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改良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563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盐碱地改良剂。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指土地受到自然或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盐类物质逐渐渗透到土壤中去,从而使土壤的含盐和含碱量较多,并造成这类土地无法被使用,我国盐碱地大致分布区域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盐碱地主要形成原因是较为干旱地区的土地在蒸发的作用下,水分被蒸发成水蒸气,并排放至空气中,但水中的盐分却无法排除而留于土壤之中,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土壤中盐分逐渐增多,因此而形成盐碱地,由于盐碱地土壤本身所含盐分过高,根据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很难吸收到无机营养物质和水分,导致植物因自身缺少无机营养物质和水而死亡,由此又造成盐碱地生态的恶性循环,目前改良盐碱地主要措施包括: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及三者相结合的措施,其中通过添加盐碱地改良剂是一种简单高效的重要措施,现有盐碱地改良剂一般注重降低土壤ph值和盐分,在改善盐碱地自身生态方面较欠缺,导致盐碱地改良剂治标不治本,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地改良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其特征在于:其组分类别和相应的重量份数为:磷石膏28~40份、沸石粉28~36份、糠醛渣24~30份、草炭22~28份、风化煤22~28份、聚马来酸酐8~10份、鸡粪16~20份、微生物菌剂2~4和蒸馏水20~26份。

优选的,所述沸石粉中天然沸石含量为50%~70%,所述沸石粉规格为80目~100目。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剂由活菌含量2~5亿/g的荧光假单胞杆菌粉、活菌含量2~5亿/g巨大芽孢杆菌粉、活菌含量2~5亿/g梭状芽孢杆菌粉和活菌含量2~5亿/g细螺菌粉以质量比为1:1:2:1的比例混合而成。

优选的,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制备和施用方法为:

1)将聚马来酸酐按相应重量份数加入至相应重量份数的蒸馏水中,室温下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60s;

2)将磷石膏、沸石粉、糠醛渣、草炭和风化煤按相应重量份数依次添加至步骤1)中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6min,搅拌完毕后封存备用;

3)将步骤2)中混合液与鸡粪和微生物菌剂按相应重量份数混合后施用于盐碱地中,其中步骤2)中混合液的量为60~100kg/亩,鸡粪和微生物菌剂的量为10~20kg/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磷石膏ph值在3~4之间,可中和盐碱地土壤碱性,且磷石膏中含有大量钙离子可替换盐碱地土壤中钠离子,从而使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降低,同时形成凝聚力较强的钙胶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避免土壤板结,有效改善盐碱地土壤结构;沸石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因此沸石粉对盐碱地土壤中盐分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使土壤中盐分降低,同时沸石粉可以提高盐碱地土壤盐基交换能力,使土壤中可溶盐分减少;糠醛渣、草炭和风化煤中均含有大量游离酸,疏松多孔,中和土壤碱性,提高土壤透水性;聚马来酸酐为有机酸,适量加入土壤中可有效降低土壤ph值及盐分含量;微生物菌剂配合鸡粪施用于土壤中,鸡粪为微生物提供代谢活动所需养分,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通过微生物活动代谢能够活化盐碱地土壤中难容元素,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多糖、胶质促使土壤中形成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而且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空隙,抑制反盐,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巨大芽孢杆菌粉、梭状芽孢杆菌粉分别具有解磷、解钾和固氮作用,细螺菌粉为光合细菌,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综上所述,本发明盐碱地改良剂在降低土壤ph值和盐分同时,通过微生物菌剂使盐碱地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环境,以达到良性循环,可使盐碱地得到根本性的改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将8份聚马来酸酐加入至20份蒸馏水中,室温下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20s;

2)将28份磷石膏、28份沸石粉、24份糠醛渣、22份草炭和22份风化煤依次添加至步骤1)中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min,搅拌完毕后封存备用;

3)将步骤2)中混合液与鸡粪和微生物菌剂按相应重量份数混合后施用于盐碱地中,其中步骤2)中混合液的量为100kg/亩,鸡粪和微生物菌剂的量为20kg/亩。

实施例2:

1)将9份聚马来酸酐加入至23份蒸馏水中,室温下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40s;

2)将34份磷石膏、32份沸石粉、27份糠醛渣、26份草炭和26份风化煤依次添加至步骤1)中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5min,搅拌完毕后封存备用;

3)将步骤2)中混合液与鸡粪和微生物菌剂按相应重量份数混合后施用于盐碱地中,其中步骤2)中混合液的量为80kg/亩,鸡粪和微生物菌剂的量为15kg/亩。

实施例3:

1)将10份聚马来酸酐加入至26份蒸馏水中,室温下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60s;

2)将40份磷石膏、36份沸石粉、30份糠醛渣、28份草炭和28份风化煤依次添加至步骤1)中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6min,搅拌完毕后封存备用;

3)将步骤2)中混合液与鸡粪和微生物菌剂按相应重量份数混合后施用于盐碱地中,其中步骤2)中混合液的量为60kg/亩,鸡粪和微生物菌剂的量为20kg/亩。

将实施例1~3分别在面积相等的盐碱地上施用,将现有盐碱地改良剂作为对比例按其规定施用量施用于相等面积盐碱地上,试验数据见下表:

由试验数据可知,本发明盐碱地改良剂在降低土壤ph值和盐分的同时,通过微生物菌剂使盐碱地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环境,提高盐碱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盐碱地改良剂,其组分类别和相应的重量份数为:磷石膏28~40份、沸石粉28~36份、糠醛渣24~30份、草炭22~28份、风化煤22~28份、聚马来酸酐8~10份、鸡粪16~20份、微生物菌剂2~4和蒸馏水20~26份,其中微生物菌剂配合鸡粪施用于土壤中,鸡粪为微生物提供代谢活动所需养分,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多糖、胶质促使土壤中形成团粒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以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空隙,抑制反盐,通过微生物菌剂使盐碱地形成良好的微生物环境,以达到良性循环,可使盐碱地得到根本性的改良。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胜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25
技术公布日:2018.05.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