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1483阅读:16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卸盖车的后尾门,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卸盖车的后尾门上方装有与苫盖一起运动活动后尾门的苫盖装置,致使其后尾门的上方成封闭状,造成在自卸车卸车过程中,车载物经常撞出后尾门上方,造成苫盖和后尾门封闭不严,运输中出现遗洒,并且使其后尾门在车厢倾卸时阻碍车载物的下卸流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从而避免了车载物对车厢和后尾门门框的冲击变形,使后尾门总是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以弥补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一种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它包括有拱形门框、后尾门、后尾门翻转铰链,所述拱形门框是焊装在自卸车两侧厢板后部立柱上的弧形框架,所述两个后尾门翻转铰链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拱形门框上部两侧,其另一端固定在后尾门上。
在所述后尾门的上部向内的一侧设有月牙板,在拱形门框的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月牙板形状相同的缺失。
所述拱型门框上部和后尾门上部的弧形曲率与苫盖的弧形曲率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的积极效果是通过本设计方案,使全封闭自卸车自动苫盖装置的后尾门直接与拱形门框相抵,起到密闭作用,当车厢倾卸时,后尾门绕后尾门翻转铰链转动,后尾门高高抬起,扩大了倾卸时车载物的流动通道,有利于倾卸,有效地保护了后尾门免受冲击,提高了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后尾门全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侧厢板、2侧厢板后部立柱、3苫盖、4拱形门框、5后尾门翻转铰链、6月牙板、7后尾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它包括有拱形门框4、后尾门7、后尾门翻转铰链5,所述拱形门框4是焊装在自卸车两侧厢板后部立柱2上的弧形框架,所述两个后尾门翻转铰链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拱形门框4上部两侧,其另一端固定在后尾门7上。
在所述后尾门7的上部向内的一侧设有月牙板6,在拱形门框4的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月牙板6形状相同的缺失。
所述拱型门框4上部和后尾门7上部的弧形曲率与苫盖3的弧形曲率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带有拱形门框的全封闭后尾门,通过本设计方案中对拱形门框4和月牙板6的设置,当自卸车车厢处于水平位置时,后尾门7处于全密闭状态。当自卸车车厢处于倾卸位置时,后尾门7和月牙板6一道绕后尾门翻转铰链5旋转,绕过拱形门框4而被举起,打开卸货通道。由于拱形门框4与侧厢板后立柱2围成的卸货通道面积明显增大而使卸货容易且避免了后尾门7的损坏。提高了后尾门7的密闭性和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它包括有拱形门框、后尾门、后尾门翻转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门框是焊装在自卸车两侧厢板后部立柱上的弧形框架,所述两个后尾门翻转铰链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拱形门框上部两侧,其另一端固定在后尾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尾门的上部向内的一侧设有月牙板,在拱形门框的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月牙板形状相同的缺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门框上部和后尾门上部的弧形曲率与苫盖的弧形曲率相一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全封闭自卸车拱形后尾门,它包括有拱型门框、后尾门、后尾门翻转铰链,所述拱形门框是焊装在自卸车两侧厢板后部立柱上的弧形框架,所述两个后尾门翻转铰链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拱形门框上部两侧,其另一端固定在后尾门上;在所述后尾门的上部向内的一侧设有月牙板,在拱形门框的相对应位置上设有与月牙板形状相同的缺失;所述拱型门框上部和后尾门上部的弧形曲率与苫盖的弧形曲率相一致;本设计方案,使全封闭自卸车自动苫盖装置的后尾门直接与拱形门框相抵,起到密闭作用,当车厢倾卸时,后尾门绕后尾门翻转铰链转动,后尾门高高抬起,扩大了倾卸时车载物的流动通道,有利于倾卸,有效地保护了后尾门免受冲击,提高了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J5/12GK2797161SQ20052000889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3日
发明者李毓起, 徐国璠, 李贵宝, 赵理, 崔艳玲 申请人:北京凯特专用汽车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