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轻型载货车后下部可摆式防护追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724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轻型载货车后下部可摆式防护追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货车后下部防追尾装置,尤其适于中轻型载货车(8吨以下)。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仍然是小轿车和载货车混合车道,经常容易出现小轿车追尾载货车后下部的车祸,虽然,也有些载货车后下部直接固设平面挡板,以防小轿车追尾,但是,由于追尾轿车的冲撞速度不同,冲撞的能量大小也不同,往往不是造成货车后下部和小轿车头部损坏,就是小轿车追尾到载货后下部内,而且载货车行驶中遇到障碍物时,还会与上述固定平面挡板发生冲撞。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轻型载货车后下部可摆式防护追尾装置,它是在载货车后下部设置一种能多点塑性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的摆臂式结构,而且载货车行驶中路面遇到障碍物时,摆臂式结构还能自动抬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两摆臂、一框架、两固定架、两弹性锁定装置及两斜支撑,其中,一框架是由两环管、多根立管、两后连接板及多组叠管组成,该框架以其两后连接板分别连接在两摆臂下段,而两摆臂顶段分别枢接在两固定架的销轴上,其特征是在固定架的两侧板外侧分别固设一加强圈、且套接在销轴上,又在固定架两弯曲内壁顶段处分别固设一设竖圆棒,而其底板内侧中段固设两段长条垫板;在摆臂顶段两侧板内侧分别固设一加强板、且活动套在销轴上,而在该摆臂中段和下段内壁上固设相对的二加强槽钢;在框架的立管和后连接板之间、且在两环管中间设有多根斜支撑管。
所述多根支撑管形成M字形状。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减轻冲撞时小轿车的损坏,并能防止小轿车钻入载货车后下部内。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侧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
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
图1的B-B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后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俯视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受小轿车冲撞后变形状态图。
图中1、摆臂,11、加强板,12、加强槽钢,13、加强槽钢,14、加强板,2、框架,21、环管,22、立管,23、后连接板,24、叠管,25、斜支撑管,3、固定架,31、销轴, 32、竖圆棒,33、加强圈,34、长条垫板,4、弹性锁定装置,5、斜支撑,6、载货车横梁。
本实施例包括两摆臂1、一框架2、两固定架3、两弹性锁定装置4及两斜支撑5,如
图1~5所示,其中两固定架3是以底面板固定连接(如焊接)在载货车横梁6的底架后端面上的槽型钢,如
图1所示,该固定架3的两侧板上穿设一销轴31,属现有技术;又在该固定架3的两侧板外侧分别固设一加强圈33、且套接在销轴31上,以增大固定架3的侧板孔与销轴31的接触面积;该固定架3两弯曲内壁顶段处分别固设一段竖圆棒32,而其底板内侧中段固设两段长条垫板34,以增强抵挡摆臂1受冲撞力后的弯曲变形,如图2所示。
两摆臂1是以其顶段的两侧板孔活动枢接在销轴31上的槽型钢,属现有技术;该摆臂1顶段两侧板内侧分别固设一加强板11、且活动套在销轴31上,以增大摆臂1的侧板孔与销轴31的接触面积,而摆臂1底板上相应固设一加强板14,以增强摆臂1抗弯强度,如图2所示,而在摆臂1中段和下段内壁上固设相对的二加强槽钢12、13,以更加增强摆臂1的抗弯强度,如图3所示。
一框架2是由两环管21、多根立管22、两后连接板23、多组叠管24及组成M字形的多根斜支撑管25构成,如图4、5所示,以框架2的两后连接板23分别连接在两摆臂1下段底板外侧上,其中两环管21后侧连接多根立管22,而其前侧连接二后连接板23,每一环管21中间连接多组叠管24,在立管22和后连接板23之间、且在两环管21中间设有形成M字形的多根斜支撑管25,以加强框架2的强度,即吸收冲撞能力。
两弹性锁定装置4是由摆臂1前侧的水平销与固定架3上相对应处的弹性夹组成,在向前的推力下(推摆臂1)水平销夹紧在弹性夹内,使摆臂1垂直定位不动,而在向后的推力下(载货车正常行驶时,受地面障碍物抵挡)水平销脱离弹簧夹,摆臂1绕销轴31向后摆起,如
图1所示,属现有技术。
两斜支撑(加强槽钢)5连接载货车横梁6和固定架3,加强固定架3与载货车横梁6的连接强度,如
图1所示,属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防护追尾装置在受小轿车三种不同车速的冲撞试验吸能变形状态及数据如下(如图6所示)当小轿车以车速25公里/小时冲撞中轻型载货车(8吨以下)时,只有环管框架2被压缩变形位移为160mm左右,吸收能量约18338焦耳,相当于重量8.7吨力;当小轿车以车速30公里/小时冲撞中轻型载货车时,除环管框架2被压缩变形吸收1/4-1/5的能量外,剩余冲撞作用在摆臂1上,使摆臂1最大弯曲变形位移为180mm左右,吸收能量约35156焦耳,相当于重量14.4吨力;当小轿车以车速35公里/小时冲撞中轻型载货车时,除框架2和摆臂1变形吸收能量2/4-3/5,剩余的2/4-2/5冲撞能量作用在固定架3上,该固定架3上多点多处吸能变形位移为60mm左右,吸收能量约15.6吨力。
权利要求1.一种中轻型载货车后下部可摆式防护追尾装置。包括两摆臂(1)、一框架(2)、两固定架(3)、两弹性锁定装置(4)及两斜支撑(5),其中,一框架(2)是由两环管(21)、多根立管(22)、两后连接板(23)及多组叠管(24)组成,该框架(2)以其两后连接板(23)分别连接在两摆臂(1)下段,而两摆臂(1)顶段分别枢接在两固定架(3)的销轴(31)上,其特征是在固定架(3)的两侧板外侧分别固设一加强圈(33)、且套接在销轴(31)上,又在固定架(3)两弯曲内壁顶段处分别固设一段竖圆棒(32),而其底板内侧中段固设两段长条垫板(34);在摆臂(1)顶段两侧板内侧分别固设一加强板(11)、且活动套在销轴(31)上,而在该摆臂(1)中段和下段内壁上固设相对的二加强槽钢(12)、(13);在框架(2)的立管(22)和后连接板(23)之间、且在两环管(21)中间设有多根斜支撑管(2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中轻型载货车后下部可摆式防护追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根支撑管(25)形成M字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货车后下部防追尾装置。它主要是在固定架的两侧板外侧分别固设一加强圈、且套接在销轴上,又在固定架两弯曲内壁顶段处分别固设一段竖圆棒,而其底板内侧中段固设两段长条垫板;在摆臂顶段两侧板内侧分别固设一加强板、且活动套在销轴上,而在该摆臂中段和下段内壁上固设相对的二加强槽钢;在框架的立管和后连接板之间、且在两环管中间设有多根斜支撑管。从而,可减轻冲撞时小轿车的损坏,并能防止小轿车钻入载货车后下部内 。
文档编号B60R19/00GK2447230SQ0023668
公开日2001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6日
发明者李博良, 李博成 申请人:李博良, 李博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