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碳黑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7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产碳黑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是关于炭黑的生产;另一方面,本发明是关于专门适于生产炭黑用的加热炉。
生产炭黑的加热炉法,是利用热燃烧气体使含碳的原料油热解,而所用的热燃烧气体是通过燃料燃烧的方法,例如用氧化剂(通常用空气)使天然气或渣油燃烧的方法形成的。在构成反应器主体并且衬有耐火材料的烟道中发生碳形成反应。通过控制送入反应器中的燃料、氧化剂和含碳原料量,控制其送入位置以及反应器烟道的内部尺寸,来生产各种等级的炭黑。能够相对自由地控制所生产的炭黑性质的一些反应器,是十分理想的。能够将生产的所不希望有的产物,例如硬渣控制在低含量的一些反应器,也是十分理想的。以热效率程度高为特征的反应器,仍然是十分理想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炭黑的设备和方法,通过控制其进料参数,容易对炭黑的性能加以控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硬渣杂质含量低的炭黑的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炭黑用的方法和设备,其中利用各种反应物共同高效地生产炭黑。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控制炭黑色调的炭黑生产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的某些方面,涉及的是一种炭黑反应器。此反应器的特征在于其中有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会聚区和反应器喉管,其中所说的会聚区把所说的燃烧区和所说的反应器喉管连接起来。在反应器喉管的下游,设置有热解区,此热解区一般呈园柱形,其直径是所说反应器喉管的大约1.5至大约5倍。在所说反应器喉管和所说热解区之间,至少设置有一般为环形的端壁,它朝向下游方向。还安装有产生热燃烧气体的装置;热燃烧气体由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向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流动。且安装有在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的下游端通入猝灭液体的装置。在这种反应器中,按照本发明安装有一种在沿着反应器纵轴互相有间隔的位置上,通常为径向向内朝所说反应器纵轴通入含碳原料的装置。通过在纵向互相间隔的位置上把所说的原料送入反应器,可以使炭黑产物的色调保持在通常值范围内,而且可以控制进料以使生产总效率不低于所不希望的水平。
另一方面,本发明是关于炭黑的生产。热燃烧气体在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形成。这种热燃烧气体,从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沿着反应气流的轴向,经过会聚区和反应器喉管,然后流入热解区。一般为环形的壁,把所说的反应器喉管与所说热解区的上游端连接起来。按照本发明,在所说会聚区、反应器喉管和热解区之中的至少两个位置上,一般朝反应气流轴径向向内把含碳原料通入到所说的燃烧气体中。在保证碳形成反应的条件下生产炭黑。为了终止所说的碳形成反应,并且把烟气的温度冷却到能够更容易地进一步处理的温度下,在热解区下游端把猝灭液体通入反应混合物之中。
附图1是体现本发明某些特征的炭黑反应器的纵剖面侧试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反应器沿2~2线观察时呈现的横断面视图。
附图3是附图1中反应器沿3~3线观察时呈现的横断面视图。
按照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由参照号2笼统指明的炭黑反应器主要是由耐火材料部分3、4、5、6、7、8、9和10构成的,这些耐火材料部分构成了限定通过此反应器2的反应气流途径13的侧壁。
通过反应器2的所说反应气流的途径,沿此反应器2纵轴11是对称的。
在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说的烟道或者气流途径13顺序有一般按轴向对准的以下几个区域。第一个一般为园柱形的区域12具有首端14和尾端16。会聚区15具有连接区域12的尾端16的首端18和尾端20。反应器喉管22具有连接所说会聚区15之尾端20的首端24和尾端26。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34具有连接所说节流管22之尾端26的首端36和尾端38。区域34的尾端38由向区域34通入猝灭液体的装置40之位置所决定,区域34作为此反应器的热解区。在所说的反应器喉管22和热解区34之间,设置有一般为环形的壁42,此一般为环形的壁42朝向下游方向,而且构成热解区的上游端。所说热解区34的直径一般是反应器喉管22最细处直径的大约1.5至大约5倍。所说的反应器还包括由标记号41指明的,用于使由第一个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12向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34流动的热燃烧气体形成一般为轴向气流的装置;以及由标记号44笼统指明的,沿反应气流的途径是互相有间隔的纵向位置上,径向向内把含碳的原料通入到所说的热燃烧气体中的装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装置41具有一种相对于所说的反应器轴可呈径向的空气强制通入装置46,和可处于所说的反应器轴线上的燃料管48。所说的空气强制通入装置46被连接到氧化性气体源50上,所说的氧化性气体源最好例如通过与反应器尾气的间接热交换的方式加以预热。所说的燃料管48被连接到例如天然气等适当的燃料源52上。可以用园形的板54密封所说燃料管48的尾端,形成凸椽,此凸椽可以相对于管48呈环形,其下游面用作火焰稳定器。燃料通过设在靠近凸椽54的孔56从管48射出。耐火材料部件3浇铸成节流管形状,它可以具有截锥形会聚内表面并一直延伸到耐火材料部件4的上游端。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12的上游端14具有环形壁,它也可以用作火燃稳定器。
用于向反应器气流途径中通入含碳原料的装置44,通常包括向着所说气流通路打开的数个出口59,这些出口在相对于反应器纵轴11于纵向互相有间隔的位置上,一般是径向向内通过反应器的侧壁。在附图2中用标注号62指明的数个原料喷射器,安置在至少部分所说的出口59之中。所说的原料喷射器62被连接到含碳原料源60上,而且有管道输送装置61把所说的含碳原料源60与所说的喷射器62相连。每个喷射器62,都能够以所需的方式加以限定,以便送入其贯入度足以清洁器壁,但又不致于大到使液体冲击在对面器壁上,从而导致形成焦炭的原料。例如,可以限定所说的喷射器62以喷射出连续的原料流,或者呈锥状雾型的原料喷雾体,或者可以使用双流体雾化喷嘴(atomizing bifluid nozzles)喷射出雾化油的烟雾或雾以及蒸汽或其它轻互斯油(light gas)。最好把喷射器限定得使喷出的原料喷雾体具有锥状雾型,而所说锥的分散夹角处于30°~120°范围内,因为使用喷射出这种喷雾体的喷嘴头(nozzle tip)具有良好的效果。这些喷嘴头在该附图中由标注号64表示。
按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把出口59分别安排在以下几个位置上第一组63在相对于反应器轴线11的第一纵向位置上;第二组65在相对于反应器轴线的第二纵向位置上;以及第三组67在相对于反应器轴线的第三纵向位置上。如果第一组出口63有多个,则优先沿园周互相有间隔地排列,并且开口于所说会聚区15中的反应器气流通路里。如果第二组出口65有多个,则优先沿园周互相间隔地排列,并且开口于所说反应器喉管22中的反应气流通路里。如果第三组出口67有多个,则优先使其沿园周互相有间隔地排列,并且开口于通过热解区34的器壁的反应气流通路中。在本发明的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相对于反应器轴线11的第四纵向位置上,设置有第四组出口69,它们与所说的会聚区15连通,而且处于第一组出口63的上游。如果第四组出口69有多个,则优先使它们沿园周互相有间隔地排列。可以使用任何所需数目的沿园周有间隔排列的出口,形成出口组63、65、67或69。为方便起见,每组出口的数目一般为1~16;优先使每组具有1~6个出口59,因为使用少量出口并在其中部分安装上喷射器,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在各组出口中的喷射器同时送入原料。在使用的出口组59中,装设至少一个喷射器62。最好将喷射器62装设在至少三个不同的出口组中,以便同时注入原料。例如,可以将至少一个原料喷射器62装设在出口组69的出口59中,而且在出口组65和67的出口59中各装设一个喷射器。另一个实例是可以将三个原料喷射器62分别装设在出口组63的出口59、出口组65的出口59和出口组67的出口59之中。
一般说来,热解区中出口59中的一组出口67,将被设置在与该热解区34的上游端36的距离不大于反应器喉管最窄处直径的大约4倍处,通常为2倍处。出口59中最上游的一组出口69与最下游的一组出口67之间被分开的距离,按照反应器喉管最窄处的直径计算,一般说来,不大于其直径的大约6倍。采用本发明时,最上游的一组出口与最下游一组出口之间的距离,通常处于反应器喉管直径的大约2至大约6倍范围内,优先选用处于3~6倍直径范围内。
含碳原料60,通常包括贮藏罐,能够产生至少50磅/平方英寸(表压),通常为100~500磅/平方英寸(表压)压力的泵,以及把含碳的原料预热到大约200~大约600°F温度范围内的加热器。安装在管件62尾端处的喷嘴64,优先使用可拆装和易于更换以便提供可控制的附加参数(喷雾类型),从而达到影响产品性能的目的。适当调节含碳原料的压力和(或者)喷嘴节流口尺寸,以便使从喷射器喷射出的原料不致于冲击到对面的壁上。
向热解区输送猝灭液体的装置40,一般包括通过限定热解区34的侧壁且通常沿着一般为径向向内的方向伸出的管件66。所说的管件66与猝灭液体(通常是水,因为使用水既方便又有效)的适当供给源68连接。使用水作为猝灭液体时,在所说的管件66的出口端一般安装有喷嘴69,该喷嘴具有一定尺寸的节流口和一定的喷雾角,足以将所说热解区的流出物冷却到碳形成温度以下,而且又不过量冲击到所说反应器的远处器壁上。
虽然在本发明中所说的反应器喉管尺寸并不是关键,但是按照本发明制造的商业规模反应器,其喉管22最窄处的直径通常为大约4至大约16英寸,往往在大约5至大约10英寸。所说喉管的尺寸与所说空气源50的容量有关。一般说来,所说喉管22与所说装置50之间的关系是,按照在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数据来看,于50%过量空气的比率(即按照化学反应或燃烧燃料所需量的150%)下,热燃烧气体的小时容积(标准立方英尺/小时,SCFH),处于大约10000r2.3至大约14000r2.3之间,其中r是所说反应器喉管22用英寸表示的半径。经由装置44通入足量油,以便根据所需的产品使空气/油之比保持在200~800(标准立方英尺/加仑)范围内。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区域12的直径,一般为喉管直径的大约2~大约5倍,通常为大约2.5~大约3.5倍。优选的情况是,当使用液体燃料时,所说区域12的直径应当倾向于采用所说尺寸范围内的较大值。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区域12的长度,应当能够保证所用燃料与氧化性气体燃烧达到所需的程度。所说区域12的长度通常至少为所说喉管直径的2倍,最好为大约2~大约10倍。
所说的会聚区15优先用其园锥夹角为大约30°~大约90°,最好为大约45°~大约80°的截锥形反应段构成。当然,所说会聚区15的长度依赖于所说的园锥夹角和区域12及22的相对直径,而且一般为喉管直径的大约2~大约10倍。
所说喉管的长度,一般为喉管直径的0.3至大约3倍。
区域34的直径,一般为喉管直径的大约1.5至5倍,通常为大约2~大约4倍。反应器的耐火材料,一般可以按照图1所指明的那样沿所说的衬内分段浇铸,而且可以用本领域中公知的膨胀纸(expansion paper)隔开。反应器的烟道,可以在其上游端沿区域12和15四周以及在区域34的下游部分,衬以铬-氧化铝耐火材料。喉管22和区域34的上游端,可以用高氧化铝的可压实的耐火材料制成,例如用A.P.Green公司供应的Jade Pak 88 P制成。强制通入空气的装置四周和反应器上游端的燃料入口四周的耐大材料,可以使用Babcock公司供应的Kaokast耐火材料,而且可以使用氧化铝含量比Kaokast高的Wilcox和Purotab耐火材料来使所说的烟道衬里隔热。可以使用1/2英寸厚的钢板制造所说反应器外壳。
实施例按照本发明的炭黑反应器的尺寸列于表Ⅰ。
表1(英寸)园柱形区域 12直径 21长度 26.75会聚区域 15靠近区域12的直径 21靠近区域22的直径 8长度 18.5喉管区域 22入口直径 8长度 12出口直径 7园柱形区域 34直径 15长度(至猝灭位置40) 60+在上述反应器中开设有四组径向油喷嘴出口。在本发明的这一反应器中,一组出口设置在上游距喉管出口24英寸处(附图1中的出口组69),以下记为“A”;一组出口设置在上游距喉管出口16英寸处(附图1中的出口组63),以下记作“B”;一组出口设置在上游距喉管出口3英寸处(附图1中的出口组65),以下记作“C”;以及一组出口设置在下游距喉管出口13 11/16英寸处(附图1中的出口组67),以下记作“D”。
油喷嘴喷雾角度,保持在45°~100°之间,而且油喷嘴压力保持在140~240磅/平方英寸(表压)之间。
油的质量为BMCI(关联指数) 131°API gravity(ASTM D287) -1.3C%(重量) 89.6H%(重量) 7.5S%(重量) 2.7210°F下粘度(ASTM D88)富氏通用粘度秒(SSU) 44通过改变空气速率、猝灭位置、热量输入、喷嘴喷雾角和不同位置上的供油百分比,使模数值保持最大,同时维持必要的CTAB值、C-DBP值和残留色调值(tint residual value)。已发现,空气速率、猝灭位置和热量输入对模数几乎没有影响。油喷嘴喷雾角由45°增加到100°时,模数值减小。当在B位置喷入全部油时,模数值最大;但是此条件下对于N-347来说,色调值太高。显然需要某些折衷方案。表Ⅱ中示出了这一系列试验的性能和换算值。
就生产N-347而言,有些现象很明显。
1.为了充分降低色调,部得不在A或D处喷入一些油。
2.可以在D处喷入不多于25%的油,否则325目的硬渣值开始增加到100ppm以上。
3.如果使用位置A,则对于低结构炭黑(例如N-326)而言,很难将足够的KNO3送入反应器之中。
考虑到这一点和表Ⅱ中的资料,很明显生产N-347的最佳条件是在A、B、C,或者在C-D处使用油喷嘴组合,而A-C-D位置是次要的。参照表Ⅱ中的换算值,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如果在B位置喷入全部油,则N-347的色调太高。如果在B和C位置喷入全部油,则色调也太高。同时在A、B、C和D位置喷入油,则得到的模数太低。在B-D和A-D喷入油时,模数低。在A-C-D喷入油,则色调正好处于太高值的边界上。如果同时使用A、B、C位置,为了保持高模数应当在B处喷入最高百分比的油。
表ⅡN-347的性能平均值松散黑色值所用的油位置 B B-C A-B-C试验号 12 17 10CTAB,米2/克 91.5 87.6 87.8(ASTM D3765-80)24M4 DBP,cc/100克 87.5 87.9 93.6(ASTM D3493-76)色调% TTRB 112.5 108.6 103.6(ASTM D3265-76)残留色调(a)5.6 4.2 0.4300%模数30′ 0.20 -0.15 0.30工业参考炭黑(TRB)#5 mPa(ASTM D412-75)超出40′的 -2.3 -0.7 -0.9(以超出%表示的差)(ASTM D1054)产率,磅/加仑 5.529 5.466 5.265换算成普通CTAB,24M4的值色调,89米2/克(CTAB) 109 107 10299cc/100克(24 M4)300%模数,89米2/克(CTAB) 1.8 1.1 0.999cc/100克(24 M4)超出的 -2.5 -1.5 -1.489米2/克(CTAB)时的产率 5.589 5.432 5.236
表Ⅱ续所用的油位置 A-B-C-D B-D试验号 8 5CTAB,米2/克 81.6 92.8(ASTM D3765-80)24M4 DBP,cc/100克 93.9 89.0(ASTM D3493-76)色调% TTRB 100.7 106.8(ASTM D3265-76)残留色调(a)1.3 -0.3300%模数30′ -0.1 -1.0工业参考炭黑(TRB)#5 mPa(ASTM D412-75)超出40′的 -0.6 -0.7(以超出%表示的差)(ASTM D1054)产率,磅/加仑 5.604 5.509换算成普通CTAB,24M4的值色调,89米2/克(CTAB) 103 10399cc/100克(24 M4)300%模数,89米2/克(CTAB) -0.1 0.699cc/100克(24 M4)超出的 -2.2 -0.689米2/克(CTAB)时的产率 5.427 5.600
表Ⅱ续所用的油位置 C-D A-C-D A-D试验号 3 2 1CTAB,米2/克 89.2 86 86.9(ASTM D3765-80)24M4 DBP,cc/100克 86.2 83 99.2(ASTM D3493-76)色调% TTRB 107 107 97.3(ASTM D3265-76)残留色调(a)1.1 2.2 -4.3300%模数30′ -0.2 0.2 0.8工业参考炭黑(TRB)#5 mPa(ASTM D412-75)超出40′的 -0.2 0.6 0.6(以超出%表示的差)(ASTM D1054)产率,磅/加仑 5.785 5.83 N/A换算成普通CTAB,24M4的值色调,89米2/克(CTAB) 104 105 9899cc/100克(24 M4)300%模数,89米2/克(CTAB) 1.4 1.9 0.699cc/100克(24 M4)超出的 -0.8 -0.9 0.189米2/克(CTAB)时的产率 5.790 5.795 N/A
(a)残留色调=测得的色调-〔56.0+1.057(CTAB)-0.002745(-CTAB)-0.2596(DBP)-0.201(NSA-CTAB)〕
表Ⅲ中详细说明了使用本实施例前述反应器生产N-326炭黑的情况。
表ⅢN-326试验操作空气速率(SCFH) 179372互斯油速率(SCFH) 11503油速率(加仑/小时,GPH) 432A处油% 0B处油% 40C处油% 40D处油% 20预猝灭速率 0主要猝灭速率(GPH) 482猝灭位置 170″KNO(8%)速率(cc/分) 141空气温度(°F) 1215热输入(英热单位/标准立方英尺) 82产率(磅/加仑) 5.683反应器压力(磅/平方英寸,表压) 3.35油喷嘴压力(磅/平方英寸,表压) 152甲苯脱色 87Ⅰ表面积 84CTAB表面积 83.1正常的DBP 81.824M4 DBP 69.2色调 108.7残留色调 1.8
表4详细说明了在某些输入参数和炭黑产品性能之间的依赖关系。
表Ⅳ反应器的回归方程300%模数30′,NR900Mod ASTM D412-75=-286.3-3.381*NA-4.2885*ORA+0.0413*ORB-0.6819*ORC-3.1177*ORD-12.4863*C+17.8926*PSR=0.64均方根误差(§)=136平均值=-59.69色调ASTM3625=86.2347-0.0458*NA-0.0985*ORA+0.0383*ORB+0.0147*ORC-0.0870*ORD+0.4564*C-0.2029*PSR=0.911均方根误差=1.95平均值=107.53TR(事先规定的)=4.1627-0.0399*NA-0.0554*ORA+0.0647*ORB+0.0433*ORC-0.0576*ORD-0.0599*C+0.0228*PSR=0.646均方根误差=2.03平均值=2.52RB(事先规定的)=17.93+1.205*10-5*AR-0.0105*QP-0.0139*NA-0.0017*ORA-0.0085*ORB-0.00015*ORC+0.0170*ORD-0.1588*C-0.0588*PSR=0.647均方根误差=1.10平均值=-1.21
Y=7.006-0.0047*NA+0.0202*HI-0.162*ORA-0.0077*ORB-0.0089*ORC-0.0041*ORD-0.02395*CR=0.643均方根误差=0.18平均值=5.453。
下表中说明了表Ⅳ中所用变量的含意。
表ⅤDP=数据点AR=空气速率(SCFH)(180000-230000)QP=反应被初始猝灭时以英寸表示的节流管之后的猝灭位置(0″-170″)NA=喷嘴角度(45°~100°)HI=热量输入(英热单位/标准立方英尺)(74-84)QRA=全部油中在‘A’位置处所占的百分比(0~50%)ORB=全部油中在‘B’位置处所占的百分比(0~100%)ORC=全部油中在‘C’位置处所占的百分数(0~85%)ORD=全部油中在‘D’位置处所占的百分数(0~50%)C=CTAB(ASTM D3765-80)(76-114)PS=24M4 DBP ASTM D3493-76(69-101)T=色调 ASTM D3265-75(97-122)TR=残留色调(-6~8.4)Mod.=300% NR900 30′模数△IRB#5(-640~+400单位)(ASTM D412-75)RB=超出40′的〔ASTM D1054(-6.9~+2.2)〕CC=KNO3流速(cc/分)8%Y=产率(磅/加仑)(4.645~5.989)。
权利要求
1.炭黑反应器,其中包括--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会聚区,--反应器喉管,其中所说的会聚区把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与所说的反应器喉管相连,--一般为园柱形的且处于所说反应器喉管的下游的热解区,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的直径是所说反应器喉管直径的大约1.5至大约5倍,所说的燃烧区、会聚区、喉管和热解区是由侧壁所限定的,而所说的侧壁还为反应器限定出具有纵向轴的反应气流通路,--在所说的反应器喉管与热解区之间,至少装有一个一般为环形的壁,所说的一般为环形的壁朝向下游方向,--提供热燃烧气体的装置,使此热燃烧气体由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流向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在所说的一般为园柱形的热解区的下游端导入猝天液体的装置,对上述反应器的改进包括--在沿所说反应器纵轴互相有间隔的位置上,朝该反应器的所说纵轴一般是径向向内地通入含碳原料的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
1的炭黑反应器,其中所说的通入含碳原料的装置包括-在所说反应器纵轴方向互相有间隔的位置上通过所说的侧壁,一般是径向向内开口于所说反应气流通路中的数个出口,-在至少部分所说的出口中,装有数个原料喷射器,-含碳原料源,和-把含碳原料源与所说的数个原料喷射器连接起来的管道输送装置。
3.按照权利要求
2的炭黑反应器,其中每个原料喷射器喷射出连续的原料流。
4.按照权利要求
2的设备,其中每个原料喷射器喷射出原料喷雾体,其中所说的喷雾体具有锥状雾型。
5.按照权利要求
4的设备,其中对每个原料喷射器均加以限定,以便使所说锥状雾型的园锥夹角处于30°至大约120°的范围内。
6.按照权利要求
4的设备,其中所说的通入含碳原料的装置包括-在相对于所说反应器纵轴的第一纵向位置上,通过所说会聚区侧壁,设置周向互相有间隔的第一组出口,其中至少一个出口里安置有原料喷射器,-在相对于所说反应器纵轴的第二纵向位置上,通过所说反应器喉管的侧壁,设置周向互相有间隔的第二组出口,其中至少一个出口中安置有原料喷射器;和-在相对于所说反应器纵轴的第三纵向位置上,通过所说的热解区侧壁,设置周向互相间隔的第三组出口,所说的第三组出口处于所说反应器喉管下游端,与朝向下游方向的一般为环形的壁之间的距离大约为4倍喉管直径,其中至少一个出口中安置有原料喷射器。
7.按照权利要求
6的设备,其中所说的通入含碳原料的装置还包括第四组出口,所说的第四组出口处在相对于所说反应器轴的第四纵向位置上,在所说第一组出口的上游通过所说会聚区侧壁,沿周向间隔地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出口中设置有原料喷射器。
8.按照权利要求
7的设备,其中所说第四组出口与第三组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反应器喉管直径的大约6倍。
9.按照权利要求
8的设备,其中所说第四组出口与第三组出口之间的距离,处于3~6倍反应器喉管直径的范围内。
10.生产炭黑的方法,其中包括-在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内形成热燃烧气体,-使所说的热燃烧气体,从一般为园柱形的燃烧区,经过会聚区、在最窄处具有一定直径的反应器喉管之后,流入热解区,其中所说的热解区的直径为所说反应器喉管直径的大约1.5至大约5倍,而且由设置在所说反应器喉管和热解区之间的至少一个一般为环形的端壁连接到所说反应器喉管的下游端,所说的一般为环形的端壁朝向下游方向,-其中所说的燃烧区、会聚区、反应器喉管和热解区均由反应器侧壁所限定,而且-一般是径向向内把含碳原料通入所说的热燃烧气体中,以便引发碳形成反应并借以生产炭黑,对上述方法的改进包括-在纵向互相有间隔的位置上,把含碳原料通入所说的会聚区、反应器喉管和热解区中的至少两个区域里的热燃烧气体中。
11.按照权利要求
10的方法,其中将含碳原料喷雾到所说的会聚区中以及所说的反应器喉和热解区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12.按照权利要求
11的方法,其中在限定所说会聚区、反应器喉管和热解区中任何一个区域的侧壁上,一般是径向向内地将含碳原料喷入热燃烧气体之中。
13.按照权利要求
12的方法,其中在至少二个纵向互相隔开的位置上将含碳原料喷雾到所说的会聚区中。
14.按照权利要求
12的方法,其中在大约2倍至大约6倍反应器喉管直径范围内的纵向距离上,将所说的原料通入热燃烧气体中。
专利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纵向互相有间隔的位置上将油原料通入热燃烧气体之中并利用热燃烧气体使油原料热解的方式生产碳黑的方法和设备。
文档编号C09C1/44GK86103806SQ86103806
公开日1986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6月5日
发明者埃拉斯·维布·亨德森, 马克·利·格拉利 申请人:菲利普石油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