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29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护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



背景技术:

保护膜作为各工业领域中对产品表面,产品生产制成活动,产品出货,产品流通等环节进行保护,不仅提高产品的良率,也有效提升产品价值。耐高温PET保护膜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耐高温、耐酸碱、抗静电,易剥离、低污染的保护膜。

随着电子产品日益精细化,在生产过程中对玻璃面板的保护及零部件制作过程中的保护越来越高要求。玻璃面板或及零部件在生产过程需要经过高温工艺流程,因此保护膜除了起保护、支撑、模切定位等作用外,更需要经过高温后基材收缩率低,同时在胶带使用后剥离时的剥离强度适中不会影响被粘物表面性能,剥离静电压<400V,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耐高温保护膜为了达到防静电效果,通常在保护膜用胶黏剂中添加可溶性的导电粒子或防静电试剂以达到剥离静电压降低效果,但经过高温之后不仅影响胶黏剂的黏性,更重要的是易产生残留物对玻璃面板表面能破坏或降低,使玻璃面板的后序制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依次由PET离型膜,低胶黏剂层,PET基材层和防静电层组成,所述低胶黏剂层为耐高温丙烯酸酯胶黏剂层,所述PET基材层为光学高温低收缩率PET基材层,所述防静电层由水溶性掺杂聚苯胺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PET离型膜的厚度为30μm-60μm。

进一步的,所述低胶黏剂层的厚度为8μm-17μm。

进一步的,所述PET基材层的厚度为38μm-100μm。

进一步的,所述防静电层的厚度为0.1μm-2μm。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性能,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防止抗静电层析出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抵御高温制成中对被贴覆物的表面污染与划伤,还可以减少由于高温、静电、化学物质带来的加工二次污染,使所贴附保护面不受破坏与污染,增加产品的良品率。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依次由PET离型膜1,低胶黏剂层2,PET基材层3和防静电层4组成,低胶黏剂层2为耐高温丙烯酸酯胶黏剂层,PET基材层3为光学高温低收缩率PET基材层,防静电层4由水溶性掺杂聚苯胺构成。

其中,PET离型膜1的厚度为30μm。

低胶黏剂层2的厚度为8μm。

PET基材层3的厚度为38μm。

防静电层4的厚度为0.1μm。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依次由PET离型膜1,低胶黏剂层2,PET基材层3和防静电层4组成,低胶黏剂层2为耐高温丙烯酸酯胶黏剂层,PET基材层3为光学高温低收缩率PET基材层,防静电层4由水溶性掺杂聚苯胺构成。

其中,PET离型膜1的厚度为60μm。

低胶黏剂层2的厚度为17μm。

PET基材层3的厚度为100μm。

防静电层4的厚度为2μm。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依次由PET离型膜1,低胶黏剂层2,PET基材层3和防静电层4组成,低胶黏剂层2为耐高温丙烯酸酯胶黏剂层,PET基材层3为光学高温低收缩率PET基材层,防静电层4由水溶性掺杂聚苯胺构成。

其中,PET离型膜1的厚度为50μm。

低胶黏剂层2的厚度为10μm。

PET基材层3的厚度为85μm。

防静电层4的厚度为1μm。

经抗静电实验证明,上述实施例1-3的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的阻抗值均小于109Ω/sq。

经高温收缩率测试实验证明,上述实施例1-3的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的高温收缩率为:在180℃,30min后,在MD方向<0.3%,TD方向<0.08%。

经贴附试验证明,上述实施例1-3的防静电耐高温保护膜的粘着力达到10g-20g/inch。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