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4102发布日期:2018-08-21 20:10阅读:3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范围,涉及一种化学驱油剂的性质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国家陆上油田采油的一个指标是:高渗透油田,油井含水95%~97%即为无经济价值采油。目前的现状是:油田油井平均含水80%左右,大部分油井含水高达95%~97%的程度,但是,平均采收率仅为33%左右,地下仍有70%左右的原油用现有采油工艺无法采出。低渗透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13%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各种措施及方法不断被发现和应用。其中,化学驱油是一种比较有效且发展较快的方法之一,化学驱油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驱油是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方法。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的标准是:1)此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油层条件下油水界面张力到10-3mn/m以下;2)此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具备较强的抗高含盐性质,特别是抗高二价离子,与油层条件下的水配位性良好。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该表面活性剂抗盐性能良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其特征在于在苯甲酸内加入发烟硫酸磺化得到对苯羧基磺酸,然后对苯羧基磺酸加入甲醛水溶液缩聚为聚对苯羧基磺酸,聚对苯羧基磺酸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为最终产物:聚对苯羧酸钠磺酸钠。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1、生产原理:在苯甲酸内加入发烟硫酸磺化得到“对苯羧基磺酸”,然后“对苯羧基磺酸”加入甲醛水溶液缩聚为“聚对苯羧基磺酸”,“聚对苯羧基磺酸”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为最终产物:聚对苯羧酸钠磺酸钠。2、化学反应方程式3、合成工艺将苯甲酸20g和浓硫酸30g,加入反应瓶,搅拌,加热,于90℃滴加含30%三氧化硫的发烟硫酸3ml,同温反应12h,有粘稠物生成后,再反应1h,降至室温。加水100ml,滴加17%甲醛溶液90ml,然后升温到85℃恒温聚合8h,降至室温,滴加25%氢氧化钠水溶液至溶液的ph值为8.0-8.5即得到成品聚对苯羧酸钠磺酸钠。4、本发明表面活性剂技术指标表1驱油剂技术指标指标参数外观浅棕色液体ph值8.0-8.5密度(g/cm3)0.97-1.10有效浓度(%)≥45表面张力(mn/m)(0.1%水溶液)<35tk值(℃)>7℃实施例2:该发明表面活性剂与油层水配伍性表2驱油剂与油层水配伍性注:长6层水矿化度为30000mg/l,其中ca2++mg2+>5000mg/l长8层水矿化度为75000mg/l其中ca2++mg2+>5000mg/l。配伍性结果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与高矿化度水配伍良好,说明该表面活性剂抗盐性能良好。实施例3:室内驱油试验注入浓度、pv数的选择用试验区地层砂充填模型考察不同驱油剂浓度和不同注入孔隙体积(pv)下的驱替效果。先用水驱至含水率在90%左右,切换到一定浓度下的该发明驱油剂。(实验条件:70℃,模拟油田水,地层砂,模拟地层原油粘度40mpa·s)其结果见表3、表4。表3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结果表4注入pv数优化实验(0.3%、驱替至含水98%)pv数%010152025采收率%64.3668.7778.2785.1285.23增加值%4.4113.9120.7620.87吨剂增油t79.598.4107.690.6从表3可以看出,在同一实验条件下,表面活性剂注入pv数一定时,采收率值会随驱油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浓度大于或等于0.3%时采收率上升幅度变小。表4可以看出,表面活性剂注入浓度一定时(0.3%),采收率值随pv数的增大也增大,当pv为15%-20%时,采收率较大且吨剂增油最多。驱替实验的最佳注入浓度为0.3%-0.5%,最佳注入pv数为20。实施例4: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本发明表面活性剂在ph值为7-8时界面张力最低值为1.02×10-3mn/m,在ph值为9-10时,界面张力最低值为1.30×10-3mn/m,结果见表5:(油水均为延长油田子北采油厂提供)表5油水界面张力检测数据表结论: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好,与子北采油厂高家寺2026井采出水配伍良好,可使其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状态。该产品作为油田提高采收率用助剂,对于高家寺油区显示出良好的现场使用前景。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