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高羟氟碳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315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涂料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水性高羟氟碳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上世纪60年代,美国Pennwalt公司成功开发以聚偏二氟乙烯为基料的油性氟碳涂料。八十年代,日本旭硝子公司开发出FEVE,使油性氟碳涂料从高温烘烤成膜,改进为常温固化,实现了在施工现场涂装的理想,这是氟碳涂料工业的两大突破。由于氟碳涂料具有超耐候性及优异的耐沾污性、耐洗刷性、耐腐蚀性等优点,可广泛应用在无机材质、有机材质、金属材质等表面涂装,为航空、航天、建筑、化工、家电等工业提供了优良的涂装材料。但是由于油性氟碳涂料的价格昂贵,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有大量溶剂挥发,不利于环境保护。油性氟碳涂料一般又为双组分组成,施工比较复杂,即使是常温固化的氟碳涂料,对施工要求也较高,如果不能严格按规定的比例进行配比,就会严重影响涂膜性能。基于上述原因,亟需开发一种既具有油性氟碳涂料优异特性,又要施工方便、价格合适、符合环保要求的水性氟碳涂料。技术实现要素: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性高羟氟碳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所得涂料具有干速快、硬度高、韧性高、耐磨好、耐化学性优异的特点,耐候性可达到3000h。技术方案:一种水性高羟氟碳防腐涂料,包括A组分和B组分,A组分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水性高羟氟碳树脂40-50份、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5-10份、金红石型钛白粉20-25份、纳米硫酸钡5-10份、增硬陶瓷添加剂0.5-3份、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0.1-0.3份、水性分散剂0.2-0.4份、水性消泡剂10.1-0.2份、水性消泡剂20.1-0.2份、水性流平剂0.1-0.2份、水性润湿剂0.1-0.2份、中和剂0.2-0.5份、水性紫外光吸收剂0.4-0.8份、水性聚酰胺蜡浆2-4份、去离子水11.2-12.7份、成膜助剂1-2份;B组份为亲水型异氰酯固化剂。进一步地,A组分还包括甘露醇0.01-0.05份和/或松油醇0.01-0.03份。上述水性高羟氟碳防腐涂料的制备方法,是将A组分和B组分按6:1的配比调漆,其中A组分由以下步骤制备得到:步骤1,将去离子水、水性分散剂、水性抑泡剂、成膜助剂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物A;步骤2,在混合物A中加入金红石型钛白粉、纳米硫酸钡、水性聚酰胺蜡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增硬陶瓷添加剂,搅拌,研磨至细度达到20μm以下,得到混合物B;步骤3,在混合物B中加入水性高羟氟碳树脂、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搅拌,得到混合物C;步骤4,在搅拌条件下将水性消泡剂、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水性紫外光吸收剂、防霉杀菌剂加至混合物C中,分散,加入中和剂,即得。进一步地,步骤1中搅拌条件是300-400rpm、5-10min。进一步地,步骤2中搅拌条件是400-600rpm、5-10min。进一步地,步骤3中搅拌条件是400-600rpm、15-20min。进一步地,步骤4中搅拌速度为400-600rpm,分散条件是400-600rpm、15-20min。进一步地,步骤2中还需要加入甘露醇0.01-0.05份。进一步地,步骤3中还需要加入松油醇0.01-0.03份。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水性高羟氟碳防腐涂料具有干速快、硬度高、韧性高、耐磨好、耐化学性优异的特点,耐候性可达到3000h,可替代溶剂型氟碳涂料应用于各类钢结构防护、建材、建筑、车辆、轨道交通、石油石化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采用的原料如下:水性高羟氟碳树脂(SRF-E630华通瑞驰)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A2695科思创)金红石型钛白粉(706杜邦)纳米硫酸钡(BS80北京金斑马)水性聚酰胺蜡浆(AQH-800深圳立骅鑫)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WV33海逸化学)增硬陶瓷粉添加剂(MT801重庆麦图科技)分散剂(ZWD1美国特洛伊)消泡剂1(D209W美国特洛伊)消泡剂2(NXZ科宁)流平剂(67海铭斯化学)润湿剂(960海逸化学)水性紫外光吸收剂(1406北京加成)成膜助剂(DPM美国陶氏)中和剂(AMP-95海铭斯化学)亲水型异氰酸酯树脂(N3900拜耳)各个实施例中A组分配比如下表所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水性高羟氟碳树脂404550505050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1085555金红石型钛白粉252220202020纳米硫酸钡865555水性聚酰胺蜡浆423333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0.20.30.10.10.10.1水性分散剂0.40.30.20.20.20.2水性润湿剂0.10.20.20.20.20.2水性消泡剂10.10.20.10.10.10.1水性消泡剂20.20.10.20.20.20.2水性流平剂0.10.20.10.10.10.1水性紫外光吸收剂10.80.50.50.50.5DPM122222去离子水9.412.910.610.610.610.6增硬陶瓷粉添加剂0.513333甘露醇0000.0400.04松油醇00000.010.01制备方法是:1.将去离子水、水性分散剂、水性抑泡剂、成膜助剂一起加入采用300-400转/分搅拌5-10分钟;2.加入金红石型钛白粉、纳米硫酸钡、水性聚酰胺蜡浆、纳米二氧化硅分散体、增硬陶瓷添加剂,采用400-600转/分搅拌5-10分钟,采用砂磨机研磨至细度达到20微米以下;3.加入水性高羟氟碳树脂、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采用400-600转/分搅拌15-20分钟;4.边采用400-6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水性消泡剂、水性润湿剂、水性流平剂、水性紫外光吸收剂,采用400-600转/分分散15-20分钟。5.采用400-600转/分边搅拌边加入中和剂,所得涂料pH值调节在8-9之间。干板实现:A组份:B组份=6:1配比,采用去离子蒸馏水进行喷涂粘度的调整,将喷涂粘度调整为20-25S(T-4杯),喷涂2-3层,干板放置25℃恒温箱中自干48小时检测常规性能,熟化7天后测试耐人工老化性能、耐化学性,型式检验的干板漆膜厚度控制在50-60μm。执行标准:干燥依据GB/T1728、附着力依据GB/T1720、冲击依据GB/T1732、韧性依据GB/T1731、光泽依据GB/T1743、硬度依据GB/T6739、耐水性依据GB/T1733、耐洗刷性依据GB/T9266、耐化学性依据GB/T23987、耐中性盐雾依据GB/T1771、耐人工老化性依据GB/T14522、耐冷热循环性依据GB/T9755。所有性能与对照1(CN103965669A)和对照2(CN104341880A)进行对比,结果如下:通过以上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配方体系中添加增硬陶瓷粉添加剂,随着量的提升,对漆膜的硬度、耐化学性均有较大提升,尤其表现在耐洗刷性方面,实施例3中增硬陶瓷粉添加剂添加量为3%时,直接将耐洗刷性由15000次露底提升到25000次不露底。实施例4中甘露醇的加入,可以提高漆膜的耐冲击性;实施例5中加入松油醇,能进一步改善漆膜的耐酸和耐碱性;甘露醇和松油醇的同时加入,还能增强漆膜的耐冷热循环性。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