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54771发布日期:2021-04-06 12:0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制备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工程质量问题尤其是建筑防水工程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不少建筑存在墙面渗水、漏水的情况,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墙面出现渗漏的原因有很多,如管理疏忽、施工质量、设计缺陷、材料不合格、与墙面坯体结合力差等,选择适合且高质量的防水材料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聚合物水泥墙面防水浆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型防水材料,是一种由水性聚合物乳液和无机凝胶材料组成的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高分子防水材料,能够同时兼具柔性、无机水硬性、韧性高等优点,但是现有的防水材料的防水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防水材料固化后的强度差,易出现裂纹等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1602939b公开了一种地面预注浆用化学注浆材料,该材料由甲液和乙液配制而成,甲液由脲醛树脂、增韧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及消醛剂丙烯酰胺组成,该注浆材料适用于裂隙发育、水量丰富但以细小裂隙及孔隙为主的特殊地层注浆堵水,但该注浆材料固化后的强度和防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该浆料不适合用于建筑墙面。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涂覆在建筑墙面的浆料的防水效果和强度差,易出现裂纹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浆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浆液,以重量份计,其原料包括引发剂,还包括,50-55份丙烯酰胺、4-6份双丙烯酰胺、70-75份脲醛树脂浆液、5-9份白水泥、5-7份三乙醇胺和3-6份胶粉。所述脲醛树脂浆液的固含量为40-44wt%。所述引发剂的重量份为4-7份;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所述浆液的原料包括,50-55份丙烯酰胺、4-6份双丙烯酰胺、70-75份脲醛树脂浆液、5-9份白水泥、5-7份三乙醇胺、3-6份胶粉和70-100g水。所述浆液的原料包括,52份丙烯酰胺、4份双丙烯酰胺、72份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份白水泥、5.8份三乙醇胺和4.6份胶粉。所述浆液的原料包括,52份丙烯酰胺、4份双丙烯酰胺、72份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份白水泥、5.8份三乙醇胺、4.6份胶粉和88份水。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三乙醇胺加入至脲醛树脂浆液,得到混合浆液,将白水泥和胶粉加至混合浆液,得到第一混合液;将引发剂加入至水中,溶解,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得到所述浆液。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浆液或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浆液在墙面防水、公路和铁路的防护和修复中的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浆液,其原料包括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脲醛树脂浆液、白水泥、三乙醇胺和胶粉;本发明浆液可以作为墙面防水浆料使用,在该浆液中加入胶粉,可以提高浆液固化后的耐久性、防水性、韧性和强度,胶粉用量过多,浆液固化后的防水性变差,同时胶粉与白水泥加入到浆液,可以改善浆液的流动性和与墙面坯体的结合力,提高结合强度,不易出现脱落和开裂的问题;在浆液中加入三乙醇胺有助于提高浆液的固化速度,三乙醇胺用量过多,浆液的流动性会变差,影响固化效果。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有助于提高浆液的稳定性;以特定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脲醛树脂浆液、三乙醇胺、白水泥和胶粉为原料,各个组份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可以使浆液同时兼具强度好、防水性和耐久性优异、凝固时间可控等性能,浆液的耐热性和抗冻性较好,不易出现开裂、剥落等问题。此外,发明人经多次试验还发现,本发明提供的浆料还可以适用于公路、铁路等的防护和修复中,当将本发明提供的浆料用于公路和铁路等防护和修复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抗压强度以及抗冲刷效果。2.本发明提供的浆液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三乙醇胺加入至脲醛树脂浆液中,充分混合,再加入白水泥和胶粉,混合均匀,再加入引发剂溶液,得到的浆液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好,凝固时间可控,可以作为墙面防水浆料使用,以及应用于公路和铁路等的防护和修复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2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2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g白水泥、5.8g三乙醇胺和4.6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和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3g丙烯酰胺、5.5g双丙烯酰胺、74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8.5g白水泥、6.5g三乙醇胺和5.5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和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5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2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2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g白水泥、5.8g三乙醇胺和4.6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和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5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5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5g白水泥、7g三乙醇胺和5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和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2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2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g白水泥和5.8g三乙醇胺;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对比例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2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2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5.8g三乙醇胺和4.6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对比例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2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2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g白水泥、5.8g三乙醇胺和7.5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和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对比例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浆液,其原料包括,52g丙烯酰胺、4g双丙烯酰胺、72g固含量为42wt%的脲醛树脂浆液、6.5g白水泥、8.8g三乙醇胺和4.6g胶粉;上述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搅拌脲醛树脂浆液的同时加入上述质量的丙烯酰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得到混合浆液,再加入上述质量的白水泥和胶粉,充分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取6g过硫酸铵,加入至88g水中,混合均匀,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缓慢加入至第一混合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浆液。试验例本试验例提供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制备得到的浆液的性能测试及测试结果。浆液的不透水性、抗压强度、抗冻性和耐热性的测试方法参照jc/t2090-2011,性能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得到的浆液的性能测试结果示例不透水性抗压强度(mpa)抗冻性耐热性实施例1无渗水37.6无开裂剥落无开裂剥落实施例2无渗水35.3无开裂剥落无开裂剥落实施例3无渗水35.6无开裂剥落无开裂剥落实施例4无渗水33.9无开裂剥落略微开裂对比例1严重渗水21.3严重剥落轻度剥落对比例2轻度渗水26.7严重剥落严重剥落对比例3严重渗水29.5无开裂剥落开裂对比例4轻度渗水31.5轻度开裂轻度开裂通过试验例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相比,说明,白水泥和胶粉对浆液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胶粉用量增多后,浆液固化后的防水性和强度降低较大,去掉白水泥和胶粉后,浆液固化后抗冻性和耐热性变差,易出现开裂剥落的问题,胶粉用量过多时,浆液固化后的防水性效果下降显著,易出现开裂剥落的问题。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与实施例1-4相比,对比例4制得的浆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浆液底部会出现沉淀物,浆液的稳定性下降。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