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及其施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06945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改良剂。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土地盐渍化问题更加突出。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具有盐分高、养分低、比重和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小等缺点,极大地制约了沿海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农业生产。而且在盐碱地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灌溉条件十分有限,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改善盐碱地地区的生态问题,从根本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盐碱地的彻底改良问题。

盐碱化土壤约占全球可耕地面积的10%,使作物减产在20%以上,严重的甚至根本寸草不生。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我省现有沿海滩涂面积1031万亩,约占全国的1/4,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沿海滩涂土壤盐度较高,淡水资源相对缺乏,目前我国盐碱地大部分处于荒芜状态,少部分盐碱耕地产量也很低。因此,目前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发展盐碱滩涂农业,提高盐碱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沿海地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由于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

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存在着工程量大,成本高,效果持续时间短,需要不断维护,对土壤具有破坏性等问题,且改良受各种环境因素的限制,因此研究一种新型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剂,以解决上述改良效果持续时间短、工程量大以及受各种环境因素限制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可溶性腐殖酸30~35份,过磷酸钙5~8份,营养剂3~5份,促根剂2~5份,石灰5~10份,氨基酸肥5~8份,缓释剂5~10份,水20~30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营养剂为氮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氮肥为尿素。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促根剂为萘乙酸钠、吲哚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缓释剂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

本配方中:

可溶性腐殖酸,可结合、吸附钠离子和氯离子,使过量的盐或氯化物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变得更加活跃,能让钠、氯化物浸出、自然过滤出土壤剖面。并使任何钠/氯残留形成一个新的矿物,导致钠、氯离子与阳离子和阴离子成物理机械结合的状态,从而消除了盐的毒性。因此,能够创造新鲜的土壤有机质,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电导率(EC),并使土壤有较好的持水能力,渗透压降低,土壤孔隙度增加,从而改善土壤结构。

过磷酸钙,是一种速效磷,钙离子能置换土壤中的钠离子,且能促进生根。

氮肥作为一种营养剂,可以提供氮源。

萘乙酸钠和吲哚乙酸,作为促根剂和营养剂,调节土壤营养成分。

石灰,调节pH值,增加钙离子浓度。

氨基酸肥,与腐殖酸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淀粉接枝丙烯酸盐,起到保水保肥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盐碱地改良剂的施用方法,将所述盐碱地改良剂稀释10~15倍均匀的喷洒到土壤中去,然后使用旋耕机深翻一次土壤使所述盐碱地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3~5天内浇一次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盐碱地改良剂,包括:可溶性腐殖酸30~35份,过磷酸钙5~8份,营养剂3~5份,促根剂2~5份,石灰5~10份,氨基酸肥5~8份,缓释剂5~10份,水20~30份,其中各组分互相配合,相互协同,用于盐碱地土壤改造,提高阳离子交换量CEC,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起到较好的保水和抑制返盐的作用,进一步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本发明用于盐碱地改良,成本低、见效快,30天内看到明显效果,6个月能全面改善土壤结构;且无二次污染,改良剂中不含任何污染成分,应用简便,同等条件下修复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可溶性腐殖酸29份,过磷酸钙6份,氮肥5份,萘乙酸钠2份,吲哚乙酸3份,石灰7份,氨基酸肥6份,缓释剂6份,水22份。

实施例2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可溶性腐殖酸32份,过磷酸钙6份,尿素4份,萘乙酸钠3份,吲哚乙酸2份,石灰8份,氨基酸肥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8份,水25份。

实施例3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可溶性腐殖酸34份,过磷酸钙7份,尿素4份,萘乙酸钠2.5份,吲哚乙酸2.5份,石灰7份,氨基酸肥7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7份,水26份。

实施例4

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份:可溶性腐殖酸33份,过磷酸钙7份,尿素5份,萘乙酸钠1.5份,吲哚乙酸3份,石灰8份,氨基酸肥6份,淀粉接枝丙烯酸盐8份,水28份。

实施例5

选取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北部沿海地区的次生盐渍化大棚,试验面积240平方米,土壤性状:pH值7.6、含盐量4.5‰、有机质含量16.5g/kg。将实施例2的盐碱地改良剂稀释12倍均匀的喷洒到实验大棚中的土壤中去,然后使用旋耕机深翻一次土壤,使所述盐碱地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3天内浇一次水,然后正常种植黄瓜。

实施例6

选取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北部沿海地区的盐碱地,试验面积2000平方米,土壤性状:pH值7.3、含盐量6.5‰、有机质含量7.6g/kg。将实施例3的盐碱地改良剂稀释15倍均匀的喷洒到实验土壤中去,然后使用旋耕机深翻一次土壤,使所述盐碱地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4天内浇一次水,然后正常种植玉米。

对比例1

选取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北部沿海地区的次生盐渍化大棚,试验面积240平方米,土壤性状:pH值7.6、含盐量4.5‰、有机质含量16.5g/kg。不改良土壤,正常种植黄瓜。

对比例2

选取位于山东省寿光市北部沿海地区的次生盐渍化大棚,试验面积240平方米,土壤性状:pH值7.6、含盐量4.5‰、有机质含量16.5g/kg。使用普通的市面上出售的石灰类盐碱地改良剂(最好能列举一个商品名称)稀释12倍均匀的喷洒到实验大棚中的土壤中去,然后使用旋耕机深翻一次土壤,使所述盐碱地改良剂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3天内浇一次水,然后正常种植黄瓜。

实施例5-6、对比例1-2的30天后测量的土壤性质变化情况,以及作物生长情况见表1。

表1

实施例5-6、对比例1-2的180天后测量的土壤性质变化情况,以及作物生长情况见表2。

表2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施用本发明的盐碱地土壤改良剂之后,不管是种植大棚还是盐碱地,土壤中盐分、pH值一个月便都明显得到改善,半年后接近正常土壤性状,比施用正常市售土壤改良剂的盐碱地改良效果明显。而不使用土壤改良剂的土壤,盐渍化更加严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