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81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属于轿车后座椅的改造技术。
2、背景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交通事业的发展,汽车的社会拥有量迅速增加,轿车已成为人们居家旅行或公务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使用轿车的过程中,乘坐者会在车程中有超过50%的时间处于歇息小睡的状态,但是,现有轿车在适合睡眠的功能设计上是不够的,在轿车后座椅,由于空间所限,靠背不能倾斜,且后排座椅的设计是不适合睡眠的,故后排座椅的乘客只能在极不舒服的睡姿下勉强睡眠。对其移动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被安排在后排座椅就座的年老长辈、幼儿、贵客、行政领导等重要的乘客,他们尤其需要一个舒适的旅行睡姿,但现有轿车的后排座椅却难于满足乘客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与后排座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乘客提供舒适睡眠位置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本实用新型巧妙地设置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空间里或靠背的后侧,使用时可方便快捷地固定于座椅上,还可直接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坐垫上,其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收放灵活,美观大方,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包括有靠背(1)、坐垫(12)及扶手(14),其中靠背(1)的后侧或扶手(14)的下方或坐垫(12)上装设有充气卧铺(13),充气卧铺(13)设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10),空腔(10)通过充气卧铺(13)上设有的充排气口及其充排气管(8)与气源连接。
上述充气卧铺(13)上设有可固定在座椅A处的固紧件(7)。
上述固紧件(7)可为魔术粘接带,也可为锁紧扣,扶手(14)相应位置上设有与之对应的魔术粘接带或锁紧扣。
上述充气卧铺(13)还设有与坐垫(12)前端面下部的内凹形状相对应的倒扣形状(13A)。
上述充气卧铺(13)的前端两侧还设有绑带(15)。
上述充气卧铺(13)在空腔(10)充入气体后其放置在坐垫(12)位置上的卧铺面(13B)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5°~+5°。
上述充气卧铺(13)的充排气口或充排气管(8)上设有充排气阀(9)。
上述充排气管(8)包括有充气管(81)及排气管(82)。
上述充排气阀(9)连接有可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其开启及关闭的充排气开关(5),其包括有充气开关(51)及排气开关(52)。
上述充排气开关(5)的外侧还设有控制保护盒(4);充气卧铺(13)的外侧还可设有保护盒(3);充气卧铺(13)在与坐垫(12)相对应的位置上还可装设有面垫(11)。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可与后排座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其巧妙地设置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空间里或靠背的后侧,使用时可方便快捷地固定于座椅上,还可直接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坐垫上,从而为乘客提供舒适睡眠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收放灵活,美观大方,方便实用,是一种设计巧妙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做成整体式在使用状态的立体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做成整体式在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组装在汽车座椅靠背上做成整体式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组装在汽车座椅扶手上做成整体式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组装在汽车座椅坐垫上做成整体式的安装过程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放在其他位置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5所示,包括有靠背(1)、坐垫(12)及扶手(14),其中靠背(1)的后侧或扶手(14)的下方或坐垫(12)上装设有充气卧铺(13),充气卧铺(13)设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10),空腔(10)通过充气卧铺(13)上设有的充排气口及其充排气管(8)与气源连接。本实施例中,气源为电动气泵(2)。
上述充气卧铺(13)上设有可固定在扶手(14)处的固紧件(7)。
上述固紧件(7)可为魔术粘接带,也可为锁紧扣,扶手(14)相应位置上设有与之对应的魔术粘接带或锁紧扣。本实施例中,固紧件(7)为魔术粘接带。其既能保证将气垫床的后端中部有效地端固定在后座椅上,又能方便用户拆换。
上述充气卧铺(13)还设有与坐垫(12)前端面下部的内凹形状相对应的倒扣形状(13A)。在充气后,在气压的作用下,倒扣形状(13A)将形成有足够强度的咬合形体与后座椅前端面的下部的内凹形状紧紧贴合在一起,这样,气垫床既不可以前后移动,向上也无法移动,实现了气垫床简单快速的固定。
为进一步确保充气卧铺牢靠地固定在后座椅上,上述充气卧铺(13)的前端两侧还设有绑带(15)。本实施例中,上述绑带(15)可为弹力带。
为使乘客睡眠更舒适,上述充气卧铺(13)在空腔(10)充入气体后其放置在坐垫(12)位置上的卧铺面(13B)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5°~+5°。
为方便控制充气卧铺(13)的充排气,上述充气卧铺(13)的充排气口或充排气管(8)上设有充排气阀(9)。本实施例中,上述充排气管(8)包括有充气管(81)及排气管(82),上述充排气阀(9)连接有可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其开启及关闭的充排气开关(5),其包括有充气开关(51)及排气开关(52)。
为有效地保护充排气开关(5)及充气卧铺(13),以避免碰坏、碰损,上述充排气开关(5)的外侧还设有控制保护盒(4),充气卧铺(13)的外侧还可设有保护盒(3)。
为使乘客睡眠更舒适,上述充气卧铺(13)在与坐垫(12)相对应的位置上还可装设有面垫层(11),面垫层(11)可用海绵、绒布等材料做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其安装过程按图5的B1、B2、B3、B4、B5的顺序安装,先打开保护盒(3)的盖子,从保护盒内取出充气卧铺(13),并按其叠放次序展开充气卧铺,平铺于后座椅上,按下保护盒内的充气按钮,开始充气,充气过程中,检查气垫前端的锁紧部位是否已顺利与座椅前沿互相锁紧,以用户喜欢的柔软程度、和对座椅的锁紧效果为检验标准,凭手感检查确认充气充足后,按键关掉充气泵,将保护盒的盖子放于后座椅椅上的扶手位置处,准备工作完毕,您可以休息了。
使用完毕后,需收起充气卧铺时,先打开控制保护盒(4),按下排气按钮,电动充气泵开始工作,将充气卧铺内的空气排出,等充气卧铺内的空气完全排空后,按打开时的顺序,将充气卧铺整理好,将整理好的充气卧铺放入保护盒(3)内,并用固定扎带P将其固定在座椅靠背部分的骨架上,如图4所示。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可组装在汽车座椅的扶手(14)上做成整体式的结构,只须将充气卧铺固定在保护盒(3)内,再将保护盒(3)通过铰链轴铰装在座椅的扶手(14)位置处即可,此种款式,既可作为充气卧铺,也可作一般的扶手使用,其安装过程按图6的C1、C2、C3、C4、C5、C6的顺序安装,其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可组装在汽车座椅的坐垫(12)的位置上,充气的电动气泵(2)可另外放置在其他地方做成半整体式的结构,使用前,充气卧铺(13)铺设在座椅的坐垫(12)上,且充气卧铺(13)的后端通过充气卧铺(13)上的魔术粘接带与座椅扶手下端配备的魔术粘接带搭接到一起,将充气卧铺(13)的前端的倒扣形状(13A)与座椅前端面下部的内凹形状紧紧贴合在一起,作为座椅的坐垫面层,前端多余部分收藏于安装座椅的台阶处。使用时,其安装过程按图7的D1、D2、D3、D4的顺序安装,其使用方法如下将电动气泵与充气卧铺的充排气管(8)连接,启动电动气泵,开始充气,充气过程中,检查充气卧铺前端的锁紧部位是否已顺利与座椅前沿互相锁紧;以用户喜欢的柔软程度、和对座椅的锁紧效果为检验标准,凭手感检查确认充气充足后,关闭电动气泵;准备工作完毕,您可以休息了。使用完毕后,收起充气卧铺按如下步骤操作打开控制保护盒(4),按下排气按钮,电动充气泵开始工作,将充气卧铺内的空气排出,充气卧铺内的空气完全排空后,充气卧铺(13)恢复原状,充气卧铺(13)又重新作为座椅的坐垫面层。
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充气卧铺(13)可放在保护盒(3)内,充气的电动气泵(2)可另外放置在其他地方做成半整体式的结构,保护盒(3)可放置在车内的适当位置,其安装过程按图8的E1、E2、E3、E4的顺序安装,使用方法如下从保护盒内取出充气卧铺,按充气卧铺的叠放次序展开充气卧铺,平铺于座椅上,将座椅扶手下端配备的魔术粘接带与基体(1)上的魔术粘接带搭接到一起,将充气卧铺(13)的前端的倒扣形状(13A)与座椅前端面的下部的内凹形状紧紧贴合在一起,充气卧铺的位置可前后、左右调整。将电动充气泵的带有点烟器的一端接至汽车的点烟器插座上,开始充气;充气过程中,检查充气卧铺前端的锁紧部位是否已顺利与座椅前沿互相锁紧;以用户喜欢的柔软程度、和对座椅的锁紧效果为检验标准,凭手感检查确认充气充足后,拔掉点烟器,将保护盒(3)的盖子放于座椅的扶手位置处;准备工作完毕,您可以休息了。使用完毕后,收起充气卧铺按如下步骤操作打开控制保护盒(4),按下排气按钮,电动充气泵开始工作,将充气卧铺内的空气排出,充气卧铺内的空气完全排空后,按打开时的顺序,将充气卧铺整理好,将整理好的充气卧铺放入保护盒(3)内,并固定好。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包括有靠背(1)、坐垫(12)及扶手(14),其特征在于靠背(1)的后侧或扶手(14)的下方或坐垫(12)上装设有充气卧铺(13),充气卧铺(13)设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10),空腔(10)通过充气卧铺(13)上设有的充排气口及其充排气管(8)与气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卧铺(13)上设有可固定在座椅A处的固紧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固紧件(7)可为魔术粘接带,也可为锁紧扣,扶手(14)相应位置上设有与之对应的魔术粘接带或锁紧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卧铺(13)还设有与坐垫(12)前端面下部的内凹形状相对应的倒扣形状(13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卧铺(13)的前端两侧还设有绑带(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卧铺(13)在空腔(10)充入气体后其放置在坐垫(12)位置上的卧铺面(13B)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5°~+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气卧铺(13)的充排气口或充排气管(8)上设有充排气阀(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排气管(8)包括有充气管(81)及排气管(8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排气阀(9)连接有可通过控制装置(6)控制其开启及关闭的充排气开关(5),其包括有充气开关(51)及排气开关(5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其特征在于上述充排气开关(5)的外侧还设有控制保护盒(4);充气卧铺(13)的外侧还可设有保护盒(3);充气卧铺(13)在与坐垫(12)相对应的位置上还可装设有面垫(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充气卧铺的轿车后座椅。包括有靠背(1)、坐垫(12)及扶手(14),其中靠背(1)的后侧或扶手(14)的下方或坐垫(12)上装设有充气卧铺(13),充气卧铺(13)设有可充入气体的空腔(10),空腔(10)通过充气卧铺(13)上设有的充排气口及其充排气管(8)与气源连接。上述充气卧铺(13)上设有可固定在扶手(14)处的固紧件(7)。上述充气卧铺(13)还设有与坐垫(12)前端面下部的内凹形状相对应的倒扣形状(13A)。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可与后排座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其巧妙地设置在轿车的后排座椅的中间扶手空间里或靠背的后侧,使用时可方便快捷地固定于座椅上,还可直接设置在汽车座椅的坐垫上,从而为乘客提供舒适睡眠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容易,收放灵活,美观大方,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B60N2/32GK2680504SQ200320125209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9日
发明者马东宇 申请人:马东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