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3541发布日期:2019-04-05 22:1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胶带,特别有关一种具金油层且易于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消费者对包装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具有防伪功能的防伪纸、防伪薄膜、以及防伪胶带等可依产品特性而适用于诸如重要文件袋、快递袋、现金袋、法院证物袋、电子商品、或者是管制药品的封口,也可应用于例如:证件、包裹、纸箱、抽屉、保险柜、汽车拖吊等封贴之用。

以防伪胶带而言,系在胶带的基材背面涂敷至少一层涂料作为具有防伪标示的辨识层,并于该辨识层上涂布胶黏剂作为黏着层即完成,而得以该防伪胶带封缄于物品上。

同时,由于该辨识层与该黏着层间的黏着度大于该辨识层与该基材间的黏着度,故自该物品撕离该防伪胶带的基材后,该辨识层上的防伪标示可保留在所封缄的物品上,以由此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

然而,现有的防伪胶带在撕离该基材后,所封缄的封口随即失去其完整性,故而无法再将物品保持于封缄状态且不利于保密,

并且,现有的防伪胶带各层的侧边都为一平滑的边缘,且一般基材系选用塑料制的薄片,如此一来,使用者在由成卷的胶卷上欲分离部份该防伪胶带时,需使用剪刀或类似的裁切工具来达到裁切的目的,因此使用上相当不便,再者,现有的防伪胶带在保存一段时间后,有时黏着层的黏胶会渗入该辨识层,造成该辨识层的黏力产生变化,使现有的防伪胶带在剥离率上不稳定,以上都为现有防伪胶带的缺点。

缘此,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因黏胶渗入辨识层后造成防伪胶带在剥离率上出现不稳定状况的防伪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局部撕断的防伪胶带。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胶带,以提升辨视物品封缄后完整性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应用于封缄物品以供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包括:基材;至少一辨识层,印刷于该基材的一表面,该辨识层包括复数个具有间隙的印字层;金油层,形成于该印字层的空隙、以及涂覆于该印字层及该空隙上;黏着层,形成于该金油层远离该辨识层的表面;以及复数撕断缺口,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该辨识层、该金油层、与该粘着层的两侧,以便凭借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并可于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如此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

前述结构,其中该撕断缺口可为选自包括V形缺口、S形缺口、U形缺口、 Y形缺口、半圆形缺口、以及I形缺口所组成群组的其中一者,其中,该撕断缺口除了凹设于该基材、该辨识层、该金油层、与该黏着层的两侧外,复可选择局部截断该基材、该辨识层、该金油层、以及该黏着层的两侧。

前述结构,其中该黏着层贴合于该金油层相对该辨识层的表面,并且包括黏膜层及黏胶层。

前述结构,其中该金油层对该黏膜层的黏着力小于该黏膜层对该黏胶层的黏着力且小于该黏胶层对所封缄物品的黏着力,而由于该基材对该辨识层的黏着力大于该辨识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该辨识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小于该黏着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

前述结构,其中该金油层与该黏着层之间则涂布有非脱离层。

前述结构,其中该黏着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大于该金油层对该印字层的黏着力,但小于该金油层对该基材的黏着力。

前述结构,其中该黏着层包括黏膜层与黏胶层。

前述结构,其中该印字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小于该黏膜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且也小于该基材对该印字层的黏着力,而该基材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大于该黏膜层对该金油层的黏着力。

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其金油层可避免黏着层的黏胶渗入该辨识层(印字层),避免因黏胶渗入该辨识层(印字层)后改变了该辨识层(印字层)的黏性而造成防伪胶带在剥离率上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并且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不同结构的防伪胶带,凭借撕断缺口达到易局部撕断防伪胶带的目的,充分提高使用者在使用时的方便性。同时,由于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时,应力会集中于前述撕断缺口,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以提高辨识封缄物品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其中该防伪胶带系收合成卷;

图1b是沿图1a的箭头方向剖开的剖视图;

图1c是沿垂直于图1a的箭头方向剖开的侧剖视图;

图2a是图1c的防伪胶带黏贴于所封缄物品后且撕离基材的侧剖视图;

图2b是图1a的防伪胶带的俯视图,其中,已撕离基材时,该防伪胶带留在所封缄物品上的部分系出现裂痕;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4是图3的防伪胶带黏贴于所封缄物品后且曾撕离基材的侧剖视图;

图5是图3的防伪胶带的俯视图,其中,已撕离基材时,该防伪胶带留在所封缄物品上的部分系出现裂痕;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剖视图;

图7是图6的防伪胶带黏贴于所封缄物品后且撕离基材的侧剖视图;

图8a及图8b是撕离基材后所分别显示的撕开标示与反相撕开标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材1;辨识层2;金油层3;黏着层4;黏膜层4a;黏胶层4b;防伪胶带10;撕断缺口101;基材11;印字层12;金油层13;非脱离层14;黏膜层14a;黏着层15;黏胶层15a;防黏纸16;空隙20;间隙21;所封缄物品A;撕开标示B;反相撕开标示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凭借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

请参阅图1a至图2b,是依本实用新型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第一实施例所绘制的示意图,如图1a至图1c所示,本实施例的防伪胶带10包括基材1、印刷于该基材1一面侧作为辨识层2的印字层、形成于该印字层的空隙 20、涂覆于该印字层及该空隙20内的金油层3、贴合于该金油层3相对该基材 1的表面的黏着层4、以及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的复数撕断缺口101,凭借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可撕断预定范围的防伪胶带10。

该基材1是以透明或半透明状的塑料薄片材料制成的基材,以使该基材1 撕离后,可方便观察其背面所显示的辨识层。该辨识层2是颜色及透明度与前述基材1相同且与基材1间具有粘着性的树脂材料,并凭借印刷技术将显示一辨识撕开状态的标示印刷于该基材1背面。该金油层3由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材料制成,可防止黏着层4的黏胶渗入该辨识层2,避免因黏胶渗入该辨识层2后改变了该辨识层2的黏性而造成防伪胶带10在剥离率上出现不稳定的状况,该金油层3其颜色与前述基材1及辨识层2相异,其目的在于该基材1撕离该防伪胶带10后,可以清楚获悉该封缄状态。该金油层3由UV树脂、溶剂型树脂、或水性型树脂等构成,因此具有避免黏胶渗入辨识层2的作用,该金油层3并具有适当的黏性,其黏性的黏度可依其作用的目的而调整。

该黏着层4可包括黏膜层4a及黏胶层4b,其中,该黏膜层4a由具有黏性的薄膜所构成,其作用在于使该基材1自该防伪胶带10撕离后,固着该辨识层 2所形成的颜色,并可凭借该粘膜层4a黏着于所封缄物品上。该黏胶层4b则系以例如:胶黏剂涂布于该黏膜层4a上,以供该防伪胶带10黏贴于所封缄物品上。

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系对称形成于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凭借使用者的动作使应力集中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即可随心所欲地撕断局部的防伪胶带10。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 系凹设于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而使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形成例如:锯齿状的侧边,而为例如:V形缺口;但,应知并非以本实施例所述者为限。

举例来说,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也可为连续的S形缺口、U形缺口、Y 形缺口、半圆形缺口、I形缺口、或其他可供应力集中于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的等效缺口。换言之,除可凹设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于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之外,也可设置切断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局部两侧的撕断缺口101;也即,可设置能局部截断该基材1、该辨识层2、该金油层3、与该黏着层4的两侧的撕断缺口101。由于防伪胶带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理解前述撕断缺口101的结构并据以实施,故于此不再一一绘制图式及详细说明。

如图2a所示,由于该金油层3对该黏膜层4a的黏着力小于该黏膜层4a对该黏胶层4b的黏着力,且小于该黏胶层4b对所封缄物品的黏着力,而且由于该基材1对该辨识层2的黏着力大于该辨识层2对该金油层3的黏着力,该辨识层2对该金油层3的黏着力小于该黏着层4对该金油层3的黏着力,故于撕起该防伪胶带时,因黏着力的大小差异关系,该辨识层2与辨识层2间隙内的金油层3部分会随该基材1脱离该防伪胶带,且原来位于该辨识层2上的金油层3则会脱离该辨识层2而留置于该黏着层4的黏膜层4a上。

由于该黏膜层4a受该黏胶层4b作用仍黏贴于被缄封物品上,如图2b所示,仅呈现出该金油层3。故,由上向下观的,显示出已被撕开的标示(例如:VOID),可清楚辨别该防伪胶带已被撕离。同时,由于存在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于撕开所封缄物品上的防伪胶带10时,可令该防伪胶带10局部裂开,可如此辨识封缄状态的完整性,提升辨识效果。

图3至图5是依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10第二实施例所绘制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防伪胶带包括: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薄片所构成的基材11、印刷于该基材11背面作为辨识层的印字层12、形成于该印字层12的空隙20、涂覆于该印字层12及该空隙20内的金油层13、涂布于金油层13上的非脱离层14、涂布于该非脱离层14表面的黏着层15、贴覆于粘着层15上的防黏纸16、以及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11、该印字层12、该金油层13、该非脱离层14、该黏着层15、与该防黏纸16的两侧的复数撕断缺口101(如图5所示)。

于本实施例中,该基材11系呈透明或半透明状,由表面观察出其背面印字层12所显现的撕开标示。该印字层12由颜色、透明度与该基材11相同且与该基材11间具有黏着性的树脂材料以任一种印刷技术印刷于该基材11的背面。于本实施例中,该印字层12系例如:图5所示,可显示“已开封”、“VOID”的字样、图样、记号等撕开标示,该金油层13由透明或半透明状的材料制成,可防止黏着层15的黏胶渗入该印字层12,避免因黏胶渗入该印字层12后改变了该印字层12的黏性而造成防伪胶带在剥离率上出现不稳定的状况,该金油层13 其颜色与基材11及印字层12均有适当差异,以显示防撕作用的明晰度。例如:欲使人明确知悉防撕作用时,则该金油层13与基材11及印字层12的颜色对比可较深;若欲使外人不易发觉其防撕作用时,则颜色对比可较浅。

再者,该金油层13与印字层12的黏着力小于该金油层13与基材11背面的黏着力,且涂布于该印字层12上时,除了该印字层12的字样、图样、记号等背面外,该基材11背面未有该印字层12的部位以及该印字层12间的空隙20 部分均涂布该金油层13,以于该防伪胶带被撕开时,该金油层13与该印字层 12分离,但仍与该基材11背面粘着,而得以凭借该金油层13为对照用底色,以由该基材11表面看出与该金油层13分离的印字层12。

该非脱离层14系涂布于该金油层13与该黏着层15之间,作为一种媒介材质,可使该金油层13上适于涂布黏胶以形成该黏着层15,使该黏着层15与该金油层13间具有强大黏着力而结合成一体。该黏着层15用于供该防伪胶带黏贴在所封缄物品上,较佳系采用一种撕开该防伪胶带后不会黏附在所封缄物品上且可再黏贴于所封缄物品的材料作为该黏着层。

该防黏纸16可为例如:现有的标竿纸,在使用时系先撕下该防黏纸16,然后将该防伪胶带黏贴在所封缄物品上。若撕起该防伪胶带,如图4所示,该黏着层15对所封缄物品A的黏着力通过该非脱离层14而作用于该金油层13上,使该金油层13同时对该印字层12及该基材11产生脱离的作用力;但,由于该金油层13对该基材11的黏着力大于对该印字层12的黏着力,故该金油层13 与该印字层12间乃被拉开而形成一间隙21,而该金油层13与该基材11间则仍持密接状态。所以,由该基材11的表面观的,如图4配合图5所示,该印字层 12的撕开标示B乃完全凭借上述之间隙21而显现出来,其颜色即为基材11的颜色。

此时,即使将已撕离的防伪胶带再贴回所封缄物品A上(如图4所示),以掩饰被撕开的事实或使其继供防伪胶带封缄的作用,由于已产生该间隙21,其已撕开标示B仍然会由该基材11表面显示出来,无法回复未被撕开前的状态,且可凭借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不同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撕断缺口101系对应设于具有该基材11、该印字层12、该金油层13、该非脱离层14、该黏着层15、与该防黏纸16的两侧的防伪胶带上;换言之,即使不同结构的防伪胶带,也可设置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

此外,图6至图8b是依本实用新型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第三实施例所绘制的示意图,其中,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系以相同的组件符号表示的,并省略详细叙述。

如图6所示,第三实施例的防伪胶带包括:基材11;作为辨识层的印字层 12;形成于该印字层12的空隙20的金油层13;黏着层,包括黏膜层14a与黏胶层15a;以及复数撕断缺口101(如图8a及图8b所示),分别对应设于该基材 11、该印字层12、该金油层13、与该黏着层的两侧。

应注意的是,第二实施例中,黏胶层15a对金油层13的黏着力大于金油层 13对印字层12的黏着力,但小于金油层13对基材11的黏着力者;而第三实施例中则无该非脱离层14,且其印字层12对金油层13的黏着力小于黏膜层14a 对金油层13的黏着力,且也小于基材11对印字层12的黏着力,而基材11对金油层13的黏着力大于黏膜层14a对金油层13的黏着力。

如此一来,若撕起该防伪胶带,如图7所示,黏胶层15a对所封缄物品A 的作用力通过黏膜层14a而作用于金油层13上,使金油层13对基材11产生脱离的作用力;而由于基材11对印字层12的黏着力大于印字层12对印字层12 上的金油层13部份的黏着力,又印字层12对该部份金油层13的黏着力小于黏膜层14a对该部份金油层13的黏着力,基于此种黏着力的大小差异关系,该印字层12与其空隙20内的金油层13部份(也即,该金油层13预定脱离该黏膜层 14a的部份)会随基材11脱离防伪胶带,且原印字层12上的金油层13则会脱离印字层12而留置于黏膜层14a上,黏膜层14a则受黏胶层15a的作用仍黏贴于所封缄物品A上。

如图8a所示,黏贴于所封缄物品A的黏膜层14a其上的金油层13,因仅存原印字层12上涂布的部份金油层13,故由该黏膜层14a上方向下观的,显示出已被撕开的字样、图样或记号等撕开标示B,可清楚辨别该防伪胶带已被撕离。如图8b所示,随同基材11撕离的印字层12的空隙20内的金油层13部份,于该基材11的表面上呈现与图8a相反的反相撕开标示C。同时,由于所述的这些撕断缺口101可集中应力,在撕离该防伪胶带的动作下会如第8a及图8b所示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

相较于现有的防伪胶带,本实用新型具有金油层与撕断裂口的防伪胶带,其金油层可防止黏着层的黏胶渗入该辨识层(印字层),避免因黏胶渗入该辨识层 (印字层)后改变了该辨识层(印字层)的黏性而造成防伪胶带在剥离率上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并且设计形成于防伪胶带各层侧边的撕断缺口,可将该防伪胶带撕断一预定长度,免除现有防伪胶带需要使用工具裁切的不便。同时,该撕断缺口可集中应力,当撕开防伪胶带时,该撕断缺口复可令该防伪胶带局部裂开,以提供辨识封缄物品的功能。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防伪胶带已充分改善现有缺点,实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