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179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工程车辆司机的人身安全,设计安全驾驶室的保护结构时需要设计翻车保护结构(Roll-over Protective Structures简称ROPS)。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的设计需要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不同的工程车辆对于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的设计有不同要求。而通常的工程车驾驶室只是由几根立柱相互采用焊接或其它方式固定组成,没有ROPS保护装置,因而其安全保护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ROPS保护装置,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设计的通用化程度,当车辆滚翻时,安全驾驶室保护结构的ROPS构件能承担地平面的冲击力,保证变形后ROPS的任何部分和地平面不进入人体极限安全区域,同时ROPS具有一定的能量吸收能力,减少对司机的冲击震荡伤害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在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翻车保护装置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在特殊的结构位置增加提高塑性变形力的复合梁,以便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翻车保护结构安全性能,从而满足在一种驾驶室翻车保护装置的基础上开发系列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的设计需要。
基于上述设计理念,本发明在主要由右前立柱、左前立柱、前下横梁、前上横梁、左后立柱、左上横梁、左下横梁、右后立柱、右上横梁、右下横梁、后上横梁、后下横梁组成的驾驶室框架中(1)、前立柱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右前立柱套接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右前立柱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右前立柱套接的右前立柱下复合梁;(2)、左前立柱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左前立柱套接的左前立柱上复合梁,左前立柱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左前立柱套接的左前立柱下复合梁。
如果要获得最佳的安全保护效果,在驾驶室框架中,还可以增加如下结构进行保护
(1)、右后立柱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右后立柱套接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右后立柱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右后立柱套接的右后立柱下复合梁;(2)、左后立柱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左后立柱套接的左后立柱上复合梁,左后立柱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左后立柱套接的左后立柱下复合梁;(3)、右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右上横梁前复合梁、右上横梁后复合梁;(4)、左上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左上横梁前复合梁、左上横梁后复合梁;(5)、前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下横梁右复合梁、前下横梁左复合梁;(6)、后下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后下横梁右合复合梁、后下横梁右复合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ROPS保护装置,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设计的通用化程度,当车辆滚翻时,安全驾驶室保护结构的ROPS构件能承担地平面的冲击力,保证变形后ROPS的任何部分和地平面不进入人体极限安全区域,同时ROPS具有一定的能量吸收能力,减少对司机的冲击震荡伤害,结构简单,实施使用方便的优点。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本发明介绍的翻车保护结构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设计的通用化程度。


附图是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的右视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实施例是采用最佳保护结构为例,即在由右前立柱1、左前立柱33、前下横梁17、前上横梁5、左后立柱6、左上横梁27、左下横梁36、右后立柱42、右上横梁48、右下横梁53、后上横梁7、后下横梁18组成的驾驶室框架中右前立柱1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右前立柱1套接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1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右前立柱1套接的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是套接在右前立柱1内。
左前立柱33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左前立柱33套接的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33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左前立柱33套接的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是套接在左前立柱33内。
右后立柱42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右后立柱42套接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42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右后立柱42套接的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是套接在右后立柱42内。
左后立柱6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左后立柱6套接的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6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左后立柱6套接的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是套接在左后立柱6内。
右上横梁4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右上横梁前复合梁3、右上横梁后复合梁49,此处的固定是采用焊接固定。
左上横梁2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左上横梁前复合梁30、左上横梁后复合梁10,此处的固定是采用焊接固定。
前下横梁1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下横梁右复合梁16、前下横梁左复合梁39,此处的固定是采用焊接固定。
后下横梁1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后下横梁右复合梁47、后下横梁右复合梁19,此处的固定是采用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均为中空管。
所述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为方型中空管、圆型中空管、矩型中空管、槽型中空管之一种。
所述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均为中空管。
所述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为方型中空管、圆型中空管、矩型中空管、槽型中空管或者其它形状的中空管之一种。
所述的右上横梁前复合梁3、右上横梁后复合梁49、左上横梁前复合梁30、左上横梁后复合梁10是用平板、槽钢、型钢、中空型钢之一种。
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是用复合梁焊缝13焊接在右前立柱1内。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是用复合梁焊缝13焊接在左前立柱33内。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是用复合梁焊缝13焊接在右后立柱42内。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是用复合梁焊缝13焊接在左后立柱6内。
此外,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也可以套在右前立柱1外;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也可以套在左前立柱33外;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也可以套在右后立柱42外;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也可以套在左后立柱6外。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主要由右前立柱(1)、左前立柱(33)、前下横梁(17)、前上横梁(5)、左后立柱(6)、左上横梁(27)、左下横梁(36)、右后立柱(42)、右上横梁(48)、右下横梁(53)、后上横梁(7)、后下横梁(18)组成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驾驶室框架中、右前立柱(1)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右前立柱(1)套接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1)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右前立柱(1)套接的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左前立柱(33)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左前立柱(33)套接的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33)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左前立柱(33)套接的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驾驶室框架中(1)、右后立柱(42)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右后立柱(42)套接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42)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右后立柱(42)套接的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2)、左后立柱(6)的上部有上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下与左后立柱(6)套接的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6)的下部有下端与驾驶室框架接点固定连接并向上与左后立柱(6)套接的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驾驶室框架中(1)、右上横梁(4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右上横梁前复合梁(3)、右上横梁后复合梁(49);(2)、左上横梁(2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左上横梁前复合梁(30)、左上横梁后复合梁(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驾驶室框架中(1)、前下横梁(17)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前下横梁右复合梁(16)、前下横梁左复合梁(39);(2)、后下横梁(1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后下横梁右复合梁(47)、后下横梁右复合梁(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均为中空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均为中空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上横梁前复合梁(3)、右上横梁后复合梁(49)、左上横梁前复合梁(30)、左上横梁后复合梁(10)是用平板、槽钢、型钢、中空型钢之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下横梁右复合梁(16)、前下横梁左复合梁(39)、后下横梁右复合梁(47)、后下横梁右复合梁(19)是用平板、槽钢、型钢、中空型钢之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前立柱上复合梁(2)、右前立柱下复合梁(12)、左前立柱上复合梁(32)、左前立柱下复合梁(41)为方型中空管、圆型中空管、矩型中空管、槽型中空管之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后立柱上复合梁(45)、右后立柱下复合梁(63)、左后立柱上复合梁(11)、左后立柱下复合梁(22)为方型中空管、圆型中空管、矩型中空管、槽型中空管之一种。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加强型翻车保护装置的工程车驾驶室,其特点是驾驶室框架的特殊结构位置增加提高塑性变形力的复合梁,即在前、后、左、右立柱上下端分别增加复合梁,改变立柱的受力,使本发明具有ROPS保护装置,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设计的通用化程度,当车辆滚翻时,安全驾驶室保护结构的ROPS构件能承担地平面的冲击力,保证变形后ROPS的任何部分和地平面不进入人体极限安全区域,同时ROPS具有一定的能量吸收能力,减少对司机的冲击震荡伤害,结构简单,实施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保证使用安全的情况下,本发明介绍的翻车保护结构的技术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车辆安全驾驶室设计的通用化程度。
文档编号B60R21/11GK1775607SQ20051020077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林建荣, 王继新, 章二平, 王国强, 于力 申请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