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胶带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45789阅读:14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胶黏剂的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防伪胶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商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为防止商品被窃或置换,在电子产品、高档烟酒、日用产品等包装领域,防伪胶带产品和防伪技术层出不穷。现有技术中,防伪胶带一般至少需要4层以上的结构,主要由热致变形、热致变色、基材撕裂、粘结层撕裂、显色油墨、印刷防伪信息等一种或几种技术实现防伪功能。该防伪胶带的防伪效果不够明显,并且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生产成本和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中的损耗。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胶带,该防伪胶带防伪效果明显,结构简单。一种防伪胶带,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无粘涂层、压敏胶层和离型材料层。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聚酯薄膜、聚氨酯薄膜、单向拉伸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6~150μm。进一步地,所述无粘涂层的树脂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至少二种。进一步地,所述无粘涂层的厚度为2~80μm。进一步地,所述压敏胶层的压敏胶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有机硅类压敏胶和橡胶类压敏胶中的一种或至少二种。进一步地,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0~100μm。进一步地,所述离型材料层为离型纸或pet离型膜。进一步地,所述离型材料层的厚度为12.5~100μm。本发明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伪胶带的制造方法,由该制造方法得到的防伪胶带防伪效果明显,结构简单,对基材有较好的粘结性。一种如上述防伪胶带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粘涂层的原料涂覆在所述基材层并干燥,得到涂覆在基材层的无粘涂层;在压敏胶层的原料涂覆在所述离型材料层并干燥,得到涂覆在离型材料层的压敏胶层;将所述无粘涂层和所述压敏胶层进行层叠。本发明的防伪胶带,由基材层、无粘涂层、压敏胶层和离型材料层依次层叠构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压敏胶层对被贴物具有较高的粘性,而无粘层与基材的粘结效果较差,所以撕开包装上该胶带时基材和无粘层间发生破坏,且无法二次粘结,起到较为明显的防伪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地是,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防伪胶带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防伪胶带;20-基材层;40-无粘涂层;60-压敏胶层;80-离型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如本文所用之术语:“由……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连接词“由……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质量份”指表示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如可以表示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们说a组分的质量份为a份,b组分的质量份为b份,则表示a组分的质量和b组分的质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组分的质量为ak,b组分的质量为bk(k为任意数,表示倍数因子)。不可误解的是,与质量份数不同的是,所有组分的质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此外,本发明要素或组分前的不定冠词“一种”和“一个”对要素或组分的数量要求(即出现次数)无限制性。因此“一个”或“一种”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并且单数形式的要素或组分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所述数量明显旨指单数形式。本发明防伪胶带10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20、无粘涂层40、压敏胶层60和离型材料层80。这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压敏胶层60对被贴物具有较高的粘性,而无粘层与基材的粘结效果较差,所以撕开包装上该胶带时基材和无粘层间发生破坏,且无法二次粘结,起到较为明显的防伪的效果。这里,术语“层叠设置”是指多个具有层结构的物件(例如薄膜等)采用一者贴合于另一者表面的堆叠方式。以a、b、c、d依次叠加设置为例,是指a的一个表面设置b、b的表面设置c、c的表面设置d,即按照某一方向(例如从上至下),a、b、c、d依次排列。基材层20的作用是供无粘涂层40的涂覆。基材层20可列举出聚酯薄膜(简称pet膜)、聚氨酯薄膜(简称pu膜)、单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简称opp膜)、聚乙烯薄膜(简称pe膜)或聚酰亚胺薄膜(简称pi膜)等薄膜的具体实例。注意,此处“薄膜”是指一种薄而软的薄片。用塑料、胶粘剂、橡胶或其他材料制成。基材层20的厚度可以为6~150μm,例如6μm、6.5μm、8μm、10μm、30μm、60μm、85μm、100μm、120μm、145μm、148μm或150μm等。无粘涂层40的作用是提供不粘。其或称为不粘涂层,与不干胶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不产生粘性的涂层。无粘涂层40可以列举出丙烯酸酯树脂、聚酯树脂和聚氨酯树脂。至于这几种树脂的分子结构形态可以采用公知的形式,例如可采用公知的方法来制备或市售。无粘涂层40的厚度较好地为2~80μm,例如2μm、2.5μm、4μm、10μm、20μm、40μm、60μm、70μm、75μm、78μm或80μm等。压敏胶层60的压敏胶的作用是提供与基材物(例如金属和塑料等)的粘结性。压敏胶可列举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有机硅类压敏胶或橡胶类压敏胶等,优选为丙烯酸酯类压敏胶。此处,可具体详述一种丙烯酸酯类压敏胶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丙烯酸异辛酯45~85重量份、丙烯酸甲酯5~45重量份、丙烯酸1~10重量份、丙烯酸羟乙酯0~9重量份、甲苯溶剂10~80重量份、乙酸乙酯溶剂70~140重量份,以bpo引发剂或aibn引发剂为代表的油性引发剂0.01~1重量份混合后,在50℃~70℃条件下进行碳碳双键的共聚反应10~30h后出料。最后再加入30~90重量份甲苯稀释均匀。压敏胶层60的厚度可以为10~100μm,例如10μm、11μm、15μm、25μm、45μm、55μm、80μm、90μm、95μm、98μm或100μm等。离型材料层80的作用是被剥离。离型材料层80可列举出离型纸或pet离型膜的具体实例。离型材料层80的厚度可以为12.5~100μm,例如12.5μm、13μm、15μm、25μm、45μm、56μm、80μm、90μm、95μm、98μm或100μm等。本发明的防伪胶带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粘涂层40的原料涂覆在所述基材层20并干燥,得到涂覆在基材层20的无粘涂层40;在压敏胶层60的原料涂覆在所述离型材料层80并干燥,得到涂覆在离型材料层80的压敏胶层60;将所述无粘涂层40和所述压敏胶层60进行层叠。上述形成无粘涂层40的干燥的温度可以为85~95℃,优选为90℃。形成压敏胶层60的干燥温度115~125℃,优选为120℃。实施例1步骤一、先量取改性聚氨酯树脂15g,搅拌均匀,涂在30μmopp膜电晕面,在90℃烘干后,即得带无粘涂层40的opp样品s1。步骤二、再取固含量为40%的溶剂型丙烯酸酯30g,依次加入5g透明的松香甘油酯增粘树脂(伊士曼化学(eastmanchemical)氢化松香酯foral85-e)、0.2g固化剂(三聚氰胺缩甲醚、多官能氮丙啶或多官能团异氰酸酯等),搅拌均匀,涂在75μmpet离型膜上,在120℃烘干后,即得带pet离型膜的压敏胶层60样品s2。步骤三、将上述s1的无粘层和s2的压敏胶层60贴合起来,即得防伪胶带100样品s3。实施例2(1)先量取改性聚氨酯树脂15g,搅拌均匀,涂在30μmopp膜高电晕面,在90℃烘干后,即得带无粘层的opp样品s4。(2)再取固含量为40%的溶剂型丙烯酸酯30g,依次加入5g增粘树脂(伊士曼化学(eastmanchemical)氢化松香酯foral85-e)、0.2g固化剂(三聚氰胺缩甲醚、多官能氮丙啶或多官能团异氰酸酯等),搅拌均匀,涂在75μmpet离型膜上,在120℃烘干后,即得带pet离型膜的压敏胶层60样品s5。(3)将上述s4的无粘层和s5的压敏胶层60贴合起来,即得防伪胶带100样品s6。实施例3(1)取固含量为40%的溶剂型丙烯酸酯30g,依次加入5g高透增粘树脂(伊士曼化学(eastmanchemical)氢化松香酯foral85-e)、0.2g固化剂(三聚氰胺缩甲醚、多官能氮丙啶或多官能团异氰酸酯等),搅拌均匀,涂在120μm离型纸上,在120℃烘干后,即得带离型纸的压敏胶层60样品s7。(2)将上述s1的无粘层和s7的压敏胶层60贴合起来,即得防伪胶带100样品s8。评价方法:1、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测试(1)180°剥离强度测试方法:gb/t2792-2014,测试结果见表1。(2)t型剥离强度将胶带裁成25mm宽大小,贴在同样宽度的30μmopp薄膜上。在样品任意一端剥离开约50mm,然后将胶带和opp薄膜分别固定在拉力机的上下两端,以t型模式剥离,拉伸速度为300mm/min。测试结果见表1。(3)透光率测试方法:gb/t2410-2008,测试结果见表2。(4)雾度测试方法:gb/t7125-2014,测试结果见表2。(5)防伪效果将样品裁成l20mm*w5mm大小的长方形,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用1kg压辊来回压三次,再用手撕除胶带。若撕除后基材层20与无粘涂层40间分开,无粘涂层40与压敏胶层60仍留在被贴物上,且基材无法再粘回去,认为具有防伪效果;否则,认为无防伪效果。具有防伪效果用“很好”和“略差”来表示,“很好”指完全符合该防伪胶带100实现防伪的特征;“略差”是指不完全符合该防伪胶带100实现防伪的特征。测试结果见表3。表1样品s3、s6和s8的180°剥离强度和t型剥离强度从表1中可知:实施例1和3的180°剥离强度和t型剥离强度的测试数据相近,而实施例2的180°剥离强度和t型剥离强度相对较高,尤其是pp板的剥离强度。这是由于:s3和s8基材层20的低电晕面和无粘涂层40间的作用力较小,在测试过程,基材层20和无粘涂层40间发生稳定的完全剥离,所测剥离强度为基材层20的低电晕面和无粘涂层40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小;而s6基材层20的高电晕面和无粘涂层40间的作用力略大,与压敏胶层60和被粘物间粘结强度差别减小,在测试过程,基材层20和无粘涂层40间发生剥离的同时,可能还伴随无粘涂层40的撕裂,所测得剥离强度相对较大。由此可以认为基材层20表面电晕值(表面张力)的大小对剥离强度影响较很大。表2样品s1-s8的180°剥离强度和t型剥离强度很多产品的包装会要求防伪胶带100具有较高的透明性,表2探讨了制备工艺和原材料对透明性的影响。从表2中可知:不同的制备工艺和原材料对透光率的影响不大,对雾度的影响较大。样品s3、s6和s8的雾度分别是2.7、4.4和8.4。与s6相比,s3的压敏胶层60中的增粘树脂为高透无色树脂,有利于提高压敏胶层60及防伪胶带100的透明性;与s8相比,s3的压敏胶层60是涂敷在pet离型膜上,pet离型膜的整体平整度要好于s8所用的离型纸,在与无粘涂层40面贴合时更加的平整和均匀,也有助于提高防伪胶带100的透明性。表3样品s3、s6和s8的防伪效果样品对sus防伪效果对pp板防伪效果s3很好很好s6很好略差s8很好很好从表中可知:样品s3和s8在高能表面材料(sus)和低能表面材料(pp板)上均具有较好的防伪效果,而样品s6在pp类材料上的防伪效果略差。这与表1中剥离强度测试结果是相一致的:样品s3和s8基材层20的低电晕面和无粘涂层40间的作用力较小,远低于压敏胶层60与被贴物间作用力,当试图揭起防伪胶带100时,基材层20很容易与无粘涂层40分离,且无法二次粘结;样品s6基材层20的高电晕面和无粘涂层40间的作用力略大,与压敏胶层60和pp材料间作用力差值较小,当试图揭起防伪胶带100时,基材层20很可能无法与无粘涂层40完整的分开,甚至将压敏胶层60从pp材料上揭起,导致防伪效果较差。由于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工艺参数的数值范围在上述实施例中不可能全部体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想象到只要落入上述该数值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均可实施本发明,当然也包括若干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任意组合。此处,出于篇幅的考虑,省略了给出某一项或多项数值范围内具体值的实施例,此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公开不充分。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选择等,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