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专色油墨配方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0722发布日期:2020-05-01 21:37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涉及油墨加工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专色油墨配方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专色油墨,是指一种预先混合好的特定彩色油墨,如荧光黄色、珍珠蓝色、金属金银色油墨等,它不是靠cmyk四色混合出来的,套色意味着准确的颜色。在所有的油墨成分中,都会存在一些含量超标的重金属,这对人体的伤害非常的大,尽管在近些年来,推出了一些新型的环保油墨,虽然是利用无重金属配料混合组成,提倡了环保的概念,但是,由于缺少富含重金属的添加剂材料,导致油墨其表现功能变差,比如,颜色的持久性、色彩的浓重、挥发性等等,致此,需要研制一种全新的专色油墨配方及其加工方法,以此来满足,在加入富含重金属辅助剂以保存油墨特性的前提下,降低重金属残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专色油墨配方及其加工工艺,用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专色油墨配方,主要在专色油墨配方内,按照2:1:1的质量比,加入污泥、羟胺粉末和硒粉末。进一步的,所述专色油墨主要是由如下成分组成:lx-2树脂、氨水、污泥、羟胺粉末、硒粉末、溶剂、石蜡、消泡剂、水性氨基树脂液、固色剂、明胶和颜料。进一步的,所述专色油墨中各材料成分重量份范围如下:所述污泥为海底泥沙。进一步的,所述专色油墨中各材料成分重量份范围如下:4-5重量份的lx-2树脂、2-3重量份的氨水、1-2重量份的污泥、0.5-1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5-1重量份的硒粉末、0.1-0.2重量份的溶剂、0.2-0.3重量份的石蜡、0.05-0.1重量份的消泡剂、0.1-0.2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5-0.1重量份的固色剂、0.05-0.1重量份的明胶和3-4重量份的颜料。进一步的,所述专色油墨中各材料成分重量份如下:4重量份的lx-2树脂、2重量份的氨水、1重量份的污泥、0.5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5重量份的硒粉末、0.1重量份的溶剂、0.2重量份的石蜡、0.05重量份的消泡剂、0.1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5重量份的固色剂、0.05重量份的明胶和3重量份的颜料。进一步的,所述专色油墨中各材料成分重量份如下:5重量份的lx-2树脂、3重量份的氨水、2重量份的污泥、1重量份的羟胺粉末、1重量份的硒粉末、0.2重量份的溶剂、0.3重量份的石蜡、0.1重量份的消泡剂、0.2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1重量份的固色剂、0.1重量份的明胶和4重量份的颜料。一种专色油墨加工工艺,所述专色油墨配方加工步骤如下:s01:称取适量的lx-2树脂、氨水、溶剂和颜料,加入到反应釜内,并且将反应釜的温度调节到50℃-55℃,并且在50℃-55℃温度条件下,持续搅拌,超过20分钟;s02:在持续搅拌20分钟后,将反应釜的温度调节到65℃以上,并且保持温度在65℃-70℃之间,在逐一加入加热融化后的石蜡、消泡剂和水性氨基树脂液,加入过程中,将其搅拌均匀;s03:在将步骤s02中的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在将固色剂与明胶,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反应釜温度到30℃-40℃之间,恒定;s04:称取适量的污泥、羟胺粉末和硒粉末,混合加入到混料机内,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s05;将步骤s04中获取的混合溶液加入到步骤s03中的反应釜内,并且保持反应釜的内部温度恒定,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均匀搅拌;s06:搅拌20分钟以上后,在静置30分钟,即得获取的专色油墨。进一步的,在上述步骤s01-s05中,反应釜的搅拌速率维持在1500r/min-2000r/min之间。进一步的,在步骤s02中,在将熔融状态的石蜡、消泡剂和水性氨基树脂液加入时,需要先将石蜡、消泡剂和水性氨基树脂液的温度加热到65℃-70℃。进一步的,所述固色剂为阳离子型季铵盐,是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中的任一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主要通过在专色油墨的配方中,加入污泥、羟胺粉末和硒粉末,而硒在与重金属反应时,会生产金属-硒络合物,而羟胺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金属-硒络合物中的带电金属离子配位,并且溶于污泥中,并且形成不溶于水的较大沉淀物,可以有效实现油墨中重金属脱离的目的。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得的。本申请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本专色油墨具体加工工艺如下:s01:称取适量的lx-2树脂、氨水、溶剂和颜料,加入到反应釜内,并且将反应釜的温度调节到50℃-55℃,并且在50℃-55℃温度条件下,持续搅拌,超过20分钟;s02:在持续搅拌20分钟后,将反应釜的温度调节到65℃以上,并且保持温度在65℃-70℃之间,在逐一加入加热融化后的石蜡、消泡剂和水性氨基树脂液,加入过程中,将其搅拌均匀;s03:在将步骤s02中的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在将固色剂与明胶,充分搅拌均匀后,调节反应釜温度到30℃-40℃之间,恒定;s04:称取适量的污泥、羟胺粉末和硒粉末,混合加入到混料机内,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充分混合均匀;s05;将步骤s04中获取的混合溶液加入到步骤s03中的反应釜内,并且保持反应釜的内部温度恒定,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均匀搅拌;s06:搅拌20分钟以上后,在静置30分钟,即得获取的专色油墨。在上述加工工艺基础上,具有如下多种实施例。实施例14重量份的lx-2树脂、2重量份的氨水、1重量份的污泥、0.5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5重量份的硒粉末、0.1重量份的溶剂、0.2重量份的石蜡、0.05重量份的消泡剂、0.1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5重量份的固色剂、0.05重量份的明胶和3重量份的颜料。实施例24.2重量份的lx-2树脂、2.2重量份的氨水、1.2重量份的污泥、0.6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6重量份的硒粉末、0.12重量份的溶剂、0.22重量份的石蜡、0.06重量份的消泡剂、0.12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6重量份的固色剂、0.06重量份的明胶和3.2重量份的颜料。实施例34.4重量份的lx-2树脂、2.4重量份的氨水、1.4重量份的污泥、0.7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7重量份的硒粉末、0.14重量份的溶剂、0.24重量份的石蜡、0.07重量份的消泡剂、0.14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7重量份的固色剂、0.07重量份的明胶和3.4重量份的颜料。实施例44.6重量份的lx-2树脂、2.6重量份的氨水、1.6重量份的污泥、0.8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8重量份的硒粉末、0.16重量份的溶剂、0.26重量份的石蜡、0.08重量份的消泡剂、0.16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8重量份的固色剂、0.08重量份的明胶和3.6重量份的颜料。实施例54.8重量份的lx-2树脂、2.8重量份的氨水、1.8重量份的污泥、0.9重量份的羟胺粉末、0.9重量份的硒粉末、0.18重量份的溶剂、0.28重量份的石蜡、0.09重量份的消泡剂、0.18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09重量份的固色剂、0.09重量份的明胶和3.8重量份的颜料。实施例65重量份的lx-2树脂、3重量份的氨水、2重量份的污泥、1重量份的羟胺粉末、1重量份的硒粉末、0.2重量份的溶剂、0.3重量份的石蜡、0.1重量份的消泡剂、0.2重量份的水性氨基树脂液、0.1重量份的固色剂、0.1重量份的明胶和4重量份的颜料。为了能够验证本专色油墨中重金属残留量,采用重金属检测仪法对油墨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选取1l现有的专色油墨和6个实施例得到的专色油墨各1l,具体方式如下:as01:向7个1l的专色油墨中,逐一滴入助掩蔽剂、掩蔽剂、还原剂、助色剂和指示剂,在滴入的过程中,每加完一种试剂,摇匀后,在滴入下一种试剂;as02:在加入上述步骤as01中的试剂摇匀后,再加入酸碱调节剂和稳定剂,摇匀后,再加入显色剂,盖上盖子,用力晃动50-60次,静置5分钟,用吸管吸去上层水液,有机层用定量滤纸过滤于比色皿中,立即于重金属仪器上进行测定;as03:按“模式”键,使模式号切换到“4”,按“调整+”键或“调整-”键,使绿色光源指示灯亮,置空白液于光路中,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1,按“调整+”键,液晶显示≤100%;按“调整-”键,使液晶显示100%;as04:按“模式”键,功能号切换至3,将标准液置于光路中,按调整键,使液晶显示值为500.0;as05:再将待测液置于光路中,此时显示读数即为土壤中重金属(铅、砷、铬、镉)等的含量(mg/kg)。根据上述的检测结果,整理出7个1l的专色油墨的重金属含量如下表格:类别现有油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汞0.02%0.005%0.004%0.003%0.003%0.002%0.002%铬0.03%0.004%0.004%0.003%0.003%0.002%0.001%铅0.025%0.005%0.005%0.004%0.003%0.004%0.003%镉0.035%0.006%0.005%0.004%0.003%0.003%0.002%结合上述检测出的重金属含量指标,可以轻易得出,按照本发明加工的专色油墨,能够有效降低重金属的含量,从而降低油墨对人体的伤害。上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