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包绕护趾胶的锁定胎圈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18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包绕护趾胶的锁定胎圈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利用高终端反包和锁定胎圈构造进行加强的胎体。
背景技术
使得充气轮胎的胎体帘布层的反包部分在胎圈芯的径向外侧延伸最短可能距离的需求是开发现有技术锁定胎圈的前提。所提出的优点包括改进胎圈耐用性并且降低材料成本。
1990年5月8日颁布的美国专利U.S.Pat.No.4,922,985公开了一种胎体帘布层,其中胎体帘布层具有在轮胎的两个胎圈芯(未示出)之间延伸的主要部分和绕着每个胎圈芯锚固的反包部分。根据美国专利U.S.Pat.No.4,922,985的轮胎的胎体帘布层的反包部分的径向外缘置于胎圈芯的径向外侧的最小距离处并且与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接触。适用的弹性体材料包围着胎圈芯、胎体帘布层以及其它弹性体部件以便完成轮胎的胎圈部分。在这个专利的图4中,示出了一种包括由热收缩材料制成的并排帘线构成的条的夹紧构件,其嵌入固定热收缩量为至少百分之二的适用弹性体物质中。这种帘线条从胎圈芯的径向与轴向内侧位置延伸至胎圈芯的径向外侧位置,并且不存在置于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与反包部分之间的填充胶条或三角胶芯。
根据美国专利U.S.Pat.No.4,922,985的轮胎使用夹紧构件制成,其中热收缩材料为固定热收缩量约为百分之四的1260/2Nylon6,6。本领域的目标一直就是简化构造并降低成形轮胎的成本,还要改进轮胎的耐用性、操纵性、滚动阻力以及其它性能。
在美国专利US 5,524,688和6,719,030中,充气轮胎分别具有两个胎体帘布层或利用金属帘线增强的单一胎体帘布层。每个轮胎都具有高端部帘布层反包和锁定胎圈构造。
如图7所示的专利6,719,030中的充气轮胎100具有利用平行金属帘线增强的单一胎体帘布层12,每条帘线包括至少一根丝,所述丝的抗拉强度为至少(-2000D+4400Mpa)×95%,其中D为以毫米为单位的丝直径。充气轮胎的胎圈部分中的单一胎体帘布层的反包部分介于胎圈芯与护趾胶之间,并且每个反包部分的径向外缘与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接触并延伸至位于胎圈芯径向外侧0.5至4.0英寸(12.7至101.6mm)的端点处。护趾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并且每一端都直接邻近胎体帘布层放置。护趾胶的第一端在胎圈芯径向外侧约0.4至3.5英寸(10至89mm)的位置处,位于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的轴向内侧,而第二端位于介于胎圈芯的基本上轴向最外侧点至胎圈芯径向外侧约3.5英寸(89mm)的位置的范围内的点上。护趾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胎圈芯的距离短于距胎体帘布层反包部分的端点的距离。
护趾胶可以是橡胶材料、挠性织物材料或热收缩材料。例如,根据图7中所示的实施例,护趾胶包括由固定热收缩量为至少百分之二的非金属热收缩材料制成的并排帘线构成的条,其绕着胎圈芯和胎体帘布层反包沿圆周方向缠绕多次。
当所公开的护趾胶为橡胶材料时,据公开,压延胶条绕着胎圈芯和胎体帘布层反包沿圆周方向缠绕多次。
如所示,分离式胎圈增强层或三角胶芯和胎圈包布条的使用与用于护趾胶中的胶条的多个绕圈组合使用以便形成轮胎的胎圈部分。
当轮胎成形为环形并且置于模具中以在温度与压力下进行硫化时,通过使用材料条的多个绕圈缠绕着生胎或未硫化轮胎以便形成圆筒形式的胎体,就可以导致在绕着轮胎圆周的橡胶厚度与规格方面发生变化。尤其是直接位于胎圈芯下方的区域。当安装于轮辋上时,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使轮胎结构产生质量失衡和不同心定位情况,从而在轮胎旋转时造成不合需要的力变化情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非帘线增强的护趾胶来除去轮胎胎圈部分中的这些条或橡胶部件的新颖方法。
通过使用整体式结构,本发明就消除了由于绕着胎圈使用多个弹性体部件的条所产生的不均匀性问题。
在本发明轮胎的轮胎胎圈区域中消除了与使用具有形成气穴的差级胶条的多个绕圈相关联的位于胎圈芯之下的薄段和厚段以及残存空气问题。

发明内容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一对沿轴向隔开的环形胎圈芯,至少一个帘线增强胎体帘布层以及包绕护趾胶,所述帘线增强胎体帘布层缠绕着每个胎圈芯并且具有至少一对胎体帘布层反包,该至少一对胎体帘布层反包从胎圈芯到该至少一对胎体帘布层反包的一个或多个径向外端都基本上与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邻接;所述包绕护趾胶与每个胎圈芯相关联。每个包绕护趾胶为以单一环状环形式缠绕360°的非帘线增强弹性体整体式条。每个包绕护趾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其中每个端均直接邻近所述胎体帘布层放置。当沿着胎体帘布层进行测量时,第一端在胎圈芯径向外侧约0.4英寸(10mm)至3.5英寸(89mm)的位置处位于胎体帘布层的轴向内侧。当沿着胎体帘布层的反包进行测量时,第二端邻近胎体帘布层的反包,其位于介于大致为胎圈芯的轴向最外侧点处至胎圈芯径向外侧约3.5英寸(89mm)的位置处范围内的点上。护趾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所述胎圈芯的径向距离短于距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的至少一个反包的径向最外侧端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包绕护趾胶的第二端的径向内侧部分从胎圈芯和反包沿轴向向外延伸至外表面轮胎。包绕护趾胶的第二端的径向外侧部分被轮胎胎侧的径向内侧端部分所覆盖。
包绕护趾胶可以是由肖式硬度大于40的单一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具有预定截面形状的非帘线增强整体挤压条或以其它方式成形的条。
替代地,包绕护趾胶可为具有被共挤塑或热成形以便形成整体式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体组合物的非帘线增强挤压条。包绕护趾胶第二端部包括沿着反包的轴向外侧延伸的邻近反包的三角胶芯部分,并且可以还包括位于三角胶芯部分轴向外侧的胎圈包布部分。这种组合的包绕护趾胶、三角胶芯和胎圈包布使得三种共挤塑弹性体组合物形成整体式条。
在优选实施例中,包绕护趾胶的整体式条使得未硫化的截面轮廓在放置胎圈芯的位置处的中间区域比端部更厚。在优选实施例轮胎受到硫化时,当在穿过胎圈芯的轴向位置或平面处绕着轮胎的圆周进行测量时,包绕护趾胶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
胎圈芯的径向截面形状选自大致为五边形、六边形、矩形和圆形的形状。
当胎圈芯大致为五边形时,胎圈芯的最大轴向宽度位于胎圈芯的径向最内侧边缘的径向外侧处,而胎圈芯的径向最外侧处为五边形的两个边的顶点。
定义用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轴向”和“沿轴向”在本文中是指平行于轮胎的旋转轴线的线或方向。
“胎圈”是指轮胎的包括环形抗拉构件的部分,其由帘布层帘线缠绕并且成形为带有或不带其它增强元件如外护圈包布、胎跟加强层、三角胶芯、护趾胶和胎圈包布以便适配于轮胎轮辋的设计。
“带束层结构”是指由平行帘线构成的至少两个层,帘线经过编织或未经编织,位于胎面下方,非锚定于胎圈上,并且左右帘线角度相对于轮胎的赤道面(EP)处于约17度至约33度的范围内。
“胎体”是指除带束层结构、胎面、底胎面之外但包括胎圈的轮胎结构。胎体帘布层包括嵌入弹性体物质上的增强帘线并且这些部件被视作单一实体。“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是指在胎圈芯之间延伸的胎体帘布层的部分。
“帘线”是指一个或多个增强元件,由一条或多条丝/金属丝形成,其可以或可以不经过扭铰或者以其它方式形成,并且其可还包括可以或可以不也是如此形成的多条线股。
“胎冠”是指在轮胎胎面的宽度范围之内的轮胎部分。
“赤道面(EP)”是指垂直于轮胎的旋转轴线并且穿过轮胎胎面中心的平面。
“帘布层”是指由涂有橡胶的平行丝构成的连续层。
“充气轮胎”是指基本上为环形(通常为敞口圆环)的层压机械装置,其具有胎圈、胎体帘布层和胎面。
“径向”和“沿径向”是指从旋转轴线沿径向垂直穿过轮胎的方向。
“子午线轮胎”是指一种带束的或沿圆周方向箍紧的充气轮胎,其中从胎圈延伸至胎圈的胎体帘布层增强结构相对于轮胎赤道面所处的角度介于75度至105度之间。
“铆接(rivet)”是指层中帘线之间的空隙。
“截面宽度”是指在正常压力下对轮胎充气24小时之时或之后,但并未承载的情况下,平行于轮胎轴线且位于其胎侧的外部之间的最大线性距离,不包括由于标签、装饰或保护带束层而导致的胎侧升高造成的宽度。


将通过实例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胎的剖视图的一半;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轮胎的剖视图的一半;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轮胎的胎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为作为单一材料整体式条形成的本发明的包绕护趾胶的剖视图;图5为包绕护趾胶的剖视图,其中三角胶芯部分形成为整体式条;图6为包绕护趾胶的剖视图,其中三角胶芯部分和胎圈包布部分形成为整体式条。
图7为根据现有技术的锁定胎圈构造充气轮胎。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参看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轮胎10的剖视图,而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安装于轮辋上的胎圈部分和下部胎侧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轮胎10的剖视图。轮胎具有一对胎圈芯11,每个胎圈芯11包括多根金属丝。轮胎10的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2、14,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2、14在胎圈芯11与绕着每个胎圈芯11锚定的至少一个反包部分(12a、14a)之间延伸。具有至少两个带束层23、24的带束层结构20安置于胎体帘布层12、14的主要部分的径向外侧,而接地胎面部分15安置于带束层结构20的径向外侧。胎侧部分16从胎面部分沿径向向内延伸至胎圈部分。在胎体帘布层14的轴向内侧,可以使用内衬层17。内衬层17包括形成轮胎内侧面的由弹性体或其它材料制成的层并且包含着轮胎10内的充气流体如空气。理想的是可以在内衬层17与胎体帘布层14的主要部分之间的适用位置处放置附加隔离层、增强条或胶条(未示出)以避免橡胶在硫化期间透过胎体帘布层14。
包括多个带束帘布层23、24的带束层结构20在轮胎的胎冠部分中位于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的径向外侧。弹性体胎面部分15安置于带束层结构20的径向外侧。带束层结构具有至少两个由平行帘线构成的环形层或帘布层23、24,编织或未编织,位于胎面15之下,非锚定于胎圈上。一般来说,带束层结构20相对于轮胎赤道面所成的左、右帘线角度介于40至15度范围内。应当理解,图1和2中所示并且在此处描述的特定带束层结构20只是在优选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例并且轮胎设计者可以根据特定轮胎性能需求采用带束帘布层的任意设置结构而仍能够实践本发明。例如,在构造用于径向轻型卡车应用中的较大轮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带束层。另外,带束层结构中的帘线可以是人造纤维、聚酯、玻璃纤维、芳族聚酰胺、钢丝等等。优选地,帘线使用抗拉强度为至少(-1400D+4050)×95%的钢丝,D为如上所述。特别优选的是帘线包括至少一根抗拉强度为至少(-2000D+4050)×95%的丝,D为如上所述。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具有一对沿轴向隔开一定距离的胎圈芯11,每个胎圈芯11包括多个由单根金属丝9构成的绕圈。每个胎圈芯11的径向截面形状可以大致为五边形、六边形、矩形或圆形。在胎圈芯的径向截面形状大致为五边形的情况下,胎圈芯的最大轴向宽度位于胎圈芯的径向最内侧边缘的径向外侧。在本文中使用时,“径向截面”是沿包含轮胎或轮胎与轮辋组件的旋转轴线的平面剖开的横截面。在本文中使用时,“大致为五边形”被理解为是指五个边的横截面,即使一些边或所有边可能为曲线而非如规则五边形中的直线。胎圈芯的径向最外侧处为五边形的两个侧边的顶点,并且胎圈芯的最大轴向宽度位于胎圈芯的径向最内侧边缘的径向外侧。
用于所示实施例的胎圈芯11中的金属丝9是直径为0.05英寸(1.27mm)的钢丝,其涂有青铜以便增强其与橡胶的粘结作用。当然,根据轮胎尺寸情况,可以使用其它丝直径来实践本发明。
每个胎圈芯11的径向截面形状大致为五边形。例如,在尺寸为LT245/75R16的轻型卡车轮胎中,可以构造成使得每个胎圈芯具有八个由所述单根金属丝的绕圈构成的径向叠加层。从径向最内侧层开始,每个层中绕圈的数量为4、5、6、5、4、3、2、1。对于其它尺寸的轮胎,可以使用不同数量的层并且在每个层中使用不同数量的绕圈。
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的帘线定位成使得根据本发明的轮胎为通常被称作子午线型的轮胎。帘线可以是钢、人造纤维、聚酯或芳族聚酰胺材料或任何其它适用的帘线材料。
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的帘线与轮胎的赤道面(EP)相交成介于75度至105度范围内的角度。优选地,帘线相交成介于82度至98度范围内的角度。优选的范围为介于89度至91度范围内。
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和护趾胶18绕着每个胎圈芯11折叠。如上所述,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具有在胎圈芯11与反包部分12a、14a之间延伸的主要部分,反包部分12a、14a绕着胎圈芯11折叠。每个反包部分12a的径向外缘与胎体帘布层12的主要部分接触并且从胎圈芯的大致为中间处延伸至胎圈芯11径向外侧0.5英寸(12.7mm)至4.0英寸(101.6mm)的端点12b处,所述尺寸沿着轮胎的胎体帘布层的主要部分进行测量。优选地,反包部分延伸至胎圈芯11径向外侧0.5英寸(12.7mm)至3.5英寸(88.9mm)的端点12b处。通过在高反包12a或反包12a、14a与帘线胎体帘布层12的主要部分之间进行粘结并且在轮胎安装于轮辋上并被充气时限制轮辋的凸缘,就能实现锁定胎圈11,可以看到,如果只使用一个胎体帘布层12或者使用一个以上的胎体帘布层12、14,那么最靠近胎圈芯11的帘布层12将具有帘布层反包12a、14a或至少与帘布层直接接触的反包部分。在图3中可以看出,整个胎圈构造将会位于轮辋凸缘的顶部之下,并且胎圈的五边形形状有助于实现轮胎与轮辋之间的自然压力以便在轮胎被充气时将胎圈保持于轮辋上。当采用高充气压力例如50psi的轮胎使用本发明的构造时,尤其如此。高反包以及反包与主要胎体帘布层之间的高压粘结接触的相应区域,使胎圈进一步稳定。
护趾胶18与每个胎圈芯11相关联。每个护趾胶18具有第一端18a和第二端18b。在如图1-3中所示的单帘布层轮胎10的胎体帘布层12或两帘布层轮胎10中的胎体帘布层14中,每个端部18a和18b直接邻近胎体帘布层12放置。第一端18a在胎圈芯的径向外侧距离胎圈芯的大致中间处约0.4英寸(10mm)至3.5英寸(89mm)的位置处位于胎体帘布层14的主要部分的轴向内侧。优选地,第一端18a在胎圈芯的径向外侧约0.4英寸(10.16mm)至2.0英寸(50.8mm)的位置A处位于胎体帘布层14的主要部分的轴向内侧。护趾胶18的第二端18b位于点B处,点B介于大致为胎圈芯11的轴向最外侧点至胎圈芯径向外侧距胎圈芯的大致中间处约3.5英寸(89mm)的位置处的范围内,所述尺寸为沿着胎体帘布层12或14的反包部分12a或14a进行测量。优选地,护趾胶18的第二端18b位于介于大致为胎圈芯11的轴向最外侧点处至胎圈芯径向外侧约2.0英寸(50.8mm)的位置B处的范围内的点B处。
胎体帘布层反包12a或反包12a、14a绕着五边形形状的胎圈束或芯11折叠并且通过胎侧16锁定于胎体帘布层12的主要部分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沿着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的主要部分进行测量时,胎体帘布层12的反包部分12a分别终止于在胎圈芯11径向外侧4.0英寸(约101mm)处的端点12b处,而下部帘布层反包14a沿着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的主要部分终止于在胎圈芯11径向外侧3.0英寸(约76mm)处的端点14b处。
在特别示出的实施例(参看图1)中,邻近反包14a的护趾胶18的轴向外端18b位于距胎圈芯11的中点1.6英寸的点B处。护趾胶18的轴向内端18a位于胎趾18c径向外侧1.4英寸(25.5mm)的点A处,所述尺寸一般为沿与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的主要部分相交的方向以及沿着其方向进行测量。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可以设计成用于各种负载范围。例如负载范围可以是A、B、C、D或E。
根据图1和2的充气子午线轮胎按照尺寸LT245/75R16进行制造。
图1中所示的包绕护趾胶18由单一弹性体材料或组合物28制成并且在形成时,这个整体式条可以采用如图4中所示的轮廓。如图4中所示,包绕护趾胶可以设计成使其截面轮廓在中心18c处较厚并且随着其背离胎圈芯11朝向端部18a和18b延伸而逐渐变薄。这种包绕护趾胶的条为非帘线增强型并且优选地利用挤压或其它成形方法形成以便获得所需轮廓。与使用多个矩形截面的压延条所构成的绕圈不同,这种包绕护趾胶可以被缠绕360度以便形成环形,其端部邻靠连接或以低斜角切割并搭接同时保持基本形状或厚度。优选地,跨过包绕护趾胶条18成对角地切割端部以便保证接头不会定位于单一径向平面中。在按照环状成形轮胎之前,将条18直接应用于轮胎10的圆筒形未硫化胎体上。在按照环状成形之前并且在应用带束层23、24和胎面25之前,将帘布层12放置于胎圈芯11与包绕护趾胶18之间,并且带有第二段18b的反包12a、14a折叠于胎圈芯11上方并且被缝合于胎体的主要部分上。
在图2中,示出了带有基本相同的部件的第二实施例轮胎10,但是,所形成的包绕护趾胶18带有护趾胶部分28和三角胶芯部分29。三角胶芯部分29的位置邻近反包部分12a或14a,这取决于所使用的帘布层的数量,所述帘布层从胎圈芯11的中心沿着反包延伸小于3.5英寸的距离,优选地约为2.4英寸。优选地,三角胶芯材料的刚度大于40肖氏刚度模量。三角胶芯部分29与包绕护趾胶部分28在保持很热的时候一起成形,使用共挤塑或压延热成形技术,以便获得如图5中所示的轮廓。在将胎圈芯11放置于未示出的轮胎成形机头上之前,将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放置于包绕护趾胶18上。然后,在按照环状成形轮胎10之前与加入带束层23、24和胎面15并在硫化机中模制轮胎之前,在胎圈芯11上方折叠组件从而形成反包端12a、12b。
在第三实施例中,包绕护趾胶18可以包括由第三弹性体组合物材料制成的胎圈包布部分27。这个优选实施例具有三种不同的橡胶或弹性体组合物,它们全部热成形或共挤塑以便形成整体式非帘线增强型橡胶条。图3中所示的这种胎圈包布部分27占据着邻近轮胎10待安装于的轮辋凸缘将会摩擦轮胎处的空间。
用于使所有这些部件形成单一包绕护趾胶件18从而形成一个环的能力不仅提高了材料放置的准确性而且消除了由于使用美国专利6,719,030的现有技术轮胎中所述的多个胶条绕圈所产生的内在不均匀性。
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橡胶部件27、28和29一起在保持热态时成形,例如在共挤塑机中进行,或者通过在压延辊中热成形,如美国专利6,126,780中所述,以便形成整体式条作为制造的中间产物。按照这种方法,条18可以在装配期间最精确地生成并定位于轮胎胎体上。这就进一步增强了定型条18的形状的能力以便实现直接位于胎圈芯11下方以及绕着胎圈芯11的橡胶的均匀程度的精确度。
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使用包绕护趾胶18代替护趾胶、胎圈包布和三角胶芯这三个分离式胶条,并且在使用共挤塑或热成形的同时保持独特的能力以便使用设计用于护趾胶28、胎圈包布27和三角胶芯29的每个部分的特定材料。在每个实施例中,包绕护趾胶使用非帘线增强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制造护趾胶18的特定弹性体可以包括短纤维或其它提高刚性或韧性的填充物。
可以根据此处所提供的描述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尽管已经示出了某些特定实施例以便对本发明进行示例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很容易清楚,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做出各种变化与改动。因此,应当理解,可以在所述的特定实施例中做出变化,这些变化将在如以下附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全部预想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一对沿轴向隔开的环形胎圈芯;至少一个帘线增强胎体帘布层,缠绕着每个胎圈芯,并且具有至少一对胎体帘布层反包,该至少一对胎体帘布层反包从胎圈芯到该至少一对胎体帘布层反包的一个或多个径向外端都基本上与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邻接;以及与每个胎圈芯相关联的包绕护趾胶,每个包绕护趾胶的特征在于以单一环状环形式缠绕360°的非帘线增强弹性体整体式条并且具有第一和第二端,其中每个端均直接邻近所述胎体帘布层放置,当沿着胎体帘布层进行测量时,所述第一端在胎圈芯径向外侧约0.4英寸(10mm)至3.5英寸(89mm)的位置处位于胎体帘布层的轴向内侧,而所述第二端邻近胎体帘布层的反包,当沿着胎体帘布层的反包进行测量时,其位于大致为胎圈芯的轴向最外侧点处至胎圈芯径向外侧约3.5英寸(89mm)的位置处的范围内的点上,并且其中护趾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距所述胎圈芯的径向距离短于距胎体帘布层的至少一个反包的径向最外侧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的第二端的径向内侧部分从胎圈芯和反包沿轴向向外延伸至外表面轮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的第二端的径向外侧部分被轮胎的胎侧部分所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是由肖式硬度大于40的单一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非帘线增强整体挤压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为非帘线增强挤压或热成形条,其具有被共挤塑或热成形以便形成整体式条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弹性体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包括顺着沿第二端的反包的轴向外侧邻近反包的三角胶芯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包括位于三角胶芯部分轴向外侧的胎圈包布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包绕护趾胶的整体式条使得未硫化的截面轮廓在放置胎圈芯的位置处的中间区域比端部更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当在穿过胎圈芯的轴向位置或平面处绕着轮胎的圆周进行测量时,包绕护趾胶具有大致恒定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圈芯大致为五边形,其中胎圈芯的最大轴向宽度位于胎圈芯的径向最内侧边缘的径向外侧,而胎圈芯的径向最外侧处为五边形的两个边的顶点。
全文摘要
充气轮胎(10)具有带锁紧构造和包绕护趾胶(18)的胎体帘布层(12)或帘布层(12、14)。每个包绕护趾胶(18)为以单一环状胎圈形式缠绕360°的非帘线增强弹性体整体式条。包绕护趾胶增强整体式条(18)可以由肖式硬度大于40的单一弹性体组合物形成。替代地,包绕护趾胶还可以包括与护趾胶部分(28)一起的三角胶芯部分(29)和胎圈包布部分(27),每个部分(27、29)通过共挤塑或其它热成形方式与护趾胶部分(28)一起形成以便形成整体式条(28),并且可以具有不同于护趾胶(28)的弹性体组合物。
文档编号B60C15/04GK1814467SQ20061000472
公开日2006年8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7日
发明者J·O·亨特, M·C·库尔顿, P·B·阿伦, T·L·弗赖伊 申请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