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0935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镜,详而言之,是关于为了映现车身后方而在驾驶室两侧的门侧面向车身侧面伸出安装的门镜的改进。
背景技术
在车辆驾驶室两侧,作为一种安全装置,安装了映现车身后方情况的门镜。
但,一般在门镜上存在有不能映现出后方的死角。因此,如果为了可以看到该死角部分而改变镜面的反射角,则存在着使原来可目视的部分变成了死角而不可目视这样的矛盾的问题。从而,为要以门镜确认后方的安全,必须注意这种特性。另外,如为目视车身后方远处而调整镜面的反射角,也有着为防止由内圈差引起的卷入路边的对后轮部分的目视是很难的问题。
再者,在狭窄道路上会车时,或将车辆收入狭窄的车库内时,即使将门镜稍稍倒下,也可减小车辆宽度;但如这样使门镜倒下,本来可以门镜目视的后方全然看不到,有着难以确保后方安全的问题。
另外,如像所述那样,为目视车身后方远处而调整镜面反射角,在后退时,对后轮周围情况的确认仍然困难,有着容易引起脱轮等事故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日本专利JP2000-272419A中展示了将门镜的外侧部分的镜面成凸状弯曲,由扩大视野,尽可能减小产生死角;或像日本专利JP2000-108782中展示的那样,在门镜侧面贴附另一镜面,在门镜折叠时以该镜面确认车身后方的安全。
但是,前一种使门镜外侧部分的镜面成凸状弯曲来扩大视野的提案,由于用于目视车身后方远处的平坦的主镜面连续成凸状弯曲镜面,所映现出的影像,看到的将从所述主影像变化成很不自然的歪斜状态,除了影像判读困难问题之外,恐怕还有因行走中的歪斜所形成的变化影像引起的迷惑而分散对前方注意。
另外,要想防止卷入路边,为可目视后方车轮周围的调整门镜的话,也有着不能目视车身后方远处的问题不能解决。
另外,后一种在门镜侧面另外贴附小镜的发明,在展开使用门镜时,侧面小镜不仅安全不能起确认安全的作用,而且太阳光或对面车头灯的灯光向意想不到的方向的反射,恐怕也成了其他车辆安全运行的障碍。还有,行车中容易接触其他物体,一经接触很容易破坏,以后即不能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开发这样的门镜为课题即,在可简单解决通常行车中的门镜上下或左右产生的死角的同时,对于在将门镜折叠起来的状态下后退时,也可很容易对后方进行确认。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门镜为为映现车身后方情况的向车身侧方伸出的镜面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割开,在各个的分割镜面上附设有反射角调整机构,使被分割的镜面的反射角可独立任意改变。
从而,通过分别任意地遥控操作分割的镜面的反射角,可由一方的分割部分目视到主反射映像,以另一方的分割部分可观察到驾驶员愿看的方向,比如侧方等;可减少那些死角,或可消除死角。
而且,上述的分割线可成水平方向、将镜面上下分开;也可将分割线成垂直方向、将镜面左右分开。
这种情况下,可由前一种下方的分割镜面目视车身后方下部;同时可由上方分割镜面目视车身后方远处,可对车身的远近两方的后方视野进行确认。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内侧分割镜面目视车身后边远方;而以外侧的分割镜面目视车身侧方的近处。
另外,在后一种情况下,也可将外侧门镜转动伸出,使镜面向着外侧。
在这种情况下,为使车身后方无死角可调整镜面反射角;同时,即使在叠起门镜时,由转动伸出到门镜侧面的镜面可观察车身后方,可确保安全。
在上述门镜中,也可构成为,分割为二部分的镜面由共同的基板支承着,该基板可由第一角度调节机构将反射角改变为任意角度,而任一方的分割镜面则可由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独立地进行反射角调节。
被分割的镜面,由于整体上可一体进行角度调节,即使被分割仍是将镜面整体连结为一块的状态下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使被分割的镜面变化为各自独立的角度。扩展了适应范围。


图1是实施例一的门镜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门镜的另一构成例正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一的门镜再一构成例立体图。
图4是说明实施例二的门镜机构的剖面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二的门镜机构的要部正视图。
图6是说明实施例二的门镜机构的要部侧视图。
图7是说明实施例二的门镜机构的要部剖面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门镜另一构成例剖面图。
图9是实施例二的门镜再一构成例剖面图。
图10是实施例三的门镜的剖面图。
图11是实施例三的门镜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三的门镜的另一构成例的剖面图。
图13是实施例四的门镜的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四的门镜另一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15是实施例五的门镜的剖面图。
图16是实施例六的门镜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边对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门镜加以说明。
实施例1图1所示的门镜1,其用于映现后方情况的镜面4,像图示那样被分割成近车身的内侧与远离车身的外侧,分割镜面4a、4b由图中虚线所示那样分别设在分割镜面4a、4b背面的反射角调节机构2、3可任意改变其反射角。而且,进行该角度调节的机构使用了与现有机构相同的机构,现就反射角调节机构2对其构造进行说明。首先,由垂直轴2a与水平轴2b交叉成十字状的轴的垂直轴2a,支承于门镜的壳体1c一侧的轴承2c。而作为构成十字状的轴的另一轴的水平轴2b则支承于镜面4a或镜面4b的背面侧的轴承2d,在各自轴上设置弹簧(图中未示出),以向一定方向转动的方式赋能。另外,在壳体1c侧。在成十字状的轴的垂直轴2a、水平轴2b的延长线上可自由伸出地设突起2e、2f。该突起2e、2f可一边克服由所述弹簧产生的弹簧力推压镜面4a的背面,一边向着镜面4a方向伸出,借此可在三维方向改变镜面的反射角度。
如依该门镜1,由于可由反射角调节机构2、3分别独立地调节镜面4a、4b的反射角,一方的镜面4a的死角部分可由另一方的镜面4b补偿;而且,其角度调节可由驾驶员一边观察各镜面4a、4b,一边远距离操纵反射角调节机构2、3进行任意调节,故可尽可能地消除门镜1的死角。
作为上述实施例,示出了将镜面左右分割的情况,但也可以像图2所示的那样上下分割,可以反射角调节机构2、3各自对所分割的镜面4c、4d独立地进行角度调节。
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借助上部分割镜面4c目视后方远方,借助下部分割镜面4d目视后方下部,对后方的障碍物、从远近两方都可观察到。前进运行时,可防止由内圈差形成的跨越路边;后退运行时可防止脱轮等。
另外,也可将图1所示的左右分割镜面与图2所示的上下分割镜面组合起来,比如将图1所示的镜面4a像图2所示那样上下分割,分别独立地进行反射角调节。
另外,如图3所示,也可将弯曲了外侧部分的镜面左右分割,分别对镜面4a、4b可独立地进行反射角调节。
这种情况下,由于将弯曲的镜面以分割线4e从视觉上明确地区分开,由于从平面内曲面连续形成反射像,也可避免产生迷惑。
如以上说明,如依该门镜,由于被分割的镜面其各自的反射角可任意调节,一方镜面的死角可由另一方镜面补偿,故可改善门镜映现的后方的可视性。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的门镜,图4中示出了其剖面。左右分割的镜面分别由各自的角度调节机构2、3进行任意的角度调节;外侧的镜面4b,如图5、图6所示,由具有滑块连杆机构的转动机构7,连同角度调节机构3向门镜1侧面1a方向展开并伸出。
该转动机构7具有相对镜面4b成直角方向于壳体1c内面设置的导轨7a,沿该导轨7a滑动移动的滑块7b,枢支于相对该滑块7b的滑动方向成直角的轴上的小齿轮8与设于滑块7b的行程末端部的齿条9,同轴枢支在所述小齿轮8的轴上、前端部像图4所示那样成倒J字状弯曲的转动臂10,通过与实施例一相同构造的角度调节机构3安装于该转动臂10的倒J字状前端部的镜面4b;驱动滑块7b沿导轨7a滑动的曲臂11,枢支于相对滑块7b的滑动方向成正交的转动轴12上,使前端的长沟11a配合于设在滑块7b的销子7c,由曲臂11的转动,可使滑块7b滑动移动。在转动轴12上,连接着相应于后视镜1本体的转动而使转动轴12转动的曲柄13和连杆14,连杆14可自由转动地枢支于轴16上,而该轴16枢支于设在车身5上面的轴承15上。
在图4中,17表示驱动门镜1转动的马达,在其轴上设齿轮18,由远距离操纵马达17使其转动驱动门镜侧从动齿轮19转动。从而使门镜1可以沿车身侧面叠起地反向展开。
下边说明门镜的动作。
在通常的行走使用时,调节分割了的镜面4a、4b的水平、垂直轴线周围的转动角、调节各自的反射角,用于映现后方情况。
在窄道会车或入库而折叠门镜时,以手动或马达17的远距离操作折叠门镜。
这时,如门镜1向折叠方向转动,依次拉开转动轴12与车身侧支承16(见图4)的相对间隔,因此,曲柄13拉动连杆14,由此轴12转动;如图7所示,由转动的曲臂11推压,通过销7c,滑块7b向镜面4b的前面方向移动。
由于滑块7b与分割镜面4b以转动臂10相结合,由滑动块7b的动作,分割镜面4b,按图7中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平行地向镜面的正面侧移出。
而后,倒J字状的转动臂10的内包空间10a一伸出到与壳体1c的开口端无干涉可转动的位置,小齿轮8开始啮合于齿条9,小齿轮8转动;由于该转动,转动臂10按图7中的箭头B指示的方向逆时针转动,使分割的镜面4b移至外侧伸出之后,像图7中箭头C指示的那样,向着外侧静止下来。
而且,在图7中,伸出的分割镜面4b的伸出距离,可由转动臂10的内包空间10a的宽度来调整。
这时,整个门镜1折叠于车身侧面;另一方面,伸出的镜面4b或伸出到可映现门镜1的侧面、即车身后方的位置的状态,在叠起门镜1的状态,仍可对后方进行确认。
而且,由于该分割门镜4b通过角度调节机构3安装于转动臂10,即使在转动伸出到门镜1侧面状态之后,仍可进行镜面4b的反射角调节。
另外,在将折叠起来的门镜1再展开的情况下,和所述步骤相反,伴随着被连杆14推压而转动的轴12的动作,由曲臂11转动滑块7b向回复方向被驱动,由此,由与齿条9相啮合的小齿轮8的转动,臂10向回复方向转动,而后,由滑块7b的回复移动、分割镜面4b平行移动被收入到壳体1c内,成为与当初的分割镜面4a相同的平面。在该状态,如果需要,再分别调整各自的反射角度。
从而,如依该实施例二的门镜,分割的镜面4a、4b分别可做任意的反射角调整,对相互的死角进行补偿,在沿车身那样折叠门镜1时,由于相应于其动作分割镜面4b可自动地展开伸出于门镜1的外侧面,故即使在折叠门镜1的状态,仍具有可以确认后方的效果。
而且,作为上述实施例二的门镜1,示出了由连杆机构使分割镜面4b的伸出的情况,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轴12与齿轮转动轴19上分别设皮带轮22、23,在两皮带轮间卷挂传动皮带24,门镜1的展开、折叠的转动动作由皮带传动到轴12。而且,图中25表示调紧皮带轮,像箭头所表示的那样,推压到皮带24上。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不同点仅在于以设置皮带轮22、23与传动皮带24代替图4所示的连杆14、曲柄13、轴16,其他都相同,故给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去其详细说明。
另外,除上述之外,也可以像图9所示的那样,对转动轴12也设驱动马达20,通过遥控操纵来驱动驱动马达20,从而通过齿轮20a、12a使分割镜面4b按箭头所示方向展开伸出。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不同点仅在于以设置驱动马达20来代替图4所示的连杆14、曲柄13、轴16,其他都相同,故给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去其详细说明。
实施例三实施例三的门镜1,如图10所示,分割的镜面4a、4b,可分别由与实施例一中所示的构造相同的角度调节机构2、3对反射角进行调节;同时,外侧的分割镜面4b,可与壳体1c的外侧侧壁1d一同向门镜1的外侧面展开伸出。
即,该实施例三的门镜1的分割镜面4b构成为,通过角度调节机构3安装于从轴12向外径方向延伸的弯曲臂10b上;同时,在分割镜面4b的外侧部分上一体设置形成门镜1的侧面部的侧面构件1d。
在轴12上安装有皮带轮22,与门镜1的齿轮转动轴19同轴设驱动皮带轮23,在这些皮带轮22、23间卷挂皮带24;像图中虚线所表示的那样,与门镜1转动同时,分割镜面4b向外方转动。而且,图中25表示调紧皮带轮,以箭头所示的方向推压于皮带24。
而且,在该实施例中也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各转动轴上设驱动马达17、20。而且,图13所示的构造,除没有传动皮带24、皮带轮22、23以外,其他与图10所示的门镜相同,因此仅给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去详细说明。
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由与车身连结的连杆和曲柄来驱动轴12转动。
该实施例三的门镜,有着用于使分割镜面4b向门镜1本体的侧方伸出的机构与实施例二的门镜1相比变得简化的优点。
如上说明,当这种门镜1沿车身侧面折叠时,可使分割的镜面向外方伸出。从而,可借助该分割的镜面目视车身后方,故可在窄道会车或进库等必须以折叠门镜状态运行时,可对后方进行确认。
实施例四实施例四的门镜1的构造,如图13所示,分割的镜面4a、4b可分别由角度调节机构2、3来调节反射角;同时,门镜1的壳体1c同样也分割成外侧31与内侧32。外侧的分割镜面4b,与壳体1c的分割部分31成一体、向门镜1的外侧面转动。
即,该实施例四的门镜1,其壳体1c外侧的分割部分31,可与内侧部分32分离并转动。就是说,该分割部分31可枢支于立设在从内侧部分32延伸出来的底座33上的轴34上并可绕该轴34自由转动。
在轴34与门镜1的转动轴19间卷挂着传动皮带24。在该传动皮带24上设调紧皮带轮25,由它调整张紧度来确保传动。
在该实施例四的情况下,被分割的外侧镜面4b,由于平时在收纳在门镜1的壳体31内的状态进行转动,可保护其不受雨水等的浸蚀。
而且,在该实施例的情况下,也可如图14所示的那样构成为由独立的驱动马达20驱动分割部31转动。而且,图14中所示的门镜1,除了没有传动皮带24、皮带轮22、23这一点之外,其他与图13所示的门镜相同,因此仅给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去详细说明。
虽然图中未示出,但也可以由与车身连结的连杆和曲柄来驱动轴34转动。
实施例五实施例五的门镜1,如图15所示,被分割的镜面4a、4b可分别由与实施例一所示相同构造的角度调节机构2、3调节其反射角;外侧的分割镜面4b,最终可展示伸出到门镜1的外侧1a的外面。
即,该实施例五的门镜1的分割镜面4b,连同镜面4b的角度调节机构3一起安装于基框26上。基框26连接于枢支在轴12上的臂27的前端。基框26由弹性夹持于臂27前端与壳体1c内面间、组装入连接部的枢支轴28的盘簧(图中未示出)等向箭头指示方向转动赋能。
在基框26的与壳体1c内面相接的端面上,设置滚子30。
在壳体1c内面,设置从壳体内方向外方敞开的方向倾斜的斜面1f,臂27转动时基框26按双点划线所示那样并行移动。
在上述臂27的相对于轴12的相反一侧27a上,连接着由弹簧29a向着轴向收缩的方向赋能的伸缩杆29。该伸缩杆29构成为,使设置于伸缩杆29外面的止动销29c配合于长沟29b,从而使伸缩杆29的伸缩不会超出一定限度,该长沟29b设于外侧的气缸。
该伸缩杆29的另一端,安装于支撑在车身5侧面的轴承5a的转动轴29d周围,并可绕该转动轴29d自由转动。
下边来说明该实施例五的门镜的动作。
由驱动马达17将门镜1驱动并向折叠方向转动时,伸缩杆29依次被拉伸,在由弹簧产生的收缩力增加的同时,臂27的另一端侧27a被拉伸,产生使臂27以轴12为中心转动的力。从而,臂27开始像双点划线表示的那样向压缩基框26的方向的转动。
因此,基框26成将滚子30压接于向壳体1c的开口方向倾斜的斜面1f内面的状态。从而,由该压接力与枢支轴28的向箭头方向转动的弹力,基框26沿斜面1f滑出,滚子30超过开口端1g时,由于在和臂27的连接轴部28部分向箭头方向赋能转动。基框26连锁地向壳体外方移动,最终,沿壳体外面静止下来。从而,在将门镜1折叠的状态下,分割镜面4b位于门镜外面。
在展开门镜1的情况下,由驱动马达17的转动,使伸展开的伸缩杆29收缩,而后由止动销29b限制伸缩杆29的伸缩,受到该力臂27向拉入分割镜面4b的方向转动,将分割镜面4b拉入壳体1c内,最终停止在图11所示的位置。
尚且,在该实施例五的情况下,也可在轴12上设臂27驱动用马达,也可做成可独立遥控操作;也可由连接于车身的连杆与曲柄驱动轴12转动。
实施例六该实施例六的门镜,如图16所示,被分割的外侧的镜面4b,由与另一内侧镜面4a共同的基框40支承。在该基框40上设第一角度调节机构2,两镜面4a、4b可由第一角度调节机构2同时进行角度调节;同时外侧的镜面4b,可由支承于基框40上的第二角度调节机构3进行角度调节。
从而,在将两镜面的反射角设定为一定之后,仅由第一角度调节机构2的调节,即可同时调节两方镜面4a、4b的反射角。
另外,在基框40上也可设置实施例二所示那样的将分割镜面4b伸出到门镜1的侧方的机构。
即,用于使分割镜面4b伸出的驱动力,这种情况下,采用电动马达42,在基框40上设导轨7a、滑块7b。而且这些构造中,除设于基框40上之外,其他与实施例二相同,因此,对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详细说明。
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展开门镜1之后,两镜面可由第一角度调节机构2同时变更角度,一旦将两者的关系设定之后,由于可在保持其关系的状态不可一体变更两镜面的角度,调节变得更容易。
如上所述,这些门镜,由于沿车身侧面折叠时、分割的镜面可向外方伸出来,可借助该分割的镜面来目视车身后方,在必须在窄道会车或入库等时而于折叠门镜状态运动时,有着可确认后方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门镜,其特征在于,为了映现车身后方而伸出到车身侧方的镜面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分割开,在各个分割镜面上设置反射角调节机构,使得该分割镜面的反射角可以独立地任意改变。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门镜,其特征在于,在门镜的分割镜面的背面,枢支着由水平轴与垂直轴构成的十字状轴中的任一个轴,另一个轴枢支于用来支承所述分割镜面的底座侧所设置的轴承上;在所述底座上,分别在各轴的延长线上可自由伸出地设置抵接于所述分割镜面背面的突起,使所述水平轴、垂直轴分别向抗拒所述突起的突出的方向转动赋能。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门镜,其特征在于,镜面被上下分割开。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门镜,其特征在于,镜面被左右分割开。
5.按权利要求4所记述的门镜,其特征在于,由分割线分割的镜面中,位于外侧的被分割的镜面,向着门镜侧面方向转动伸出,使镜面向着外侧。
6.按权利要求5所记述的门镜,其特征在于,分割为二部分的镜面,支承于共同的底座上,该底座可由第一反射角调节机构将反射角改变为任意角度;外侧的分割镜面可由设于所述基板的第二反射角调节机构将反射角改变为任意角度。
全文摘要
用于映现车身后方情况向车身侧方伸出的门镜的镜面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割开;在分割开的镜面上分别附设反射角调节机构,可独立地任意改变分割镜面的反射角;同时位于外侧的分割镜面,向着门镜的侧面方向转动伸出,使镜面向着外侧。
文档编号B60R1/072GK1493480SQ0314651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日
发明者山部秀康 申请人:株式会社亚托拉斯汽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