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材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2302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材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防水材料有两大类:一是聚氨酯类防水涂料。这类材料一般是由聚氨脂与煤焦油作为原材料制成。它所挥发的焦油气毒性大,且不容易清除,因此于2000年在中国被禁止使用。尚在销售的聚氨脂防水涂料,是用沥青代替煤焦油作为原料。但在使用这种涂料时,一般采用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来稀释,因而也含有毒性;另一类为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它由多种水性聚合物合成的乳液与掺有各种添加剂的优质水泥组成,聚合物(树脂)的柔性与水泥的刚性结为一体,使得它在抗渗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综合造价低,工期短,且无毒环保。因此,聚合物水泥基已经成为防水涂料市场的主角。

环氧树脂是泛指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有机化合物,除个别外,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不高。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是以分子链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为其特征,环氧基团可以位于分子链的末端、中间或成环状结构。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泼的环氧基团,使它们可与多种类型的固化剂发生交联反应而形成不溶的具有三向网状结构的高聚物。凡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统称为环氧树脂。固化后的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它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表面具有优异的粘接强度,介电性能良好,变定收缩率小,制品尺寸稳定性好,硬度高,柔韧性较好,对碱及大部分溶剂稳定,因而广泛应用于国防、国民经济各部门,作浇注、浸渍、层压料、粘接剂、涂料等用途。

所以加入了环氧树脂的防水涂料越来越被市场上选择,但性能仍然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材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乳液50-60份、聚丙稀酸脂3-10份、分散剂1-5份、水泥40-45份、滑石粉8-12份、脱水剂0.2-5份、硅烷偶联剂0.5-2份、防腐剂0.2-0.4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3份、颜料5-10份、ph调节剂0-2份、增塑剂3-6份、消泡剂0-2份、液态清香剂0.8-1份。

作为优选,颜料为gr复合钛白颜料,防腐剂为硝酸盐,消泡剂为聚二甲氧基硅氧烷类消泡剂。

作为优选,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脱水剂为乙醇、丙酮、正丁醇和叔丁醇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优选,液态清香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4-5份、香精5-6份、黄连粉1-2份,水20-30份。

作为优选,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材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环氧树脂乳液的制作:将环氧树脂100份和乳化剂30-35份先后加入到搅拌机内,控制温度为20-40℃,先控制搅拌机转速为100r/min,加入90-100份水,转动1min,再将转速升高到1000r/min搅拌10min,得到环氧树脂乳液;

二、根据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各种原料;

三、将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稀酸脂、分散剂、水泥、滑石粉、脱水剂、硅烷偶联剂、防腐剂、聚羧酸系减水剂、颜料、增塑剂、消泡剂、液态清香剂加入到容器内,用电动搅拌钻搅拌0.5-1h;

四、测量步骤三中混合物的ph值,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调节完成后继续搅拌1-2min,即得到防水涂料。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电动搅拌钻的转速为800r/min。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材防水涂料,由于采用了环氧树脂乳液和聚丙稀酸脂,所以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耐久性、抗渗性、密实性和极高的粘结力;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防腐剂,使得本防水涂料具有较佳的防腐性;添加了一定比例分散剂,缩短了分散时间,提高光泽,提高着色力和遮盖力,改善展色性和调色性,防止浮色发花,防止絮凝,防止沉降;添加了一定比例的脱水剂,可以降低防水涂料中的水分或除去化合物分子中的结晶水;添加了硅烷偶联剂,增强了增强材料与树脂之间粘合强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添加了液态清香剂,能够有效地除去防水材料中的味道,并且散发清香。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建材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使制备出来的防水材料质量佳、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材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乳液50份、聚丙稀酸脂3份、分散剂1份、水泥40份、滑石粉8份、脱水剂0.2份、硅烷偶联剂0.5份、防腐剂0.2份、聚羧酸系减水剂1份、颜料5份、ph调节剂1份、增塑剂3份、消泡剂1份、液态清香剂0.8份。

其中:

颜料为gr复合钛白颜料;

防腐剂为硝酸盐;

消泡剂为聚二甲氧基硅氧烷类消泡剂;

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脱水剂为乙正丁醇;

液态清香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4份、香精5份、黄连粉1份,水20份;

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材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环氧树脂乳液的制作:将环氧树脂100份和乳化剂30份先后加入到搅拌机内,控制温度为20℃,先控制搅拌机转速为100r/min,加入90份水,转动1min,再将转速升高到1000r/min搅拌10min,得到环氧树脂乳液;

二、根据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各种原料;

三、将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稀酸脂、分散剂、水泥、滑石粉、脱水剂、硅烷偶联剂、防腐剂、聚羧酸系减水剂、颜料、增塑剂、消泡剂、液态清香剂加入到容器内,用电动搅拌钻搅拌0.5h;

四、测量步骤三中混合物的ph值,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调节完成后继续搅拌1min,即得到防水涂料。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电动搅拌钻的转速为800r/min。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材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乳液50-60份、聚丙稀酸脂6份、分散剂3份、水泥42份、滑石粉10份、脱水剂3份、硅烷偶联剂1份、防腐剂0.3份、聚羧酸系减水剂2份、颜料7份、ph调节剂1份、增塑剂4份、消泡剂1份、液态清香剂0.9份。

其中:

颜料为gr复合钛白颜料;

防腐剂为硝酸盐;

消泡剂为聚二甲氧基硅氧烷类消泡剂;

分散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

脱水剂为乙醇;

液态清香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4.5份、香精5.5份、黄连粉1.5份,水25份;

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材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环氧树脂乳液的制作:将环氧树脂100份和乳化剂32份先后加入到搅拌机内,控制温度为30℃,先控制搅拌机转速为100r/min,加入95份水,转动1min,再将转速升高到1000r/min搅拌10min,得到环氧树脂乳液;

二、根据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各种原料;

三、将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稀酸脂、分散剂、水泥、滑石粉、脱水剂、硅烷偶联剂、防腐剂、聚羧酸系减水剂、颜料、增塑剂、消泡剂、液态清香剂加入到容器内,用电动搅拌钻搅拌0.7h;

四、测量步骤三中混合物的ph值,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调节完成后继续搅拌1.5min,即得到防水涂料。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电动搅拌钻的转速为800r/min。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建材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环氧树脂乳液60份、聚丙稀酸脂10份、分散剂5份、水泥45份、滑石粉12份、脱水剂5份、硅烷偶联剂2份、防腐剂0.4份、聚羧酸系减水剂3份、颜料10份、ph调节剂2份、增塑剂6份、消泡剂2份、液态清香剂01份。

其中:

颜料为gr复合钛白颜料;

防腐剂为硝酸盐;

消泡剂为聚二甲氧基硅氧烷类消泡剂;

分散剂为甲基戊醇;

脱水剂叔丁醇;

液态清香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醇5份、香精6份、黄连粉2份,水30份;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建材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环氧树脂乳液的制作:将环氧树脂100份和乳化剂30-35份先后加入到搅拌机内,控制温度为20-40℃,先控制搅拌机转速为100r/min,加入90-100份水,转动1min,再将转速升高到1000r/min搅拌10min,得到环氧树脂乳液;

二、根据上述重量份分别称取各种原料;

三、将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稀酸脂、分散剂、水泥、滑石粉、脱水剂、硅烷偶联剂、防腐剂、聚羧酸系减水剂、颜料、增塑剂、消泡剂、液态清香剂加入到容器内,用电动搅拌钻搅拌0.5-1h;

四、测量步骤三中混合物的ph值,加入适量的ph调节剂,调节完成后继续搅拌1-2min,即得到防水涂料。

作为优选,步骤三中电动搅拌钻的转速为800r/min。

根据已制订并实施的cjj139-2010《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212-2010《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规程》和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实施例1-3进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结构如下:实施例1-3中的防水涂料固体含量均大于70%,粘结强度在干基面上均大于4.5mpa,潮湿基面上均大于3mpa,浸水处理后均大于3.5mpa,热处理后均大于3.5mpa,涂层抗渗压力均大于4mpa;检测柔韧性、抗冻性、耐化学介质和抗冲击性的实验中,防水涂料的涂层均无开裂、起皮、剥落的情况。

由此可知,实施例1-3中的防水涂料具有较佳地耐蚀性、耐久性、抗渗性、密实性和极高的粘结力,并且环保无毒,散发出清香。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