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光泽涂敷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854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无光泽涂敷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塑料、家用电器、家具及汽车等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保护物品表面且赋予审美性。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设计,物品的表面处理以各种形态形成,根据情况存在进行高光泽表面处理以及无光泽表面处理的情况。

并且,使用于物品表面处理的涂层剂要求具有如下的性能,即,对因沙子、灰尘而生成的缺陷的抵抗性(耐刮痕性),对酸雨不发生化学变质(耐酸性)、不被汽油等有机溶剂损伤的性质(耐溶剂性)等,并且需要确保充分的成型性,以在物品表面实现充分均匀且稳定的涂敷。

为了在物品的表面进行无光泽表面处理而使用的涂层剂使物品表面的光泽(gloss)在5%以下,以使物品具有很低的光泽度,作为用于呈现这种无光泽效果的消光剂,包含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的添加剂来制作。

但是,当涂层剂固化时,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等的添加剂存在使表面粗糙度变大、诱发光泽度的不均匀现象以及降低涂层剂涂膜表面的耐污染性的问题。尤其,包含二氧化硅用作添加剂的涂层剂具有使墨水、咖啡、茶等异物质超强吸附于二氧化硅的表面的性质,因此存在耐污染性明显下降的问题。

因此,急需在涂敷于物品时整体上发挥均匀的无光泽效果且耐污染性优秀的涂敷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实例提供如下的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即,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通过包含无机粒子和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或二氧化硅类消光剂来同时确保无光泽效果和柔软的质感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提供包括由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形成的无光泽涂敷层的汽车用内饰材料。

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实例中,提供如下的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即,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包含:粘合剂树脂;无机粒子;以及选自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合剂树脂,可包含约1重量份至约10重量份的无机粒子以及约5重量份至约30重量份的选自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无机粒子可包含粒子直径为约0.5μm至约1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

上述有机粒子可包含选自由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5μm至约10μm。

上述蜡类消光剂可包含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5μm至约100μm。

上述二氧化硅类消光剂可包含选自由硅橡胶粉、硅树脂粉、二氧化硅混合粉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硅橡胶粉可具有使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交联的形态的结构,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1μm至约30μm。

上述硅树脂粉可具有使硅氧烷键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结构,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2μm至约8μm。

上述硅混合粉可包含表面形成有硅树脂粉突起的有机粒子。

上述硅混合粉可由硅树脂粉覆盖有机粒子而成,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5μm至约20μm。

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为通过由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形成的一种以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例中,提供包括基材层以及由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形成的无光泽涂敷层的汽车用内饰材料。

当通过德国byk公司(微型三角度光泽仪(micro-tri-gloss))的光泽度检测仪进行检测时,在60°的条件下,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的光泽度可以为约2以下。

上述无光泽涂敷层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可以为约0.5以下。

上述基材层可包含选自由聚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乳酸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有益效果

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可同时实现无光泽效果和柔软的质感效果。

上述汽车用内饰材料的耐化学性、耐污染性等性能有所提高,由此还可以使用成明亮的颜色。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与计算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squeak指数)的方法相关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提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仅由后述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来定义。

无光泽涂敷组合物

本发明的一实例中,提供如下的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即,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包含:粘合剂树脂;无机粒子;以及选自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

通常,汽车内饰材料用合成皮革由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涂敷组合物涂敷,从而实现无光泽表面。

但是,在使汽车内饰材料用合成皮革表达无光泽的过程中,在涂敷组合物包含过量二氧化硅的情况下,因二氧化硅粒子的特性,粒子可露出在涂敷层的表面,从而可降低耐污染性且很难实现柔软的质感。

为此,在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中,减少无机粒子的含量,并将所减少的无机粒子替换成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或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从而提高因基于粘合剂树脂与无机粒子、有机粒子、上述消光剂的折射率差的相消干涉现象而产生的消光效果,由此可实现无光泽表面。并且,可通过无机粒子的减少来保持柔软的质感。

具体地,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包含粘合剂树脂,并且除了无机粒子以外,可包含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或二氧化硅类消光剂。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合剂树脂,可包含约1重量份至约10重量份的无机粒子以及约5重量份至约30重量份的选自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常规的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包含约15重量份至20重量份的无机粒子,但在此情况下,因上述无机粒子而无法表达柔软的质感,因此无法使使用人员感到柔软的触摸感。

与此相反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合剂树脂,本发明的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包含约1重量份至约10重量份的无机粒子,由此在不阻碍柔软的质感的情况下,可简单地实现消光效果。具体地,在包含小于约1重量份的上述无机粒子的情况下,存在阻碍抗粘连性的隐患,在包含大于约10重量份的情况下,可阻碍柔软的质感且提高表面摩擦力。

并且,代替所减少的无机粒子,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可包含选自上述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合剂树脂,在包含大于约30重量份的选自上述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的情况下,存在降低粒子的分散性的隐患,在包含小于约5重量份的情况下,存在很难表达无光泽的问题。

例如,相对于上述粘合剂树脂,包含约7重量份至约15重量份的选自上述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这有利于实现柔软的质感和消光效果。

上述无机粒子可通过消光剂并借助无机粒子本身的散射来实现消光。例如,作为无机粒子,可使用硫酸钡、二氧化硅、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三氧化二锑、二氧化硅粒子等。

此时,使用二氧化硅粒子有利于经济性地发挥消光效果,上述无机粒子可包含粒子直径为约0.5μm至约1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粒子直径”是指“平均粒子直径”,意味着在粒子的任意区域中检测出的直径的平均值。具体地,在上述二氧化硅粒子的粒子直径小于约0.5μm的情况下,由于无法达到无光泽涂敷层的厚度,从而存在阻碍抗粘连性的隐患,在大于约15μm的情况下,存在降低柔软的质感且提高表面摩擦力的隐患。

上述有机粒子包含选自由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5μm至约100μm。

上述有机粒子呈球形形态,因此有利于实现柔软的质感,但当单独使用时,则在实现无光泽的表面存在局限,因此可通过与二氧化硅无机粒子混用来简单地形成无光泽表面的涂敷层。

例如,上述丙烯酸树脂粒子可通过与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的折射率差来实现根据光扩散的消光效果,但由于弹性率不足,不利于确保柔软的触感和耐磨性。与此相反地,上述聚氨酯树脂粒子的弹性率优秀且可实现如天然皮革的湿润的触感,因此可使用于使用天然皮革及合成皮革的汽车内饰材料。

上述蜡类消光剂包含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5μm至约100μm。进一步,作为上述蜡类消光剂,可使用聚酰胺、葫芦、糖果里拉、大米、凡士林等。

具体地,在上述蜡类消光剂的粒子直径小于约0.5μm的情况下,使后述的上述无光泽涂敷层中的不参与无光泽的粒子的增加,因此需要过量添加蜡类消光剂。在此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隐患,即,由于蜡类消光剂易于凝集,从而降低分散性,阻碍上述无光泽涂敷层表面的平滑性,并且提高上述涂敷组合物的粘度。另一方面,在大于约100μm的情况下,由于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的平滑性下降,从而在涂敷工序中使上述蜡类消光剂易于沉降,进而无法获得均匀的无光泽涂敷层。

在单独使用上述蜡类消光剂的情况下,会降低消光性,但在与上述无机粒子或有机粒子混合使用的情况下,提高表面滑移性及耐溶剂性,并且有利于提高耐污染性及实现柔软的质感。并且,在维持前述的含量的情况下,由于无光泽涂敷组合物的流动性变好,因此有利于涂敷作业。

根据上述蜡类消光剂的各结构可使比重不同,但平均比重为约0.7至约2.3,具体的可以为约0.8至约1.2。

并且,上述蜡类消光剂的软化点也可根据各结构不同,但平均软化点可以为约70℃至约320℃。在上述蜡类消光剂的软化点小于约70℃的情况下,当进行干燥工序时,由于蜡类消光剂的软化而降低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的无光泽效果,在大于约250℃的情况下,由于很难调节粒子直径,因此很难实现无光泽涂敷层的无光泽效果。

上述二氧化硅类消光剂可包含选自由硅橡胶粉、硅树脂粉、硅混合粉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上述二氧化硅类消光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在过量使用的情况下,虽然可实现无光泽,但存在表面变得粗超的缺点,因此有利于维持上述范围的含量,并且由于上述组合物包含上述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从而可发挥耐污染性。

上述硅橡胶粉可具有使直链状二甲基聚硅氧烷交联的形态的结构,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1μm至约30μm。与普通橡胶相比,上述硅橡胶粉具有耐候性、耐热性及耐寒性,由于在宽广的温度范围下维持弹性,从而可实现湿润的触感。

并且,在粒子直径过小的情况下,由于凝集力增加而很难实现分散,因此维持上述范围的粒子直径更有利于实现滑移性及柔软的质感。

上述硅树脂粉可具有使硅氧烷键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结构,并且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2μm至约8μm。

具体地,上述硅树脂粉作为聚甲基硅倍半氧烷的粉末形态,与普通硅树脂相比,具有优秀的耐热性,并且具有使硅氧烷键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结构,从而不溶于醇类、酮类、酯类有机溶剂或者膨胀,因此耐溶剂性优秀。

并且,上述硅树脂粉的粒子直径维持在上述范围内,从而可实现无光泽特性、滑移性及耐磨性。

上述硅橡胶粉因弹性而维持柔软的触感,但与此不同地,上述硅树脂粉作为无弹性的硬质材料,可提高滑移性。并且,由于具有与上述粘合剂树脂不同的折射率,因此赋予了光扩散性,从而可提高消光效果。

上述硅混合粉可包含表面形成有硅树脂粉突起的有机粒子。

上述硅混合粉由硅树脂粉覆盖有机粒子而成,例如,能够以聚甲基硅倍半氧烷覆盖聚氨酯树脂粒子,从而在聚氨酯树脂粒子的表面形成聚甲基硅倍半氧烷突起。

并且,上述硅混合粉的粒子直径可以为约0.5μm至约20μm,维持上述范围的粒子直径有利于实现无光泽效果、抗粘连性及耐磨性。

上述硅混合粉为上述有机树脂及硅树脂粉的混合形态,由于无法有效地实现粉末间的凝集,因此上述硅混合粉具有优秀的分散性,并且还可实现柔软的质感。

并且,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异氰酸酯固化剂、环氧固化剂、粘度调节剂、消泡剂、均染剂等的常规的添加剂。只要是在对上述组合物的性质无害的范围内,则不对上述添加剂的含量进行限制,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粘合剂树脂,可包含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

上述粘合剂树脂可以为通过由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形成的一种以上。可通过使无机粒子、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或二氧化硅类消光剂分散于上述粘合剂树脂来同时实现无光泽效果及耐污染性。

具体地,上述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通过使多元醇化合物和异氰酸酯化合物合成而成,从而可通过使聚碳酸酯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丙酸合成而成。

根据多元醇成分的组合,上述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的特性不同,并且可实现作为汽车内饰材料所需物性的耐热性、耐寒性、耐磨性、曲折性、加工性、柔韧性、耐药品性等。由于上述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的针对各种加工法的适应性也很突出,因此可作为合成人造皮革用材料、各种涂层剂、水墨、涂敷等的粘合剂使用于制造膜、片及各种成型品。

汽车用内饰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实例提供包括基材层以及由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形成的无光泽涂敷层的汽车用内饰材料。

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由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形成,与无光泽涂敷组合物相关的事项如上所述。

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可通过涂敷于基材层并完成干燥来实现汽车用内饰材料的无光泽,由此可使消费者感受到柔软的触感及质感。并且,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包含还包含无机粒子和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或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从而提高耐污染性,在使用明亮的颜色的基材层的情况下,可使耐污染性效果最大化。

当通过德国byk公司的光泽度检测仪进行检测时,在60°的条件下,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的光泽度可以为约2以下。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由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形成,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除了包含无机粒子以外,还包含一定量的选自由有机粒子、蜡类消光剂及二氧化硅类消光剂中的一种以上,由此实现柔软的质感的同时,发挥约2以下的光泽度,因此可实现汽车用内饰材料的无光泽表面。

上述无光泽涂敷层的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可以为0.5以下。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越小,意味着实现了无光泽涂敷层的柔软的质感,以后再对上述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

上述基材层可包括作为汽车内饰材料使用的常规的天然皮革或合成皮革,例如,上述基材层可以为通过由聚氯乙烯、聚氨酯、聚乳酸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形成的一种以上。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下述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具体例示或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及比较例>

实施例1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通过混合粒子直径为5μm的8重量份的二氧化硅粒子、粒子直径为2μm的10重量份的硅树脂粉、作为交联剂的5重量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均染剂的1重量份的硅类树脂、作为粘度剂的1重量份的疏水改性的聚氧化乙烯酯(hydrophobicallymodifiedpolyethyleneoxideurethane,heur)及作为消泡剂的0.5重量份的硅类树脂来形成无光泽涂敷组合物。

将聚氯乙烯树脂层以5μm的厚度涂敷于上述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并进行干燥,从而形成无光泽涂敷层,由此制造汽车用内饰材料。

实施例2

除了将硅树脂粉替换成粒子直径为5μm的10重量份的聚氨酯树脂粒子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汽车用内饰材料。

实施例3

除了将硅树脂粉替换成粒子直径为5μm的10重量份代替的硅混合粉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汽车用内饰材料。

比较例1

除了不包含硅树脂粉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汽车用内饰材料。

比较例2

除了不包含硅树脂粉以及20重量份的二氧化硅粒子的以外,以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汽车用内饰材料。

<实验例>-无光泽涂敷组合物的物性

1)光泽度:通过德国byk公司的光泽度检测仪,在60°的条件下检测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无光泽涂敷层。

2)触感度:抚摸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后,按等级示出柔软程度。此时,以“5等级:非常柔软,4等级:柔软,3等级:普通,2等级:粗糙,1等级:非常粗糙”来表示。

3)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squeak指数):以500mm(横)×200mm(竖)的试片1和100mm(横)×120mm(竖)的试片2制造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的无光泽涂敷层。

此后,将上述试片1放置于460mm(横)×150mm(竖)的摩擦台,试片2附着于100mm(横)×80mm(竖)且重量为4.5kgf的摩擦尺后,朝向相接触的方向设置上述试片1及试片2,并以300mm/分的速度移动40mm以上后,记录了荷重,根据下述式计算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参照图1)。

式: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δf/fa

fa:拉动摩擦尺所需的平均力(kgf)

δf(=f1-f2):在移动距离内拉动摩擦尺所需的力的偏差(kgf)

(f1:拉动摩擦尺所需的最大力,f2:最后拉动摩擦尺所需的最小力)

4)耐污染性:以25mm(横)x220mm(竖)的试片制造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在上述试片上,将作为污染试验布的普通布1)、牛仔布2)以30回/分的速度移动100mm,以500gf的荷重往返100回后,通过灰比(greyscale,ksk0910)对污染程度进行判断,并以等级表示。此时,以“5等级:无污染,3等级:普通,2等级:有污染”来表示。

表1

1)testfabrics公司epma106(沾了iec炭黑/矿物油的棉布(cottonsoiledwithieccarbonblack/mineraloil))

2)testfabrics公司epma128/1(牛仔布,靛蓝/硫化黑,泥土和炭黑/橄榄油(cottonjeans,indigo/sulfurblack,soilwithcarbonblack/oliveoil))

参照上述表1,可知,与包含二氧化硅粒子在内的硅树脂粉、聚氨酯树脂粒子、硅混合粉的实施例1至3相比,由仅包含二氧化硅粒子的无光泽涂敷组合物形成的包含无光泽涂敷层的比较例1及比较例2的光泽度高,且柔软的触感有所降低。

并且,实施例1至3的表面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为0.5以下,相反地,比较例1及2大于0.5,并且在耐污染性方面,也确认到实施例1至3的去污染性优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