产品80的吸附。
[0025] 作为优选,所述真空发生器70与吸气孔203之间的吸气管路中还安装有电磁阀 60,用于控制吸气管中的气体流量,确保产品80的吸附稳定性。所述上模治具20的治具本 体202上还设置有定位孔204,可以进一步确保产品的贴胶准确性。
[0026] 请重点参照图1和图4,作为优选,所述底模治具30上设有用于定位产品的定位凸 块和与所述定位孔204对应的定位柱301。所述定位凸块的位置与所述吸气孔203的位置 对应。通过定位凸块便可以准确放置产品,即通过将产品80放置在所述的定位凸块上,可 以固定产品80的位置,避免贴胶时出现贴胶位置不统一的情况发生。
[0027] 作为优选,所述自动贴背胶治具由PLC50控制,实现自动操作,无需人工干涉。
[0028]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101上设置有急停按钮105和总开关104,确保本实用新型的 使用安全,避免出现事故。
[0029] 请继续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0030] 首先,将产品80放置到底模治具30的定位凸块上,启动总开关104 ;
[0031] PLC50控制气缸40带动上模治具20向下动作,当气缸40下降到最底部时,真空 发生器70工作,使得吸气孔203与产品80之间气压降低,进而使治具本体202吸附住产品 80 ;
[0032] 气缸40带动上模治具20和产品80上升;
[0033] 将背胶放置在底模治具30的定位凸块上,气缸40带动产品80下降到所述底模治 具30上,使产品80与背胶接触,即实现贴胶动作。
[0034] 真空发生器70停止动作,产品80被放回底模治具30上,气缸40上升回复初始位 置。
[003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 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 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的支撑座,所 述支撑座底部设有上模治具,所述底座上固设有与所述上模治具对应的底模治具,所述上 模治具由一驱动装置驱动在所述底座与支撑座之间带动产品上下运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气缸。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治具包括:安装座和治 具本体,所述治具本体通过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底部并与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固定 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本体上设有若干吸气 孔,所述安装座中设有与所述吸气孔连通的吸气管,所述吸气管与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的 真空发生器连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 在所述真空发生器与吸气孔之前的吸气管路中。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治具上设有用于定位 产品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凸块的位置与所述吸气孔的位置对应。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贴背胶治具由PLC控 制。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急停按钮和 总开关。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治具上设有定位柱,所 述上模治具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贴背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支撑座之间通过支 撑柱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C09J5/00GK203890284SQ20142027573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7日
【发明者】杨海东 申请人:昆山新至升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