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461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支承发动机本体的管道构件(安装部件)作为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使用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
过去,那种将动力装置安装在车体中央部地板下的透平车(タ-ボ车)为了确保车内空间,如图5所示,是将动力装置21、即发动机22和传动装置23布置在尽量接近地面24的位置。然而,在为了提高振动噪音性能而安装支承发动机22的安装部件25的场合,限于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关系,要将安装部件25围绕发动机22而布置在发动机22的前侧或后侧。在图5中,符号U表示车体的上方,R表示车体的后方,F表示车体的前方。
另外尤其是在4WD(4轮驱动)的场合,由于分动箱(未图示)很大,安装部件25无法通过发动机22的后侧,而是如图6和图7那样通过前侧。
而且前述透平车从性能角度出发,必须将与增压器(排气涡轮式)26连接的中间冷却器27布置在挡风的车辆前方,故来自中间冷却器27的中间冷却器管道28就在车辆前部向车辆左右两边分配,即,从车辆前方F起,一根管道28分配给排气方的增压器26,另一根管道28分配给吸气方的节流阀29。
在图5到图7中,符号30是由安装托架31和安装件(图6中右侧)32组成的安装构件,在图6和图7中,符号33表示前传动轴,在图7中,符号34L、34R表示左侧车体框架和右侧车体框架,符号35表示连接框架34L和34R的横跨部件。
在上述传统技术中,当透平车为4WD的场合,如果将安装部件25布置成包围发动机22前侧的状态,则因前传动轴33也要通过前侧,为了避开它,安装部件25的形状就要变得很复杂。
而且,中间冷却器管道28也是从车辆前方起向车辆左右分开配置的,为了避开前传动轴33,其形状也变得很复杂。
再有,中间冷却器管道28和安装部件25的位置靠得很近,难以保证相互间的空隙。在这种场合,如果优先配置安装部件25,就必须使中间冷却器管道28绕到车体框架34L、34R的外侧。导致中间冷却器管道28过长、重量增加、成本上升。另外,如果中间冷却器28过长,就容易被压坏,导致性能低下。
实公平5-34412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吸气装置,是使从中间冷却器到吸气岐管为止的吸气管道穿过侧框架内,但其并未解决本发明的省去中间冷却器管道的课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吸气通道,是将支承发动机的安装部件(管道构件)的中空部分用作吸气通道的一部分,并省去中间冷却器管道,以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同时避免安装部件形状复杂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在车辆上配置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受连接前侧面和两侧面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管道构件支承,将该管道构件的中空部分作为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使用。
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将支承车辆中配置的动力装置(发动机和传动机)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管道构件的中空部分用作从增压器到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用该管道构件供给吸入的空气。由于这样的连接,可省略专用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中间冷却器管道)。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在方案1中,前述吸气通道构成从增压器经过对已增压的吸入空气加以冷却的中间冷却器到达节流阀的通道的一部分。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用支承动力装置的管道构件构成从增压器经过中间冷却器到达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即,将支承动力装置的管道构件用作连接位于发动机排气方的增压器和位于发动机吸气方侧面的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以削减中间冷却器的上游、下游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中间冷却器管道),增加安装部件或发电机等发动机辅机的布置灵活度。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在方案2中,前述管道构件在动力装置前面的任意部位被分割,一方作为中间冷却器的上游通道使用,另一方作为中间冷却器的下游通道使用。
技术方案3的发明为了提高冷却性能,使用位于动力装置前面的管道构件作为往往配置在动力装置前面的中间冷却器的吸气通道。通过这样利用管道构件,可在不增加零件的前提下形成中间冷却器用的通道。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方案3中,用于前述中间冷却器的上游通道的管道构件构成将中间冷却器和增压器连接的通道的一部分,前述管道构件与增压器上的管道之间的连接部位于前述动力装置两侧面中的任一方,同时作为前述中间冷却器的下游通道使用的管道构件构成将中间冷却器与节流阀连接的通道的一部分,前述管道构件与节流阀上的管道之间的连接部位于前述动力装置两侧面中的另一方。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将来自增压器的吸气通道、即增压器上的管道与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管道构件连接,并将通往节流阀的吸气通道、即节流阀上的管道与位于发动机吸气侧的管道构件连接,以有效地利用支承动力装置两侧面的管道构件。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在方案1中,将连接前述动力装置两侧面部和管道构件的安装构件与前述管道构件连接,且连接有该安装构件的管道构件的部位在前述动力装置两侧面部中至少一方具有吸气共鸣器的功能。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使管道构件中未作为主吸气通道使用的部分发挥吸气共鸣器的功能,故不必再设专用的共鸣器。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在方案1中,在车辆中配置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受连接前侧面和两侧面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管道构件支承,该管道构件构成从空气滤清器到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
采用技术方案6的发明,即使是空气滤清器和节流阀以发动机本体为中心分为吸气侧和排气侧的无增压器车辆,由于可将支承动力装置的管道构件用作从空气滤清器到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故不必为了避免管道构件与安装构件之间相互妨碍而布置新的吸气通道。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的示意俯视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1所示安装部件的后端部做成吸气共鸣器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的俯视图。
图5是将发动机配置在车体中央部地板下方的车辆安装部件的侧视图。
图6是传统安装部件和中间冷却器管道布置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立体图。
以下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凡与图5到图7所示相同的部分均用相同符号表示。图1和图2示意地表示将动力装置21配置在车体中央地板下的透平车的主要部分。车辆上配设有作为动力装置21的发动机22和传动机23。
在动力装置21的前侧面及两侧面,配置有包围动力装置21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用金属管道做成的安装部件1。安装部件1经过设在发动机22两侧面的安装构件30而对发动机本体进行支承。
上述安装部件1在发动机22前面的适当位置被分割,分割后的一个安装部件1L从发动机22的前面沿发动机22的左侧面配设,另一个安装部件1R则从发动机22的前面沿发动机22的右侧面配设。
另外,安装部件1L、1R各自的前部在发动机22的前面部弯折,并沿着车辆前进方向笔直地平行延伸。它们的两个前部在连接板2上焊接为一体。这样的安装部件1通过分别焊接于一个安装部件1L及另一安装部件1R上的托架3而悬挂在未图示的车体上。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避开四轮驱动(4WD)用的前传动轴33,一个安装部件1L的靠近发动机22前面的部分做成向上弯曲的形状。
而且,如上所述,安装部件25是用管道构件做成的,故可将其内部的中空部分兼用作吸气通道的一部分。因此在一个安装部件1L的位于发动机22左侧面的部位连接着增压器上的管道4的一端,该管道4的另一端与排气涡轮式增压器26连接。
在另一个安装部件1R的位于发动机22右侧面的部位,连接着节流阀上的管道5的一端,该管道5的另一端与节流阀29连接。另一安装部件1R与节流阀上的管道5之间的连接部一般设在另一个安装部件1L与增压器上的管道4之间的连接部的相反一侧。
在一个安装部件1L和另一个安装部件1R各自的前部连接着对增压后的空气加以冷却用的中间冷却器27。
通过上述方式的连接,就用增压器上的管道4和管道构件的一个安装部件1L构成中间冷却器27的上游通道,并用管道构件的另一个安装部件1R和节流阀上的管道5构成中间冷却器27的下游通道。另外,用前述上游通道、中间冷却器27和前述下游通道形成车辆的吸气通道。
另外,在一个安装部件1L上装有将此一个安装部件1L与发动机22的左侧面部连接的左安装构件30L。而在另一个安装部件1R上则装有将此另一个安装部件1R与发动机22的右侧面部连接的右安装构件30R。
左安装构件30L由安装托架31L和安装件(未图示)构成,右安装构件30R由安装托架31R和安装件32R构成(图1的右安装构件30R是由安装托架31R和安装件32R一体形成)。这些左右安装部件1L、1R和发动机22用公知的安装构件30L、30R连接。
而且如图3所示,一个安装部件1L的连接着左安装构件30L的部位的中空部分未作为吸气通道的主通道使用,故可以将该部分作为吸气共鸣器6使用。而另一个安装部件1R的连接着右安装构件30R的部位的中空部分也未作为吸气通道的主通道使用,故也可以将该部分作为消除特定频率的吸气共鸣器6使用。
在这种场合,在一个安装部件1L和另一个安装部件1R的后端部嵌入盖子7(见图2)以保持气密性。只要改变该盖子7的安装位置,即可容易地改变共鸣器6的容量。上述吸气共鸣器6只要在一个安装部件1L和另一个安装部件1R中的一方形成即可。
以下说明实施形态的作用。将作为传统中间冷却器管道28(见图6和图7)的一部分的增压器上的管道4、节流阀上的管道5及中间冷却器27与在发动机22的前面及两侧面围绕发动机22配置的、由管道构件形成的安装部件1连接,以将安装部件1兼用作中间冷却器管道。由此可省去传统的中间冷却器管道28。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用增压器26压缩吸入空气,并将此压缩空气从增压器上的管道4及一个安装部件1L送往中间冷却器27,以使因压缩而上升的吸入空气的温度下降,并将温度下降后的吸入空气经过另一个安装部件1R及节流阀上的管道5而供给节流阀29以使之燃烧。如果这样将安装部件1用作吸气通道的一部分,即使省去传统的中间冷却器管道28,也能确保足够的吸气通道。
图4表示又一实施形态。本实施形态是在那种将空气滤清器8与节流阀29分开安装在车体的左右两边的无增压器车辆上,将与空气滤清器8连接的空气滤清器上的管道9与安装部件10的一端连接,同时将与节流阀29连接的节流阀上的管道5与安装部件10的另一端连接以将它们连成一体,并可将安装部件10用作吸气通道的一部分。这样也不必设置新的吸气通道。
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故采用技术方案1的发明时,由于将对配置在车辆上的动力装置进行支承的管道构件作为从增压器到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利用,故可削减专用吸气通道的一部分。由此可减少零件数量和装配工时,提高作业效率。另外,通过削减零件数量,可大幅度减轻重量,同时节省空间。而且因吸气通道(中间冷却器管道)比原来缩短,故能提高中间冷却器的性能。又由于不设中间冷却器管道,更便于安装部件的布置。
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由于将支承动力装置的管道构件作为将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增压器和位于发动机吸气侧侧面的节流阀连接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利用,故可削减中间冷却器的上游及下游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中间冷却器管道),可增加安装构件或发电机、压缩机等发动机辅机的布置灵活性。另外,由于不必为了避开安装构件而布置中间冷却器管道,故不会有中间冷却器管道从框架向外伸出,可增加外表美观性。从而可提高商品价值。
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通过使用动力装置前面的管道构件来作为为提高冷却性能而一般布置在动力装置前面的中间冷却器连接管,不必增加新的零件即可为中间冷却器配设管道。
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在位于发动机排气侧的管道构件上连接增压器上的管道,并在位于发动机吸气侧的管道构件上连接节流阀上的管道,故能有效地使用对动力装置的两侧面进行支承的管道构件。
采用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使管道构件的未作为主吸气通道使用的部分作为吸气共鸣器发挥功能,故不必设置专用的共鸣器。由此可节省空间,且可减少零件数量和装配工时,故可提高作业效率。另外,由于削减了零件数,可大幅度减轻重量。
采用技术方案6的发明,即使是空气滤清器与节流阀以发动机本体为中心分设在吸气侧和排气侧的无增压器车辆,也可将支承动力装置的管道构件用作从空气滤器到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使用,故不必为了避免与安装构件等的相互妨碍而设新的吸气通道。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辆上配置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被连接前面和两侧面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管道构件支承,将该管道构件的中空部分作为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构成从增压器经过对已增压的吸入空气加以冷却的中间冷却器到达节流阀的通道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构件在动力装置前面的任意部位被分割,一方作为中间冷却器的上游通道使用,另一方作为中间冷却器的下游通道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上游通道的管道构件构成将中间冷却器和增压器连接的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管道构件与增压器上的管道之间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动力装置两侧面中任一方,同时作为所述中间冷却器的下游通道使用的管道构件构成将中间冷却器与节流阀连接的通道的一部分,所述管道构件与节流阀上的管道之间的连接部位于所述动力装置两侧面中另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将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两侧面部和管道构件的安装构件与所述管道构件连接,且连接有该安装构件的管道构件的部位在所述动力装置两侧面部中至少一方具有吸气共鸣器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车辆中配置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受连接前面和两侧面的、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管道构件支承,该管道构件构成从空气滤清器到节流阀的吸气通道的一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发动机的吸气通道结构,车辆上配置有发动机22和传动机构23组成的动力装置21,用由俯视呈大致U字形的管道构件形成的安装构件1支承该动力装置21。而且将该安装部件1的中空部作为吸气通道的一部分使用。吸气通道构成从增压器26经过对增压后的吸入空气加以冷却的中间冷却器27到达节流阀29的通道的一部分。本发明可省去中间冷却器管道,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同时避免安装部件形状复杂化。
文档编号B60K5/12GK1321828SQ0111719
公开日2001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28日
发明者加藤信一郎, 和田学, 小林笃司 申请人:铃木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