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2035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



背景技术:

对于LCD、有机EL、使用了它们的触摸面板、照相机的透镜部、电子设备等光学构件、电子构件,为了防止在加工、组装、检查、运输等时的表面损伤,通常在露出面侧粘贴表面保护膜。

这种表面保护膜通常具有基材层和粘合剂层,为了保护粘合剂层的表面而设置有隔离膜。这种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在将隔离膜剥离而使粘合剂层露出之后粘贴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等被粘物,然后,在不需要表面保护的时刻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等被粘物剥离(例如专利文献1、2)。

此处,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剥离静电。如果该剥离静电的量大,则有在贴合于被粘物时被粘物带电的担心,在用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中,可能会引起液晶分子的取向的损失、面板的缺陷等。另外,该剥离静电的量大时,粘合剂层会由于静电吸附而在打算粘贴前贴附于被粘物,可能会产生混入气泡的问题。

另一方面,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在制造时如果因隔离膜背面与制造设备的摩擦而使制造设备侧带电,则有产生设备故障的担心。另外,将多张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层叠进行保管等时,有因该带隔离膜的表面薄膜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的担心。即使在表面保护膜彼此之间夹持隔纸等,也同样会有产生这种静电的担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069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090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其能够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具有:

包含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A2的保护膜P和依次包含脱模层B1、抗静电层B2、基材层B3与抗静电层B4的隔离膜Q,

该粘合剂层A2与该脱模层B1直接层叠,

该抗静电层B4为最外层,

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该保护膜P剥离该隔离膜Q时的该粘合剂层A2的表面的剥离静电压为2.0kV以下,且该脱模层B1的表面的剥离静电压为2.0kV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上述保护膜P剥离上述隔离膜Q时的该保护膜P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为1.0×104Ω~1.0×1012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温度23℃、湿度50%RH下,在上述抗静电层B4上载置亚克力板和500g的载荷并以速度10m/分钟往返10次彼此摩擦后的该亚克力板的带电量为0.5kV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为选自如下的至少1种:(i)在上述基材层A1的与上述粘合剂层A2相反的一侧具有抗静电层A3,(ii)在上述基材层A1与上述粘合剂层A2之间具有抗静电层A4,以及(iii)上述粘合剂层A2包含抗静电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抗静电层B2和上述抗静电层B4包含导电性聚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上述保护膜P剥离上述隔离膜Q后的、上述粘合剂层A2在温度23℃、湿度50%RH、剥离角度180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下对玻璃板的初始粘合力为0.15N/25mm以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从上述保护膜P剥离上述隔离膜Q时的剥离力在温度23℃、湿度50%RH、剥离角度180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下为0.10N/25mm。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其能够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 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

100 保护膜P

200 隔离膜Q

10 基材层A1

20 粘合剂层A2

30 脱模层B1

40 抗静电层B2

50 基材层B3

60 抗静电层B4

70 抗静电层A3

80 抗静电层A4

1 抗静电剂

具体实施方式

<<<<A.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具有:包含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A2的保护膜P和依次包含脱模层B1、抗静电层B2、基材层B3与抗静电层B4的隔离膜Q,该粘合剂层A2与该脱模层B1直接层叠,该抗静电层B4为最外层。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根据需要可以进一步具有任意适当的其他层。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图1所示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000)依次具备基材层A1(10)、粘合剂层A2(2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和抗静电层B4(60)。基材层A1(10)与粘合剂层A2(20)的层叠部分为保护膜P(10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与抗静电层B4(60)的层叠部分为隔离膜Q(200)。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优选为选自如下的至少1种:(i)在基材层A1的与粘合剂层A2相反的一侧具有抗静电层A3;(ii)在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A2之间具有抗静电层A4;以及(iii)粘合剂层A2包含抗静电剂。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如果为选自上述(i)、(ii)、(iii)的至少1种,则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图2所示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000)在基材层A1的与粘合剂层A2相反的一侧具有抗静电层A3(上述(i)),依次具备抗静电层A3(70)、基材层A1(10)、粘合剂层A2(2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和抗静电层B4(60)。抗静电层A3(70)、基材层A1(10)与粘合剂层A2(20)的层叠部分为保护膜P(10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与抗静电层B4(60)的层叠部分为隔离膜Q(200)。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图3所示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000)在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A2之间具有抗静电层A4(上述(ii)),依次具备基材层A1(10)、抗静电层A4(80)、粘合剂层A2(2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和抗静电层B4(60)。基材层A1(10)、抗静电层A4(80)与粘合剂层A2(20)的层叠部分为保护膜P(10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与抗静电层B4(60)的层叠部分为隔离膜Q(200)。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图4所示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000)的粘合剂层A2包含抗静电剂(上述(iii)),依次具备基材层A1(10)、粘合剂层A2(2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和抗静电层B4(60),粘合剂层A2(20)包含抗静电剂(1)。基材层A1(10)与粘合剂层A2(20)的层叠部分为保护膜P(10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与抗静电层B4(60)的层叠部分为隔离膜Q(200)。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截面示意图。图5所示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000)在基材层A1的与粘合剂层A2相反的一侧具有抗静电层A3(上述(i)),粘合剂层A2包含抗静电剂(上述(iii)),依次具备抗静电层A3(70)、基材层A1(10)、粘合剂层A2(2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和抗静电层B4(60),粘合剂层A2(20)包含抗静电剂(1)。抗静电层A3(70)、基材层A1(10)与粘合剂层A2(20)的层叠部分为保护膜P(100),脱模层B1(30)、抗静电层B2(40)、基材层B3(50)与抗静电层B4(60)的层叠部分为隔离膜Q(200)。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而设定为任意适合的厚度。从为了充分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优选为10μm~300μm、更优选为15μm~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200μm、特别优选为25μm~150μm。

在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中,保护膜P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厚度。从为了充分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保护膜P的厚度优选为10μm~300μm、更优选为15μm~2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200μm、特别优选为25μm~150μm。

在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中,隔离膜Q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厚度。从为了充分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隔离膜Q的厚度优选为5μm~200μm、更优选为10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125μm、特别优选为15μm~100μm。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保护膜P剥离隔离膜Q时的粘合剂层A2的表面的剥离静电压为2.0kV以下、优选为1.7kV以下、更优选为1.5k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2k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kV以下、特别优选为0.8kV以下、最优选为0.7kV以下。上述粘合剂层A2的表面的剥离静电压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保护膜P剥离隔离膜Q时的脱模层B1的表面的剥离静电压为2.0kV以下、优选为1.5kV以下、更优选为1.0k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k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7kV以下、特别优选为0.6kV以下、最优选为0.5kV以下。上述脱模层B1的表面的剥离静电压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保护膜P剥离隔离膜Q时的该保护膜P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1.0×104Ω~1.0×1012Ω、更优选为104Ω~1010Ω、进一步优选为104Ω~109Ω、特别优选为104Ω~108Ω。上述保护膜P的至少一个表面的表面电阻值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在温度23℃、湿度50%RH下,在抗静电层B4上载置亚克力板和500g的载荷并以速度10m/分钟往返10次彼此摩擦后的亚克力板的带电量优选为0.5kV以下、更优选为0.3kV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kV以下、特别优选为0.18kV以下。上述亚克力板的带电量如果处于上述范围内,则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A-1.保护膜P>>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中,保护膜P包含基材层A1和粘合剂层A2。保护膜P可以由〔基材层A1〕/〔粘合剂层A2〕的层叠体构成,也可以还具有其他层。

保护膜P优选在基材层A1的与粘合剂层A2相反的一侧具有抗静电层A3、或在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A2之间具有抗静电层A4。保护膜P可以由〔抗静电层A3〕/〔基材层A1〕/〔粘合剂层A2〕的层叠体构成,也可以由〔基材层A1〕/〔抗静电层A4〕/〔粘合剂层A2〕的层叠体构成,也可以还具有其他层。通过使保护膜P具有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A-1-1.基材层A1>

基材层A1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由多层形成。基材层A1也可以进行过拉伸。

基材层A1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厚度。从为了充分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基材层A1的厚度优选为20μm~200μm、更优选为25μm~15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100μm、特别优选为35μm~75μm。

作为基材层A1的材料,可以根据用途而采用任意适当的材料。作为这样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塑料、纸、金属薄膜、无纺布等。这些材料之中,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为塑料。基材层A1可以由1种材料构成,也可以由2种以上的材料构成。

作为上述塑料,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等。作为聚酯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作为聚烯烃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烯烃单体的均聚物、烯烃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聚烯烃类树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均聚丙烯;以乙烯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嵌段类、无规类、接枝类等丙烯类共聚物;Reactor TPO;低密度、高密度、线性低密度、超低密度等的烯属聚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烯属共聚物;等。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作为上述塑料,这些之中,优选聚酯类树脂、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基材层A1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可以含有在基材层A1中的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充剂、颜料等。可以含有在基材层A1中的添加剂的种类、数、量可以根据目的而适当地设定。特别是在基材层A1的材料为塑料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劣化等,优选含有上述添加剂中的若干种。从提高耐候性等的观点来看,作为添加剂特别优选列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填充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抗氧化剂。作为这种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酚类抗氧化剂、磷类加工热稳定剂、内酯类加工热稳定剂、硫类耐热稳定剂、苯酚-磷类抗氧化剂等。相对于基材层A1的基础树脂(基础树脂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抗氧化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2重量%。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这种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等。相对于形成基材层A1的基础树脂(基础树脂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紫外线吸收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2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重量%。

作为光稳定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光稳定剂。作为这种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等。相对于形成基材层A1的基础树脂(基础树脂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光稳定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2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重量%。

作为填充剂,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填充剂。作为这种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无机类填充剂等。作为无机类填充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炭黑、氧化钛、氧化锌等。相对于形成基材层A1的基础树脂(基础树脂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填充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

<A-1-2.粘合剂层A2>

粘合剂层A2可以由单层形成,也可以由多层形成。

粘合剂层A2的厚度可以根据用途而设定为任意适当的厚度。从为了充分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观点来看,粘合剂层A2的厚度优选为5μm~125μm、更优选为10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90μm、特别优选为20μm~80μm。

作为粘合剂层A2,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粘合剂层。这样的粘合剂层A2例如包含选自丙烯酸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中的至少1种粘合剂。

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例如选自丙烯酸类粘合剂、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有机硅类粘合剂、聚酯类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中的至少1种粘合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96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97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8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9重量%~100重量%。通过将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制成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优异的粘合剂层。

在粘合剂层A2中、或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中,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任意适当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催化剂、除聚氨酯类树脂以外的其他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增塑剂、防老剂、导电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等。

尤其,如前所述,为了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粘合剂层A2有时包含抗静电剂。此时,抗静电剂优选包含在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中。此时,为了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中的抗静电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0.001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0.002重量%~0.5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重量%~0.10重量%、特别优选为0.005重量%~0.05重量%。

作为粘合剂层A2可以包含的抗静电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抗静电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剂,优选为选自离子性液体、离子传导聚合物、离子传导填料、导电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A)。

作为离子性液体,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离子性液体。此处,离子性液体是指在25℃下呈液态的溶融盐(离子性化合物)。离子性液体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这样的离子性液体,优选为由氟有机阴离子与鎓阳离子构成的离子性液体。通过采用由氟有机阴离子与鎓阳离子构成的离子性液体作为离子性液体,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作为能够构成离子性液体的鎓阳离子,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鎓阳离子。作为这样的鎓阳离子,优选为选自含氮的鎓阳离子、含硫的鎓阳离子、含磷的鎓阳离子的至少1种。通过选择这些鎓阳离子,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更进一步地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作为能够构成离子性液体的鎓阳离子,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优选为选自具有通式(1)~(5)所示的结构的阳离子中的至少1种。

通式(1)中,Ra表示碳数4~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Rb和Rc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其中,氮原子含有双键的情况下,无Rc

通式(2)中,Rd表示碳数2~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Re、Rf及Rg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

通式(3)中,Rh表示碳数2~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Ri、Rj及Rk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

通式(4)中,Z表示氮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Rl、Rm、Rn及Ro相同或不同,表示碳数1~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其中,Z为硫原子的情况下,无Ro

通式(5)中,X表示Li原子、Na原子或K原子。

作为通式(1)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吡啶鎓阳离子、吡咯烷鎓阳离子、哌啶鎓阳离子、具有吡咯啉骨架的阳离子、具有吡咯骨架的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1)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1-乙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1-二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1-二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咯烷鎓阳离子;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1-二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1-二丁基哌啶鎓阳离子等哌啶鎓阳离子;2-甲基-1-吡咯啉阳离子;1-乙基-2-苯基吲哚阳离子;1,2-二甲基吲哚阳离子;1-乙基咔唑阳离子;等。

这些之中,从能够更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可优选列举出:1-乙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等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等哌啶鎓阳离子;等,更优选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

作为通式(2)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咪唑鎓阳离子、四氢嘧啶鎓阳离子、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2)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1,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3-二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等咪唑鎓阳离子;1,3-二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5-四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等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3-二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3-二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

这些之中,从能够更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优选1,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3-二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等咪唑鎓阳离子,更优选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

作为通式(3)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吡唑鎓阳离子、吡唑啉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3)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1-甲基吡唑鎓阳离子、3-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等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等吡唑啉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4)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四烷基铵阳离子、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烷基鏻阳离子、上述烷基的一部分被烯基、烷氧基、还有环氧基取代而得到的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4)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四戊基铵阳离子、四己基铵阳离子、四庚基铵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铵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阳离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三甲基锍阳离子、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丁基锍阳离子、三己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乙基锍阳离子、二甲基癸基锍阳离子、四甲基鏻阳离子、四乙基鏻阳离子、四丁基鏻阳离子、四己基鏻阳离子、四辛基鏻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鏻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鏻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鏻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等。

这些之中,从能够更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可优选列举出:三乙基甲基铵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铵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乙基锍阳离子、二甲基癸基锍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鏻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鏻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鏻阳离子等非对称的四烷基铵阳离子、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烷基鏻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阳离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丁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三甲基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丙基铵阳离子、三乙基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庚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阳离子、三辛基甲基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等,更优选三甲基丙基铵阳离子。

作为能够构成离子性液体的氟有机阴离子,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氟有机阴离子。这样的氟有机阴离子可以完全被氟化(全氟化),也可以部分被氟化。

作为这样的氟有机阴离子,例如可列举出:被氟化的芳基磺酸酯、全氟链烷磺酸酯、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全氟链烷磺酰基)酰亚胺、氰基全氟链烷磺酰基酰胺、双(氰基)全氟链烷磺酰基甲基化物、氰基-双-(全氟链烷磺酰基)甲基化物、三(全氟链烷磺酰基)甲基化物、三氟乙酸酯、全氟烷基化物、三(全氟链烷磺酰基)甲基化物、(全氟链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等。

这些氟有机阴离子之中,从能够更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更优选全氟烷基磺酸酯、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全氟链烷磺酰基)酰亚胺,更具体而言,例如为三氟甲磺酸酯、五氟乙磺酸酯、七氟丙磺酸酯、九氟丁磺酸酯、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

作为离子性液体的具体例,可以从上述阳离子成分与上述阴离子成分的组合中适当选择使用。作为这样的离子性液体的具体例,例如可列举出:1-己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酯、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酯、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酯、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酯、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酯、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辛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戊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戊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九氟丁磺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三氟甲烷磺酰基)甲基化物、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酯、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酯、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酯、1-丁基-3-甲基咪唑鎓全氟丁磺酸酯、1-丁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酯、1-己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三甲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丁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丁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三甲基庚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N-庚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庚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ーN,N-二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三辛基甲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吡啶鎓(三氟甲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烷磺酰基)三氟乙酰酰胺、四己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三氟甲磺酸酯、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三氟甲磺酸酯、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三氟甲磺酸酯、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双(五氟乙烷磺酰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等。

这些离子性液体之中,从能够更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出发,更优选1-己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酯、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酯、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酯、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酯、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酯、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辛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酯、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三甲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

离子性液体可以使用市售品,也可以如下所述进行合成。作为离子性液体的合成方法,只要可得到目标离子性液体就没有特别限定,一般可使用如文献“离子性液体-开发的最前线与未来-”(イオン性液体-開発の最前線と未来-、株式会社CMC出版发行)中记载的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以及中和法等。

下述对于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以及中和法,以含氮鎓盐为例给出其合成方法,而对于其他含硫鎓盐、含磷鎓盐等其他离子性液体,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得到。

卤化物法是通过如反应式(1)~(3)所示的反应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叔胺与卤化烷基反应得到卤化物(反应式(1)、作为卤素使用氯、溴、碘)。

使得到的卤化物与具有目标离子性液体的阴离子结构(A-)的酸(HA)或者盐(MA,M是铵、锂、钠、钾等与目标阴离子形成盐的阳离子)反应,得到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

(1)R3N+RX→R4NX(X:Cl,Br,I)

(2)R4NX+HA→R4NA+HX

(3)R4NX+MA→R4NA+MX(M:NH4,Li,Na,K,Ag等)

氢氧化物法是通过反应式(4)~(8)所示的反应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卤化物(R4NX)通过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反应式(4))、OH型离子交换树脂法(反应式(5))或与氧化银(Ag2O)的反应(反应式(6))得到氢氧化物(R4NOH)(作为卤素,使用氯、溴、碘)。

对于得到的氢氧化物,与上述卤化法同样,通过使用反应式(7)~(8)的反应得到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

(4)R4NX+H2O→R4NOH+1/2H2+1/2X2(X:Cl,Br,I)

(5)R4NX+P-OH→R4NOH+P-X(P-OH:OH型离子交换树脂)

(6)R4NX+1/2Ag2O+1/2H2O→R4NOH+AgX

(7)R4NOH+HA→R4NA+H2O

(8)R4NOH+MA→R4NA+MOH(M:NH4,Li,Na,K,Ag等)

酸酯法是通过如反应式(9)~(11)所示的反应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叔胺(R3N)与酸酯反应得到酸酯物(反应式(9),作为酸酯,可使用硫酸、亚硫酸、磷酸、亚磷酸、碳酸等无机酸的酯、甲磺酸、甲基膦酸、甲酸等有机酸的酯等)。

对于得到的酸酯物,与上述卤化法同样,通过使用反应式(10)~(11)的反应,可得到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此外,作为酸酯,通过使用三氟甲磺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等,也可以直接得到离子性液体。

(9)R3N+ROY→R4NOY

(10)R4NOY+HA→R4NA+HOY

(11)R4NOY+MA→R4NA+MOY(M:NH4,Li,Na,K,Ag等)

中和法是通过如反应式(12)所示的反应进行的方法。可以通过使叔胺与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机酸反应而得到。

(12)R3N+HZ→R3HN+Z-

[Hz:CF3COOHCF35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机酸]

上述反应式(1)~(12)中记载的R表示氢或碳数1~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

作为离子传导聚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离子传导聚合物。作为这样的离子传导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使具有季铵盐基的单体聚合或者共聚而得到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聚噻吩、聚苯胺、聚吡咯、聚乙烯亚胺、烯丙基胺系聚合物等导电性聚合物;等。离子传导聚合物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离子传导填料,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离子传导填料。作为这样的离子传导填料,例如可列举出: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镓、氧化钛、氧化锌、铟、锡、锑、金、银、铜、铝、镍、铬、钛、铁、钴、碘化铜、ITO(氧化铟/氧化锡)、ATO(氧化锑/氧化锡)等。离子传导填料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导电聚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导电聚合物。作为这样的导电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等。

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中可以包含改性硅油。通过使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中包含改性硅油,能够更有效地显现本发明的效果。

粘合剂层A2中的粘合剂中包含改性硅油时,相对于粘合剂层中的粘合剂100重量份,其含有比例优选为0.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0.01重量份~4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份~3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份~20重量份、最优选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通过将改性硅油的含有比例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更有效地显现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改性硅油,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改性硅油。作为这样的改性硅油,例如可列举出能够从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获取的改性硅油。

作为改性硅油,优选聚醚改性硅油。通过采用聚醚改性硅油,能够更有效地显现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聚醚改性硅油,可列举出:侧链型的聚醚改性硅油、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等。这些之中,从能够更有效地充分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优选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

作为丙烯酸类粘合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241606号方法等记载的公知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等任意适当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作为有机硅类粘合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4-47280号方法等记载的公知的有机硅类粘合剂等任意适当的有机硅类粘合剂。

作为聚酯类粘合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216875号方法等记载的公知的聚酯类粘合剂等任意适当的聚酯类粘合剂。

作为橡胶类粘合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1-236358号公报等记载的公知的橡胶类粘合剂等任意适当的橡胶类粘合剂。

作为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公知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等任意适当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作为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特别优选包含聚氨酯类树脂。

关于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的含有比率,作为下限值,优选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5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重量%、特别优选为65重量%、最优选为70重量%,作为上限值,优选为99.999重量%以下、更优选为99.99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9.9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9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95重量%以下、最优选为90重量%以下。通过将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中的聚氨酯类树脂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制成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聚氨酯类树脂优选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聚氨酯类树脂。

作为多元醇(A),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多元醇(A),只要为具有2个以上OH基的多元醇,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多元醇。作为这种多元醇(A),例如可列举出:具有2个OH基的多元醇(二元醇)、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三元醇)、具有4个OH基的多元醇(四元醇)、具有5个OH基的多元醇(五元醇)、具有6个OH基的多元醇(六元醇)等。

作为多元醇(A),优选采用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三元醇)作为必要成分。这样,作为多元醇(A)采用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三元醇)作为必要成分时,能够提供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也更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多元醇(A)中的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三元醇)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

作为多元醇(A),优选包含数均分子量Mn为400~20000的多元醇。多元醇(A)中的数均分子量Mn为400~20000的多元醇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95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实质上100重量%。通过将多元醇(A)中的数均分子量Mn为400~20000的多元醇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提供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也更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作为多元醇(A)采用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三元醇)作为必要成分时,优选组合使用数均分子量Mn为7000~20000的三元醇、数均分子量Mn为2000~6000的三元醇和数均分子量Mn为400~1900的三元醇,更优选组合使用数均分子量Mn为8000~15000的三元醇、数均分子量Mn为2000~5000的三元醇和数均分子量Mn为500~1800的三元醇,进一步优选组合使用数均分子量Mn为8000~12000的三元醇、数均分子量Mn为2000~4000的三元醇和数均分子量Mn为500~1500的三元醇。组合使用这样的3种三元醇时,能够提供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也更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作为多元醇(A),例如可列举出: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类多元醇等。

作为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通过多元醇成分与酸成分的酯化反应来得到。

作为多元醇成分,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1,2-己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8-癸二醇、十八烷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己三醇、聚丙二醇等。

作为酸成分,例如可列举出:丁二酸、甲基丁二酸、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二聚酸、2-甲基-1,4-环己烷二羧酸、2-乙基-1,4-环己烷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1,4-萘二羧酸、4,4’-联苯二羧酸、它们的酸酐等。

作为聚醚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以水、低分子多元醇(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双酚类(双酚A等)、二羟基苯(邻苯二酚、间苯二酚、氢醌等)等作为引发剂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环氧烷进行加成聚合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

作为聚己内酯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通过ε-己内酯、σ-戊内酯等环状酯单体的开环聚合而得到的己内酯类聚酯二醇等。

作为聚碳酸酯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使上述多元醇成分与光气进行缩聚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多元醇成分与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异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乙丁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苄酯等碳酸二酯类进行酯交换缩合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上述多元醇成分而得到的共聚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羧基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羟基化合物进行醚化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酯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羟基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得到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二羧酸化合物进行缩聚反应而得到的聚酯类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环氧烷进行共聚而得到的共聚聚醚类聚碳酸酯多元醇;等。

作为蓖麻油类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使蓖麻油脂肪酸与上述多元醇成分进行反应而得到的蓖麻油类多元醇。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使蓖麻油脂肪酸与聚丙二醇进行反应而得到的蓖麻油类多元醇。

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采用能够用于氨基甲酸酯化反应的任意适当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这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例如可列举出:多官能脂肪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多官能芳香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多官能脂肪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芳香族类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还可列举出:如上所述的各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与水反应得到的缩二脲体、具有异氰脲酸酯环的三聚体等。此外,还可以将它们组合使用。

关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优选为5重量%~60重量%、更优选为8重量%~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重量%~60重量%。通过将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提供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也更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多元醇(A)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中的NCO基与OH基的当量比以NCO基/OH基计为大于1.0且5.0以下、优选为1.1~5.0、更优选为1.2~4.0、进一步优选为1.5~3.5、特别优选为1.8~3.0。通过将NCO基/OH基的当量比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提供例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也更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聚氨酯类树脂通过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在这样的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除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以外的任意适当的其他成分。作为这样的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催化剂、除聚氨酯类树脂以外的其他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增塑剂、防老剂、导电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等。

聚氨酯类树脂优选含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之类的劣化防止剂。通过使聚氨酯类树脂含有劣化防止剂,即使在粘贴于被粘物之后在加温状态下保存也不容易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等,残胶防止性能够变优异。劣化防止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劣化防止剂,特别优选抗氧化剂。

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1重量%~20重量%、更优选为0.02重量%~1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3重量%~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5重量%~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5重量%、特别优选为0.1重量%~3重量%、最优选为0.1重量%~1重量%。通过将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即使在粘贴于被粘物之后在加温状态下保存也更不容易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等,残胶防止性能够变得更加优异。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过少时,有残胶防止性无法充分显现的担心。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过多时,有如下的担心:产生成本上不利的问题、或产生无法维持粘合特性的问题、或产生被粘物受到污染的问题。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自由基链抑制剂、过氧化物分解剂等。

作为自由基链抑制剂,例如可列举出: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等。

作为过氧化物分解剂,例如可列举出:硫类抗氧化剂、磷类抗氧化剂等。

作为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单酚类抗氧化剂、双酚类抗氧化剂、高分子型酚类抗氧化剂等。

作为单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化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硬脂酸-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作为双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丁叉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

作为高分子型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嗪-2,4,6-(1H,3H,5H)三酮、生育酚等。

作为硫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二月桂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代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代二丙酸酯等。

作为磷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三苯基亚磷酸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苯胺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等。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

作为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水杨酸苯酯、水杨酸对叔丁基苯酯、水杨酸对辛基苯酯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乙酯等。

作为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等。

作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癸二酸双(2,2,6,6-四甲基-4-哌啶酯)]、癸二酸双(1,2,2,6,6-五甲基-4-哌啶酯)、癸二酸甲/1,2,2,6,6-五甲基-4-哌啶酯等。

作为紫外线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双(辛基苯基)硫化镍、[2,2’-硫代双(4-叔辛基酚)]-正丁基胺镍、复合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单乙醇镍、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苯甲酸酯型的猝灭剂、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等。

作为劣化防止剂,优选为具有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作为劣化防止剂而包含具有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时,其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0.05重量%~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10重量%。通过将具有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即使在粘贴于被粘物之后在加温状态下保存也更不容易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等,残胶防止性能够变得更加优异。具有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过少时,有残胶防止性无法充分显现的担心。具有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的含有比率过多时,有如下的担心:产生成本上不利的问题、或产生无法维持粘合特性的问题、或产生被粘物受到污染的问题。

作为具有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例如只要为具有在苯酚的OH基所键合的芳香族环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中的至少一者上键合有叔丁基等位阻大的基团的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就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劣化防止剂。认为通过使用具有这种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这样的特定劣化防止剂,与以往相比,抑制多元醇的分子量降低的效果变得非常大,因此,残胶防止性与以往相比,能够表现出格外优异的效果。

作为具有这种受阻酚结构的劣化防止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商品名“IRGANOX1010”(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10FF”(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35”(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35FF”(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76”(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76FD”(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76DWJ”(BASF制)、商品名“IRGANOX1098”(BASF制)、商品名“IRGANOX1135”(BASF制)、商品名“IRGANOX1330”(BASF制)、商品名“IRGANOX1726”(BASF制)、商品名“IRGANOX1425WL”(BASF制)、商品名“IRGANOX1520L”(BASF制)、商品名“IRGANOX245”(BASF制)、商品名“IRGANOX245FF”(BASF制)、商品名“IRGANOX259”(BASF制)、商品名“IRGANOX3114”(BASF制)、商品名“IRGANOX565”(BASF制)、商品名“IRGANOX295”(BASF制)等受阻酚类抗氧化剂;商品名“TINUVINP”(BASF制)、商品名“TINUVIN P FL”(BASF制)、商品名“TINUVIN234”(BASF制)、商品名“TINUVIN326”(BASF制)、商品名“TINUVIN326FL”(BASF制)、商品名“TINUVIN328”(BASF制)、商品名“TINUVIN329”(BASF制)、商品名“TINUVIN329FL”(BASF制)等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商品名“TINUVIN213”(BASF制)、商品名“TINUVIN571”(BASF制)等液态紫外线吸收剂;商品名“TINUVIN1577ED”(BASF制)等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商品名“TINUVIN120”(BASF制)等苯甲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商品名“TINUVIN144”(BASF制)等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等。

聚氨酯类树脂优选包含脂肪酸酯。通过使聚氨酯类树脂包含脂肪酸酯,能够提高润湿速度。脂肪酸酯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脂肪酸酯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5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7重量%~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8重量%~35重量%、特别优选为9重量%~30重量%、最优选为10重量%~20重量%。通过将脂肪酸酯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湿速度。脂肪酸酯的含有比率过少时,有无法充分提高润湿速度的担心。脂肪酸酯的含有比率过多时,有如下的担心:产生成本上不利的问题、或产生无法维持粘合特性的问题、或产生被粘物受到污染的问题。

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400、更优选为210~395、进一步优选为230~380、特别优选为240~360、最优选为270~340。通过将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提高润湿速度。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过小时,有即使添加份数多、润湿速度也不提高的担心。脂肪酸酯数均分子量Mn过大时,有干燥时的粘合剂的固化性恶化,不仅是润湿特性还会对其他粘合特性产生不良影响的担心。

作为脂肪酸酯,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当的脂肪酸酯。作为这种脂肪酸酯,例如可列举出:聚氧乙烯双酚A月桂酸酯、硬脂酸丁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2-乙基己酸鲸蜡酯、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异硬脂酸胆固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椰子油脂肪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豆蔻酸肉豆蔻酯、豆蔻酸辛基十二烷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棕榈酸酯、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异十三烷酯、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月桂酸丁酯、油酸辛酯等。

聚氨酯类树脂优选包含流平剂。通过使聚氨酯类树脂包含流平剂,能够防止由橘皮导致的外观凹凸不平。流平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流平剂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01重量%~1重量%、更优选为0.002重量%~0.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03重量%~0.1重量%、特别优选为0.004重量%~0.05重量%、最优选为0.005重量%~0.01重量%。通过将流平剂的含有比率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防止由橘皮导致的外观凹凸不平。流平剂的含有比率过少时,有无法防止由橘皮导致的外观凹凸不平的担心。流平剂的含有比率过多时,有如下的担心:产生成本上不利的问题、或产生无法维持粘合特性的问题、或产生被粘物受到污染的问题。

作为流平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适当的流平剂。作为这种流平剂,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流平剂、氟类流平剂、硅类流平剂等。作为丙烯酸类流平剂,可列举出:POLYFLOW No.36、POLYFLOW No.56、POLYFLOW No.85HF、POLYFLOW No.99C(均为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作为氟类流平剂,可列举出:Megafac F470N、Megafac F556(均为DIC株式会社制造)等。作为硅类流平剂,可列举出:GRANDIC PC4100(DIC株式会社制造)等。

作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聚氨酯类树脂的方法,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使用了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等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方法等任意适当的方法。不过,以往的经由所谓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得到的聚氨酯类树脂有无法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担心,因此作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到聚氨酯类树脂的方法,优选除经由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得到聚氨酯类树脂的方法以外的方法。

为了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优选使用催化剂。作为这种催化剂,例如可列举出:有机金属类化合物、叔胺化合物等。

作为有机金属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铁类化合物、锡类化合物、钛类化合物、锆类化合物、铅类化合物、钴类化合物、锌类化合物等。这些之中,从反应速度和粘合剂层的适用期的方面来看,优选铁类化合物、锡类化合物。

作为铁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乙酰丙酮铁、2-乙基己酸铁等。

作为锡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溴化锡、二丁基马来酸锡、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二丁基二乙酸锡、二丁基硫化锡、三丁基甲醇锡、三丁基乙酸锡、三乙基乙醇锡、三丁基乙醇锡、二辛基氧化锡、二辛基二月桂酸锡、三丁基氯化锡、三丁基三氯乙酸锡、2-乙基己酸锡等。

作为钛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钛、钛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钛等。

作为锆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环烷酸锆、乙酰丙酮锆等。

作为铅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油酸铅、2-乙基己酸铅、苯甲酸铅、环烷酸铅等。

作为钴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乙基己酸钴、苯甲酸钴等。

作为锌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环烷酸锌、2-乙基己酸锌等。

作为叔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乙基胺、三亚乙基二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烯-7等。

催化剂可以为仅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另外,也可以组合使用催化剂与交联延迟剂等。催化剂的量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2重量%~0.10重量%、更优选为0.02重量%~0.0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2重量%~0.06重量%、特别优选为0.02重量%~0.05重量%。通过将催化剂的量调整到上述范围内,能够提供例如抗静电性更优异、残胶防止性、再加工性也更优异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

粘合剂层A2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作为这样的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将作为粘合剂层A2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涂布在基材层上,在基材层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作为这种涂布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辊涂、凹版涂布、逆转涂布、辊刷、喷涂、气刀涂布法、利用模涂机等的挤出涂布等。

粘合剂层A2优选透明性高。通过使粘合剂层A2的透明性高,能够在粘贴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表面的状态下准确地进行检查等。粘合剂层的雾度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4%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特别优选为2%以下、最优选为1%以下。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雾度的测定可以使用雾度计HM-150(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依照JIS-K-7136,通过雾度(%)=(Td/Tt)×100(Td:扩散透过率、Tt:总透光率)算出。

<A-1-3.抗静电层A3、A4>

抗静电层A3可以配置在基材层A1的与粘合剂层A2相反的一侧。抗静电层A4可以配置在基材层A1与粘合剂层A2之间。

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抗静电层A3、A4的厚度各自优选为5nm~100nm、更优选为10nm~80nm、进一步优选为15nm~60nm、特别优选为20nm~50nm。

作为抗静电层A3、A4,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抗静电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层A3、A4,例如可列举出包含有机物、离子性液体、导电性聚合物、含盐的低聚物、碳化合物、表面活性剂、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抗静电剂的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Japan Carlit Co.,Ltd.制的“CIL系列”等吡啶鎓系离子性液体、关东化学制的“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酯”等咪唑鎓系离子性液体、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的“ACRIT 1SX系列”等铵系离子性液体等离子性液体;中京油脂株式会社制的“导电涂层”系列(S-948等)、Japan Carlit Co.,Ltd.制的“CDP系列”等聚吡咯、信越聚合物制的“SEPLEGYDA”等聚噻吩、Panipol制的“Panipol”等聚苯胺等导电性聚合物;新中村化学工业制的“NK oligo U601系列”、Japan Carlit Co.,Ltd.制的“PEL系列”等含盐的低聚物;炭黑、石墨等碳化合物;COLCOAT CO.,Ltd制的“COLCOAT 1000”等表面活性剂;三井金属制的“Pastran”、大日精化制的“NEOCON COAT”等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

抗静电层A3、A4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将上述导电性聚合物、碳化合物、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配混在任意适当的溶剂(有机溶剂或者水等)、树脂中,涂布在基材层A1的表面上并干燥。

关于为了形成抗静电层A3、A4而能够采用的涂布方法,可以适宜地使用公知的涂布方法。作为这样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辊涂、凹版涂布、逆转涂布、辊刷、喷涂、气刀涂布、浸涂以及帘幕涂布法。

抗静电层A3、A4还可以通过例如将上述导电性聚合物、碳化合物、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蒸镀、镀覆在基材层A1的表面上而形成。

作为为了形成抗静电层A3、A4而可以采用的蒸镀、镀覆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真空蒸镀、溅射、离子镀、化学沉积、喷雾热分解、化学镀、电镀法等。

可以用于形成抗静电层A3、A4的抗静电层的种类、量以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式适当选择、设定即可。

<<A-2.隔离膜Q>>

在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中,隔离膜Q依次包含脱模层B1、抗静电层B2、基材层B3和抗静电层B4。隔离膜Q可以由〔脱模层B1〕/〔抗静电层B2〕/〔基材层B3〕/〔抗静电层B4〕的层叠体形成,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其他层。通过使隔离膜Q具有这样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从粘合剂层的表面将隔离膜剥离时可能产生的剥离静电,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因与设备、其他薄膜等的摩擦而可能产生的静电。

<A-2-1.基材层B3>

关于基材层B3的说明,可直接引用项目<A-1-1.基材层A1>中所提到的基材层A1的说明。

<A-2-2.抗静电层B2、B4>

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抗静电层B2、B4的厚度分别优选为5nm~100nm、更优选为10nm~80nm、进一步优选为15nm~60nm、特别优选为20nm~50nm。

作为抗静电层B2、B4,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抗静电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层B2、B4,例如可列举出包含有机物、离子性液体、导电性聚合物、含盐的低聚物、碳化合物、表面活性剂、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抗静电剂的层。作为这样的抗静电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Japan Carlit Co.,Ltd.制的“CIL系列”等吡啶鎓系离子性液体、关东化学制的“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酯”等咪唑鎓系离子性液体、TAISEI FINE CHEMICAL CO,.LTD.制的“ACRIT 1SX系列”等铵系离子性液体等离子性液体;中京油脂株式会社制的“导电涂层”系列(S-948等)、Japan Carlit Co.,Ltd.制的“CDP系列”等聚吡咯、信越聚合物制的“SEPLEGYDA”等聚噻吩、Panipol制的“Panipol”等聚苯胺等导电性聚合物;新中村化学工业制的“NK oligo U601系列”、Japan Carlit Co.,Ltd.制的“PEL系列”等含盐的低聚物;炭黑、石墨等碳化合物;COLCOAT CO.,Ltd制的“COLCOAT 1000”等表面活性剂;三井金属制的“Pastran”、大日精化制的“NEOCON COAT”等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

作为抗静电层B2、B4,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优选包含导电性聚合物的层。

作为导电性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这些化合物可以是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

抗静电层B2、B4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将上述导电性聚合物、碳化合物、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配混在任意适当的溶剂(有机溶剂或者水等)、树脂中,涂布在基材层B3的两表面上并干燥。

作为为了形成抗静电层B2、B4而能够采用的涂布方法,可以适宜地使用任意适当的涂布方法。作为这样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辊涂、凹版涂布、逆转涂布、逆转凹版涂布、辊刷、喷涂、气刀涂布、棒涂、模涂、浸渍涂布法、帘幕涂布法等。

抗静电层B2、B4例如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形成:将上述导电性聚合物、碳化合物、金属粉末、金属氧化物等金属填料等蒸镀、镀覆在基材层B3的两表面上。

作为为了形成抗静电层B2、B4而可以采用的蒸镀、镀覆的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真空蒸镀、溅射、离子镀、化学沉积、喷雾热分解、化学镀、电镀法等。

可以用于形成抗静电层B2、B4的抗静电层的种类、量以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式适当选择、设定即可。

<A-2-3.脱模层B1>

脱模层B1为了提高自粘合剂层A2的剥离性而设置。

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脱模层B1的厚度优选为10nm~2000nm、优选为10nm~1000nm、进一步优选为10nm~500nm。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脱模层B1的形成材料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形成材料。作为脱模层B1的形成材料,例如可列举出:有机硅类脱模剂、氟类脱模剂、长链烷基类脱模剂、脂肪酸酰胺类脱模剂等。从能够进一步显现本发明的效果的方面来看,作为脱模层B1的形成材料,优选为有机硅类脱模剂。

作为有机硅类脱模剂,例如可列举出加成反应型有机硅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信越化学工业制KS-774、KS-775、KS-778、KS-779H、KS-847H、KS-847T,东芝有机硅制TPR-6700、TPR-6710、TPR-6721,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SD7220、SD7226等。有机硅类脱模剂的涂布量(干燥后)优选为0.01g/m2~2g/m2、优选为0.01g/m2~1g/m2、进一步优选为0.01g/m2~0.5g/m2

脱模层B1可以以涂布层的形式形成。关于脱模层B1的形成,可以通过将上述形成材料例如涂布在抗静电层B2上并干燥而形成。

作为为了形成脱模层B1而能够采用的涂布方法,可以适宜地使用任意适当的涂布方法。作为这样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辊涂、凹版涂布、逆转涂布、逆转凹版涂布、辊刷、喷涂、气刀涂布、棒涂、模涂、浸渍涂布法、帘幕涂布法等。

<<<<B.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来制造。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优选可以通过将保护膜P和隔离膜Q以粘合剂层A2与脱模层B1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而制造。

保护膜P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来制造。保护膜P为〔基材层A1〕/〔粘合剂层A2〕的层叠体时,例如可列举出将粘合剂层A2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在基材层A1上涂布·干燥的方法等。保护膜P为〔抗静电层A3〕/〔基材层A1〕/〔粘合剂层A2〕的层叠体时,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方法等:在基材层A1的一个表面上通过前述涂布等设置抗静电层A3,在基材层A1的另一个表面上将粘合剂层A2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涂布·干燥的方法。保护膜P为〔基材层A1〕/〔抗静电层A4〕/〔粘合剂层A2〕的层叠体时,可列举出如下的方法等:在基材层A1的一个表面上通过前述涂布等设置抗静电层A4,在设置的抗静电层A4的表面上将粘合剂层A2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涂布·干燥的方法等。

隔离膜Q可以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来制造。隔离膜Q为〔脱模层B1〕/〔抗静电层B2〕/〔基材层B3〕/〔抗静电层B4〕的层叠体时,例如可列举出如下的方法等:在基材层B3的一个表面上通过前述涂布等设置抗静电层B2,在基材层B3的另一个表面上通过前述涂布等设置抗静电层B4,在设置的抗静电层B2的表面上通过前述涂布等设置脱模层B1。

<<C.用途>>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的抗静电性非常优异,因此可以适宜地用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表面保护。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完全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另外,实施例等中的试验和评价方法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记载为“份”时,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重量份”,记载为“%”时,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重量%”。另外,表中,例如记为1.23E+04时,表示1.23×104

<表面电阻值的测定>

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从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将隔离膜剥离。然后,用TREK株式会社制的MODEL152-1(152P-2P探针)测定剩余的保护膜部分的基材层侧表面和粘合剂层侧表面的表面电阻值、以及剥离的隔离膜部分的脱模层侧表面和基材层侧表面的表面电阻值。测定以电压10V、时间10秒、温度23℃、湿度50%RH实施。

<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静电压的测定>

将预先进行了除电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70mm、长度130mm的尺寸,用固定在距离30mm的位置处的静电电位测定器(SHISHIDO ELECTROSTATIC,.LTD.、STATIRON DZ4)测定剥离了隔离膜之后的粘合剂层表面的电位。测定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隔离膜的剥离,将隔离膜固定于自动卷取机,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的方式进行剥离。

<脱模层表面的剥离静电压的测定>

将预先进行了除电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70mm、长度130mm的尺寸,用固定在距离30mm的位置处的静电电位测定器(SHISHIDO ELECTROSTATIC,.LTD.、STATIRON DZ4)测定剥离了隔离膜之后的脱模层表面的电位。测定在温度23℃、湿度50%RH的环境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隔离膜的剥离,将隔离膜固定于自动卷取机,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度、剥离速度10m/分钟的方式进行剥离。

<亚克力板的带电量的测定>

将预先进行了除电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70mm、长度100mm的尺寸,在温度23℃、湿度50%RH下,在隔离膜侧载置同样尺寸的亚克力板和500g的载荷,以速度10m/分钟往返10次彼此摩擦后,用固定在距离30mm的位置处的静电电位测定器(SHISHIDO ELECTROSTATIC,.LTD.、STATIRON DZ4)测定亚克力板的电位。测定在23℃×50%RH的环境下进行。

<有无静电吸附的确认>

将预先进行了除电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70mm、长度130mm的尺寸,将隔离膜固定于自动卷取机,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以剥离角度150°、剥离速度10m/分钟的方式进行剥离。然后,在温度23℃、湿度50%RH下,使同样尺寸且厚度50μm的PET薄膜(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imited制、Tetoron G2)靠近至距粘合剂层10mm的距离,以目视确认此时该PET薄膜与该粘合剂层之间是否产生静电吸附。

<对玻璃板的初始粘合力的测定>

将预先进行了除电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25mm、长度150mm,作为评价用样品。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通过2.0kg辊往返1次,将评价用样品的粘合剂层表面贴附在玻璃板(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显微镜载玻片S)上。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熟化30分钟之后,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Minebea Co.,Ltd.制、制品名:TCM-1kNB),以剥离角度180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进行剥离,测定粘合力。

<剥离力的测定>

将预先进行了除电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切成宽度25mm、长度150mm,作为评价用样品。在温度23℃、湿度50%RH的气氛下,使用万能拉伸试验机(Minebea Co.,Ltd.制、制品名:TCM-1kNB),以剥离角度180度、拉伸速度300mm/分钟进行剥离,测定剥离力。

[制造例1]

(〔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制造)

作为导电涂布剂,将S-948(中京油脂株式会社制):100重量份、P-795(中京油脂株式会社制):10重量份用纯水与Ekinen F6(Japan Alchohol Trading CO.,LTD制)的混合溶液稀释到0.3重量%,得到导电涂布液(a)。将得到的导电涂布液(a)用线棒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0nm的方式涂布在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东丽株式会社制)上,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制造〔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

[制造例2]

(〔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B)的制造)

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基材层侧的表面,用线棒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0nm的方式涂布制造例1制备的导电涂布液(a),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制造〔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B)。

[制造例3]

(〔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的制造)

将有机硅脱模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S-847):100重量份、催化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CAT PL-50T):1.0重量份用甲苯稀释到1.0重量%,得到Si脱模剂处理液。将得到的Si脱模剂处理液用线棒以干燥后的厚度为100n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2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B)的一个抗静电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制造〔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

[制造例4]

(〔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D)的制造)

将制造例3得到的Si脱模剂处理液用线棒以干燥后的厚度为100n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抗静电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制造〔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D)。

[实施例1]

作为多元醇(A),使用属于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Preminol S3011(旭硝子株式会社制、Mn=10000):85重量份、属于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SANNIX GP-30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Mn=3000):13重量份、属于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SANNIX GP-10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Mn=1000):2重量份,配混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即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18重量份、催化剂(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乙酰丙酮铁):0.04重量份、作为劣化防止剂的Irganox1010(BASF制):0.50重量份、脂肪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花王株式会社制、商品名:EXCEPARL IPM、Mn=270):30重量份、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AS110):1.5重量份、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6004):0.01重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乙酸乙酯:241重量份,用分散器进行搅拌,得到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1)(包含抗静电剂)。

将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1)(包含抗静电剂)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东丽株式会社制)上,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基材层〕/〔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的层叠体(P1)。

将得到的〔基材层〕/〔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的层叠体(P1)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1)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1)的制造中,不使用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AS110)和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600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1)的制造同样地进行,得到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2)。

将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2)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抗静电层的表面上,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基材层〕/〔抗静电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2)。

将得到的〔基材层〕/〔抗静电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2)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2)。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2)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实施例2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2)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基材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3)。

将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3)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3)。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3)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200g、丙烯酸-2-羟基乙酯:8g、2,2’-偶氮二异丁腈:0.4g、乙酸乙酯:312g的混合物在氮气流中、65℃下反应6小时,得到Tg=-68℃、重均分子量5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溶液(40重量%)。将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溶液(40重量%)用乙酸乙酯稀释到20重量%,在该溶液100g中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商品名:CORONATE HX):0.8g、作为交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重量%乙酸乙酯溶液):0.4g,得到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1)。

将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1)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基材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1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使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4)。

将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4)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4)。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4)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将实施例4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1)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抗静电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1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使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基材层〕/〔抗静电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5)。

将得到的〔基材层〕/〔抗静电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5)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5)。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5)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使丙烯酸-2-乙基己酯:200g、丙烯酸-2-羟基乙酯:8g、2,2’-偶氮二异丁腈:0.4g、乙酸乙酯:312g的混合物在氮气流中、65℃下反应6小时,得到Tg=-68℃、重均分子量50万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溶液(40重量%)。将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溶液(40重量%)用乙酸乙酯稀释到20重量%,在该溶液500重量份(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中加入:将侧链具有氧亚烷基的有机聚硅氧烷(商品名:KF-353、信越有机硅株式会社制、HLB值:10)用乙酸乙酯稀释到10%的溶液:2重量份(固体成分0.2重量份)、将作为属于抗静电剂的碱金属盐的、锂双(三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LiN(CF3SO2)2:LiTFSI、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用乙酸乙酯稀释到1%的溶液:6重量份(固体成分0.06重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CORONATE HX):1.5重量份(固体成分1.5重量份)、作为交联催化剂(以铁为活性中心的催化剂)的三(乙酰丙酮)铁(Fe(AcAc)3、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重量%乙酸乙酯溶液):0.5重量份(固体成分0.005重量份)、乙酰丙酮:0.25重量份,进行混合搅拌,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2)(包含抗静电剂)。

将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2)(包含抗静电剂)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1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基材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1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的层叠体(P6)。

将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的层叠体(P6)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6)。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6)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将作为氨基甲酸酯粘合剂的“CYABINE SH-109”(固体成分64%、TOYOCHEM CO.,LTD.制):100重量份与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即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20重量份用甲苯稀释成固体成分为40%,用分散器进行搅拌,得到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3)。

将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3)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基材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7)。

将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7)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7)。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7)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将作为氨基甲酸酯粘合剂的“CYABINE SH-109”(固体成分64%、TOYOCHEM CO.,LTD.制):100重量份、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多官能脂环族系异氰酸酯化合物即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20重量份、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甲烷磺酰基)酰亚胺(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AS110):0.5重量份、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F-6004):0.02重量份用甲苯稀释到固体成分为40%,用分散器进行搅拌,得到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4)(包含抗静电剂)。

将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4)(包含抗静电剂)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制造例1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A)的基材层的表面,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的层叠体(P8)。

将得到的〔抗静电层〕/〔基材层〕/〔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的层叠体(P8)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包含抗静电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8)。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8)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将实施例2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类粘合剂组合物(U2)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东丽株式会社制)上,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C1)。

将得到的〔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C1)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C1)。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C1)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将实施例4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1)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东丽株式会社制)上,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C2)。

将得到的〔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C2)与制造例3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抗静电层〕的层叠体(C)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C2)。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C2)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将实施例4得到的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Ac1)用喷泉辊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在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东丽株式会社制)上,以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分钟的条件进行固化并干燥。如此操作,得到〔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C2)。

将得到的〔基材层〕/〔粘合剂层〕的层叠体(PC2)与制造例4得到的〔脱模层〕/〔抗静电层〕/〔基材层〕的层叠体(D)以粘合剂层与脱模层直接层叠的方式贴合,得到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C3)。得到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C3)在常温下进行7天的熟化,然后进行各种评价。

结果示于表1。

[表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带隔离膜的表面保护膜可以适宜地用于光学构件、电子构件的表面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